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农民就是朴实:挖出一只金蚕,借50元路费到博物馆捐赠

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谭家湾的农民谭福全是个勤快人,农忙种植庄稼、兴桑养蚕;农闲时节经常带着孩子在河边淘金,贴补家用。

1984年冬闲的一天,谭福全带领长子、二女、三女,在池河岸边挖了一个两米多深的“金窝子”淘取沙金,不料在沙坑里发现了一枚金光灿灿和真蚕大小一样的“鎏金蚕”。蚕周围伴有五铢钱若干,首尾9个腹节,昂首吐丝或休眠状,体态逼真。当时一家人都很高兴,将其视若珍宝,老伴付远香还专门做了个木匣子,用红布包裹着金蚕放在里面,小心收藏。

“我们家淘了个金蚕子 ,乡里乡亲都来看稀奇,瞅热闹。”谭福全妻子付远香回忆,后来县上一个领导在镇干部的陪同下也来查看了金蚕,说这枚蚕的材质是铜,外层镀了金,为鎏金铜蚕,但是否文物还不大清楚,得联系省里专家前来鉴定才知分晓。谭福全二话没说,当即表示如果鎏金铜蚕是文物,就捐献给国家。

谭福全的妻子付远香介绍当年发现“鎏金铜蚕”的地方

时间过去了大半年,县领导承诺联系专家来鉴定的事儿一直没有下文。期间还有不少文物贩子想要收购,出价最高的竟然达到了八千块,但谭福全一家人谁都没有动过卖金蚕的念头。

1985年9月,谭福全决定亲自带鎏金铜蚕到省城找专家鉴定,可是,从石泉到省城西安,来回路费再加上路上吃食开销,得大几十块。谭福全咬咬牙,从堂妹谭福兰手中借来50元路费,怀揣鎏金铜蚕搭车赶往西安。

鎏金铜蚕

谭福全的四女儿谭可菊回忆说:“我爸从谭福兰姑妈手中借来五十块路费,怀揣金蚕子搭乘县领导胡仕佳的便车赶往西安,费尽周折找到省历史博物馆,捐献了金蚕子。省馆领导告诉我爸,这枚金蚕是个很有价值的文物,等专家鉴定后再告诉我们具体结果,并按相关规定给我爸支出付了七十块钱。省馆领导得知我爸借钱做路费的情况后很感动,又为我爸添补了三十块钱,凑够了一百块的往返路费。”

专家深入研究后的结果并没有直接通知谭福全。到了第二年(1986年)夏天,谭福全到石泉县城询问县领导胡仕佳,胡仕佳才告诉谭福全:上交给省博物馆的鎏金铜蚕经考古专家鉴定,属于国家一级文物,已收藏在陕西历史博物馆里了。

胡仕佳还兴高采烈地向谭福全展示了1986年第二期《文博》杂志,里面有篇《石泉县首次发现汉鎏金蚕》的文章。文章说:石泉出土的鎏金铜蚕经初步鉴定为汉代遗物,以红铜铸造后施以鎏金工艺,在全国是首次发现,且仅有一条,弥足珍贵。

看到这里,谭福全如释重负,他觉得:鎏金铜蚕终于有着落了,交给国家就放心了。

据《石泉县志》记载,此地在古代养蚕之风就十分盛行,加之鎏金工艺的发展,因而,有条件以鎏金蚕作纪念品或殉葬品。西汉时期,石泉(古称安阳)是闻名天下的“蚕桑之乡”,还是中国蚕桑丝绸生产的重要产区和丝绸外贸商品出口基地。

2017年5月14日,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有这样一段讲话:“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筚路蓝缕,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古丝绸之路打开了各国友好交往的新窗口,书写了人类发展进步的新篇章。中国陕西历史博物馆珍藏的千年‘鎏金铜蚕’,在印度尼西亚发现的千年沉船‘黑石号’等,见证了这段历史。”

当日,“鎏金铜蚕”的名字刷爆了朋友圈,成为“陕西网红”。谭福全的名字也随之进入了人们的视线。的确,我们不应该忘记这位平凡却又伟大的劳动人民。

扫描二维码参加0元拍卖捡大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农民淘金挖出罕见国宝,借路费上交国家,最后因无钱治病而死
默默无闻的文物,33年后突然走红,成为了城市新名片
种地农民挖出“金虫”,在家中做装饰,专家一看都傻眼了
1984年12月,陕西石泉县,农民谭福全...
老农河中捡到宝物,不要任何补偿赠予国家,后来网络上走红!
「镇馆之宝」鎏金铜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