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玉以虚衬实的智慧

   “空”是“无”或“没有”的意思,但若把它运用在艺术创作的时候,却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此一认知并不是现代人的专利,因为在遥远的古代,玉工也深谙这个道理,所以在各代的玉器中都可以看到“空”的运用。

   1.边饰镂空:突显造形

图一

   “边饰镂空”是在玉器边缘透雕去料,以呈现该件器物的形状轮廓,因为这样的形状轮廓具有比较强烈的装饰性效果,所以称为“边饰镂空”,为商代玉工的惯用技法。

   例如图一为商代神人玉饰,此器头带冠饰,外形略呈三角形,中间钻孔拉丝构成图案,古朴神秘。人面嘴部微张,鼻尖下钩,藉由边缘镂空而成。人面部也用了商代常见的双阴线技法勾勒眼睛,耳朵和脸颊。人面底部有一凸起,带两个钻孔,可用于镶嵌系绑于其他器物上。

   类似的镂空技法也可见玉殷墟妇好墓所出土的商代玉器上,是此一时期的典型风格。

   2.器内镂空:区隔线纹

图二

   “器内镂空”顾名思义既是位于玉器内部的镂空,此种镂空大多是为了凸显纹饰而制作的,虽然它的使用并不局限于某一个时代,但是此处要介绍的是用来区隔表面线纹的西周镂空。

   例如图二为西周时期的人龙佩,此器略呈长方形,两端雕琢龙纹和人面纹,身躯交缠于器身中间,构图巧妙精致。除去一面坡阴刻线勾画,西周玉工使用了典型的逗点式镂空来凸显龙头和人面。

   仔细观察这些逗点式的镂空,都是先以埕钻法打孔,再用三角棱条状工具拉切而成的。钻圆孔位于龙首和人面的颏下处,三角棱具顺着龙凤纹的身躯拉切,虽然所去除的玉料不多,却能有效地突显出龙凤纹的形状特征与组合关系。

     这种区隔线纹,突显纹饰组合的器内镂空,为西周玉器的特色,山西省晋候墓地所出土的西周玉璜既有相同的逗点式镂空。

   3.造型镂空:追求流畅

图三

   东周时期的透雕工具,以小型管具和金属线具制作镂空,但是管具和线具的操作方法与前代不同,而且镂空区域增多,范围变大,透空形状并不规则,以呈现弯转流畅的动物造形为目的,因为成为“造型镂空”。

   例如图三为东周时期的S形龙佩,此器以片状玉料制作,玉工先在玉片上钉线打稿出龙的形状,再将龙身以外的玉料透雕成空,表面阴刻眼睛,边线及蝌蚪纹,龙身弯转如S形,歧出的鬣毛和足爪多呈元勾状,流畅的体态是东周玉龙的特色。

   为了追求流畅的造形线条,东周玉工改变了管具和金属线具的操作方式。管钻圆孔除了位于鬣毛和足爪内侧之外,也可能落在任何的镂空边缘上,以便于玉工穿入金属线具,进行后续的拉切工序。而金属线具的拉切方向,除了玉龙嘴部采用直拉切法,塑造凌厉的气势之外,龙身周边都用弧线的拉切方式,产生圆弧状的弯转,让修长的龙身显得灵活而流畅。

   相同的镂空技法亦可见于河北、山西、山东及湖北等地所出土的战国S形龙上,是此一时期所具有的特色。

   4.艺术镂空:立体生动

图四

   汉代时期是立体化的全盛期,玉工除了利用器具表现纹来营造立体感之外,还善于将镂空融入造形之中,提升整体造形的动感,因为透空本身也具有美感,所以称之为“艺术镂空”。

   例如图四为汉代咬尾龙佩,此器略呈圆形,螭龙首正面朝人,水滴眼,八字耳,头部鬃毛修长后卷,整个身躯团成一圈半,一足伸向尾部,造型灵动。龙身表面用阴线勾勒身体细节,以镂雕弧面表现身体各个部位,所以此器虽然是片雕作品,却仍然具有遒劲的立体感。

   玉龙周边的镂空以小型管具配合金属线具制作而成,小型管具所钻磨的圆孔,位于龙嘴,耳后及鬣毛与足爪等的勾转处,金属线具从管钻圆孔拉切时,是顺着直径小的圆转弧度拉切而出,使龙形勾转处皆呈小巧玲珑的圆卷状,让体态遒劲的螭龙龙,产生团身而行、毛发翻飞的动感。由此可见艺术镂空对于汉代玉器美感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形同的艺术镂空可见于西汉南越王墓与狮子山楚王墓所出土的玉器,是精品玉器必备的透雕技法。

   镂空是各代玉器玉工突显造型和纹饰的方法,它们的制作方式与艺术效果可以反映古人以虚衬实的智慧,值得研究与欣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徐州西汉楚王陵墓中的龙文化玉器鉴赏
礼仪玉器:一种伦理人格化的佩戴标志
战国传统玉器造型的“减”与“加”
霸气凌云的战国玉器鉴赏
中国玉器鉴赏—春秋玉器
玉器“拉丝工”辨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