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馆藏 | 故宫博物院清代乾隆瓷器精品赏析(一)


各种釉彩大瓶

清乾隆

高86.4cm,口径27.4cm,足径33cm

瓶洗口,長頸,長圓腹,圈足外撇。頸兩側各置壹螭耳。器身自上而下裝飾的釉、彩達15層之多。所使用的釉上彩裝飾品種有金彩、琺瑯彩、粉彩等;釉下彩裝飾品種有青花;還有釉上彩與釉下彩相結合的鬥彩。所使用的釉有仿哥釉、松石綠釉、窯變釉、粉青釉、霽藍釉、仿汝釉、仿官釉、醬釉等。主題紋飾在瓶的腹部,為霽藍釉描金開光粉彩吉祥圖案,共12個開光,其中6幅為寫實圖畫,分別為“三陽開泰”、“吉慶有余”、“丹鳳朝陽”、“太平有象”、“仙山瓊閣”、“博古九鼎”。另6幅為錦地“卍”字、蝙蝠、如意、蟠螭、靈芝、花卉,分別寓意“萬”、“福”、“如意”、“辟邪”、“長壽”、“富貴”。瓶內及圈足內施松石綠釉,外底中心署青花篆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款。


從燒造工藝上看,青花與仿官釉、仿汝釉、仿哥釉、窯變釉、粉青釉、霽藍釉等均屬高溫釉、彩,需先焙燒。而粉彩、琺瑯彩、金彩及松石綠釉等均屬低溫釉彩,需後焙燒。如此復雜的工藝只有在全面掌握各種釉、彩性能的情況下才能順利完成。


清代乾隆時期歷時60年,是封建社會發展的太平盛世。此時,由於乾隆皇帝嗜古成癖,對瓷器情有所鐘,再加之督陶官唐英對景德鎮禦窯廠的苦心經營,壹大批身懷絕技的名工巧匠匯集於景德鎮,致使禦窯廠的瓷器生產無論在數量還是質量上都達到前所未有的境界。特別是各種新奇淫巧的制品層出不窮,其工藝技術之高可謂鬼斧神工。這件各種釉彩大瓶,集各種高溫、低溫釉、彩於壹身,素有“瓷母”之美稱,集中體現了當時高超的制瓷技藝,傳世僅此壹件,彌足珍貴。


窑变双耳菊瓣尊

清乾隆

高22.3cm,口径18.2cm,足径11.6cm


尊通體菊瓣形,口外撇,粗長頸,平肩微弧,扁圓腹,圈足外撇,頸、肩部對稱置雙螭耳。內施天藍釉,外施窯變釉,除肩部有少量藍色外,余皆為火焰紅色。足內醬釉,印“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陰文篆書款。


乾隆早期窯變釉保持著雍正時的“火焰青”特點,隨後漸變為以紅、藍、月白各色交織成塊狀的斑片和條紋,乾隆晚期窯變釉中月白與藍色較少,多為紅色。


在清代,瓷器的制造分為圓器和琢器兩大類,其中圓器指碗、盤之屬,琢器則包括各種需要雕琢成形的器物。該尊雖可歸入圓器壹類,但其外壁呈現的菊瓣紋樣則需雕琢而成,《陶冶圖》“圓面積器拉坯”條記之為“圓器之制不壹,其方瓣棱角者則有鑲雕印銷之作”,該器的菊瓣棱線正是這種工藝制成。


松石绿釉镂空花篮

清乾隆

高13.5cm,口径15.9cm×9.9cm,足径5.8cm×4.4cm


花籃呈元寶狀,寬口沿,兩端上翹,短頸,扁圓腹,圈足微外撇。口沿下飾金彩活環12個。提梁由兩串金彩套環與三片鏤空火焰紋瓷片組成。外底署胭脂彩“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書款。通體施松石綠釉,以鏤空龍穿花紋裝飾。


乾隆時期,瓷器的制作集歷代名窯之大成,達到了歷史高峰,精妙奇巧的器物層出不窮,以瓷器仿制的各類工藝品達到了亂真的程度。此花籃釉色與松石顏色幾無區別,並大量采用鏤雕與活環工藝,其精巧令人嘆為觀止。


仿古铜金釉三足炉

清乾隆

通高33.1cm,口径14.9cm


爐仿銅質香爐的式樣,嵌入式爐蓋,直口,束頸,沖天繩耳,扁圓腹,下承三柱狀足。口沿處印陽文“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橫排篆書款。通體施金彩,飾模印和鏤空花紋。蓋面均分為6瓣,每瓣圓形開光內鏤雕雙螭紋,開光上方模印變形龍紋壹周,蓋鈕為鏤空蓮花荷葉紋。爐頸部與爐身三個桃形開光內凸印蟠螭紋,腿部凸印變形蟬紋。


陶瓷器上裝飾金彩始於唐代,宋代定窯與建窯亦有燒制,元明時期金彩的使用增多,工藝上多為金箔貼金。清代普遍采用描金,將金粉溶入膠水中,摻入適量鉛粉,在瓷器上描繪後經低溫烘烤,最後用瑪瑙棒或石英砂摩擦使其發光。此爐工藝裝飾細膩精巧,通體遍塗金彩,充分顯示出清乾隆時期高超的陶瓷仿古工藝。


仿黑鲨鱼皮嵌钟表葫芦式壁瓶

清乾隆

高23cm,口径7×3.5cm,足径7.4×3.6cm


壁瓶是用來掛在墻上裝飾用的瓷瓶,所以壹面有裝飾,另壹面做成平面。這件葫蘆式壁瓶,上部開錢形洞孔,用於懸掛。上腹部與瓶頸間對稱置如意耳,圓形開光內繪魚藻圖;下腹部兩側置夔龍形耳,中間鑲嵌鐘表。通體以黑色珍珠地裝飾,飾金彩纏枝牡丹紋。瓶內壁及背面施松石綠釉。足底前壁自右向左署青花篆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橫款,內鑲嵌四銅制螺絲。


這種黑色珍珠地系模仿鯊魚皮效果,在陶瓷器中極為罕見。其造型古樸,形制端莊,既美觀又實用。


窑变釉钵缸

清乾隆

高33.2cm,口径31.2cm,足径20.7cm


缸體缽式,斂口,深腹,圈足。通體施窯變釉。釉面勻凈,大面積的紅釉與淡紫、月白等色釉交相輝映,艷麗華美。圈足內施醬釉,外底陰刻篆書“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款。


窯變釉是清代雍正時期仿宋代鈞窯而創燒的壹種高溫顏色釉。其燒造工藝,據成書於雍正年間的《南窯筆記》載:“其鈞窯及法藍、法翠乃先於窯中燒成無釉澀胎,然後上釉,再入窯復燒乃成。惟藍、翠壹火即就,鈞釉則數火乃得流淌各種天然顏色。”此器造型端莊,胎體厚重,釉汁自然流淌,釉色艷麗,配上端莊秀美的器形,極富美感。


白釉凸雕莲瓣口瓶

清乾隆

高27.4cm,口径9.3cm,足径8.5cm


瓶口為蓮瓣形,長頸,豐肩,圈足。胎體潔白細膩,通體施白釉,釉色恬淡。外壁凸印蓮花花葉及花蕾紋飾,花葉內以極細的線條刻劃出筋脈紋理,紋飾清晰。外底署陰刻篆書“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款。


此瓶造型優美,構思巧妙,工藝精湛,顯示出乾隆時期高超的制瓷技藝。


炉钧釉琮式瓶

清乾隆

高37.3cm,口径8.6cm,足径12.1cm


瓶仿玉棕造型,小口,短頸,折肩,方腹,高圈足外撇。器腹折角處凸飾八卦紋。通體施爐鈞釉,釉面藍紫相間,色彩斑駁,外底署陰刻篆書“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款。


乾隆朝的爐鈞釉以藍、綠、月白色釉面為主,釉面流淌小,以藍色釉點多見,造型更加豐富。此器仿周代玉棕形狀,古樸敦厚,釉色清新素雅,天藍與淡紫色相互浸潤襯托,具有不同凡響的藝術效果。


仿汝釉花囊

清乾隆

高13cm,口径5.8cm,足距8.5cm


花囊盤口,束頸,扁鼓腹,平底,底下承以三乳狀足。肩部對稱置雙系,腹下凸起壹周12個乳釘。通體施仿汝釉,釉面有細密開片紋。底心內凹,署青花篆書“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款。


此器為插花器物,因形似魚簍,故又稱魚簍尊。器形始見於雍正朝。此花囊形制新穎,造型規整,釉面瑩潤,為乾隆仿汝釉瓷器之精品。


汝窯為宋代五大名窯之壹,曾為北宋宮廷燒造禦用青瓷。汝窯青瓷胎體輕薄,釉色素潔高雅,青中閃藍,故有“雨過天青”之美譽。雍正、乾隆時期以唐英為督陶官的景德鎮禦窯廠曾大量仿制宋代五大名窯器物,仿汝釉瓷器主要是仿宋代汝窯瓷器的釉色,造型襲古又有創新,器物外底多有以青花書寫或以鐵錐刻劃的本朝篆體年款。


粉青釉暗夔龙纹洗口水丞

清乾隆

高5cm,口径3.3cm,足径5cm。清宫旧藏


水丞洗口,束頸,扁圓腹,腹以下收束,圈足,足內有青花篆書“乾隆年制”四字款。器裏外施粉青釉,肩部有暗印花如意頭紋飾壹周,腹部飾夔龍紋,近足處飾蓮瓣紋壹周。


此水丞釉面勻凈,釉色柔美雅潔,造型別致,為禦用文具中的精美之作。



版权声明:本文图文资料来源于故宫博物院   典藏拍讯整理编辑  同行转载请声明版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最后一个皇帝溥仪珍藏的精品瓷器(内附故宫馆藏高清大图)
这东西是国宝,平时想看都看不到!
??这东西是国宝,平时想看都看不到!真是精美绝伦!太珍贵了
康雍乾三朝部分瓷器欣赏
奢华艳美乾隆瓷
清代瓷器自康熙至宣統歷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