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周玉器的工具与痕迹

西周时期是技术史上承上启下的重要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是制铜技术的发展和制铁技术的起源。制玉技术在这一阶段也体现出了这一特点,上启新石器时代以至夏商以来的工艺,同时又结合周人的审美观开创了一些独具特色的技法,为之后的技术发展奠定基础。

一、剖料

剖料是制玉的第一道工序。刚采回的玉料形体都较大,需要进行粗剖,称为“开玉”。西周时期的工匠们如何开玉已无从可考,但根据《玉作图》的描绘,开玉时,两个玉工各执一大条锯的一端,繁复牵拉条锯。条锯无齿,玉璞上挂着一个茶壶,壶底有洞,壶中流出的解玉砂配合条锯,将大块玉石粗剖为片状玉料。在西周时期,这根条锯很有可能为青铜质地。粗剖之后就是对玉料进行进一步的切割,这里就用到了制玉技术的代表性工具—砣具,根据玉器表面微痕的观察结果,砣具可以用于切割、琢纹、镂空、打孔、打磨等工序,不过至今没有发现西周时期的砣具。

二、对开

成型时玉器制作中重要的工艺环节,西周时期玉器多以片状为主,玉工在前人经验基础上总结出许多成型的方法,在保证玉器制作质量的同时,也提高了玉器制作的效率。其中“对开成型”和“成型对开”是比较典型的工艺。

成型对开是指在制作玉器时,先将厚玉料切磨成所需的形状,然后分切成数薄片。这一工艺制作出的玉质相同、色泽纹理一致、重叠在一起便可以复原。晋侯墓地出土的玉璜、玉鸟等片状玉器中可以看到这一工艺的使用痕迹。

对开成型与上述方法工序相反,先将厚玉料分片切开,再分别制作造型,所制成的玉器玉质相同、切割线吻合,但是重叠起来以后造型不完全一致。


三、穿孔与镂空

穿孔和镂空是西周玉器中常见的装饰方法。常见的打孔工具有桯钻和管钻。桯钻自新石器时代就已经使用,桯钻是一种实心的锥状工具,在制作玉器的系带孔时经常使用,同时用桯钻打孔也是对于其进行镂空装饰的第一道工序。其加工方式分为单向桯钻、斜向钻孔对钻,如使用桯钻打孔会产生明显的一端大一端小的喇叭孔现象。

管钻是一种圆管状工具,根据功能不同有不同的粗细,小管用于打孔及高浮雕纹饰减地,中管制作环形器中心圆孔,大管琢磨玉璧外廓。根据打孔时使用方向不同又可分为单向管钻和双向管钻两种方式。使用管钻时除了孔壁会留下旋磨痕迹外,还会由于管钻对接与否而产生喇叭孔、台阶等制作痕迹。

镂空效果的实现需要桯钻和线具的配合使用,先用桯钻确定需要进行镂空的位置,然后使用线具进行进一步加工。常见的线具有三种:软性线具、金属三角棱条状线具和金属薄刃线状工具。根据对考古发现的玉器材料晶形的微痕分析,这三种线具分别流行于新石器时期晚期、商周时期和春秋战国以后。西周时期的镂空独具特色,承袭自商代却又有所不同,末端处有三角形,形似一个个小蝌蚪,这是使用金属三角棱条状线具加工后的效果。与商代典型的镂空不同的是,商代的镂空分布玉器物边缘,或称为边缘镂空,而西周镂空多位于器内,称为器内镂空。

四、纹饰线条饰线条

西周玉器纹饰的线条种类分别为单线和双线。双线又分为内细外粗、流畅生动的双线纹以及迂回圆缓的双阴线纹两种,皆是使用不同的砣具雕琢而成。这几种线条随着时间而变化,分别代表了西周早、中、晚三个时期的特点。西周早期的线条沿袭商代晚期的风格,多采用双阴线纹。西周中期以后,开始逐渐形成具有西周特色的内细外粗的线条,细线使用细砣雕琢,粗线使用粗砣雕琢,后人形象地称其为“大斜刀”。到了西周晚期,又开始出现双阴线纹,不同的饰线条走势迂回舒缓,纹饰布局开始繁密,开始向春秋时期纹饰风格过渡。

五、前期遗留与改型

根据考古发现,西周墓葬和遗址中还有大量前代玉器,这些玉器早至新石器时代晚至晚商,皆有发现,应该是墓主人生前的收藏或周王的赏赐物。有时周人对玉器还会进行一定程度的改制,也就是重新加工。改制的情况比较多,原器有前朝之物,也有西周时期玉器,但仔细观察都可以发现它们有纹饰或器形不完整的特点。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 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玉器鉴定专家 同行转载请声明版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浅析中国考古博物馆馆藏古代玉器(一)
古玉最难仿的就是那层岁月形成的皮壳,具有非常自然的视觉美,您认为呢?
【工艺辨伪系列】古玉的切割工艺——史前时期篇
想要看懂古代玉器,就必须要了解它的治玉工艺及流程
新石器时代的制玉工艺,复杂而又精致
鸡骨白簪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