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考古界:良渚玉琮背后的文明

        中华文明绵延不绝5000年,是每个华夏儿女独特的身份标识。自本期起,“文明中国”版推出“文明密码”系列文章,梳理中华文明进程中的重要节点,展示壮丽多彩的文明画卷。——编者


  未来的两个月,北京最火的展览应该是国家博物馆的《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200万年的世界史通过不同时期不同区域的代表文物来串连,全球史语境下的文明互鉴从遥远的古代藕断丝连至今……


  在这个展览讲述人类历史的开端这一部分,策展人选择了坦桑尼亚奥杜威峡谷的砍砸器、冰河时代的野牛岩画、巴布亚新几内亚鸟形杵等代表文物,当然也有一件来自中国的文物。猜一猜是什么?


  是一件来自良渚文化的普通玉琮。


  中国观众可能会觉得这件玉琮太普通了,因为在良渚文化中出土了太多美好的玉琮,在中国的许多博物馆都展出有这类玉器。问题来了,大家为什么会不约而同地选择这件文物作为中华文明起源阶段的代表文物呢?

  我们那就先来讲一下良渚文化的时空坐标。考古学家告诉我们,它主要分布在太湖流域和长江三角洲地区,更为明确一些就是在今天太湖水系的东苕溪的上游,在杭州这个C形盆地、大约42平方公里的范围。它的下游是钱塘江,东边是京杭大运河。这是一个在距今5300年到4300年的时段真实存在过的文明。


  1936年12月至1937年3月,西湖博物馆的施昕更先生对良渚进行了三次考古发掘,获得了大量的石器、陶片、陶器等实物资料,确认了良渚一带存在着远古文化遗存。但直到1959年,良渚文化才得到命名。而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有计划的考古发掘再次展开。随着浙江反山、瑶山等地的发现,一个非常发达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徐徐被揭露。


  玉器是良渚文化最突出的物质成就,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玉器数量之多、种类之丰富大大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其中仅反山、瑶山两地就出土玉器2000多组,若以单件计则超过6000件,其中1986年考古学家在反山12号墓出土的“玉琮王”更是令人惊叹。


反山“玉琮王”

  这枚玉琮王呈扁矮的方柱体,内圆外方,重约6500克,形体宽阔硕大,尤其是雕刻有复杂的兽面神人图像,学者称其为“神徽”——人脸呈倒梯形,圆眼,宽鼻,阔口,露齿,表情威严,人头上的羽冠由22组呈放射状的羽翎组成。雕刻线条纤细如发丝,最精绝一处是在一毫米的宽度内刻出了四五条线。兽面有巨大的眼睛,两眼之间以微凸的短桥联结,獠牙外撇,有鸟足形利爪,人臂、兽肢上都密布着卷云纹……


  大家知道,玉是一种坚硬的矿石,而良渚文化所处的还是一个不会冶炼硬金属的时代,聪明的古人以绳子为载体,加上解玉砂和水的砂绳切割工具,用以切割玉料和加工玉器。一定体量的玉料被制成坯体后才能进行雕刻。通过科技考古进行技术分析可知,神人兽面像凸起的鼻端是多次切割所为,琮节面的分割也需要精确的计量,每一节的误差高度都在1/10厘米之内。整个玉琮既有简约的平面像,也有节面转角的立体像。人的头部和兽的面部都用浅浮雕处理,突出于器表,而人的双臂和兽的下肢则用阴线细刻处理,凹入器表。


  通过更多的案例分析,考古学家认为,在良渚文化的玉器生产中明显存在金字塔式分层,从原料的获取到搬运,从切割成形到最后的精加工,是通过流水线实现的。民间的一般玉工可以参与采集玉料、初步加工或者制作简单玉器,贵族以至王室则控制着高级玉器的制作,特别是玉器表面的微刻技术,包括那些代表神权的象征性的符号的创作,应该都由统治阶层垄断。


  据此再往上推论,大规模的用玉需要消耗大量的劳动力,需要一个相对规范有序的社会组织来支撑,需要一个信仰与精神上高度认同的社会结构来维系。事实上,良渚文化的神徽图案在整个太湖流域非常一致,应该是当时“一神教”的重要表现。人类文明的早期普遍存在巫术,而良渚时代是一个宗教和巫术混杂的时代,良渚玉器系统的产生体现了当时聚落的规模和等级,也是社会信仰和那里先民精神世界的反映。


  随着更多考古的开展,更为重要的发现接踵而至。2007年良渚古城横空出世,这是新石器时代长江中下游首次发现的规模巨大的古城遗址。在古城内,有宫殿式建筑、高等级墓地,城外有祭坛、高等级陶器作坊、玉器作坊……国之都城的模样呼之欲出。后来考古学家在古城西面大概8公里的位置,从2009年一直到2015年又先后发现了11条水坝,相当于一个非常完备的水利系统。这些水坝是用草裹泥堆砌而成,碳14测年的数据结果显示为距今5100年到4700年这一阶段。水坝会形成一个8平方公里多的水库,水库的水可以蓄到古城北面斜山坡的一些高水坝,上游修筑这些高水坝,可以将山区的木头等资源运下来,取代人工搬运,轻松漂流到古城里……


  良渚文明并非只影响一地。在比良渚时代稍晚的龙山时代,陶寺遗址显然受到了良渚玉琮的影响。陕西石峁的古城遗址在上世纪70年代出土的玉器里面,也有良渚晚期被切成片的玉琮。到商周时期,很多的玉器也明显受到良渚玉器的影响,这在殷墟妇好墓和金沙遗址出土的一些玉器上都能得到验证。春秋之后的一些墓葬中依然有玉琮的出土,宋朝时的官窑瓷器亦有仿制玉琮的。


  浙江省考古所所长刘斌认为,人类发展到距今5000年的时候,陆续进入早期国家阶段,古埃及、苏美尔及古印度都是在这个时间形成王国阶段,我们中国在这个时期也有类似的国家产生。从水坝的工程量的角度看,当时社会发展的程度并不低于其他文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良渚申遗成功!五千年文明圣地,跨过国家“门槛”
夏朝之前真的还有一个“虞朝”吗?
让中华真正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良渚古城(中)
国大一小时|良渚古城发现者刘斌:五千年也许并不遥远
中华上下五千年之瑰宝——良渚文化
刘斌:寻找消失的文明——良渚古城考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