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战国古玺(春安君)


春安君玉印 龚安顺 龚安庆捐赠
  战国三晋地区的印章。它是颁给封为“春安君”的人物的官玺(这个字的本义即印章。古人无论尊卑,都可以用。秦以后,皇帝垄断其物其意,专指帝王印玺)。古代中国有佩玉的风尚,玉印具有佩饰和玺印的双重功能,也是佩印者社会地位的象征。由于当时交通不便,中原地区难以获得玉材,因此,玉印的使用者身份都很高。现藏上海博物馆。

材料:玉纵23毫米 横23毫米

上海博物馆藏

这是一方青白玉官印。中国历史进入封建社会以后,官私玺印作为取信的凭物和标志逐渐普及。这件玉玺是颁给当时封为'春安君'的人物的官玺。它是战国实行封君制度的遗物。古代中国有'君子佩玉'的习尚,玉印具有佩饰和玺印的双重功能,也是佩印者社会地位的象征。

此印基本以直线为主,章法比较平稳,但又不是绝对的四平八稳,我们在清丽端庄的背后,可以体会到它的丰富变化。“春”字上面的“日”字呈一个倒梯形,这样所留空间就远比直上直下的“日”字好看得多。“安”字的“宀”上收下放,与“君”的两个长竖有所区别,避免了雷同。此印的入刀和收刀之处均呈尖状,一笔之中又注重了粗细的变化,如“君”字上部的第二横和第三横。整方印显得雍容华贵,丰腴秀美。

三晋·春安君玉印,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时期实行封君制度的见证物。



  古玺是先秦印章的通称,現在能看到的多为战国古玺。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经济、政治的发展,手工业渐趋发达,玺印的用途逐渐扩大,春秋时期玺印施于封书(压印于泥封上),称为“玺书”。古玺应用由起始期进入勃发期。根据遗物和战国的文献《周礼》、《礼记》、《左传》等记载,这一时期,玺和玺书已普遍使用。
  这一时期的古玺,大都较小,偶而也发现有巨玺。玺面文字有朱文、白文。朱文古玺大都配上宽边,印文笔画细如毫发,挺拔有力,多为铸造;白文古玺大多加边栏,或在中间竖一界格,笔画粗壮浑穆,文字有铸有凿。春秋战国时期的古玺有公玺、私玺、成语玺、图像玺等。官玺,凿刻的阴文(白文)居多,印面稍大;铸造的阳文(朱文)官玺则印面略小,一般都带边。私玺,以姓名印为主,一般约1至2厘米见方。朱文私玺往往是宽边细文,白文私玺则多加厚边框;私玺中还有一些吉语印、肖形印等,制作往往精美生动。还有一些“物勒工名”的印章,是手工业者专门打印在所制器物上的,印文主要是工匠人名、作坊地址或人址合一。
  春秋末期出现鸟虫书。这是一种以鸟、虫、鱼为修饰图案的美术字体,主要流行于以楚文化为中心的东南诸国。这种字体不仅出现在青铜器上,也出现在玺印。鸟虫书变化丰富多样,活泼自由,体现了古人以汉字为“文”的精神。春秋战国古玺使用的是诸侯各国的文字,同一文字的写法往往各异,但从笔法上看,却刚劲有力,生动活泼。对一些笔划相差悬殊的文字,布局搭配亦能巧夺天工,能在不平衡中取得整体的和谐,反映了战国时期思想活跃的时代风貌。战国私玺的制作很精致,印钮的形式多样,印文构思严密,章法布局合理巧妙,表现出强烈的艺术性,为后来的秦汉印的风格打下了坚实而良好的基础,是历代篆刻家从事艺术创作和研究工作的重要依据,从而发展成为具有我国民族传统的篆刻艺术。这些古玺,同时也充分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艺术智慧和朴素的审美观。
  目前,可以确认为是春秋时代的古玺实物虽不多,但传世的战国古玺数量却不少,在宋代以来名家收藏的古器物图录资料和印谱中均有大量的著录,仅清人编著的《十钟山房印举》一书中就多达600余枚,这些古玺以精美的艺术构思和非凡的制作技巧,在中国篆刻艺术史上留下了奇异瑰丽的一页。

  

龙纹玺,青铜,鼻钮,直径4.5厘米、通高1.55厘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刀走凌云志
篆刻学习笔记(5)
印章的起源
米芾:被篆刻史忽略的重要人物
战国玺印简说,风格多样,印文排列散朗有致奇异中有章可循
“元朱文”还是“圆朱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