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考古新讯|江西樟树惊现疑为勾践后裔大墓

12月25日下午,经国家文物局、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30多位专家共同对江西省樟树市国字山越王室大墓考古发掘成果进行论证。

首次对外公布--国字山墓葬是迄今江西地区考古发现规模庞大的东周时期墓葬。国字山墓葬的发掘为构建和完善江西地区两周时期考古学文化序列谱系提供了关键性资料,同时为筑卫城城址的最终定性及探讨清江盆地两周时期聚落布局和社会结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国字山墓葬的发掘是越国与越文化考古的新突破,对于研究越国历史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

筑卫城城址与国字山墓葬

国字山墓葬位于江西省樟树市大桥街道彭泽村洪光塘西南、筑卫城城址西侧约300米处的小山顶部。筑卫城是清江盆地东周时期的中心性城址,城址周边发现大量同时期的城址、遗址、墓葬等,构成了以筑卫城为核心的聚落群。自2017年起,在国家文物局的支持下,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樟树市博物馆组成的国字山考古队以聚落考古的理念对墓葬及周边地区开展了持续性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

M1墓主棺及陪葬棺

墓葬虽经早期盗扰,在各分室内仍出土有2600余件套器物。墓内出土器物的种类以漆木器为大宗,此外还有金属器、陶瓷器和玉石器等。从器类看,囊括了礼器、乐器、兵器、车马器、日常用具等多种品类,包括两件带有“越王”铭的铜戈(戟)和迄今为止出土最长的一件筝。三十余位来自考古界的权威专家正在进行科学论证,据铭文推测器主分别为越王勾践的玄孙翳和翳的一个儿子。


者殹戈(戟)与不寿戈(戟)

礼器中筝保存很好,总长度达到2.3米,是先秦时期发现的最长的一件筝。

国字山墓出土 筝

国字山墓出土 漆鼓

青铜鸠杖的跽坐人形镦

壁龛内出土陶罐和陶豆

两件铜盉

令人惊喜的是,墓中出土多件玉石器,其中有一把玉环首金釦铜削刀,削刀呈微弧细长柳叶形,刀柄处有一白玉环首,精致文气,为古时用于削除竹简上错字的文具。

玉环首金釦铜削刀

与此玉环首金釦铜削刀造型组合相似的多有出土,从玉环首铜刀身到全玉琢制皆有,制作年代多为春秋战国时期。


玉首铜削   战国  湖北省博物馆

1978年出土于湖北省随县曾侯乙墓

椭圆玉环首  战国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1979-1980年河南淮阳平粮台M16楚墓馆外东北部出土。细线刻卷云与网纹,雕工精细。环上镶釦小金纽。

玉环首削刀  战国   湖北省博物馆

湖北省随县曾侯乙墓出土



龙纹玉削刀  战国  浙江省博物馆

通长29cm,长身环首。刀背两面琢刻纹饰,一面主体纹饰为两组龙纹,龙纹两两相背,另一面于龙纹之间间以一卷尾蛇纹,刃锋处未见使用痕迹。

玉削刀  战国  2005年5月无锡鸿山越国贵族墓出土

长11.4、削宽1.3、柄宽0.6、背厚0.5、刃厚0.1、环径0.8~0.4cm。青白玉,间有绿色花斑,不透明。削与环首阴刻云纹,柄阴刻直线纹和斜方格纹,两面纹饰相同。

至于削刀的用途,学界观点概括起来大致有四种:

和梳妆用品一起出土的是对镜修眉用。湖北枣阳九连墩战国楚墓群里出土一木制盒子,盒内两个脂粉盒、一铜镜、一梳子、一铜削刀。

和砥石等物一起出土的多可能为军用工具刀,而不是战斗刀具。  

出土于普通墓葬的多是作书用的文房刀具。如《释名》有:“书刀,给书简札有所刊削之刀也。”此所谓“杀青”是也。欧阳修《集古录》所载的《汉故国三老袁君碑》则道:“今特赐钱十万,杂缯卅匹,玉具佩剑、书刀、绣文印衣、无极手巾各一”,可见此为文房刀具无疑。

在冶炼铸造或骨玉作坊等处与制造工具如钻孔器、打磨工具等一起出土,也可见是制造器物时用的工具刀。

除了出土此等高级玉环首金釦铜削刀,墓中更是出土了造型为玉龙与玉凤的两件玉佩,更是将墓葬文化归属推向越国。2003年3月至2004年12月发掘的位于无锡市锡山区鸿山镇东部的丘承墩是春秋战国时期越国的一座贵族墓葬,墓中出土的40件玉器中就有龙形佩、双龙佩、龙凤佩、凤鸟佩等。

玉龙凤  樟树国字山墓出土

引用鸿山越国墓出土玉器与之两方参照,发现玉龙与玉凤在采用玉料、琢制工艺、造型风格、纹饰加工及埋藏时间所导致的鸡骨白钙化程度方面都高度一致,基本可预测为越国文化影响下的重要玉作遗物。

玉龙

玉龙   樟树国字山墓出土

玉龙  战国   鸿山遗址博物馆

玉龙细节图   春秋战国   鸿山遗址博物馆

(左右滑动观看)

玉凤

玉凤   樟树国字山墓出土

玉飞凤   战国   鸿山遗址博物馆

长3.7、高2.6、厚0.4cm。青玉,受沁后局部呈黄褐色,半透明。凤作振翅欲飞状,冠、翅和尾用边缘切割成形,两面纹饰相同,颈、身和翅部阴刻羽状纹,尾部、腿部及翅的边缘阴刻斜线纹,一小孔上下贯穿。

玉飞凤   战国   鸿山遗址博物馆

长3.2、高2.6、厚0.5cm。白玉,受沁呈鸡骨白色,微透明,凤额有一红色圆斑。凤作振翅欲飞状,双目及冠减地成高浮雕,冠、翅及尾采用边缘切割成形,正反两面均阴刻极浅、极细的羽片纹,内为羽纹,翅及尾的边缘阴刻斜线纹,一小孔上下贯穿。

玉飞凤   战国   鸿山遗址博物馆

长3.8、高3.4、厚0.4cm。白玉,受沁呈鸡骨白色,局部呈黄褐色,不透明。凤作振翅欲飞状,冠、翅及尾采用边缘切割成形,两面纹饰相同,颈及身体阴刻羽纹,翅阴刻云纹和斜线纹,腿和尾阴刻斜线纹,一小孔上下贯穿。

根据以上众多出土遗物及玉器等进行对比推断,墓葬时代在战国中期,墓主有着很高的身份地位,推测应是越国王室贵族。除了突出的越文化因素,国字山墓葬还有相当数量的楚文化因素和群舒文化因素,体现出多种文化因素交融共存的特征,对于研究作为 “吴头楚尾”的江西地区东周时期的吴越楚关系、政治格局演变和“中华文明多元一体”进程等具有极为重要学术价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樟树发现规模庞大的东周时期墓葬 专家:为越王勾践后代
昆明出土汉代玉印章 墓主身份等级高多谜团
《华夏考古》2020年第4期要览
真山大墓:吴文化考古的重大收获
神秘的南越王墓,出土的这些文物震惊考古界,每一件都是无价之宝
从人面纹玉带到玉戈礼器:江都王刘非的大云山墓葬玉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