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东正18春拍」古董珍玩——明清瓷器精选


明永乐 青花一束莲纹大盘

D 32cm


盘敞口,浅弧腹,圈足,底露胎无釉,细白砂底,如婴儿肌。盘内用青花料绘三层纹样,盘内口沿绘卷草纹一周,腹壁绘缠枝花卉纹,盘心饰一束莲纹,外壁口沿绘卷草纹一周,腹部绘缠枝花卉纹,底足饰回纹,纹饰间均以弦纹相隔。整体布局疏密有致,雅致大方。青花发色浓艳,因所用含铁量高的苏麻离青而出现铁锈斑。




盘一束莲又称一把莲,是将折枝莲花与莲叶莲蓬用锦带扎在一起,始见于宋代耀州青瓷的印花纹饰,明代永乐宣德时期流行。

参阅:《天津博物馆藏瓷》,文物出版社,页81



清康熙 素三彩双龙纹盘一对

D 13.2cm

款识:大清康熙年制


康熙时期的素三彩是在明朝中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色彩上不用红色,而多见黄绿紫,其制作方法是在器物的瓷坯上刻划出图案花纹,不施釉,高温烧成素瓷,再满施某种色釉,然后剔出图案部分,填入所需色彩,或在素瓷坯上分别用各种色彩涂于相应部位,低温二次烧成。



此件拍品器形规整,胎壁较薄,胎质纯净细腻。内外通体施黄彩,盘心以紫、绿彩绘双龙抢珠纹,底部“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楷书款,成对保存,实为难得。



清康熙 豆青釉里红荷花缸

H 16cm


此缸以仿生造型做收拢之荷叶,口沿做荷叶翻卷外侈,造型隽雅优美,洗练柔婉。除器底外通体罩施豆青釉,釉色臻纯剔透,与器形之美相结合,令人心折。烧制此种极高水平之豆青釉色,于康熙一朝同类作品中亦数翘楚之作。制瓷工匠取天然原料,经火力淬炼,始得釉色天成之韵,无需累赘修饰即能展现瓷器本色之美。正如本品之装饰,巧妙如天成,取荷塘一角,荷叶田田,一侧生莲苞小小,一侧含苞待放,其下莲枝两两,或盛开或半拢,更有荷叶倾覆,或枯或荣,将莲塘一角完美的凝固于此处,艺术水平之高,独具一格。



豆青釉是康熙一朝比较名贵之品种,其上罩施釉里红则更为少见, 如本品之工艺,更在豆青釉里红之基础上结合堆塑而成,其工艺复杂程度可见一斑。康熙一朝瓷器一项亦委之珠山御器厂烧造,其间佳器迭出,即有承前之作,亦见创新之品,艺术水平之高独有一时,遂启有清一代御瓷美学艺术之新境地。因此次督造长官为臧应选,故世称「臧窑」。成功烧造釉里红并使其再度成为御瓷品类是「臧窑」的杰出贡献之一,对釉里红的运用既见搭配出现,亦见单独成器,本品正是其中之佳例。与本品相同者,现藏英国维多利亚与埃尔伯特博物馆(图一),与本品之器形及纹样几乎一致,或应为成对而存,可兹比较。



清雍正 斗彩花卉纹碗(一对)

D 14.6cm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


此碗敞口弧壁,矮圈足。外壁口沿以青花料绘云头纹一周并佐以黄彩为底色,主体为缠枝花卉图案,碗心绘缠枝纹围绕中心一簇花卉。釉面洁白滋润,色彩淡雅,底部有青花“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成对保存非常珍罕。雍正斗彩是在明代成化斗彩的原有基础上,加入了粉彩的技法和金彩装饰,形成了斗彩加金、斗彩加粉的新品种,改变了成化“叶无反侧”、“四季单衣”的缺点,并且填彩准确,工整细腻,在有限的青花框内,将彩料进行渲染和烘托,使纹饰更加清逸秀丽。



清中期 青花釉里红寿桃螭龙纹倒流壶

L 20cm

来源:JIZHEN ZHAI COLLECTIONUNIV MUSEUM旧藏


此壶以仿生造型做寿桃状,外壁以堆塑及青花釉里红装饰,壶腹做桃形,壶柄及壶嘴以雕瓷之手法做枝干状,壶柄处堆塑做桃叶,枝叶婉转,生趣盎然,壶口处以堆塑之法装饰螭龙纹样,龙身遒劲,龙口微张,龙尾盘曲于壶口之上,龙身则攀附于壶身之上。壶腹以釉里红装饰桃尖,外壁则各饰一只瑞蝠,一为青花,一为釉里红,振翅而来。



整器釉面肥厚莹润,画工及造型皆颇富功力,一丝不苟又洒脱肆意。底足露胎处可见胎制细腻白皙,以桃为造型,并装饰蝙蝠,寓意福寿天齐,堪称佳器。



清乾隆 青花矾红龙纹卧足杯(一对)

D 6.3cm

款识:养和堂制


青花矾红彩似始于明宣德年,晚明复现,纵观有清一代,青花矾红彩瓷器并不常见,仅见的作品大多出于雍正、乾隆两朝,应为仿宣德之物,或尽崇古之心。制作工艺繁复费时,先绘制青花图案,罩釉烧制,后在釉上用矾红彩描绘所需图案,再入窑烧制始成。



此杯平口、弧壁,卧足。内壁光素无纹,外壁红彩绘赶珠龙纹,其间点缀青花祥云,足内有“养和堂制”四字墨彩双框楷书方款。目前养和堂在何处尚未明确,但从现存十余例养和堂款实物来考察,其当为内府之御物无疑。养和堂款器皿主要为青花釉里红和青花矾红两类。前者为青花底款,纹饰多为青花釉里红八仙贺寿纹;后者则是墨彩底款,纹饰多为青花矾红云龙纹,本品便属后者。



清乾隆 青花釉里红螭龙耳方瓶

H 37cm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


青花釉里红,俗称“青花加紫”,是把青花与釉里红组合在一件瓷器上的装饰方法,这是元代景德镇陶瓷艺人的一项创造性成就。



此件方瓶,长颈,两侧附螭龙耳,折肩,平底。通体绘制折枝花及蝙蝠纹样,蝙蝠以釉里红绘制,取“洪福齐天”之意,花卉纹制式则为乾隆时期常见的西番莲缠枝纹样。乾隆时期的青花釉里红器物常见釉面灰暗的缺点,但此件作品青花典雅高贵,釉里红艳丽活泼,釉面洁白光润,实属精品。



清乾隆 松石绿地粉彩宝相花纹如意耳瓶

H 20.3cm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


瓶为撇口,长颈,溜肩,长弧腹,圈足,颈部两侧留贴塑弓形小耳。通体施松石绿釉为地,口沿以金彩修边,红彩描金回纹,颈部腹部均饰粉彩描金绘缠枝宝相花,足部修饰莲瓣纹。底足内湖绿釉内书“大清乾隆年制”篆书红款。



乾隆一朝堪称中国彩瓷历史之巅峰时代,本品乃摹仿景泰蓝(铜胎掐丝珐琅器)而成,于乾隆官窑之中堪称别致。以松石绿釉摹仿景泰蓝之色地,以金彩勾勒替换掐丝,红黄绿三彩尤见景泰蓝之本色,而纹饰之中绝不缺少宝相花一项,因为宝相花是景泰蓝最主要的纹饰,本品所绘宝相花之花瓣与花蕊色泽浓淡交替,正是追求景泰蓝填施彩料之效果,可谓仿古暗合,与之无二。

参阅:《香港佳士得 张宗宪珍藏专场》1999年9月2日 Lot.505



清嘉庆 天蓝釉粉彩花卉纹三足香插

H 14.5cm

款识:大清嘉庆年制


香插呈蒜头口,颈部直立,荸荠扁腹,三乳丁足。通体罩施天蓝釉,呈淡灰蓝色,釉薄而坚,莹润光洁,其上以粉彩绘饰纹样,口沿饰一周如意云头纹,腹壁绘折枝芙蓉及梅花,花枝烂漫,馥郁而芬芳,除此外别为繁饰,以大段留白凸显主体纹样,亦增宁静雅致之美。



中国用香肇始于春秋战国,滋长于秦汉两朝,完备于隋唐五代,鼎盛于宋元明清。宋元时,品香与斗茶、插花、挂画并称为上流社会优雅生活中怡情养性的“四般闲事”。古人焚香是为了享受高雅,也是宫廷贵族们显示身份的象征。清三代盛世,行香更加深入日常生活,炉、瓶、盒三件一组的书斋案供以及香案、香几成为文房清玩的典型陈设。

嘉庆御瓷烧造规模缩小,尤其琢器数量锐减,又因嘉庆元年至三年之际,乾隆为太上皇,烧造制度一切遵循前朝,据内务府嘉庆三年《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载,嘉庆三年发往江西烧造的官窑瓷器,尚须要求“一半乾隆款,一半嘉庆款”。彼时工匠秉承前朝之造器精神,技术物料相同,故所出之物量虽少然其品质无异于乾隆后期,是为嘉庆官窑水平之最佳时期。此器整器造型端庄,设色鲜妍,画工简约不失严谨之态,雍荣华贵,气度不凡,带有浓重的乾隆遗风。



清光绪 斗彩暗八仙折腰盘

D 21cm

款识:大清光绪年制


此盘敞口折腰,曲线优美,折腰盘是承袭唐代金银器的式样而在瓷器制作中的运用,自宋代开始沿用至晚清。盘通体采用釉下青花和釉上五彩结合的斗彩工艺绘画,盘心绘团花纹,盘内壁折沿绘以等距的暗八仙纹。



暗八仙是一种由八仙纹派生而来的宗教纹样,此种纹样中并不出现人物,而是以道教中八仙各自的所持之物代表各位神仙,始盛于清康熙朝,流行于整个清代。盘外壁绘缠枝莲纹,底心书青花“大清光绪年制”。整器器型规整,画工精细,青花发色明丽,为光绪时期典型用料,布局规范,施彩淡雅。



清 红釉卧牛

L 25cm

此件卧牛,身体施以红釉,牛回首,一对犄角向内弯曲,粗壮坚实,以雕瓷之法饰大眼分列两侧,眼珠滚圆,面相的刻划沉静,不露声色,有静穆之感。脖颈弯曲,上面的褶皱清晰可见,十分生动。底部四蹄的刻划也是细致入微,背部脊柱隆起,清晰可见,身体的肌肉饱满,粗壮有力,牛尾贴于一侧后腿上,弧度柔和优雅。

中国长期处于农耕时代,农耕中牛扮演着最为主要的角色,因此古人对于牛有着特殊的感情。而牛温顺、勤劳的品性,也一直被古人加以褒扬,而后牛也成为了常见的一类艺术题材,清代乾隆皇帝对于瓷牛的制作也颇具用心。清宫档案中有记载:“二十四日催长四德笔帖式五德来说太监胡世杰交:冬青釉磁牛一件、青玉牧童一件(随牧童木样一件),传旨将磁牛一件牧童木样一件发往九江关海福处,照牧童木样配做磁牧童一件,钦此。”

本品造型生动传神,釉色鲜妍可人,堪称佳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鉴赏之二百七十二 明清官窑瓷器 (八)
元素快讯 | 中国嘉德“天民楼藏瓷”115件明清瓷器一览!
【大象视界】仇焱之、张宗宪、陈玉阶……来源显赫瓷器明星团亮相京城
大羿2022秋拍
特殊款元青花,四十余件官窑,这次拍卖
【嘉德四季49期】美胎青花浓转淡 ,冉冉心事君了然——百瓷集韵(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