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安然聊古玉之逛逛拍卖会之三十一


安然聊古玉

之逛逛拍卖会之三十一

明代 白玉大吉葫芦佩

高6.1cm 宽4.2cm 厚0.8cm

来源:上海老藏家旧藏

以白玉雕琢葫芦状玉佩,器身边缘处透雕葫芦枝蔓为饰,采用浅浮雕技法雕刻葫芦叶片包裹葫芦,叶片刻画舒展多姿,葫芦果实圆润可爱,葫芦双面雕刻“大吉”二字,寓意吉祥,形象而生动地表现出自然生态之情。葫芦读音似“福禄”,所以亦常用于祈求富贵绵延;葫芦枝“蔓”与“万”谐音,藤蔓绵延,“累然而生,食之无穷”,又因葫芦多籽,为绵延后代,多子多孙、江山永固的吉祥寓意。

清代 白玉持荷童子

高5cm 宽5.9cm 厚2.5cm 连座高6.7cm

来源:大阪美术商会2021年8月 Lot119

取材白玉,圆雕童子持莲造型,童子双手持荷花上举头侧,面露微笑,圆头鼓脑,圆眼翘鼻,直鼻小口,笑意盈盈,憨态可掬,稚气可爱。身着广袖长服,衣褶堆叠。圆润饱满,雕刻工艺细致精妙,动感丰富、活泼可爱,意工精湛,令人爱不释手,十分适合收藏把玩。

清代 白玉红沁贵妃镯

内径5.8cm 条宽1.2cm

玉质白皙油润,局部受沁,器呈椭圆形,圆润饱满,环体粗细适中,通体光素无纹,抛光一流,器面打磨光滑,整体造型规矩大方,包浆厚重。

清代 青白玉螭龙璧

直径5.4cm 厚1.1cm

来源:上海老藏家旧藏

青白玉雕螭龙璧,玉质青白致密,油润细腻。正面琢螭龙盘卧,威严霸气,气韵生动,龙身细长,姿态舒展,首尾呼应,后背有鬃毛飘拂,尽显生动之色。背面雕琢回纹,线条疏朗有致,刻画细腻流畅。整器雕琢古意盎然,造型精致美观,适宜佩戴收藏。

清代 白玉留皮巧雕佛手摆件

高11.2cm 宽5.2cm 厚2.8cm

佛手俗称佛手柑,状如人手,在清代常以佛手纹饰来表示长寿,此件以白玉圆雕而成,玉质温润,包浆浑厚。佛手丰硕带叶,形态恣意,肌理雕琢逼真,将细长弯曲及表面凹凸的橘皮纹都毫发毕现,俏色巧雕一只展翅吉蝠落于佛手之上,生动写实,栩栩如生。打磨极为精细,一丝不苟,达形、神、韵兼备的完美境界。

清代 白玉子母猴

高5cm 宽4cm 厚2cm 连座高6.2cm

白玉为材,玉质温润纯净。规格小巧,立体圆雕子母灵猴,呈蹲坐状,面部雕琢细腻,长者慈祥,幼者乖巧,憨态可掬,惟妙惟肖。整器玉质上佳,雕工细腻,线条流畅,风格写实,造型生动传神,足见古代玉匠造型能力之高超。

清代 黄玉兽面瓶

通高14.7cm 宽8cm

此拍品为黄玉所制,玉质厚重凝润。呈扁圆形,上配钮盖,颈部内束,两侧置镂空凤鸟双耳。圆肩接扁圆腹,下腹渐敛,腹底收进,下承圈足,内部掏膛干净平整。整器分别雕琢芭蕉纹、回纹及兽面纹饰,瓶腹满布硕大的饕餮兽面纹样,表现出传说中神兽的面部样貌,巨大夸张,来自远古人们对自然群兽的敬畏与崇拜,充满着威严与神秘的力量。整体器形线条变化多端,俊俏挺拔,配合淡黄玉色,高洁雅致的气质显露无遗。

清代 白玉龙首带饰

长9.5cm 宽3.5cm 厚1.9cm

此带饰白玉质,莹润坚实,细腻通透。一组成对,均作拱面状,由钩和环两部分组成。钩首雕琢龙纹,面部刻画立体,五官清晰可见;环一端有椭圆形孔洞,钩环可相互套接。背部琢长条形状带穿孔道。整器光素无纹,光气十足,打磨相当精湛,十分适合收藏。

清代 白玉羊神

高5.1cm 宽3.8cm 厚2.3cm

羊神是十二神之一,所谓十二神即民间所称的十二属相。十二神自汉代便已形成,历代有陶、铜、玉等材质的造像。此件和田白玉制成,玉质莹润洁白。器采用圆雕手法,羊首人身,盘腿而坐,身着宽衣大袍;首为羊头造型,双角弯曲,侧耳贴服,颌下长髯,一手横持长卷。整体雕琢精细,其造型少见,具有较深的文化积淀,十分适合收藏供奉。

清代 白玉贤人挂屏

玉高22.2cm 宽9.1cm

框长51.2cm 宽47.7cm

来源:邦瀚斯2013年11月 Lot154

白玉为材,玉质油润,细腻通透。扁平片状镶嵌于红木之上作挂屏,整器采用深挖刀法及阴刻工艺雕琢,贤人呈站立状,头戴帽子,着宽袖长袍,脚穿云头鞋,双手持拄杖,身体微躯,似走动;面部祥和,眼带微笑,开口欲语,颌下长髯,神态安详。贤人,是古代被崇尚敬仰的人,经常被文人雅士置于书房提醒自己如何做一位贤人。此贤人像雕琢精巧,线条流畅,刻画细致入微,栩栩如生,有着较强的层次感,加以红木镶嵌,更显贵气,实为收藏佳品。

清代 旧玉胜

长1.4cm 宽1.1cm 厚0.9cm

旧玉质,局部带有沁色及灰皮。器呈「工」字形,上下两端凸起出戟,器腰磨八棱形,通天钻孔,孔道光亮。整器光素无纹,小巧精美,造型别致,是古人随身佩带的辟邪之物。沁色古雅深沉,相得益彰。

清代 白玉镶红木罗汉插屏

连框长15cm 连框宽10.8cm 连框厚1.1cm

取材和田白玉,玉质如脂如膏,温润精坚,洁白无瑕,不着一尘。以红木为框镶嵌作插屏状,采用浅雕阴刻工艺琢罗汉题材纹样,罗汉神态慈祥稳重,高鼻深目,神情安然,衣着宽袍广袖,翘腿而坐,长眉垂掉及膝,双手抚之,衣纹自然;上方刻有“第四嘎礼嘎尊者” 撼石侧膝,于焉以息。惟是上人,非语非默。眉毛拖地,以手挽之。讵云拣择,示此丝丝;此诗句恰恰描写了此罗汉的形态及画面场景,给此屏风增添了不少文人气息。整器雕刻极为细致,刀工精湛,技法娴熟,线条流畅,包浆沉郁醇厚,富有宫廷气息。

清代 白玉卧童

长5.6cm 高3.5cm 厚2.1cm 连座高4.7cm

玉色纯白,局部有沁。圆雕而成,童子曲颈回首,首圆脑鼓,面庞饱满,展露欢颜,双手持灵芝形如意,于肩背之上。童子作趴伏状,双腿蜷曲,臀部高翘,姿态生动可爱。斜刀开脸,使眉目深,颊颌丰膄。此摆件运用圆雕刀法,童子头梳双髻,挺鼻小嘴,神态憨然,身上衣纹褶皱流畅。深雕腿、臂,令童子显得更肥厚敦实。此品琢工精美,写实灵动,给人吉祥喜庆之感,抚掌赏玩,趣味无穷。配红木底座。

清代 白玉玉兰花插(一对)

1:高14.7cm 宽10cm 连座高16.8cm

2:高14cm 宽10.5cm 连座高16cm

来源:南京十竹斋2012年秋Lot0071

此标的为一对玉兰花插,玉质细腻油润,洁白润泽。花插作成玉兰花形,花瓣翻卷,茎叶缠作为依托。以玉兰花形作为花插为常见题材,玉兰花气质清丽优雅象征纯洁、美好和富贵,用玉器来表现可谓相得益彰。此件作品雕琢工艺精湛,纹饰利落,视觉效果卓然,极富美感。寓意吉祥美好,为玉雕精品。下配随形红木底座。

清代 灵芝纹玛瑙珠(一对)

直径3.8cm

玛瑙因材质通透,色彩千变万化而受人喜爱,多以俏色巧雕技法制作,既能逼真地表现物象,又可体现材质之美,极富意趣。此件拍品玛瑙圆珠通体俏色浮雕灵芝纹,打磨精良颗颗饱满,雕琢工艺巧妙,技艺精湛,韵致内敛,极富艺术表现力。

清代 黄玉琮

高6.6cm 见方4.7cm

黄玉琮,局部有沁色,呈方柱状,为单节玉琮的典型形态,内圆外方。玉琮外侧四壁裁切平整,而内圆掏膛部分打磨圆润,上下均凸起圆形的边圈。器表打磨光泽规整,边角端正,轮廓分明,呈色柔美。

清代 白玉永保玉锁

长6.4cm 高4.8cm 厚0.5cm

来源:上海老藏家旧藏

和田白玉质,细腻白皙,温润通透。整器采用减地浮雕及透雕工艺而成,两侧透雕双龙环绕,身躯刚劲有力,雕工细致入微,昂首挺胸,气韵十足。中部一面琢刻花鸟纹样,意趣盎然;另一面刻“永保长命”四字,整体刀工精湛,巧妙绝伦,寓意吉祥,为收藏之佳作。

清代 白玉通孔鸡

长3.7cm 高2.3cm 厚1.3cm

取材和田白玉,玉质极佳,细腻油润。圆雕一只站立状的小鸡,圆眼尖喙,双翅收拢,全身羽翼丰满,以阴刻线表现,线条流畅飘逸,颇为写实。器形虽小,冠、羽、翅、尾、爪皆有简练的体现。整体造型生动自然,生活气息浓郁,趣味横生。下腹至背部有通天钻孔可供系绳佩戴。

元代 白玉瑞兽、环 

兽:长4.8cm 高3.3cm 厚1.5cm

环:直径2.2cm 厚0.5cm

来源:上海老藏家旧藏

此标的由两件组成,均为白玉,玉质细腻,沁色自然,包浆浑厚。一件琢瑞兽,圆眼,重眉,隆鼻,毛发整齐,表情威武。趴伏之姿,线条弯曲,腿部丰满肥硕,肌肉饱满,形神兼备,其造型流畅,富有动感。整器刀法简练,推磨规正,形神兼备,包浆莹润,入手盈握,不忍释手。另一件为圆环,造型简洁规整,大小适中。两件玉质相同,可作为搭配,组合一起更加美观。

清代 白玉虎形佩

长6.4cm 高5.3cm 厚0.8cm

来源:纽约苏富比2019春季亚洲艺术周Lot1574

和田白玉,取材优质,精白温润。扁平体片状雕琢虎形,额头宽阔饱满,双目、鼻、吻部凸出,身躯矫健,遒劲有力,极具动感。线条婉转流畅,注重表现虎的神态和气势。整件玉佩构思新奇,塑形巧妙,刀工洗练,细节处理极为精细,其玉质亦极佳,是一件上品佳作。

清代 茶晶海棠形水盂

长8.5cm 宽6.4cm 高3cm

来源:日本2018年一龙会拍卖

取整块茶晶掏膛雕琢而成,器呈海棠形,通体透明,微泛茶色,晶莹剔透,有玉彻冰肌之感。杯身光素无纹,全器造型端庄古朴,其选料精良,琢磨精致,呈雅丽高贵之气。

清代 白玉诗文芭蕉美人勒

长3.3cm 直径1.4cm

玉质细腻油润,器形规整,对穿一孔。玉勒雕琢精美,刻划流畅,纹饰美观,雕琢芭蕉仕女图。仕女头顶梳髻,神态清丽,身披云肩,体态曼妙,衣袂翩翩。背景芭蕉葱郁茂盛,山石玲珑可人,另一侧附诗文,整器线条干净明快,婉转多姿,典雅古朴,明媚自然。背景芭蕉以大量阴刻线为饰,线条酣畅,爽利空灵,与人物相映成趣。

清代 白玉瑞兽云纹牌

长6.6cm 宽4.1cm 厚0.7cm

此件玉牌形制规整,以白玉雕琢而成,玉质温润,包浆醇厚。牌身呈长方形,双面工雕琢,牌首琢瑞兽纹样,有横穿孔可供系带。牌身双面琢祥云纹,整器采用阴刻工艺,雕刻细致,线条柔和,题材吉祥,寓意美好,大小较为适合日常佩戴。

清代 翡翠福禄寿挂件

长4.8cm 宽3.6cm 厚0.6cm

取材翡翠,翠色清雅怡人,水头十足,椭圆片状,双面镂空雕琢。玉佩琢刻蝙蝠、钱币、寿桃环绕,有福气与财源广进及长寿之意。雕工精致细腻,线条流畅,生趣且灵动。配红木座,可佩带可陈设。

明代 黄玉兽面坠

高2.6cm 宽1.8cm 厚0.6cm

黄玉材质,呈扁平体似棱形,上端有钻孔,中部略外凸,器表采用双阴刻线工艺雕琢兽面纹饰,雕工精湛,规整、饱满;纹样充满神秘韵味。包浆浓厚,呈蜡质光泽,造型古朴大气、色泽温润,简洁大气,带有远古光华。

清代 海蓝宝狮钮印

长3.7cm 宽2.7cm 高2.6cm

来源:法国ASIUM拍卖2021年8月Lot188

此印章以海蓝宝石材质雕琢,质地晶莹剔透,色泽宝蓝而光泽盈盈。整体作椭圆柱状印身,顶部作狮扭纹样,趴伏、回首状,双目炯炯有神,龇嘴獠牙,毛发飘逸后卷,雕琢生动。下方印面篆刻“  ”四字,整体造型规整,用料难得,十分适合作为收藏雅玩。

明代 白玉兽面纹剑珌

长6.1cm 宽3.9cm 厚1.8cm

剑珌是安在剑鞘尾端的玉制品,《诗经·小雅》对此有记载曰:“君子至止,鞆琫有珌。”珌与剑格、剑璏和剑首同为玉具剑上的装饰品,统称为玉剑饰。此件剑珌选材优质白玉,温润通透,包浆古朴,沁色自然。呈束腰倒梯形,两侧较薄,中部较厚。上窄下宽,两腰内收成弧形,上部中心有一圆形凹槽及象鼻孔,用于穿系革带。两面纹饰相同,边缘刻双阴周线纹并以节纹两组填饰,表面饰隐起变形兽面纹,除双眼及鼻可识,余皆以勾云纹为饰,线条精准规矩,方折勾连,线条自然流畅。制作精细,抛光细致,沁色古朴内敛,富有层次感。

清代 白玉龙钮印(醉月)

高2.7cm 直径1.9cm

玉印白玉雕琢,质地晶莹细腻。顶部镂空雕琢作盘龙钮,龙四肢伏地,盘身威严,气势非凡,底文“醉月”两字。整体造型典雅大气,龙钮雕琢传神,印文刻画有力、寓意深远,可供把玩收藏。

清代 白玉瑞兽摆件

高8.5cm 长22cm 宽14.5cm 连座高13.8cm

来源:国有文物商店 

此摆件白玉为材,立体圆雕卧兽之形,材质硕大,致密温润,包浆醇厚,表面沁色斑驳。瑞兽之形象丰满厚重,呈趴卧状,侧首凝视,圆眼卷鼻,角耳帖服,神态温驯,其通身光素无纹,背部脊处略微隆起,连至尾部后甩,四足盘曲于腹下,以一种写实的技法琢磨而成,通体只有角、头顶以及尾雕琢,以显质理。瑞兽身躯、首部刻划皆写实传神,原配红木底座。寓意事业兴旺发达之吉祥象征。

元代 白玉通孔鹅衔莲

长3cm 高1.8cm 厚1.4cm

此标的选材精良,精白细腻,温润如脂。立体圆雕鹅衔莲造型,玉鹅身形圆润,双腿收于身下,羽翼附与身侧,羽毛以阴刻线表达,栩栩如生。额头饱满微凸,长喙衔一枝含苞待放的莲花。鹅背至鹅腹有对穿通天孔,具有较为明显的历史痕迹。此类题材玉雕寓意吉祥,品行高洁。此器虽小,但却很灵动,无论从材质、工艺、还是题材都属一流,实属难得的佳品。

清代 青玉山子

高23.5cm 宽11.4cm 厚4.4cm

寄形骸于物外,抱冲虚于遐龄,这正是传统文人毕生所追求的命题,其中饱含了文人仕子对精神世界的极大歌颂与向往。而这种向往的物化,则在于他们寄情的山与水。山子,古人谓之假山,是文人书房中常见之雅设,多以山水画为据,使突兀嶙峋之画面跃然成体,秀丽于书案之前,使人观之如山,有如神游妙境,故而浓缩天地自然的景观于案头,其纹常集山水、草木、茅舍、亭台、楼阁、人物、花卉诸品于一体,构图唯美,意境深远,时而壮阔雄伟,时而幽僻灵秀。此件拍品选材青玉,色泽深沉凝重,雕工细腻精致。古松健拔,峰石嶙峋,仙境之地呼之欲出,一隅之处灵芝几朵,给人以无限想象的空间,动静有常,虚实相间。线条流畅优美,刀工稳健,具有很强的立体感,同时不失洒脱婉约之感,意境深远,进退幽深。

清代 旧玉鼓珠

高2.4cm 直径2.9cm

旧玉质,地方玉料,沁色布满全身。器呈短圆柱形体,鼓形,中部对穿钻孔,孔道光亮,钻痕明显可见,可穿系佩挂。器表光素无纹饰,包浆浑厚,造型朴实,带有简约美感。

明代 白玉红沁苍龙教子

长5.1cm 宽2.7cm 厚1.3cm

上等和田白玉雕琢而成,玉佩玉质润泽,刻画线条流畅,局部带沁色,古意盎然。立体圆雕大小螭龙,是为苍龙教子题材。螭额与脸等宽,眼为橄榄形,脑后有一卷弯独角,身躯蜿蜒成S形爬行,螭龙身姿蜿蜒曲折、灵动飘逸,四肢遒劲、长尾若云,整器走刀痕迹清晰流畅,工艺精湛,纹饰精美,造型古朴典雅。

清代 白玉叶型笔舔

长8.6cm 宽4.2cm 厚0.9cm

取材和田白玉,精白无暇,细腻油润。整器采用阳雕、阴刻、镂空等工艺,做成叶形,边缘圆润,随形而琢。正面掭笔处呈凹槽,以树叶纹理纹样加以雕琢刻画。背部随形雕树叶纹样,曲折蔓延。造型端正,雕琢细致,闲情雅景别具风格,十分有趣。笔舔用于验墨浓淡或理顺笔毫,常制成片状树叶形,为下笔行文描画之前用以掭墨吮毫之具,以避免一笔之间发生墨色浓淡不均的现象,其材质、形状多样,实用之外,还带有文人桌案赏玩之趣。

清代 白玉灵猴献寿

高4.6cm 宽3.8cm 厚3cm 连座高5.8cm

白玉质,洁白细腻,圆雕猴子,作子母造型,母猴曲身而坐,身形圆润,四肢修长,额前数道褶皱,深邃细长,眼窝深,圆眼,直鼻,小耳帖脑,面露机警之态,左手执桃,右手拿桃枝贴于背后。小猴身形墩圆喜人,侧首前视,四肢攀于大猴,依偎母猴怀中,顽皮而充满灵气,活泼的神情中又添几分憨态,更显懵懂可爱。整器工艺精湛,塑造生动,将猴之五官身形刻画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打磨精到,充分体现出玉质的温润质感。取意和乐祥瑞,为难得之赏玩陈设佳品。带随形四足木座。

清代 白玉红沁贝壳

长3.7cm 宽2.4cm 厚1.2cm

取材白玉,质地油润,沁色过度自然犹如晚霞。整器随型雕琢,呈贝壳状,刀工深刻琢阴刻线表达贝壳纹理,造型独特,留有钻孔,供系绳佩戴之用。

明代 白玉龙

长8.2cm 高6.6cm 厚0.6cm

白玉为材,整体通透,周身沁色自然。整体作片状蜷体龙形,身有出戟,属当时期典型器之一。龙首刻画简洁,尾部内卷,具有较强的时代特征;颈部上方做钻孔,供穿绳镶嵌之用。整器光素无纹,一面有较为明显的切割工痕,形制规整,形态十分传神,造型自然简约,古朴气息浓厚。

清代 白玉红皮翎管

长6.4cm 直径1.6cm

白玉为材,质地细腻温润,皮色一体,鲜明古朴。圆柱形,全素无纹,中空、上端琢出扁榫并置一系挂小圆穿孔。翎管是清王朝特有的产物,清代伊始,便彻底改变了从宋、元、明一直流行的高冠或帽翅之制,而以礼帽代替。翎管,就是在顶珠下用来安插翎枝的管子,一般如旱烟管粗细,长两寸左右。此器所用白玉品质绝伦,掏膛、打磨工艺精细,宫廷气息浓郁,当为难得之品。下端有微小的老磕。

清代 旧玉一组(2件)

1:高1.8cm 直径3cm

2:高2cm 直径1.9cm

此标的由2件成,均为旧玉质,浑然天成的鸡骨白色,强光透视下,呈现斑斓的苍老气息。一颗短圆柱体勒子,对钻通天孔;一颗呈半圆玉珠,钻牛鼻孔。2件均无纹饰,仅有来自古人的手工痕迹依稀可见,值得考究的一组藏品。

清代 白玉狮子带扣

长10.2cm 高7.2cm 厚1.7cm

带扣系古代文人雅士系腰所用之物,最早始见于商周时期,至明清后,材质更为丰富,逐渐成为一种权贵、地位、富足的象征,深受皇家贵族的追捧。本品正面琢狮戏绣球为主题,呈扁平体,双目凝视远方,额、鼻凸出,双耳自然下垂,毛发阴刻线雕琢,密而不乱,丝丝可见,以刀代笔,生动地表现了嬉闹的场景。背面光素,左右各突出一圆钮为扣。和田白玉为材,质地细腻,油润无暇。狮子是百兽之王,有极大威慑力,而绣球因为颜色鲜艳多姿,有吉祥喜庆,好事连连的寓意。

明代 白玉荔枝扣

见方3.4cm 厚0.8cm

来源:国有文物商店

白玉质,油腻温润,沁色古朴。双面雕刻,正面雕果实纹饰,荔枝果实饱满,纹理清晰,枝叶翻卷秀美。背面雕云纹,刻画细致,栩栩如生。背部琢牛鼻穿孔,便于镶嵌佩戴。


临江之畔,璞石无光,千年磨砺,温润有方。玉韵悠悠,清风如水,虚怀若竹气如兰,瑾慧于心德于行。爱玉者品自高,玩玉者情慕雅,知玉者德必美。古玉之美,最是那古色古香古韵忆古情怀,她的流年,犹如洗尽铅华冰清玉洁的古朴女子;她的沧桑,嫣然梨花带雨风霜醉红颜的韵味;她的故事,流露出此生与你一见钟情梦回千古的诗情画意。
收藏与鉴赏是个枯燥而细致的活,面对华夏五千年文明每个人都是沧海一粟,历史是一部穷其一生都读不完的教科书,那么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练好基本功。学习古玉需要上手大量不同时期各种层次的老玉件,从最基本的花片到宫廷造办处的精工,古人制玉工艺和老玉在岁月沧桑中流露出的细微的变化都是我们学习的鉴玉经验,市场是最好的老师,大量的阅读古玉才能在脑海中积累出经验,演化成习惯成自然的眼力。
爱好古玉,常年玩玉,工作忙习惯在晚上看,白天侧光45度看,阳光下看,弥补眼睛各种条件下的不足,更生怕漏掉哪一部分鉴定点,逛摊更多时候是为了更好的观察学习。当大量阅读玉的特征后大脑中对老玉的变化都有大致的定义性。遇到各种老玉件时,都有鉴定的定义标准。形形色色老玉的外形变化,都离不开老物件的特性标准。当然还要大量观察市面市场渠道变化,一件新仿的出现需要第一时间判断到它的存在,不能自己闭门修炼成功夫好手,却发现世界上昨天已经发明了手枪,能一招制敌。

讲个小故事,从中有所感悟。

从前有个玉雕师傅带了一个徒弟,师父每天让徒弟拿着一块玉,也不教徒弟学习,久而久之徒弟烦了,问师父,为什么不教我学东西,师父只回答了一句话,没事看玉吧,就这样又过了很久,师父又给了他一块相同的玉,徒弟看了连忙说,师傅你这个玉不对,说完徒弟恍然大悟。
看玉要看细节,看工痕,用心体会,有时候有古玩交流会我会去逛,一些大开门的东西,尤其高品质的东西我都会拿手电仔细看,有时候卖家会说放心东西老的,我知道东西是老的,其实我是在体会每个步骤都是怎么做的,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
这个道理其实是很简单的,用心看,就懂了,所以古玩行是靠眼力,开始的时候,看不懂没关系,总有一天你会恍然大悟,只有了解古人在制玉工痕上是怎么处理的,才能真的会看新老。
捡漏是对你专业知识的回报,打眼是超出自己认知的提醒,捡漏不骄,打眼不躁,学无止尽,戒骄戒躁。
友情提醒,在鉴别古玉的时候,器型、纹饰以及时代风格分析仅限于确定东西对的情况下,断代之用,不能作为新老的参考依据,如果不管新老,只按照时代风格来断定玉器,那就会成为国宝帮。以上观点只是个人学习古玉过程中的一点心得,仅供参考。
(本人原创,转载请说明)







跃马安然微信:3187693778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匠心独具琢美玉 千秋万世不停休
历代古玉器总体风格特征
中华传世珍宝荟萃图集(下)
【玉器】
上海唄美2023秋季拍賣會 | 華玉千年(電子圖錄)
玩了一圈发现 ,还是动物型的古玉最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