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瓶炉三事”,究竟是什么?(上)


大家也许还记得上篇文章《宋人香事》,此处需要补充的是宋人日用焚香多用仿古的小型香炉,而且传世宋画中也只见单个香炉摆设,而到了明代,确切说是晚明,香炉之外似乎又多了两件器物,我们常将其组合称为“瓶炉三事”。



◆ 孙温绘《红楼梦》局部(每个席桌上都陈列着瓶炉三事)


“瓶炉三事”这一词首先是在《红楼梦》里出现过,第五十三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荣国府元宵开夜宴》里讲到元宵节之夜,贾母在花厅里摆了十来桌宴席,每一席旁边设一几,几上设瓶炉三事,焚著御赐百合宫香。这”瓶炉三事“原是旧时北京通行之语,是指香炉、箸瓶、香盒三种器具,为焚香必备之物。焚香时,中间放置香炉,两边分别放置箸瓶和香盒。



◆ 齐白玉炉瓶三事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处需要注意的是香炉中焚的香,并不是现在的线香,而是香面或香条,所以会用到铜箸与铜铲,而箸瓶就是用来盛放这些工具的,而香盒就是用来装香面和香条的。


另外既然我们讲”三事“,那我们就先分开来看看,每一事都有哪些讲究?


1瓶炉三事之香炉



开篇我们补充了宋人香事里一般都用仿古的小型香炉,而且瓷香炉在日用焚香中比较普遍。不过明代流行的是宣德炉,宣德炉也是仿”宋“古式,采取了古朴简练的造型,得到了宋代香炉的气韵,明宣宗将其陈设在书房几案,后来这也成为了明代文人雅士的案头清供。



到了中晚期,新型炉器似乎已经不怎么生产了,两宋的香炉以及早期的宣德炉多成了文玩。这在文震亨的《长物志·香炉》中有提到:”三代,秦汉鼎彝及官、哥、定窑、龙泉、宣窑,皆以备鉴赏,非日用所宜,惟宣铜彝炉稍大者最为适用,宋姜铸亦可。



◆ 古铜釉瓷炉瓶三事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高濂也在《遵生八笺》中认为,官窑、定窑、哥窑,平日里是舍不得拿来焚香的,宣德炉、潘铜炉、彝炉、乳炉,这些是平常可以使用的。那种像茶杯一样的炉,整天都可以拿来用。



◆ 明陆师道临文征明《吉祥庵图》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画中有一个小方几,上面置花瓶,和一个翠青色的小香炉,下有底座,上有带捉手的盖子。仿宣德炉


高濂似乎有意推崇这个像茶杯一样的香炉,这种炉,无盖,敞开式。稍晚一辈的李渔也似乎觉得敞开式香炉更实用,炉盖实际上是一种累赘。



◆《衹园大会图卷》(局部) 陕西省博物馆藏,图中正前方有瓶炉三事和佛塔。


他在《闲情偶寄》在《器玩部·炉瓶》中提到:“炉盖的用处在于覆灰,风起不致飞扬,然而”香炉闭一室,刻刻焚香,无时不闭,无风则灰不自扬,即使有风,亦有窗帘所隔,未有闭熄有用之火而防未必之风者也。是炉盖实为赘瘤,尽不可设。”可知明末清初,不加盖的敞开式香炉似乎在文人当中比较受欢迎。



◆ 剔红香几炉瓶三事 故宫博物院藏


清代的香炉正如绚丽的珐琅彩一样,在装饰上用尽心思,但是实用功能毫无长进。扬之水在《香识》中提到了一款清代的和阗玉镂雕牡丹炉,全身皆是镂空,经手之人无不赞叹其巧夺天工,可是这样全身镂空,导致炉底根本无法贮灰,不知哪个下臣想出了这样一个讨巧的活。



◆ 图片:清代 和阗玉镂雕牡丹炉 故宫博物院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乾隆款古铜彩双耳三足炉
清代 朱彝尊《隶书七言联》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青铜器集锦
哥釉
宋代的文官,下了班之后,玩什么?
8.3 宋瓷 | 宋人的瓷器使用之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