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鉴别紫砂壶优劣


紫砂泥与紫砂壶

紫砂泥原料深藏在岩石层之下,化学成分为含铁质的粘土粉砂岩。紫泥的矿物成分主要是水云母,以及不等量的高岭岩、石英、云母屑和铁等。开采出的紫砂泥首先要在露天处摊晒风化,然后经过初碎、粉碎、筛选、搅拌、陈腐处理、真空练泥等工序,才能用于制坯。为了使紫砂陶的颜色更加丰富,工匠创造性地将几种泥料以不同的比例混合在一起,并在泥料中添加适量的金属氧化物着色剂。这样,在保证烧窑温度和气氛的情况下,烧成品就可呈现出五光十色的效果。紫砂陶并非只是紫色,它色泽奇丽,丰富多彩,常见的如朱砂紫、榴皮、豆青、海棠红、闪色等,都是自然原色,质朴浑厚、清明古雅。

追寻紫砂壶的起源,一直可以上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越国大夫范蠡。不过人们通常认为紫砂壶的创始人是明代正德、嘉靖年间(1506年-1566年)的龚春(供春)。他的供春壶,时人有“栗色暗暗,如古今铁,敦庞周正”的赞誉。可惜供春壶今已不得见,。明代万历以后出现了一些制作紫砂壶的大师、名匠,如号称明代三大紫砂“妙手”的时大彬、李仲芬和徐友泉。到清朝后,制作名家辈出,如陈鸣远、惠孟臣、陈鸿寿、杨彭年、邵大亨、邵友兰、邵友廷、蒋德休、黄玉麟、程寿珍等人。

历代流传的紫砂壶形制都有相应的名称,至今仍在流行的有洋桶、龙蛋、一粒珠、四方、梅扁、八方、鱼儿龙、寿星、竹段等,广受欢迎。准确地说,一把紫砂壶的式样,有七个部位,即钮、壶盖、壶腹、壶把、流嘴、足和气孔。如果从制作的工艺上进行细分,钮有珠钮、桥式、物象钮等;壶盖有嵌盖、压盖、截盖之分;壶把有单把、圈把、斜把、提梁把等;而足有圈足、钉足、方足、平足等的差别,真可谓纷繁多变。


紫砂壶的好坏标准

宜兴紫砂已经传承上千年,紫砂能够传到今天,历史上不可能说紫砂真的没有好坏之分,实际上古人早有了鉴别紫砂壶好坏的最科学、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

明朝周高起说:“砂壶;有晶光者,最为上乘,有润光者,上乘也,和尚光者,最为贼相”。短短二、三十个字,概括的精妙绝伦。其实,很多人看到过这个方法,也许是不懂其中的道理,也许是不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也许是走马观花没有留意,把这个好方法给埋没了。我们先来把这句话的意思解释一下,紫砂壶古称砂壶,有晶体光点的紫砂壶,是最好最好的紫砂壶,有润泽之光的,是很好的紫砂壶。和尚光,就是象和尚的脑袋油光锃亮的光,这里的“贼”是指盗贼的身份,下贱、不值钱。最为贼相就是最差最差的品相。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后,对于能够相信这句话的人来说,只要去学会看晶润之光是什么样的光就行了,而对于有些好学的人来说,我凭什么相信这就是正确的方法呢,这就要弄清这个结论的来龙去脉,和了解她发展变化的必然性、唯一性。前面已经详细介绍了从紫砂矿料演变成紫砂壶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和相应特征,现在我们就可以用前面学到的知识来倒推这个方法的科学性和正确性。


有晶光的壶之特征

一把有晶润之光的紫砂壶,首先肯定的是,这壶在最后出窑的时候已经烧熟了,没有烧到结晶的紫砂壶不可能有晶润之光。再向前推,这把壶的做工肯定是上乘的,没有上乘的抿针功力把砂粒磨平、把脂泥抿净是不可能发出晶润之光的,最好的泥如果没有抿针工烧出来是泥浆色,或制作时含水多(就是注浆)烧出来的是水光多,所以,有晶润之光的壶一定是好做工。再向前推,做这把壶的泥一定是纯正的好砂料,只有砂粒纯度高的泥料,砂粒才会相互固定,抿针的打磨才会对砂粒起作用,如果是等外泥,抿针一用力,砂粒陷进去了,粉末泥上来了。再就是砂粒一定是很整齐的砂粒,如果是杂质多、或者是岩化不均的料,因为它们的烧结温度不同,显色不同,也很难有晶润之光,所以,有晶润之光的壶,一定是用的好泥料。既然是好泥料,那一定是用好矿料炼的泥,因为,紫砂与别的材料不同,差矿料是很难炼出好紫砂泥的,既然确定是用的好矿料,就没必要纠结这个矿料在是那里挖出来的了。

不是没有真紫砂,而是不识真紫砂

古人周高起这个鉴别紫砂壶的方法可以说是精、准、狠,简单、准确、高效,一锤定音。而现在消费者买把壶却本末倒置,追求矿料,仿佛是矿料就是壶,追求原矿,却又不识原矿,结果追得全天下都是原矿,追求老泥,反而老泥是越来越多,乱追的结果是,紫砂市场越来越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如今又流传起“现在没真紫砂啦,不敢买紫砂了”的危言耸听的言论。根本问题是:不是没有真紫砂,而是不识真紫砂,所以,要让更多的人识紫砂,这才是根本。

壶的颜色,并不代表壶的好坏

根据周高起的这个方法,要识紫砂壶,只要学会看晶光、润光就行了,这就是大道至简,往往最简单的,也是最难的。晶光、润光、和尚光,很多人认为都是光,没区别,所以,基本上都是看颜色说泥。光泽:就好比一个人的谈吐,反应的是这个人的内在气质。颜色好比是一个人穿的衣服的颜色,一个人可以穿各种颜色的衣服,只能说某人今天穿的衣服是红色的,但不能说穿红色衣服的就是某人。紫砂被称为五色土、七彩泥,紫砂本身的颜色变化是丰富多彩的,所以,看颜色就会把一个泥说成很多种泥,壶的颜色,并不代表壶的好坏。代表壶好坏的是内在气质,反应出来的是光泽

首先要弄明白晶光、润光是什么光,这在光谱里是没有的光。在大千世界里,我们的眼睛能看到五彩纷呈的各种物质,是因为,能被我们看到的物质能反光,反光率越小,看起来就越暗,如果一点光都不反,就是在太阳下我们也看不到,这就是隐形。紫砂壶烧到结晶后因表面收缩挤压而形成砂皱,大部分的光被皱面吸收了,所以,新紫砂壶相对其它物件看起来灰暗,只有少部分的光在晶面上折射出来,所以,我们又能看到她的存在。当紫砂壶经过一段时间的擦养后,在不同深度的皱面上因吸附上茶水油脂而反出折射光,反光点的密度也大大增加,且这些光点是在不同深度折射出来的,所以,看起来光有厚度,感觉象光云,又由于晶体点折射出来的光是散的,又象光雾。所以,真正紫砂壶看起来不艳,强光下又不刺眼,给人以温润的感觉。下面来看看实际的紫砂壶表面的结构情况。

上面两张图是均等颗粒纯砂料壶的图片与表面显微图片,从显微图片上看,砂粒基本匀称,晶体面相对大,折射出来的光点也相对大,大而强的光点就是晶光。由于紫砂不是透光体,所以,紫砂壶上的晶光实际感觉是很微弱的。

上面两张图是传统底槽清料紫砂壶的图片与表面显微图片,从显微图片上看,有大而散的反光点,也有小而密的反光点,视觉上的感觉就是晶润之光

 

上面两张图是传统朱泥壶的图片与表面显微图片,从显微图片上看,传统朱泥壶的表面呈脊角纹状,这是因朱泥细嫩、颗粒细小烧成收缩结晶形成的,这就是通常说的朱泥壶的砂皱,但真正会看的似乎不多,大多数人把波浪纹、布料上的褶皱当成了砂皱,结果是真朱泥蒙冤,假的被发扬光大。从显微图上看,反光点细小而密集,我们在实物上的视觉感觉是细微密集的光点,这就是润光

下面两张图是等外泥紫砂壶的图片与表面显微图片,从显微图片上看,虽然也是凹凸不平,但颗粒表面与与颗粒之间都是脂浆,反光面是连续的,所以,这类壶经过擦养后、油光锃亮,这就是和尚光

晶光、润光与和尚光的正确理解

以上介绍了晶光、晶润之光、润光与和尚光,基本了解了它们的变化关系。晶光、润光的区别实际是视觉感觉上的区别,大而强的光点叫晶光,细而密的光点叫润光。我们在观察或使用紫砂壶时,通常眼睛与壶的距离在三十厘米到一米左右,如果把一把好壶放在与眼睛三十厘米远的时候,感觉的是晶光,如果放在一米远看,这时感觉到的就是润光,只是强度密度不同而已。润光与和尚光的区别,润光是密集的、有厚度的点光,和尚光是平面光,当光点越来越密,就是光的深度越来越浅,当迫近平面时,就变成了和尚光。所以,紫砂壶,没有绝对全是晶光,也没有绝对全是和尚光。晶润之光越多,紫砂壶则越好,和尚光越多,则越差。实际鉴别紫砂壶的好坏,只有看两个相就够了,晶润之光,就是晶相,和尚光俗称玻相,晶相越多,壶越好,玻相越多则越差。

看三维图的作用

由于我们看东西的习惯是,眼前有什么要注意的物体,两个眼睛的聚焦点就自动聚焦到那个物体上,如果眼睛的聚焦不在那个物体上,那个物体在眼里就模糊了,所以,我们看东西,两个眼睛始终是自动对焦的,始终对焦在物体的面上,这是与生俱来的习惯。我们虽然生活在三维空间里,但习惯用二维视角看物体。实际上紫砂壶表面的光,是在不同深度,不同侧面折射出来的光,有一定厚度或立体度,所以,就要用三维的视角去看这光,好在现在有3D电视,三维图片,下面是一张三维图片,这图片可不能当作紫砂壶显微图片看。

上面是张三维立体图,会看的人很容易看出里面有个立体的锤子,看不出的人就是看不出。看三维图的方法说简单非常简单,就是把看物体的习惯改一下,把两眼的聚焦点透过图片朝前延伸,仿佛图片后面有物体,要看的是心中想象的图片后面的物体。或者,把两眼各自的对焦点在图片上左右拉开,就是左眼看左边的,右眼看右边的。说难也是很难的,主要是人的习惯很难改。

如果是会看了三维图,再看紫砂壶的晶润之光就更容易了。要特别提示的是,紫砂壶不是透光体,折射光很微弱,不能与玻璃光,钻石光,鳞片光相比。想看则有,不看似无,你动光也动,似云似雾。首先要有正宗紫砂壶,多对比,多体会,就会有收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紫砂壶的鉴别方法
追壶人:紫砂壶目数怎么选
如何区分紫砂壶与紫砂陶
紫砂矿料及紫砂泥料的炼制
你知道,紫砂壶中哪种泥料的透气性最好吗?
紫砂泥料如何炼制出来的(图文解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