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吉州窑各时期特征对比(全)

吉州窑是中国江南地区一座举世闻名的综合性窑场。在晚唐至明代中、晚期700来年的烧造历史中,其产品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所烧瓷器种类多、釉色全、造型丰富、装饰手法独特。从瓷器类别看主要有:青瓷、乳白瓷、黑釉瓷、黑釉窑变瓷、彩绘瓷、琉璃型绿釉瓷等。所产器物在海内外畅销不衰,至今有的仍是国内外收藏者所珍藏的珍品。下面就让小编为大家介绍下吉州窑的发展历程和各个时期吉州窑瓷器的主要特点:
  一、晚唐吉州窑的初创期
  据现有资料证实,吉州窑创烧于晚唐时期。1937年,英国人仆兰柯司东曾到吉州窑址作过调查,在窑址上检到一件刻划花纹的青瓷碎片,认为属唐代产品,并根据此碎片的装饰技法和纹样,推定英国国家博物馆所藏的我国唐代凤首壶应是吉州窑的产品。
  1956年,我国研究吉州窑的专家蒋玄怡先生在吉州窑址作过考察,发现有唐瓷的碎片和唐代窑址中较为常见的窑具(如形如竹节的支垫和砣轮),并把唐代吉州窑产品称之为“早期青瓷”。1980年10-12月间,当时江西省文物工作队和吉安县文物管理办公室联合对吉州窑进行了重点的考古试掘工作,在本觉寺窑床底以下近二米深的堆积层和同一层位的天足岭底层。发现有酱褐釉碗、罐、注壶等青瓷类器物,其烧造方法与浙江越窑相同,与晚唐时的洪州窑相类似,采用高岭土衬块烧。施青灰或酱褐色釉,釉不及底,釉色不均匀,多有发涩,并现“泪痕”。瓷胎多为灰黑和黑色炻胎,质祖夹细砂,胎体较重。其釉色、胎质、造型都接近洪州窑晚唐器。其产品在胎釉间先敷一层黑褐色的“化妆土”,再浇黄色釉汁至腹中部,碗内底衬贴6~8块高岭土,以免搭釉相连,成八卦形状,烧成后,除去衬块,故称衬块烧。这是吉州窑创建期的一种较为原始的支烧法。
  此期主要器物有:酱褐釉碗、双系罐、短流注壶、乳白釉厚唇碗、折唇碗。以酱褐釉为主要产品,也有乳白釉,青褐釉,淡青釉细开片印花和黄青釉细开片的。另一类是釉成淡绿色,有细碎纹开片,这种青瓷是以内部素地烧法,即器内中心留出一块不上釉,器与器之间可以摞起来烧造。以上产品在各地唐墓均有出土,并较为常见。晚唐期的吉州窑属创烧时期,其釉色比较单一,品种不多,瓷质亦粗,但从窑址上发现有多处烧造点,这说明当时吉州窑烧造瓷器已初具规模。

  二、五代吉州窑的发展期
  据元末钟彦祥所编《东昌志》之序云“永和名东昌,地旧属泰和。宋元丰间,割属庐陵。遂以泰和为西昌,永和为东昌,东昌之名肇干此。……至五代时,民聚其地,耕且陶焉,由是井落圩市,祠庙寺观始创。周显德初,谓之高唐乡临江里磁窑团,有团军将主之”收税、主管窑事等。这证实吉州窑在五代后周显德初年烧造瓷器的历史,井有“磁窑小湖团”、“磁窑团”之称谓。
  据江西省考古队陈柏泉先生于1982年著文介绍:“1975年调查吉州窑时,在窑址的北宋文化层之下,发现七八件温酒碗残器,有的注壶还原状置放在碗中,套装于筒状平底的匣钵内。这种温酒注碗,其注壶的造型为宝珠钮盖,小管状细颈,扁圆腹。碗的造型有平直沿和花式沿。通体施青白釉,釉汁浊暗,无纹样装饰。
  它们均采用支烧法烧造,碗心均见支烧痕点。其造型简朴,釉汁浊暗,保持了唐代以来的支烧方法,与北宋时该窑的垫烧法完全不同,且其造型与五代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卷中注碗完全相同。”
  五代时期除生产青白釉温酒注壶外,仍生产酱褐釉短流注壶、双耳水注、双耳罐、酱褐釉碗、乳白釉厚唇碗、乳白釉折唇碗等,厚唇口是晚唐、五代时碗口胎形装饰的一种特征。此外,还生产胎质灰白、数量较少的乳白釉莲瓣纹高足杯,刻划暗花碗、浅腹盘、圈足盘、素高足杯、碟、盏等,釉不及底,开冰裂细片。有的盘、碗和素面高足杯等,底露紫红色胎体,不施釉,俗称为“血底足”。窑址发掘资料证实,五代时吉州窑已比晚唐草创时期有所发展。

  三、北宋吉州窑的繁荣期
  宋人周必正撰《辅顺庙记》中说从“皇朝景德中,瓷窑始置官吏,为永和镇,秀民大家,陶埏者半之……窑焰竟日夜”(《东昌志》卷二)。《东昌志序》对永和镇有这样一段描叙:“景德中为镇市,置监镇司掌瓷窑烟火公事,辟坊巷六街三市。时海宇清宁,附而居者至数千家,民物繁庶,舟车辐辏……实西南之一都会也。”又《重修永和古佛堂记》称:“永和之盛著于宋……大发于崇宁、绍兴、宝祐之间。”可见,吉州窑是北宋景德年间开辟为镇市的,是时已为“窑焰竟日夜”、“舟车辐辏”的“都会”了。自然,此时吉州窑的产品无论是烧瓷水平还是装饰技艺都已进入成熟期而得以较大发展。
  此期吉州窑的主要产品有:黑釉、乳白釉、绿釉、影青釉、洒釉及窑变釉瓷等,应该说,黑釉器是此期的主要产品,酱褐釉已很少生产。黑釉瓷是以铁为着色元素的单色釉瓷,它是古瓷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我国黑釉瓷的制作,始于东汉的上虞地区,其后是东晋浙江德清窑、早期黑釉瓷的烧造,杂于青瓷的烧造之中。至唐代,黑釉瓷的烧造始成规模,主要集中于陕西铜川的耀州窑,河南地区的巩县、鹤壁窑、郏县、密县、安阳等地,唐代黑釉瓷的面貌朴实单一。入宋后,黑釉瓷有了较大的发展,黑釉瓷的精细化与陶瓷利用价值的提高,使黑釉器普遍用于民间日用器皿。
  我国早期黑釉系的基本釉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含氧化钙比较高的碱性长石釉,它的烧成温度在摄氏1200℃到1600℃之间;另一类是酸性长石釉,烧成温度在1280℃到1300℃之间。在陶瓷高温的烧造中,金属氧化物的成色,多多少少会受到窑内还原气氛的影响,甚至会出现完全出乎意料的结果。因此,黑釉的成色效应,主要取决于着色剂的内容、浓度和厚度、装饰手法以及烧成气氛四个方面。它和基础釉的成分并没有很大的关系,任何一种纯粹的基础釉都是无色的。基础釉的不同,只是影响到烧成温度机械强度及光亮度、透明度的不同而已。所以唐宋黑釉瓷的生产,各窑口都是在自己原有的基础釉中加入黑色色料烧制,黑色色料是一种主要由铁粉所构成的着色剂。铁在自然中一般常见的是铁1对氧0.43比例的氧化物,叫三氧化二铁,呈褐红色,它就是一般所说的铁红色。另一种是铁1对氧比例相结合的氧化物,叫氧化亚铁,呈青绿色,它就是一般所说的铁青色。还有一种黑色的磁铁矿,是由等量的三氧化二铁和氧化亚铁混合而成的,叫四氧化三铁,是黑色的,但它只能用于低温的着色上,在高温釉中,还是三氧化二铁能够比较稳定的烧成黑色。在长石釉中,不管是酸性还是碱性的,只要铁的含量高到百分之零点八或百分之一之间,就能出现浅浅的影青色。如果含铁量高到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三左右,就能出现美丽的青绿色:如果含铁量在百分之三到百分之九就会出现黑褐色。事实上,铁的含量一旦接近百分之九,就会破坏釉的结构,而使釉面干涩无光。所以,在古代黑釉中的含铁量一般是介于百分之七到百分之八左右。但是古代釉药的配置、并不像现代科学的化学工程能制造出比例纯净的釉料,它们多是利用当地含有某种成分的原始原料来配置釉料,这些原始原料中杂有一些其他成分的元素。这就造成了一些微妙的变化,而形成了各地黑釉瓷的特色。
  此期的主要黑釉产品有:碗、罐、壶、盆、杯、瓜棱腹罐、瓜棱腹壶、唇口杯、文房用瓷等。碗为唇口、弇口、花门、瓜棱腹、高圈足,其底足切削较粗涩,釉不及底。
  北宋时期吉州窑的另一主要产品是乳白瓷。中国白瓷的烧造是北朝时期创始的,它是陶瓷史上继青瓷、黑瓷以后的又一种主要产品。吉州窑自晚唐开始就有乳白瓷的烧造,早期乳白瓷质地较粗,釉色也显单薄,并且施釉不匀,有时出现“泪痕”的斑迹,体现了吉州窑初期乳白瓷生产工艺的不足。至北宋时,由于受景德镇窑的影响,吉州窑乳白瓷有了较大的发展,井且成为一时的主要产品,烧造工艺也有所提高,但与同时期景德镇窑的青白瓷相比,吉州窑乳白瓷的胎质和釉质都显祖糙。在吉州窑遗址上普遍见到的乳白瓷类中,以碗底有“吉”、“记”、“福”、“慧”、“太平”、“本觉”等褐色料彩书写的文字等款式的薄釉乳白瓷碗为多。这类器物胎质灰白,上面敷一层带青味的透明薄釉,底无釉或半截无釉,从器物的修坯工艺来一看,草率中颇见熟练,胎质较为坚实,它是吉州窑北宋至南宋生产量较大的品种之一。其主要器形有:瓜棱腹碗、钵、菱口和唇口碟、莲瓣纹高足杯、器盖等,有的饰有褐色点彩。碗、钵、碟等施袖不及底,底足切削较粗涩,钵多唇口或卷唇,支钉烧,有渴色彩斑,平底或近宽圈足,具五代遗风。
  另一类乳白瓷是定窑型印花白瓷。吉州窑印花白瓷受定窑影响很大,这类乳白瓷较之前一种乳白瓷,工艺上有所发展,也更显精致,但吉州窑印花白瓷的特点较之定窑又显粗厚。器型以碗类为多,图案严谨。疏密相间,纹样纤细活跃,富有生活气息。纹饰有凤采牡丹、缠枝花卉、莲花、梅花、双鱼、仰腹如意头、回纹等,碗底中心作圆圈莲花,瓷质牙白,釉薄泛青。胎有厚重或轻薄两种,施釉一般多为半截,器底修坯利落,工艺手法痕迹较重,还有一种釉色中略带一些青味的白瓷,质粗,但花纹与上一种相同,以平底器为多,毛口,底部有釉。凡是毛口器都是用圈形窑具烧造的。薄器印花是当时的一种时尚,仍属定窑型的白瓷类,它与前一种类型应是同时期不同窑户所生产的。
  吉州窑也少量发现有细白瓷,器物有平底碟、碗、盏、钵、瓶、高圈足碗、大坛、壶等,碟底无釉,胎质细致,粉白坚硬,可与景德镇瓷相比拟,是吉州窑白瓷中较为发展的类型,这种类型在窑岭遗址发现较多,茅庵岭,屋后岭遗址也有发现,釉色略带青味,胎坯比较肥厚,底式极为规则整齐。这类白瓷的发现,说明吉州窑白瓷类的品种不少,并有粗、精之别,它与吉州窑大量的粗白瓷似乎不很类同,目前发现的还有瓶、罐、高足杯、粉盒、器盖、小罐、人物和动物瓷塑等。
  绿釉刻花瓷也是北宋时吉州窑的产品之一,它是一种低温铅釉,基本上属陶器,唐三彩就是此种釉料。北宋时,吉州窑生产过一部分绿釉日用瓷器皿,其中以绿釉瓷枕为佳,装饰手法以刻划花、印花为多,风格简练率真,体现出吉州窑陶瓷工艺的明显特点。此外,还有黄绿釉堆塑莲瓣纹高足杯、绿釉花口小洗、压印鱼波纹盏、碟、盘等。有的绿釉瓷枕底部印有作坊的商标记号。在吉州窑址采集的素胎、绿釉花口洗、压印鱼波纹盏、缠枝纹盏、碟等与陕西耀州窑北宋中、晚期的同类器物在造型和纹样方面都很为相像。
  北宋吉州窑还生产不少神佛、人物、动物、禽畜等雕塑瓷,北宋晚期至南宋初期的舒翁、舒娇父女便是吉州窑场中塑造瓷雕的名手。吉州窑瓷塑在制作手法上有明显的特点,由于瓷质粗松,且近似于陶的特性,故以捏塑手法的制作更能发挥材质的特点。在制作手法上,可区分为捏塑和雕塑两类。捏塑是采用较松软的粘土,以手捏、镂刻、模制等技法来制作立体形象的一种手工艺;瓷雕作品往往是在做好了一件作品之后,翻成范模,然后重复生产,再以手工加以修饰。有的还以褐色加彩加以装饰,使雕瓷千姿百态,令人叫绝。窑址中还出土有北宋影青壶残器,所见也是精美无比。
  据《清异录》记载:“闽中造茶盏,花纹鹧鸪斑。试茶家珍之。”冯先铭先生据此说过:“鹧鸪斑是吉安永和窑的独特风格,建窑遗址中没发现有这种标本。《清异录》记载的‘闽中造茶盏,花纹鹧鸪斑’应为永和之误。”《清异录》成书宋初,说明北宋时,吉州窑已能烧制鹧鸪斑茶盏,并深受人们的珍视。总之,北宋吉州窑在晚唐、五代连续烧造的基础上,得以长足发展,其烧瓷水平以及装饰技艺均已步入成熟与昌盛时期。

    四、南宋吉州窑的鼎盛期
  由于南宋政权偏安江左,建都临安,当时的江南、比之战乱频繁的北国,社会秩序要相对稳定得多,经济也一度得到较大的发展,史学家们将此期称为“经济重心南移”。而吉州窑在南宋时期得以高度发展而进入繁荣、鼎盛,达到黄金时期,这与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是紧密相连的。曾任吉州司户的单暐在绍兴元年〔1131年)所撰的《清都观记》中写道:“(永和)镇跪城十有余里,濒江带山、聚为井落,凿山火土,埏埴为器,贸易于四方,瓦砾尘埃,所在如是。”这说明南宋初,吉州窑的瓷业已是一派兴旺发达的景象。又据《庐陵县志》收录的当时永和镇的镇区图中,绘有“六街三市”的地理位置,有“瓷器街”、“米行街”、“莲池街”、锡器街’、“柴草街”、“鸳鸯街”等主要街道,并名胜古迹有65处之多,比之北宋时有长足发展,可见其窑业之鼎盛。至今永和镇民尚流传有“先有永和镇,后有景德镇”之说。
  北方的战乱,南方的偏安,北方的少数民族统治,南方仍是赵宋的天下;北方的天灾人祸,南方的经济发展……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为生计,迫使北方一些主要窑口(如耀州窑、定窑、磁州窑等)的技工逃离家乡,奔赴南国的永和镇等地,使之南宋时,吉州窑制磁工艺能集全国南北各民窑技艺之人成。此时,吉州窑除生产本身传统与发展的瓷器产品外,还大量出现有仿定窑、仿磁州窑、仿耀州窑、仿龙泉窑、仿景德镇窑等的瓷器烧造,吉州窑已真正成为一个“百花齐放”的南方民窑,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南宋吉州窑的产品种类丰富多彩,有盏、盘、钵、杯、碗、碟、瓶、炉、缸、壶、枕、塑像、玩具、棋子、文房用瓷等等,可说是应有尽有,在装饰技法上有划花、印花、刻花、贴花、剔花、填花、彩绘、雕塑等。白釉、黑釉、绿釉、洒釉、釉下彩绘等品种纷繁,质朴自然,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强烈的生活气息。江西省清江县临江出士的南宋“庆元元年”(1195年)的黑釉碗,1970年江西省南昌县南宋嘉定二年(1209年)陈氏墓出土的彩绘莲荷纹炉、彩绘跃鹿衔灵芝盖罐,90年代江西上饶市南宋开禧二年(1206年)赵氏墓出土的黑釉木叶纹盏等,都是南宋吉州窑彩绘器、黑釉器有绝对年号的标准器。

  五、元代吉州窑的恢复与开拓期
  蒙古族在13世纪先后征服了西夏和金国之后,推翻了南宋的统治,占领了波斯和中亚,建立了当时横跨欧亚大陆最为强大的大元封建帝国。
  宋末元初,据有关文献记载,吉州窑或因种种说法而就此停烧了。从当今对吉州窑址的考察发现,南宋末年吉州窑仍很鼎盛,但窑址上却未发现元初的遗物,而其后在吉州窑的废址上曾发现过大批当年烧窑的完好铁质工具遗弃在窑包旁任其掩埋,未曾取出。蒋玄怡先生说:“吉州窑成为废址,其中可能还有一次极大的变乱。这个变乱或者是无法抗拒突然暴发的,从第12遗址曾发现了铁粉、铁叉等工具几百斤,说明这个突然发生的灾害,使得窑工连取出工具的时间也来不及。”像这样大批完好的铁工具任其遗弃,而来不及处理,这决不是正常停烧的现象,恰好证明发生了突然变故。
  从南宋咸淳九年底(1273年)还在烧瓷的吉州窑,到景炎二年夏(1277年)抗元义军与元兵大战于泰和县的钟步岭、吉安县的方石岭(均近邻于吉州窑地),仅有三年多的时间,在这期间,当地最大的历史变故只能是文天祥勤王抗元。文天祥是吉州人,祖居永和镇,后迁附近的富田坪。文天祥勤王抗元所招义军主要在吉州,大战元兵主要也是在吉州。义军均失利。南宋德祐二年年)正月二十五日,这支义军悉被元兵遣散。二月五日,南宋临安皇朝降元。元兵随后进驻吉州。吉州永和镇、吉州窑场必然会遭到元军的报复和血腥屠杀,施以毁灭性的打击,这可能就是吉州窑突然熄火停烧的真正原因。
  元代建国后,随着政权的稳定,必然要促进经济的发展,由于元代疆域地跨欧亚,内贸、外贸都很发达,中国又是陶瓷的故乡,扩大陶瓷的贸易是必然之举,吉州窑的恢复生产也就顺理成章了。近几十年来,国内外都有不少元代墓葬出土吉州窑元代烧制的器物,特别是1976年南韩新安海底打捞出一艘装有大量中国元代瓷器的沉船,其中就有数量不少的吉州窑元代生产的外销瓷,应该说,元代吉州窑在元初停烧,其后又恢复了生产,至元代中、晚期,吉州窑的产品又相当的精美了,这有众多传世和出土的元代吉州窑瓷器可以证实。元代吉州窑的代表之作是釉下彩绘瓷,其主要器形有罐、瓶、杯、镂空乳钉纹粉盒、折沿盆等,传世实物中有胆瓶、长颈瓶、鱼耳瓶、炉及枕等,综观元代吉州窑彩绘瓷器,可以看出它与同时代其他瓷窑产品的风格是相近似的。
  元吉州窑彩绘纹玉壶春瓶腹部下垂的形体与景德镇窑的元青花和影青玉壶春瓶一致,其区别是吉州窑瓶长颈唇口,而元青花和影青玉壶春瓶多为撇口长颈。在制作工艺上,吉州窑彩绘瓶,瓶体有接痕、瓶底足内有鸡心形旋痕等,这些都是元代瓷器制作工艺上常见的特征。元代吉州窑彩绘多数纹饰皆布满全器或采用多层次的绘画,装饰画面非常饱满,与青花的装饰风格有相同之处。
  元代吉州窑的彩绘瓷有为外贸出口的,烧制得很是精致,如瓶类、罐类等,所绘水波纹、缠枝纹、莲荷纹等都是技艺娴熟,非常成功之作。而为国内生产的大众日用瓷如黑釉、绿釉、乳白釉、罐、碗、钵等,其胎体粗松,制作亦粗率,精、粗两类似有天壤之别。南宋时的窑变花釉器,元代时仍有生产,但已不像南宋时那样著名了。
  元代吉州窑除彩绘、黑釉窑变、剔花等装饰外,据窑址调查,还有乳白釉瓷器如高足杯、盘、碗、瓶、小盖罐及绿釉瓷等,这些器物都具有元代的特殊风格。尤其白釉小件器皿、小碗、小盖罐等都基本带有剔刻的梅花装饰,很是情致。

  六、明代吉州窑的衰落期
  明代的吉州窑至目前为止只是在窑址中发现个别明代中期的废器与匣钵搭釉紧连的青花盘残器,盘内、外壁饰疏朗的缠枝花纹,青料淡雅,瓷质尚佳。1990年,江西修京九铁路在吉安市天玉山西麓与吉水县交界处(1984年前为临江乡),新发现一处重要窑场,濒临赣江东岸,与吉州永和窑隔江相望,与南麓著名的瓷土产地青原山鸡冈岭毗连,称之为临江窑遗址,它是吉州窑系的一处重要窑场。从窑址发掘器物看,临江窑可说是永和窑的一个分窑场。它始烧于五代,终烧于明代晚期,从五代至元代所烧产品基本与永和窑相同、非常重要的是,发掘有大量明代中晚期该窑烧制的青花瓷、豆青釉瓷、白釉瓷、仿龙泉青瓷等,其青花纹饰与景德镇产的明代中、晚期的青花纹饰相同。器形有盘、碗、盅、碟、钵、炉、枕、高足杯等,制瓷工艺流程规范完整,前后历时700余年。这充分说明吉州窑在明代中、晚期一直有烧造,还大量烧制青花瓷、仿龙泉青瓷(其瓷胎较景德镇窑同期民窑产品要粗松、发灰,青花料较灰暗一些)等,只是在永和窑本址还未进行过大面积的科学发掘,所获实物资料自然难与临江窑相比。
  从传世实物资料看,见有一件吉州窑产绿釉长方形瓷砚,砚底旧刻有“正统拾贰年四月置”。至目前为止,吉州窑尚未发现有清代时期的烧瓷遗址。
  综上所述,吉州窑终烧于明代晚期,应是可信无疑的。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海昏侯墓文物大盘点(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名窑概述系列之——吉州窑_
宋代吉州窑瓷器有哪些分类?
吉州窑赏析
瓷器收藏:五色吉州窑
宋元吉州窑的种类和装饰技法,这是怎么想出来的
吉州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