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人春游都玩什么

春游的习俗由来已久,早在《诗经》中就有许多关于春游趣事的记载。周人还有春天到水边洗涤污浊、消灾祛病之俗,谓之“修禊”。

魏晋时期人们开始把郊游视为陶冶情操的一种方式,尤其是文人,开始把理想与情怀寄托在郊游的山水中,游历四方,文人们“返乎自然”,在山河间品茶,饮酒,作诗。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就此诞生。

晋/王羲之兰亭序卷(传唐褚遂良摹本)主段/故宫博物院

晋/王羲之兰亭序卷(传唐褚遂良摹本)主段/故宫博物院

晋/王羲之兰亭序卷(传唐褚遂良摹本)主段/故宫博物院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不同时期,不同材质,不一样的“兰亭”故事。



南宋_赵构_高宗书兰亭叙马和之补图卷

南宋_赵构_高宗书兰亭叙马和之补图卷

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上巳日,晋代贵族、会稽内史王羲之偕亲朋谢安孙绰等42位全国军政高官,在兰亭修禊后,举行饮酒赋诗的“曲水流觞”活动,引为千古佳话。这一儒风雅俗,一直留传至今。

元_赵孟頮_兰亭修禊图卷

元_赵孟頮_兰亭修禊图卷

元_赵孟頮_兰亭修禊图卷

元_赵孟頮_兰亭修禊图卷

当时,王羲之等在举行修禊祭祀仪式后,在兰亭清溪两旁席地而坐,将盛了酒的觞放在溪中,由上游浮水徐徐而下,经过弯弯曲曲的溪流,觞在谁的面前打转或停下,谁就得即兴赋诗并饮酒。据史载,在这次游戏中,有十一人各成诗两篇,十五人各成诗一篇,十六人作不出诗,各罚酒三觥。王羲之将大家的诗集起来,用蚕茧纸,鼠须笔挥毫作序,乘兴而书,写下了举世闻名的《兰亭集序》,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也因之被人尊为“书圣”。而《兰亭集序》也被称为“禊帖(tiè)”。

明_文徵明_兰亭修褉图

_文徵明_兰亭修褉图

明_文徵明_兰亭修褉图

明_文徵明_兰亭修褉图

清_樊圻_兰亭修禊图

清_樊圻_兰亭修禊图

清_樊圻_兰亭修禊图

清/白玉兰亭修楔图山子/台北故宫博物院

清/白玉兰亭修楔图山子/台北故宫博物院

清/白玉兰亭修楔图山子/台北故宫博物院

清/白玉兰亭修楔图山子/台北故宫博物院

山子白玉,带淡黄赭色斑。山子雕琢兰亭修楔图,有山石、松竹、亭台、小桥、溪流,溪中漂浮羽觞,溪岸散坐文士,皆作吟诗之状,神态各不相同。此为晋 王羲之兰亭修楔,曲水流觞的文人逸事。雕工圆润细致,层次丰富,物景逼真。附木座、木匣、锦袱。

清/青玉兰亭修禊山子(正面)/故宫博物院

清/青玉兰亭修禊山子(背面)/故宫博物院

山子青玉带黄褐色沁。整体作背山临水的一 片狭长山间台地,三松居中挺立,松下小亭中一老者凭栏而坐。左侧岩壁上镌刻楷书“兰亭”二字。亭下有苍竹数丛,小炉上置水罐,一童子正持 扇生火备茶。这组画面往右又是另一幅场景。一人居中抚琴,其周四人或坐或立聆听。近前一童子趴于水边岩石上,手持一物拨弄水上漂流之物。再往右,二人并肩而立,其一似持笔在山石上题咏,右侧一童子捧砚侍立。亭子左侧也分三个场景。石壁下二人持书相对而坐,作探讨状。其左又 有二人各自临溪抚膝盘坐。其中一人似正呼唤童子取酒。近景临溪二童正备酒回望呼唤者。场景的营造错落有致,情趣各具,既相对独立,又浑然 一体,构图颇具匠心。山子背面镌刻乾隆帝丁卯(乾隆十二年,即1747年)嘉平月既望御临《兰亭序》,文后署“太”、“王卜”二印。大片的黄 褐色沁斑渲染出一派秋意。  

玉器表面琢碾带有叙事性和图画性装饰图案的做法,始于宋代。明代玉图画更为盛行,多将山水、人物、花鸟、典 故、诗文意境移植到玉质器皿的表面作通景式的表达,但这种表现多是平面的。玉山子作为室内陈设之一,在清代十分流行,既有硕大无朋重达万 斤的大禹治水图山子,也有精巧雅致可收纳于百事件中者,大小适中的案头陈设山子更是不胜枚举。玉山子多取材绘画、诗文、历史故事,精心布 局,立体展示,有的更镌刻诗文、印章,成为集诗、书、画、印于一体的极富文人雅趣的三维雕刻艺术。"

清/御笔兰亭序青玉如意(整体)/故宫博物院

清/御笔兰亭序青玉如意(局部)/故宫博物院

清/碧玉兰亭雅集图笔筒(正面)/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清/碧玉兰亭雅集图笔筒(背面)/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清/黄振效象牙雕兰亭修禊小插屏(正面)/台北故宫博物院

清/黄振效象牙雕兰亭修禊小插屏(背面)/台北故宫博物院

全器雕成一节竹片形,纹饰雕工细致精巧。正面浮雕芦雁图,在参差错落的芦苇中,六只鸿雁或飞翔,或游水,或觅食,或昂首。凹面高浮雕兰 亭修禊图,于山水竹石楼阁间,数十人物或站,或坐,或卧,或展卷,或执笔,或取曲水中之流觞,不一而足。凹面左侧下方竹肉部位沿直线阴 刻填黑楷款:「乾隆己未季冬,小臣黄振效恭制。」乾隆己未是乾隆四年(1739)。凹面纹饰乃描绘发生在东晋永和九年(353)三月上巳(初 三日),王羲之(303-379)与谢安(320-385)、孙绰(320-377)等人在山阴兰亭举行祓禊之礼。

传宋/米芾兰亭端砚(整体)/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

传宋/米芾兰亭端砚(背面)/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

传宋/米芾兰亭端砚(题款)/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

宋端石,色紫,质润,墨锈深结。长方式,体高厚重。砚面周棱浅雕卷云图案,砚堂微凹。背面除四围外,中央平洼下, 深达3.5公分,并有点状凿痕。砚周壁浅刻书画,刻线均已腐蚀。右、下侧壁所刻为王羲之「兰亭序」全文,文前有双龙 圆玺,后有「宣和」、「绍兴」玺,及「米芾」印;上、左侧壁为白描线刻兰亭休褉图景。砚背刻乾隆四十一年(1776)之砚铭,言清圣祖曾用此砚。铭曰:「物殊显晦各有时,晦藏显出谁使其。穆然宋砚古色披,犹是老坑出端溪。兰亭图画前序谁,精镌四面笔法奇。宣和绍兴玺识遗,后有米芾小印施。

明/程君房兰亭修禊图圆墨

清乾隆/兰亭修禊朱墨(正面)/台北故宫博物院

清乾隆/兰亭修禊朱墨(背面)/台北故宫博物院

这件长方形朱墨,长宽5.8x8.8cm,厚2.1cm,四角截去而呈八角形,边框起棱,棱面模印云纹与蝙蝠纹。一面填金楷字「御墨」、「乾隆辛卯年制」(1771)款识,并模钤填金 「兰亭修禊」四字。一面模印兰亭修禊图像,人物众多,三三两两,聚坐于流水旁,或相对讨论,或张纸执笔,或正勾取水中之流觞,正是王羲 之《兰亭集序》一文所描写的图像。此墨与其他三十五墨同储于一锦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清器物中的兰亭文化
王羲之《兰亭序》(定武兰亭序故宫藏本)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这本字帖,乾隆为什么对它爱不释手?还列为三希堂珍宝之首?
乾隆御临王羲之 《兰亭序》
乾隆御临《王羲之 兰亭序》
一幅字,下落不明;一张画,烧成两截,命运多舛的两件至尊国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