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美青瓷“晶莹青翠如玉”南宋龙泉窑

     

“晶莹青翠、澄彻无暇”这是一句描写玉的诗句,中国人爱玉,玉的地位非比寻常,“玉有五德”“君子无故,玉不离身”都是描写玉的崇高品德,“玉”本是自然界中的一种矿物质,但人们向来把玉作为祥瑞和美好的象征,把玉的“晶莹青翠、澄彻无暇”当作人生所求的最高精神境界和思想品格以及“天人和一”的哲学思想。龙泉窑青瓷正是人们追求这种“晶莹丰润、如冰似玉、温润如玉”的精神性和审美态度的物化形式,人们对这种精神和审美追始终没有放弃过,宋代龙泉窑青瓷正是在这样的追求中走向完美。

龙泉窑是宋代著名青瓷产地,位于浙江省西南部龙泉县,邻近的庆元、云和、丽水、武义、江山等县以及福建的浦城、松溪两县。据悉龙泉窑创烧于北宋,南宋为极盛时期,元代与有较大发展,明代中期以后走向衰落,烧瓷有六七百年的悠久的历史。

我们今天要给大家欣赏的便是龙泉窑的极盛时期南宋的藏品,南宋时期釉改为石灰碱釉(北宋为石灰釉)石灰碱釉在高温中比较粘稠,不易流釉,釉层较厚。(石灰釉在高温中粘度较小,烧成中易于流釉,釉层比较薄)石灰碱釉的发明与运用,对青瓷来说是一个创造性的巨大改进,著名的粉青釉便属于石灰碱釉,而梅子青釉更是另一成功作品,其烧成温度及玻化程度均比粉青釉高。

南宋龙泉窑梅子青釉荷叶形盖瓷罐

短直颈,圆肩,鼓腹,足胫处略内收,圈足,圈足内底再作一内凹式足圈,外墙斜削。胎骨厚重。除唇部和圈足外圈以外通体内外施梅子青釉,釉层肥厚,色泽莹润,釉面光洁平整。口沿、盖内沿、圈足足端等无釉处呈火石红色,圈足圆整,足端可见明显切削修整痕迹,未施釉处有少量的窑渣粘连。这件荷叶形盖罐是龙泉窑梅子青釉瓷器的代表作品,釉色柔和淡雅,洁净莹泽,碧绿如翡翠,温润如春水,真正达到了中国陶瓷学千百年来追求的'千峰翠色'、'如冰似玉'的理想境界。

南宋龙泉窑粉青釉小贯耳瓷瓶

直口,长颈,颈上部附一对管状贯耳,圆鼓腹,圈足略斜,圈足多不太圆整,底心多有鸡心状突起。颈部微有倾斜,不见胎色,通体施粉青釉,釉色略泛青黄,釉面光洁滋润。圈足较圆整,不见鸡心状突起,足端可见修整痕迹,未施釉,呈酱色,有少量窑渣粘连。此类贯耳瓶为陈设用瓷,流行于宋代,造型来源于汉代贵族燕乐所用的投壶。

南宋龙泉窑青釉琮式瓷瓶

圆唇,直口略斜,短颈。瓶体为长方形,四壁模印四组相同的凸条纹,每组均由8节长短线条相间的条纹组成。圈足较厚。白胎,除圈足底部以外通体内外施梅子青釉,釉层不太均匀,条纹凸起处釉色稍淡,足部积釉最厚,釉色莹润。釉面未见棕眼,两面有两条较长的开片裂纹,另有几处短开片。圈足未施釉处可见明显的切削修整痕迹,但足部仍不太圆整。圈足内侧粘连窑渣, 整器较为厚重。琮式瓶是仿周代玉琮造型制作的陈设用瓷。这件龙泉窑琮式瓶把玉琮的端庄古朴的造型与龙泉瓷温润含蓄的釉色完美结合,表现出冰清玉洁、典雅高贵的气质,浓淡相宜,古韵迭起。

南宋龙泉窑梅子青釉三足鬲式瓷炉

斜盘口,圆唇,短直颈,鼓腹较扁,口径与腹径相若,三锥形足。肩部有一周浅凸棱,腹部与三足相对处有三道明显的三角形凸棱,略有弯曲和起伏,从肩部延伸到足部。足部与腹部可见接痕一圈,足端平。内底可见螺旋纹。胎骨较为厚重,整个器物造型端庄规整,(不见胎色)通体施梅子青釉,釉层较厚,釉面光洁莹润,仅口沿处可见两道隐约的开片纹路。凸棱和器体折棱处均显出较为明显的浅白色。足端未施釉,呈火石红色。鬲式炉是宋代较为常见的仿古器形,但以龙泉窑梅子青制品最佳。此器造型古拙典雅,线条曲直有致,釉质柔和,釉色青碧如玉,将实用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为时人所喜爱。

南宋龙泉窑青釉刻花莲瓣敛口斜腹瓷碗

敛口,斜腹略弧,圈足。尖唇略圆,外壁刻划双层莲瓣纹,外层9瓣,内层8瓣。通体内外施梅子青釉,釉色青翠莹润,釉层较为均匀,唇部略呈浅色。内底平而微上凸,有较为密集的针眼。圈足较规整,足底有轻微的鸡心突起,有少量综眼,足圈底未施釉,呈火石红色,略有缺口(生产时的残留,当时未修补胎体)。此钵造型独,敛口的设计使得整器婉转柔和,富有蕴藉之美。内外所施梅子青釉色青翠,浑厚滋润,与浑圆精巧的器形完美交融。外壁记划双层莲瓣纹,在一片青绿下若隐若现,绽放着安宁和纯净。这种钵可能是宗教供器,有学者称之为'净水碗'。

南宋龙泉窑青釉五管瓷器

平口、平沿,粗直颈,斜肩,肩上堆附五管,管的高度与口部相若,肩腹部有折,斜腹略弧,腹部饰刻划双层19瓣莲瓣纹,内壁的颈肩相接处有一道凸棱,圈足,足圈不甚规整,足心有轻微的鸡心状突起。白色胎略泛灰,通体施梅子青釉,釉层较厚,釉面光洁滋润,腹部有少许开片纹。足端未施釉,呈鲜艳的火石红色。

南宋龙泉窑青釉兽耳衔环直口深弧腹鼎式瓷炉

直口,方唇略圆,口沿上附一对方形立耳,深直腹,下腹圆弧,平底,三兽足。上腹堆贴一对兽首衔环。内底有一轻微的鸡心状突起。胎骨略显厚重,白胎略泛灰,通体施粉青釉,釉面光洁莹润,遍布较大的褐色开片和细小的开片纹。足底圆整光滑,未施釉,呈较为鲜艳的火石红色。有两足残断。该器制作精细,造型典雅,具有浓厚的古韵,正所谓'琢瓷作鼎碧于水'。鼎式炉为焚香用具,型仿商周铜鼎。

南宋龙泉窑青釉刻花莲瓣纹瓷盖杯

此器由盖和杯两部分组合而成。盖子口,弧顶,中央有一蒂钮,盖内子口作方唇。外壁饰双层刻划莲瓣纹。除盖沿内、外壁通体施梅子青釉。杯母口尖唇,直口微敛,筒腹,腹部较深,圈足。外壁饰双层刻划莲瓣纹。内、外壁通体施梅子青釉,釉层肥厚滋润。莲瓣中部有一道凸脊,口沿和足端未施釉,呈红褐色。足圈不太圆整,浅灰色胎。莲瓣纹装饰是宋瓷中最普通的纹饰之一,莲瓣纹碗是南宋时期龙泉窑最为常见的产品。莲瓣纹瓣面丰满凸起,烧成后深浅不一,层次丰富,莲瓣纹隐露在釉色下,似无还有。

南宋龙泉窑青釉菱口瓜棱瓷瓶

从口部至足部均呈十二棱菱形,侈口,束颈,长弧腹,菱形足略外撇。口部有轻微的两道凹痕,对应器身和足部的两道凸棱,以及器底的一道凸棱,显示器物是由模印的两片胎体对接而成。足底凸凹不平。白色胎,胎骨略沉。通体施梅子青釉,釉面光洁滋润,仅下腹处有一道开片裂纹。足端未施釉,呈鲜艳的火石红色。这件青釉瓜棱瓶为仿官窑器,因瓶腹由凹凸的弧线组成反棱似的形体而得名。釉色温润明亮,造型生动又不失沉静优雅,体现了文人情趣与民间趣味的融合,是一件雅俗共赏的工艺美术作品。

南宋龙泉窑青釉盘口弦纹瓷瓶

盘口,直口,平沿,沿内侧略凹,细长颈,扁鼓腹,颈部饰两道等距的凸弦纹,颈肩部有一周带状的凸棱,上腹部饰四道凸弦纹,圈足。颈部略有偏斜,不见胎色,胎骨厚重。通体内外施梅子青釉,釉面光洁而略有起伏凹凸,釉色翠绿温润,釉层肥厚,盘口下可见一处明显的积釉,无开片,足圈规整,足底可见两个缩釉的小孔,足端未施釉,呈火石红色。

南宋龙泉窑青釉圆瓷洗

圆唇,敞口,斜直腹,下腹斜折,圈足,足端较窄。白胎略泛灰色,通体施青釉,以梅子青釉最多,釉面多光洁莹润,足端未施釉,呈酱红色。梅子青釉,无开片。洗釉色柔和,线条明快,给人以文静优雅的美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龙泉窑青瓷艺术鉴赏分享(二)
好一抹惊艳的梅子青!
翠青瓷——一种被忽略的古龙泉窑佳品
龙泉窑的巅峰颜值
龙泉窑梅子青与粉青
终于整理全了!龙泉窑鉴定的基本知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