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青花瓷器中的中外交流史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月色被打捞起,晕开了结局,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你眼带笑意。”

一曲《青花瓷》,素胚勾勒,牡丹绽放,仕女嫣然,檀香冉冉……只需一眼,就看到了千年历史的芬芳。

青花瓷,向来是大家所熟知的东方艺术精品。可您知道吗?如此精致传神的器物,如此凝聚古代文化精髓的艺术品,竟然包含着大量来自异域的文化艺术元素,隐藏着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源远流长......



青花瓷简介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器,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瓷坯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

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到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瓷,至清康熙时则发展到了顶峰。



青花瓷毫无疑问是“中国风”的典型,但怎么会成为“混血儿”呢?原来青花瓷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了阿拉伯地区烧制技术和文化艺术元素。小小的青花瓷,俨然就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形象大使”。





原料来源



青花瓷釉料中很重要的一个原料是青花钴料。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通过科学测试,并与世界上的钴矿组成作比较,得出唐青花钴料并非取自中国本土,其来源有两种可能:
一种是商人从中亚或甘肃等地获得,经丝绸之路传入;另一种是在河北某地的钴硫化物矿与黄铜矿伴生矿区偶然获得。

▲青花龙纹天球瓶

青花瓷器早期所用颜料大都是产于阿拉伯——伊斯兰地区。青花颜料是烧制青花瓷器的着色剂,不同的钴料,因呈色差异而直接影响青花瓷器的美学价值和艺术效果。

▲元青花松竹梅纹三供

元青花瓷器最初使用何种颜料,未见考证,直到元朝中期才出现了进口的“苏麻离青”料,并被广泛使用在青花瓷器工艺中,特别是专供皇室使用的官窑瓷器以及对外贸易的外销瓷器上。

明代文献《窥天外乘》中记载:“我朝则专设于浮梁县之景德镇,永乐、宣德年间内府烧造迄今为贵,其时以鬃眼甜白为常,以苏麻离青为饰,以鲜红为宝。”

▲苏麻离青料

由于元代实行对外开放,许多阿拉伯人将阿拉伯地区的宝石、香料等通过丝绸之路运到中国,然后又将中国的丝绸、瓷器等运到阿拉伯地区销售。当他们发现产于伊斯兰地区的“苏麻离青”料比青花瓷器的现用颜料更美观时,便将其带来中国试用。正是这一试,便试出了中国青花瓷器的辉煌巅峰。

“苏麻离青”在高温中烧成,发色深蓝苍翠,产生自然晕散的料晕,浓处有黑色结晶斑,闪烁着宝石光泽,色浓处深入胎骨,形成凝聚的结晶点,立体感非常强,用手抚模,有凸凹不平之感。由于“苏麻离青”料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因而从元代中期至明代前期被广泛使用于官窑生产之中。

▲明宣德 青花夔龙纹罐(苏麻离青料)

据考证,绝大多数精美的元青花大器是用进口钴料烧制的,虽然明代永乐、宣德青花瓷器使用的钴料有进口青料、国产青料、二者并用于同一件器物上三种情况,但使用最多的还是进口青料。


纹饰来源



青花瓷器的图案纹饰也大量吸收了阿拉伯地区的风格。

▲明正德青花圆盖盒(盒外饰有8个圆形开光,内书阿拉伯文字)

元、明时期,青花瓷器的图案除山水、人物、花鸟等中国传统图案外,也有回纹和卷草纹等典型的阿拉伯文饰。用阿拉伯文做装饰的青花瓷器,从元代中期开始,历经明永乐、宣德、成化、正德等各朝,均有大量珍品传世。

▲明正德青花仰钟式碗(外壁以缠枝花衬托阿拉伯文,译为“争取安逸,丢掉烦恼”。

因为伊斯兰文化“尊奉独一的真主安拉,反对偶像崇拜”,所以在他们的清真寺中,几乎都是植物和几何图案,而没有人和动物的画像和雕像。但是阿拉伯的艺术家匠心独具,只是利用阿拉伯字母和几何图案,就把清真寺装饰得华美壮丽。

▲正德年制青花笔架

伊斯兰文化的图案装饰中,采用的题材是植物花卉,它常采取繁缛的缠技图案,以柔美的曲线为主,有规律地展开蔓延状的花、果,叶、藤等植物图案。这种特征和审美取向同样体现在了永乐、宣德时的青花瓷上。

▲伊玛目清真寺穹顶

阿拉伯书法也是永宣青花瓷上的装饰题材之一,它通过点线的搭配和变化无穷的组合,布局跌宕起伏,具有流畅的韵律美。青花卧足碗、青花无挡尊和前面提到的青花折沿大盘等器物上均以阿拉伯文作为装饰,是这一时期富有代表牲的作品。

▲明天顺青花波斯文三足炉

古代阿拉伯人向来比较重视天文学和数学。他们创立的几何形装饰体系显示出对数学抽象思维的喜好与理解。从青花瓷的造型到装饰,几何形的排列几乎无所不在。在图形方面常见的有八角星系列、变体图形、六角、五角、三角、棱形、圆形、八方、六方、棋盘格、工字等等。

▲青花背水壶(正中央画的就是伊斯兰教的八角星)



后世评价



青花瓷主要有蓝、白两色,而这两色并不是汉民族文化崇尚的颜色。青花瓷的色彩和釉下彩装饰技术与中国瓷器传统的单色调及刻画装饰差别很大,甚至可以说,青花瓷器的出现是与中国瓷器传统生产工艺的一次决裂。

▲明朝开始流行的天球瓶(下图左),造型上借鉴了西亚从 8 世纪开始生产的一种玻璃瓶(下图右)。

青花瓷器起初并不受欢迎,明人曹昭在成书于洪武二十年的《格古要论》中记述“古饶瓷”时说“御土窑者,体薄而润最好。有素折腰样、毛口者体虽薄,色白且润,尤佳,其价低,于定(器)。元朝烧小足印花者,内有‘枢府‘字者高,新烧大者、足素者,欠润。有青色及五色花者,且俗甚矣。”

曹昭的描述反映了当时士人对青花瓷的态度,很显然,这种新品瓷器不受汉族士绅的欢迎,他们认为,带有“青色”和“五色花”的瓷器显得非常粗俗。

▲永乐年制青花无挡尊(下图左),不仅造型与马穆鲁克王朝的黄铜器座(下图右)大同小异,更大量使用伊斯兰金属雕刻的装饰,还非常显眼地写上了阿拉伯文。

但是,这种评价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发生变化。到明代中期,人们已经会欣赏、喜爱青花瓷器,并对其给予较高评价。

▲青花执壶(下图左),造型源自 12 世纪西亚开始流行的金属执壶造型(下图右)

明人张应文在《清秘藏》中赞誉宣德青花“我朝宣庙窑器,质料细厚,隐隐桔皮纹起,冰裂鳝血纹者,几与官、汝窑敌。即暗花者、红花者、青花者,皆发古未有,为一代绝品。”

▲青花绶带耳扁瓶

宣德时所用青料,据明万历时王世懋《窥天外乘》和黄一正《事物绀珠》中所记为“苏麻离青”,这种青料含铁量高,含锰量低,在适度的窑炉气氛下烧成后能呈现宝石蓝般鲜艳的色泽,但由于含铁量高,在青花色彩上常自然形成不均匀的黑色结晶斑点,与艳丽的蓝色相互映衬,更增其艺术魅力。此罐之青花色泽即具有这一时代特征。

▲青花折枝花果纹执壶

这种态度转化正是与日益繁荣的对外交流有很大关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青花瓷中的外来血液
青花瓷中的混血基因
元青花瓷图片
青花瓷的鉴赏
国风之美:青花瓷上的“青花”有什么来历?
青花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