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秋士 ︱ 春秋玉器纹饰解析(节选一)

      小编语: 认识秋哥有十多年了,从以前的雅昌到盛世,近几年又多次聆听讲学,受益颇多。秋哥立足深厚的文史功底,以艺术家独特的审美视角,十余年对真品的实践经验,对古玉有着深刻的感悟。特别是多年来在春秋玉器方面,对各地域区系纹饰的解析、工艺研究,结合多年来蔚为大观的收藏实践,已形成独到的见解。

       前两年已有出版社向秋哥约稿,拟对春秋纹饰作全面的解析,集结出版,现大作将成。据我所知,仅题纲文稿已不下几万字,精心绘制分析图片近百张,框架严谨,涉及广泛,与同期器物作横向纵向的对比和梳理,材料详实,将具有高水准的学术研究价值。

       近来多次与秋哥沟通,征得同意,将获赠书中一小部分图文初稿,因公众号篇幅所限,简要编辑,预先在“格物”公众号分期发布,先睹为快。在此感谢秋哥对“格物”的支持,并期待大作成书尽快面世。

    

       伊秋士:古玩行的所谓“眼学”,一二米开外,字画看风格,瓷器看器型,佛像看气质,一方小宋砚也得看神韵,古玉或许不用上手一眼就知道真假。经验和学识的积累加上悟性,从感性认识到理性分析,使你能在短时间有所判断,其实这都是标形学和痕迹学的综合反应。首先映入你眼帘的是器型和纹饰构成,质感和光泽,拿近了再看工艺细节,长期以来道中人一定深谙其理。话又说回来,古人制器,从器型到纹饰,一定是有其功用和表达意义。唉!今人长牍累篇的探究,无非是借怀古之幽情聊以自足罢了。

         多年来喜欢古玉,寻师访友游荡江湖,倾其涩囊以娱今生。说来真得感谢十多年前雅昌几位大侠的启迪引领,后来在盛世诸师友的提点切磋,虽余资钝拙,或略有心得。前两年应出版社之邀,拟欲诉诸文字,确实有点勉为其难,拖延至今,庶几有半。今又承友抬爱,杂稿尚潦草,实不堪面世,一家浅见,不妥之处,诚请斧正!

       知工法为辨玉之本,明纹理为辨玉之源。在此,谨向多年来的各位前辈和师友们致敬与感谢!



春秋玉器纹饰解析(稿)

第三章 春秋纹饰及工艺的区系类型特征

第二节 晋系纹饰(节选)

……

       中原地区春秋早期的纹饰,总体上沿袭西周晚期表平下凹式的工艺特征,而以龙纹小单元组合填充整器。等宽双阴线、一端闭合作圆头、出尖眉,龙身卷曲逐渐省略。以闻喜县上郭村57号墓和黄君孟夫妇墓为例,这种工艺特征一至延续到中晚期的沂水纪王崮墓,淅川下寺亦屡见。

       至春秋中后期,纹饰的形态普遍出现了具有浮雕意义的工艺形式,这除了意识形态的改变,重要的是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催生了工具技术的重大突破。在晚期的太原晋国赵卿墓中,三维多曲面的浮雕,并加以单线勾勒,以使单元纹饰的外轮廓更为准确的表达。进而在单元浮雕纹饰之中或之间加以组合线型,形成面与线的疏密对比。在该墓中龙纹的表现,龙头有具象表达,也有逐渐变化为繁复的抽象形式。角勺为定式,下卷舌亦类似角勺,或有继承西周出尖眉(八字)的状态,逐渐减化眼的表现,双曲形的下颌常省略,腮须作绞丝或有束,……

如二环型器和璜的疏离状浮雕形式,一直影响到战国,成为后来谷纹的雏形。

       繁密(或称为不减地)浮雕形式,则与楚系的淅川下寺、辉县琉璃阁,和吴系的吴国真山、吴县严山,成为春秋的绝响。

      晋系纹饰作为春秋时期的主导,西至秦地,东至齐鲁,南至楚吴。这与晋国当时强势的政治地位不无关系。

……


(更多内容,敬请期待成书出版)

下一期,楚系纹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西汉玉器的巅峰遗作 牛气冲天!
汉代玉器
禁出文物(055)|角形玉杯
【名古大学堂】韘形佩身份的代表玉韘之风
汉代玉器各类器型的鉴定要点
玉文化之历史的演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