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朵开在古玉上的小花!因一座西汉大墓的发现而走上风口浪尖!

海昏侯墓出土柿蒂纹玉剑首

南昌海昏侯墓自去年11月以来成为古物圈持续热点,其中一朵开向四方的小花被媒体相中,热炒为“海昏侯墓标志”,遭考古界同仁摇头慨叹。

若说柿蒂纹引关注,倒也并不全怪媒体,因为这种纹饰确乎花容妍丽,美得让人无法不注意、不流连、不探究。

柿蒂纹,顾名思义如同柿子下部之蒂子一样,四瓣或五瓣。柿蒂纹起源极早,我国古代的陶器、青铜器上已可见到。在汉代的玉剑首上也常有发现,在汉代以后的陶器等物就不多见了。

秦代云纹高足杯

狮子山楚王陵玉卮

柿蒂纹多雕在有盖的器皿上如:玉卮、玉杯、玉炉等器皿的盖部的顶端。多用于伞盖、漆奁盖、铜镜和其他青铜器上,也见于汉代墓室天井上、墓门上,是汉代常用的装饰图案。

作为流行于战汉年间之时尚元素,柿蒂纹的来历一直众说纷纭,却显然从来没人真以为此纹饰乃柿子下部之蒂的仿生。

谷纹柿蒂纹玻璃剑首

《酉阳杂俎》一书写道:“木中根固,柿为最。俗谓之柿盘。”建筑图案多用柿蒂纹,寓意建筑物的坚固、结实。

香港中文大学杨建芳一系,将其考证为凤纹变体,提出连体双凤纹简化为桃心纹再简化为柿蒂纹的演变轨迹,并认为此乃先秦楚式独有纹样,与其他诸多花朵纹、树叶纹类似,应被视为楚人凤鸟崇拜习俗的视觉标识。

清宫旧藏

另一个更为可信的考证,则来自北大中文系学者李零,从两件带有“自铭”的战国铜镜入手,即铭文中出现了这件器物自己的名字。铜镜铭文曰:“方华蔓长,名此曰昌。”意思是说,方花的蔓很长,绵延不绝,象征着子孙蕃昌,故可呼之为“昌”。

据此,这种一尖两弯的小花,芳名唤作“方花”,意即标志四方的花。

更有力的证据来自出于四川巫山的一件汉代鎏金铜牌饰,上面四个花瓣分别装饰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灵对四方,小花用于标志方向的功能十分突显。

无论它的起源到底是什么,但有一点毋庸置疑,那就是柿蒂纹所表达的美好寓意。“柿蒂纹”设计形象美观、大方、装饰性很强、线条简单明快。这就是古代艺术家们把它设计成一种纹饰的原由之一,当然这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它的非凡的意义。

南越王墓出土

战国和汉代时认为‘柿蒂’是一种能够通天达地且通灵的“神植”,柿蒂肥大厚实一生与果相生相伴,把它设计成纹饰将欲示着家族、士族部落、国家等的坚实牢固、人丁兴旺、传承祥瑞……因柿蒂纹的出现是在那风云四起的“春秋”。

安徽巢湖市西汉墓出土

战国勾云纹灯

从凤纹到方花,再到“神植”,站在学术角度,柿蒂纹之谜似可告一段落。然而对于贪玩好色的古物爱好者来说,学术研究更像一个扎实的注脚。正文,则是对于美的体验。就像读过再多研究巴赫的专业论文,也不可能替代沉浸音乐本身时那种无法言说的体验。

清宫旧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珠玉八卦|一朵开向四方的小花
文化符号|追踪柿蒂纹
明明是朵花,为何叫柿蒂纹?
铜镜纹饰研究中的模糊性原则再探讨——从铜镜中的孤证与特例说起
博古今之青铜器(两汉时期铜镜)
龙说夜郎 | 贵州这座汉代古墓出土好几面铜镜,是用来“镇坟”的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