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通过款识鉴定古陶瓷(上) ——元以前部分

高端艺术品拍卖信息平台,古玩艺术品市场深度分析!可关注微信号:guwan1998




原文作者:叶佩兰 李昊冰

【 瓷器款识 】

所谓瓷器款识是指刻划或书写在一件器物的器身或底部,用以表现器物的年代、用途及工匠姓名的文字,亦称铭文。

制瓷业很早就采用了这种做法,瓷器上的铭文也是鉴定古陶瓷年代的主要依据之一。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文物收藏热的兴起,仿古瓷大量的出现,仿品上的伪款也就自然而然地出现,常使人们误入中。

因此需要广大收藏爱好者对古陶瓷款识应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以便更好地掌握古陶瓷的鉴定本领。

古陶瓷款识需要注意的是字体、书写方法、书写内容、表现形式以及伪款等,为方便初学者能快速对款识有一个大概了解,以下按时间顺序对款识以及现今伪款的状况作一些简要说明。

一、魏晋南北朝瓷器款识

魏晋时期的青瓷款识以胎体刻划为主,有的刻划后施釉入窑烧造,有的直接就在胎体上刻划而不施釉。清代许之衡著《饮流斋说瓷》中有所谓“瓷器有款识肇始于宋”的说法。

《瓷史》中提出“瓷器之年不自宋始”,并见过三件带有“乾元年制”(唐肃宗时期)的器物。实际最早的瓷器款识始于魏晋时期。

如:1. 浙江宁波鄞州文物管理委员会藏有一件 1977 年鄞县东吴公社嫁子山出土的东汉越窑“王尊”款青釉双系小瓶(图1),“王尊”二字刻在无釉的底部。

2.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三国孙吴时代的青釉谷仓(图 2)。

谷仓的正面堆塑龟趺碑铭,上刻“永安三年时,富且洋(祥),宜公卿,多子孙,寿命长,千意(亿)万岁未见英(殃)”等 24 字。

字体刻在小碑上,外面罩釉。谷仓上所塑人物、鸟兽皆生动多姿,反映出丰收兴旺的情景,象征士族豪门的富有和权势。这一作品充分表现了匠师的巧妙构思,是件标志技艺成熟的青瓷代表作。

3.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有一件“赤乌十四年会稽上虞师袁宜作”款青釉虎子(图 3)

三国孙吴时期的越窑青瓷。

4. 浙江绍兴县文物保管所藏一件绍兴凤凰山永嘉七年墓出土的青釉火盆(图 4),,其 外 底 刻 有“ 徐龙”2 字。

以上诸例证实我国古代青瓷的器物款识多为胎体上刻划铭文,有的罩上青釉,也有个别不施釉的,字体多潦草,不规正。

铭文有刻纪年的,也有纪年墓中出土的,刻划内容有吉祥语或工匠、物主的姓名,在南方地区的墓葬中出土较多。魏晋青瓷目前市场上流传很少,现代仿品也非常少见。

二、唐五代瓷器款识

隋唐五代时期总体来说带有铭文的器物较少,由于唐代瓷业迅猛发展,全国南北方地区瓷窑广泛兴起。几十年来经过几代考古工作者的辛勤工作,发现了带有纪年款人名款唐代青瓷、白瓷。除此之外还发现有唐代长沙窑、邢窑、邛窑等一些瓷窑中有刻划铭文。

如:1. 浙江省博物馆藏有一件唐代越窑青釉四系蟠龙罂(图5)此器肩至腹部一侧刻直行铭文“元和拾肆年四月一日造此罂价值一千文”;

另藏有一件唐代越窑青釉墓志罐(图6)

此罐呈直筒型,筒体阴刻志文一周,自右至左,共 28行 330 余字,每行数字不等,其中有“咸通七年”的明确纪年。

2.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几件刻划人名款的唐代瓷器。

一是唐代邢窑白釉皮囊壶(图 7)

底部划刻“徐六师记”4字,为工匠自己的题记;

2是唐代白釉刻花小瓶,腹部划刻“丁道刚作瓶大好”7 字,由于 7 字暗刻在花间,字迹不清晰;

3.是唐代邛窑青釉小碟一件在碟的边缘处刻有“徐家沉”3字,另一件刻有丙午岁造蒋应”6 字(图 8)

以上几例唐代器物的款识,不仅可以知道陶工的姓名、制作年代,还可以看出工匠如何欣赏和宣扬自己的作品,表现出唐代工匠开放的性格。

更珍贵的是从唐代越窑青瓷铭文了解到平常俗称的大瓶、大罐古代称之为“罂”。

还有一独特的产品是外壁刻划墓志铭的青釉桶形罐俗称罐形墓志,铭文可达数百字。

如浙江省博物馆所藏唐光启三年青釉罐形墓志等诸多器物,可见这是唐代的一种丧葬习俗。长沙窑是唐代著名瓷窑,以釉下彩绘和模印贴花为主要装饰手法,多年来从窑址出土的大量标本以彩绘花鸟、花卉、诗文、成语、题记最为多见,极少见到纪年款者。

1975 1989 年,长沙市文化局文物组在窑址发掘的大量残破标本中仅收集到一件长沙窑釉下彩绘白鹭壶(残缺),壶腹一面书“大中九年正月二十八日书记”(图 9)。

另有一长沙窑遗址出土的釉下褐彩鼓价器,外壁褐彩书大中拾年拾日叁造鼓价”(图 10)。

这是较为难得的两件带有唐代纪年款的器物。遗址中还发现绘有阿拉伯文的四系瓶残件,完整器物在大英博物馆有 收 藏, 反映出唐代瓷业对外贸易的繁荣。

唐代邢窑专烧白釉瓷器,“盈”字款为邢窑最具代表性的单字款识。河北省内丘邢窑遗址,陕西省西安唐代大明宫遗址、青龙寺遗址和西明寺遗址均发现过刻有“盈”字款的唐代邢窑瓷器残片,器型以盘、碗为主。

完整器如 1975 年河北省易县唐代咸通五年墓中出土的邢窑白瓷执壶,壶底刻“盈”字款;上海博物馆藏有一件唐代邢窑“盈”字款白瓷盒;河北省内丘邢窑博物馆藏有一件“盈”字款菱花形盘。

据考古学家研究,“盈”字款器物是唐代大盈库在邢窑定烧的瓷器,“盈”字乃是唐代宫内大盈库(皇家私库)的简称,只有皇家自用,外人不能随意使用,赏赐除外。“盈”字款常出现在邢窑的白釉碗上。

而刻有“翰林”款的器物则为唐代翰林院在邢窑定烧的瓷器,常刻在罐上(图 11)。

除以上二类款识外,1996 年在印尼海域发现的“黑石号”沉船上还出水了唐代邢窑白釉绿彩葵花口碗底部刻字款(图 12)

另有一件白釉绿彩盘,底部刻进奉”二字款(图 13)。

这两件带有刻款的白地绿彩器极为少见,尤其是“进奉”款,据史料记载,唐代邢窑设有“进奉瓷窑院”,是专门管理宫廷供奉瓷器的机构,所以带有“进奉”款的器物应是为宫廷特制的瓷器。

至于宫内贡瓷为何出现在“黑石号”沉船上,很可能是因为沉船搭载了外交使节或兼有外交使命,所以从大唐返航途中携带了作为国礼的皇室专用瓷器。

邢窑为唐代著名的白瓷瓷窑。

经冯先铭考证,除邢窑外,的瓷器标本看,唐代定窑多生产盘、碗、炉之类的生活用品。近年来在某次定窑研讨会上,从藏家处征集到一件刻有唐“大中拾年”纪年款的定窑白釉塔式罐,与陕西历史博物馆所藏的一件唐三彩塔式罐相类,可见塔式罐为唐代典型的佛教用器。

此件白釉塔式罐高大庄重,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应注意的是,唐代刻划款识的字体多为楷书,虽然潦草,但字体结构严谨,笔划有力,转折自如,具有古朴的风韵。现代新仿器中,仿制“盈”字款的白釉瓷较为常见(图14)。

但仿品的“盈”字款笔法生硬,有的笔划软弱无力,唐代字体风格的神韵难以仿制。再结合胎釉分析,唐代邢窑瓷器胎质洁白细腻,釉质润泽如玉;仿品的胎质和釉则过于细白,有的釉色宛如景德镇烧制的白瓷。

三、宋代瓷器款识

宋代是我国制瓷业蓬勃发展的时期,全国瓷窑大约有200 余处,除官、哥二窑之外,多为民间瓷窑,汝窑、钧窑、定窑也是在民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烧制宫廷贡瓷的窑口。宋代瓷器款识无论官窑还是民窑,表现手法多为在胎体上刻划,其次是模印或墨书。其内容较为丰富,有纪年、吉言、诗词,或物主、工匠的姓氏。清宫旧藏的五大名窑瓷器底部还多有内务府玉器作刻制的乾隆御题诗等。首先先介绍宋代五大名窑的款识。

1. 宋代汝窑款识目前已知有三种款识。

第一种为室名款。

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宋汝窑盘器底刻有“寿成殿皇后阁”6 字(图15)

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宋汝窑纸槌瓶、出戟尊,器底刻有“奉华”2 字(图 16)

均为宋代皇城宫殿名,是宫廷玉作工匠后刻。

第二种为物主的姓氏。

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各收藏有一件器底刻有“蔡”字的汝窑盘(图17)

据冯先铭考证,“蔡”字款可能指的是宋徽宗时权臣蔡京或其子驸马都尉蔡

第三种为天干款,如“甲”(图 18)

“乙”(图19)

“丙”(图 20)

等字,是清乾隆朝给汝窑瓷器划分等级时由宫廷玉器作所刻。北京故宫博物院有两件刻“乙”字汝窑盘;台北故宫博物院有三件刻“甲”字汝窑盘、一件刻“丙”字汝窑盘(此盘口镶有铜边)。

需要注意的是近年来汝窑的仿品较多,早在 20 多年前河南省宝丰县汝瓷研究所为了重现汝窑的神韵就开始研究并仿制汝瓷,现代文物市场受趋利影响更是极尽所能仿制汝瓷,

许多仿品的底部刻有“清凉寺”款(图 21)

,或刻“蔡”(图22)

“甲”“乙”“丙”及乾隆御题诗(图23)

等款。仿品所刻款识与传世品不同,有楷书款也有篆书款,有阴刻也有阳刻;有的款识字体虽规正,但笔划粗重;有的阳刻诗文款的文字全部带釉,这在传世品中是绝对没有出现过的现象。

此外仿品的诗文款不仅刻在器物的底部,有的还刻在圆器的里心或琢器的腹部,刻款文字内还涂有酱釉金彩,这些现象与传世品都是有区别的。

所以看汝窑瓷器时一定要更多地结合胎、釉、造型特征去鉴定,比如有的带有乾隆御题诗的仿品釉色很精美,但天蓝釉的釉色过于鲜亮,与宋代汝窑的那种乳浊状不透明又温润如玉的近似天蓝色釉相比差别极大。

2. 宋代官、哥窑款识宋代官、哥窑从传世品来看基本上都是无款的。

仅见有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的一件底部刻有“古”字的宋代官窑盘(图 24)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的两件刻有“文”字(图25)

“殿”字的官窑盘。(图 26)

这三种刻款均为后刻,其意义何在尚有待研究。

需要注意的是官、哥二窑历代仿品很多,明清时期景德镇官窑就多有仿制,但其仿品都具有明清官窑特征,尤其是清雍正、乾隆朝官窑仿品都署有本朝官窑纪年款。

近几十年来浙江地区及景德镇窑场对宋代官、哥窑都有仿制,一般的仿制品为现代艺术瓷,真正的仿古瓷有的足以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但古代器物的神韵是很难仿制的,为了误导藏家,作伪者便在仿品的底部添加各式各样与官窑相关的款识。

作伪样式多在仿品底部中心留出一不施釉的方框,施酱釉,在上面阴刻或阳刻“官”字款(图27)

“柴”字款(图 28)、

“柴世宗”款(图 29),

或刻划与官窑有关的文字如“郊坛下官窑”款(图 30)、

“大宋官窑”款、“修内司”款南宋官窑”款等(图 31)、

入窑烧造后底款便呈酱色或火石红色。带有此类款识的官、哥窑瓷器皆为仿品。

3. 宋代定窑款识在宋代五大名窑中,定窑是款识最多的窑口。

根据考古发掘结果、专家考证和藏家的收集补充,定窑的款识大约有几十种之多,其内容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1)宫殿名。

如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定窑“寿成殿”款白釉螭纹盘(图 32)

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定窑“聚秀”款白釉刻花葵瓣洗

北京故宫博物院陶瓷组在窑址采集的定窑“慈福”款残片标本等(图 33)。

(2)宫廷掌管医药或膳食机构的名称。

如北京故宫博物院陶瓷组在窑址采集的定窑“尚食局”(图 34)

“尚药局”残片标本。(图 35)

据文献记载和专家考证,北宋宣徽院下曾设六局,分为尚药、尚食、尚衣、尚舍、尚酝、尚辇。

其中,“尚食局”专门掌管膳馐之事,“尚药局”专门掌管药剂诊候之事,除设有官员外,下面设有膳工及医师。

所以定窑白瓷上刻有“尚食局”铭文的器物应是北宋宣徽院下“尚食局”专用器皿,而刻有“尚药局”铭文的器皿则是“尚药局”专用器皿,它们都是北宋宫廷专用之物,为定窑专为宫廷烧制的贡瓷。

(3)人名款。

人名款极为少见,目前仅见有定窑“子瞻”款白釉洗(图 36)

,为胡云法所藏。“子瞻”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之字。

(4)纪年纪事款。

1969 年河北定州发掘了北宋静智寺和净众院塔基地宫,出土了 200 多件定窑瓷器,许多器物都独具年款。

北宋定窑白釉双蝶纹洗(图 37)

,器底墨书“供养舍利太平兴国二年五月廿二日,施主男弟子吴成训,钱叁拾足陌”;

北宋定窑白釉舍利盖罐,腹部刻“舍利主僧□□,两瓶舍利。

西草土住人男弟子于慧岩、妻张氏、侄男陈留,男弟子陈知绪、妻于氏,女菩萨、女□□□□佛留。至道元年四月日弟子于岩记”共 59 字;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北宋定窑白釉卧童枕(图 38)

,底部墨书“元元年八月十七日置,□□□谨记此”,字体遒劲有力,工整大方。

(5)一、二、三个文字的标记。

如“崔”(图 39)

“龙”“花”(图 40)

“合”“官”“新官”“会稽”“易定”“长寿酒”等。(图 41)

这些款识的内容有的是吉祥语,有的是物主姓氏,有的是说明器物用途,有的是说明器物属地。

比较特殊的是带有“官”(图 42)

“新官”(图 43)

二款的器物大多数出土于五代至北宋前期的墓葬、窖藏或塔基内,如浙江吴越国钱氏家族墓葬群、河北定州北宋静智寺和净众院塔基等。

据冯先铭考证,定窑带有“官”“新官”二款的器物出土和传世者达 80 余件,可见数量之多。

以上定窑多种款识的器物,据专家结合考古发掘资料分析研究,大部分都是官府定烧的器物,是为皇室和贵族生产的精美产品。

所谓“官”“新官”二款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供皇室专用的官窑瓷器,而是一种画押,表明是官府定制的标记。

在五代越窑青瓷或宋代耀州窑青瓷上也发现有“官”字款,应是签押的文字。

值得注意的是定窑中带有宫殿名称的款识,都是成品入宫后由宫廷玉作匠师镌刻在器物底部的。其余各种款识大都为釉下暗刻纪年款姓氏款则多为墨书

【 结语 】

现代定窑仿古瓷的制作水平很高,典型器物如大梅瓶、孩儿枕,及盘、碗、瓶、罐、炉等,高仿者相当逼真,定窑胎体的竹丝刷纹、渣点,乳白色釉上面的蜡滴痕等特征都能表现出来,从造型到纹饰仿制得都非常精美,但缺乏古代神韵。

款识上仿“官”字款、“新官”款的器物较为多见,但刻划字体的笔划显得笨拙,不如古代款识劲有力。

(责任编辑:田红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宋代瓷器的特点
古瓷看鉴:融汇贯通的鉴定要点
【鉴别】历朝官窑、民窑瓷器款识
关于五代柴窑及疑似柴窑器物之我见
宋代瓷器釉色概说
古瓷鉴定要掌握哪些要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