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考古vs盗墓,洛阳古墓的幸与殇

唐代诗人王建当年游览洛阳时,用一首《北邙行》,道出了眼前的景象: “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旧墓人家归葬多堆着黄金无买处。”邙山环绕于洛阳市的东北部,其“背山面河”、地势开阔、土层深厚,被认为是死后长眠的理想之地。这里黄土土层深厚,粘结性好,坚固致密,适于营建墓茔。于是从东周开始,洛阳的邙山便成为人们理想的安息之地,久而久之形成了冢台林立,松柏郁郁,墓碑高耸,石刻成群的历史人文奇观。


邙山古墓


墓葬的多少和王朝的繁盛有直接的关系,在洛阳市考古文物研究院(原洛阳市考古文物工作队)工作了二十余年王支援研究员介绍到:“洛阳在唐代被称为神都,也叫东都,是国际化大都市,当时这里居住着一百多万人,这么多的人死后都要埋葬,可想而知,唐墓的数量之多。”不仅如此,历史上的中国,相继有十三个朝代建都于此: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后唐等在这里定都;唐、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北宋、金等皆以此地为陪都。很长一段时期内,洛阳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冠盖云集,帝王辈出。刘秀等数十位帝王,张仪、狄仁杰等数千位将相名流,扶余王、泉男生等众多外邦国王,乃至刘禅、李煜等亡国之君,都安息在洛阳。至于一般达官贵人家的墓葬,更是不计其数。



汉光武帝刘秀陵



洛阳东周天子驾六车马坑


王支援聊到自己参与的考古发掘,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唐代的安菩夫妇墓。安菩来自唐朝边疆的邻国安息国,他的父亲带领国人归附了唐朝,为奖励其忠诚,唐政府敕封其父为五品定远将军。父亲死后,安菩承袭封号,骁勇善战,率领军队纵横大漠,为保卫唐朝边疆浴血奋战,史书描绘安菩是:'以一当千,独扫蜂飞之众'。


公元664年,安菩在西安去世,时隔40年,他的妻子何氏在东都洛阳病逝。安菩的尸骨被迁到洛阳,与妻子合葬。


王支援回忆道:“安菩夫妇墓位于洛阳市南郊的龙门东山北麓,由于历时久远,地面已无任何遗存。1981年洛阳市的龙门啤酒厂修建新厂,爆破山壁时炸出一个山洞,就是这座颇具规模的唐代墓葬。当时古墓保存完整未被盗掘,出土的墓志详细记载了墓主人的身份及事迹,清理出完整的唐三彩文物有一百多件,华丽精美,现在很多还都陈列在洛阳市博物馆内。”


这是洛阳发现的为数不多的保存完整的古墓,安菩夫妇墓逃过无数劫难,千百年来独享清净,实属不易。正是由于它的“劫后余生”,我们才得以欣赏到如此精美华丽的唐代艺术珍品。



安菩墓志



安菩墓出土唐三彩白釉马



安菩墓出土唐三彩黑釉马



安菩墓出土唐三彩骆驼



安菩墓出土的罗马金币



安菩墓出土的唐三彩镇墓兽



安菩墓出土的唐三彩灯


对于安菩墓的幸免于难,王支援不无感慨的说:“这座墓葬藏在山里,得以保存实属偶然,毕竟当时发现是因为建厂,属于政府把关的城市建设项目,如果是被盗墓者发现,下场不堪设想。而且80年代洛阳的城市建设才刚刚开始,人类活动的范围有限,像这种山洞或一些偏远的遗迹古墓可能还未被发现。但现在人类活动无处不在,能完整留下来的古墓已基本绝迹了。”


这段话绝不是危言耸听,洛阳、北邙一带古墓众多,自古就是盗墓者垂涎三尺的目标。千百年来盗墓贼在这里疯狂地搜寻盗掘,绝大部分古墓都被他们光顾过,“十墓九空”就是这里的真实写照。


1905年,清政府向比利时一公司借款修筑汴洛铁路(现陇海铁路一部分),随后又修建洛潼铁路。铁路通过邙山南麓,就地取土时不断挖出了零星的古物,这引起在场外国技师的极大兴趣,他们大量收集古物寄回欧美。听说这些“旧东西”能卖钱,邙山各村老百姓一夜之间把庙里以前存放的古物洗劫一空,山上几十个村庄互相效法,竞挖古墓,视其为发财捷径。大量的古明器被从邙山地下挖了出来,流向北京、上海,再流向国外。邙山古墓群中,墓主人们的长眠从此被打破,风水宝地的邙山此后几乎再无宝可寻。


据知情者回忆,当时每年秋收之后,邙山上盗墓的人像赶集一样,漫山遍野、成群结队的挖宝,并将挖出来的玉器、铜器用箩筐装、马车运,一车车的向外贩售。但究竟挖的是什么?挖了多少件?谁也不知道、不关心。当时邙山上以盗墓为生的多达1万多人,利益驱使之下,人们挖掘古墓的技巧也越来越精,大名鼎鼎的“洛阳铲”就是这个时候发明的。



洛阳铲


由于古墓年代久远,很少保留着封土堆,在地面上已看不出任何痕迹,找出古墓的准确位置是盗掘的前提。有经验的盗墓者逐渐掌握了辨别各种土壤的技能,地面下的土都是一色的生土,如果发现有“花土”(土色不一),就说明有人动过,可能下面就是古墓。当时,盗墓者用厚实锐利的钢锨在地上捣出方形洞穴,鉴别锨头沾带出来的土,以此来找墓。但这种方法很费力,钢锨经常带不上土,也不能探得很深。


据说“洛阳铲”的发明者是邙山南麓马坡村的李鸭子。李因家境贫寒,以刨古墓为生。1923年,他到孟津县赶集,见集上卖水煎包的正在搭棚子,用一把筒瓦状的短柄铁铲子,在地上挖坑插棚杆。那铲子往地下用力一戳,提起就带出不少土来。李鸭子灵机一动:这样的铲子探墓肯定比钢锨容易多了。于是他用纸贴着铲子撕出一张图样,回家后找铁匠琢磨着打造了一把。


这样的铲子果然好用,u形的铲子,每次带出三四寸深的土,铲子的柄接长了,地下几米、十余米的土壤都能带出地面。老练的盗墓者眼观鼻闻手搓,从土的颜色、结构、包含物,就能知道有没有墓葬、是什么年代的墓、墓穴有多大。从此,“洛阳铲”就在盗墓者手中传开了,地下的众多古墓又开始新一轮的灾难。


洛阳最骇人听闻的盗墓案发生在白马寺一带的金村地区,这里是东周的王陵区之一,金村缘何得名?据村里的老者说是因为村里种地,常发现金罐子、金元宝、还有大金鼎的原因。这里土地肥沃,水源充沛,但却有一个怪现象,用来取水灌溉的井有些明明水源充足,却会在一夜之间干涸;而有些井水匮乏的井,水却又会在一夜之间满溢起来。村民们百思不得其解,称这种现象为“串井”。在雷电交加的夜晚,大地有时会传来隆隆的轰鸣声,这些问题几百年来一直困扰着当地的村民。


而这些难解之谜终于在1928年的一天解开了,当时洛阳一带连降大雨,金村东面的一处农田突然塌陷,露出一个大坑,村民在这个坑里发现了被泥水包裹的编钟,这个发现只是冰山一角,原来这一带的地下是西周的一处王陵古墓群,这样的大墓坑洞相连,连亘数公里。所谓的“串井”就是井水常常会渗入墓中,然后又从其它口道涌出。而大地的轰鸣声则是雷声震动的频率与编钟的频率相同时,地下钟鼓齐鸣发出的声响。这些墓葬保存完整,历史上未被盗掘,但随着大雨揭开的谜底,金村古墓的厄运也随之而来。


这个消息不久便传开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当时的中国处于乱世纷争,军阀混战的局面,文物得不到国家的有效保护,大规模流失海外。这里的原野上人头攒动,镢头、铁锨加上洛阳铲,搅得尘土弥漫。


居住在河南开封的加拿大传教士怀履光和美国人华尔纳一听洛阳有宝,就沿着陇海线摸过来了。当他们来到金村,发现这里的地下简直就是天堂,全是人类早期文明的瑰宝。于是他们在此荷枪守卫,搭棚立灶,历6年时间,共掘开8座“甲”字形大墓,出土文物数千件,并将大部分文物运往国外卖掉。


这组数字足见其贪婪和疯狂,也足见金村地下文物之丰厚。据不完全统计,金村大墓被盗文物流散于10多个国家,日本人梅原末治根据搜集的资料编成了《洛阳金村古墓聚英》一书,里面收集记录文物238件。据统计,那238件文物,件件是国宝,还有数千件文物,日本人认为不值得入书,就没有记录在册。如今这些文物被收藏于法国巴黎国立人类学博物馆、加拿大多伦多皇家安大略博物馆、美国坎萨斯城纳尔逊艺术馆、美国佛利亚艺术馆等,也有的被日本大阪、东京的一些博物馆及私人藏家收藏着…… 



谈到这些,王支援很是痛心:“这批东西非常漂亮,是东周出土的最漂亮的陪葬品之一。像西安一样,洛阳的盗墓活动也十分猖獗,甚至更为严重。令人欣慰的是解放以后,国家对盗墓等行为全力打击成效显著,很多墓葬遗迹都通过科学的考古发掘得以妥善保管。”


这对于古代墓葬、遗址遗迹的保存具有积极的意义,但谈到未来,王支援不免有些担忧:“洛阳现在的城市区,正好覆盖在当年唐代的城市区之上,伴随着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全部的土地都被开发了,所以这里的考古人以后可能会面对着无墓可挖、无古可考的局面。虽然这些古代遗存的保护对于城市发展有点麻烦,有人总是觉得这是经济建设的负担和包袱,但其实这是城市的文化,是很重要的历史遗存,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如果失去了这些,历史文化名城将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探秘中国最大古墓群(图)
据说,洛阳铲是从卖水煎包那里“借鉴”而来的!
古墓门口突现两尊“怪兽”,吓得考古队不敢进,专家却大喊唐三彩
温州丽岙发现40余座古墓 抢救性发掘出土大量文物
南海发现64座古墓,出土文物超500件!
中国的金字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