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天一秋拍大幕拉开!古玉,为之痴迷的那一抹沁色



香港秋拍已结束,作为业内从业者我通过看拍卖成交情况和跟行家,藏家的交流,认为目前仍然是购藏的好时机。

现在让我们把目光转移到北京,最近几天连接有数家拍卖公司轮番举槌,会让很多收藏爱好者眼花缭乱,不知如何下手。而这家拍卖行值得你的关注。拍卖负责人是业内资深行家,征集的拍品整齐,漂亮,估价偏低,可以说有很多漏!负责人也是我的好大哥,从业以来对我多有照顾,作为小弟有必要帮大哥吆喝一下。





青玉玦形龙

清代

D4.8cm

RMB:250,000-280,000


青玉质,雕玦形玉龙,扁平状。龙体卷曲,头尾衔接,尾尖外卷。张口露齿,“目”字形眼,两角向后。身、尾饰云纹,背饰菱形纹兼三角形纹。



白玉卧犬

元代

H4.5cm;L7.5cm

来源:美国

RMB: 250,000-280,000


玉雕卧犬,端雅婉婉。雕刻细腻生动,惟妙惟肖,实乃可陈可赏之美器。质地白玉,玉质绝佳。其身略及沁色,色调如天然浑成一体,十分温谐柔美,美感动人。造型优美传神,富有动感,仿佛有生命。只见犬卧回首,长尾贴于身侧。长尾曲卷,颇有宋代遗风。


线条圆润,身姿丰腴;其玲珑小巧,莹莹润泽,寥寥数刀的刻画,却将犬的状态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形简意真,甚是少见。无论质、或者工、还是沁,都堪称极品。其恬淡自然,富于生气,体现一种神游天境之感。


玉猪握

清代

L11cm

RMB:180,000-200,000 


汉代风格玉猪,呈伏卧状,其吻部突出,前后蹄都屈收于腹下,短尾,吻部和尾部各穿有一小孔。器为青白玉质地,玉质纯正温润,造型丰满圆润,表面精细光洁,采用典型的“汉八刀”技法雕刻而成,简练流畅地勾勒出猪的耳、背、尾、腿等各部分轮廓,形态生动,惟妙惟肖,别具一格。


玉兔

清代

L3.5cm

RMB:280,000-300,000


青玉质,圆雕玉兔,小巧精致。玉兔呈站立状,张口,前肢直立,后肢蹲伏,身体微微曲躬,双耳贴伏至颈背部。整体雕琢较为写意,施刀虽不多,却很好地刻画出玉兔的形态,准确而生动。此玉兔应为商晚西周早期之物。


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吉祥的动物,象征祥瑞。《瑞应图记》称:“赤兔者,瑞兽,王者盛德则至”。民间也视其为富贵吉祥之象征,晋傅玄《拟天问》记载:“月中何有,白兔捣药”。圆雕玉兔始于秦汉,而盛于唐宋。   

玉钫

清代

H21cm

RMB: 150,000-180,000


重剑无锋,大巧不工。本件玉钫尊,它的极高明处,正是大巧不工。玉钫庄重挺立,外壁红沁,从材质到器型,从年代到艺术性,充分体现着先秦时代的工艺与审美特征。玉钫所折射的光芒,返璞归真,犹如化境,其珍贵程度言语难以形容万一。以工艺形塑角度而言,则妙法既臻;从视觉美感角度欣赏,又气韵至最。




玉蚕蛹

清代

L3cm

RMB:20,000


西周风格。白玉质,圆雕蚕蛹,满红沁,中间有孔洞。玉蚕蛹呈圆柱状,身形圆润,凸起双圆眼,蚕蛹身体施以阴刻线,分成多节,处理成褶皱状,契合动物的自然形态,愈到尾部,体积越小。


玉雕动物多宝串

清代

L4.5cm;2.2×2cm;L2.2cm

RMB:130,000


战汉风格。上方为圆雕瑞兽,呈蹲伏状,造型简洁明了,刻工仅以数刀即准确刻画出动物形体。中间为玉兽面,周身灰沁,呈倒梯形,兽面刻画细致,双眼圆睁,阔鼻上翘,具备早期玉兽面的威严之感。下方为玉虎,长条状,造型简洁写意,身体不琢细纹。此多宝串风格高古,沁色古雅,器形、纹饰、雕工均体现出早期玉雕古拙质朴的特色。


玉雕红沁三叉形器

清代

H6cm 

RMB:200,000 


良渚文化风格。三叉形玉器,满身红沁及黑沁,沁色入骨,包浆浓厚,盘玩久远,俗称“老盘头”。底部为圆弧形,上部锯切出三竖叉,整体齐平,三竖叉上均有打孔。底部有类似圆管状凸起,中间有穿孔。周身不琢纹饰,简洁大气。


三叉形玉器是良渚文化玉器中造型最为独特的器物,其基本形制为下端圆弧,上端为对称的方柱体三叉,有的还雕刻着神秘、繁缛的纹饰。

古代文献曾记载,远古时虞氏部落首领戴着彩羽的冠冕举行隆重祭典。后来,这种有精美玉构件和彩羽合制而成的冠冕被称为『皇』。有学者认为,良渚文化的玉三叉形冠饰是中国最初的皇冠。


玉勒子

清代

L5cm

RMB:30,000


良渚文化风格。玉勒子呈三角多面形,中间有对穿打孔,边缘可见明显的切割痕迹,呈现出原始琢玉特征。玉勒周身受沁,红沁灰斑,呈色深沉而富有变化,古雅内敛,整体制式及工艺特征具有良渚文化期玉勒风格。


谷纹玉璧

清代

D4.5cm

RMB:100,000


战国风格。玉璧质地致密温润,白玉局部有红沁灰皮,满饰谷纹,颗粒饱满。内外边缘压线起棱。形制、纹饰及雕工具有战国时期玉璧制作风格。《周礼·春官》载“子执谷璧,男执蒲璧”。谷纹是玉璧上的主要纹饰,形如倒写的e字母,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的玉器中,到战国时期发展为逗号字样,如同圈着尾巴的蝌蚪,因此俗称蝌蚪纹。汉代以后又简化出了乳钉纹。此玉璧形制小巧,沁色优美,上配蜻蜓眼装饰。

玉蝉2件

清代

L5.5cm;L5.6cm


来源:不言堂,坂本五郎旧藏

无底价

青黄玉兽形佩

清代

4.5×4cm


来源:不言堂,坂本五郎旧藏

无底价

青玉红沁大玉琮

清代

H9.5cm;7.2×7.2cm

RMB:30,000-50,000


如同壮美的自然景观一般,这件青玉红沁大玉琮令人侧目。玉琮器型规整,厚薄均匀,端正有致,轮廓分明,沁色柔美,时代风格特征明显,古朴非凡。其比例得当,虽小却见大,显示出庄严的一面,为玉琮之佳品。形制素雅古朴,外观色泽光润,既有稳重敦实之姿,又以简约清爽取胜。玉琮虽无繁复之饰,却以行云流水般的线条,夺人心魄;其美轮美奂之优美形态,令整体美感刚柔相济,千万年的光芒折射仿佛在一瞬间。

玉玦两件

清代

D4cm

无底价


两件玉玦大小相仿,应为一对,为文化期典型的玉玦形制,周身灰皮红沁。早期玉器多见各种沁色,沁色是玉器鉴赏的一个重要方面。此玉玦沁色褐白相见,如丝雾般包裹着整个玉玦,美轮美奂。


玉玦,环形而有缺口之玉器,出现于新石器时代。古代配玦,有很多含义,如表示有能力决断事情、表示决心等。早期玉玦一般无纹饰,形体较小。玉玦不仅有装饰作用,而且具有强大的礼仪功能,古人认为可以通过玦来听从上天或神的指示。

青黄玉素勒子一对

清代

L4cm

RMB:50,000-70,000


文化期风格素勒子,具有高古玉的制作特征,均为对穿打孔,孔洞不居中。玉勒子满身灰皮,内带红沁,经长期盘玩,色泽变幻得深沉古雅,透着文化期玉勒特有的素雅古拙之美。


玉勒子一串

清代

23粒

RMB: 900,000-1000,000


玉饰串,由多粒珠管穿饰,美彻至极。珠管质地,或白玉、或淡黄,或带美沁,积聚成饰,予人一种和谐雅致之感。质地温润动人,大大小小组合,十分巧妙。整体形象活泼生动,运转自如;细致动感,神气溢蕴。玉饰串内有不同文化期之物,大多为红山及良渚文化之玉饰。



白玉红沁谷纹璧

清代

D10cm

RMB:260,000-300,000


玉色唯美,装饰谷纹,纹饰精美;色泽润美,莹和光洁,局部略沁。谷纹雕出隐约凸起,形态饱满,以优等美玉为材,朴实而显现美艳,其内敛与温润,非同寻常。玉璧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是礼天之物,以苍璧礼天的理念为历代所遵循。此物时代特征赫然,具有汉代风格,既是一件珍稀的古玉,又带着天然的精神内涵的文化,蕴涵着高贵之美

白玉洒金弦纹管

清代

H3.5cm

RMB: 150,000-180,000


玉色唯美,莹和光洁。圆形,中心有孔,纹饰凸起数圈环绕,有一部分微缩,整体观之略似喇叭之形。其质感细腻,古意沧桑,圆满华美,大气敦厚,简单而不失美感;其简练素洁,予人温厚美感,古朴味道尽显,是一珍贵古物。管洞内壁两端沿口各有一缺痕,应为当时贵族长期佩戴绳线所磨出之痕。


此物当为石家河文化玉器。石家河玉器,多体积小、重量轻,且纹饰简洁,做工精细,是青铜时代文化玉器制作的高峰,并代表了江汉平原史前玉雕的最高水平。


当天拍卖还有一场清玩聚珍,同样值得关注,更多拍品信息请莅临现场观看。



清乾隆 剔彩龙纹方形捧盒

H10.5cm;30×30cm

来源:台湾鸿禧美术馆旧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天一秋拍|古玉,为之痴迷的那一抹沁色
玉器入门知识大汇总(图文版)
珍玉的鉴赏(2)“商代玉器”上
夜半凉初透 独爱青玉枕
玉器入门知识大汇总2
玉器百科:玉雕器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