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龙袍上的''通经断纬'',中国最尊贵的高级定制!


守护珍宝 传承文明
华豫之门


上次节目里
持宝人带来了一幅缂丝画
真的是惊艳全场

【清代  缂丝寿星图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寿星老人
白眉白须  精神矍铄
袍服华贵
绣满了灵芝和仙鹤


这样精致的一幅作品
大家知道是怎么制作的吗
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缂丝制作
缂 丝
缂丝是一种丝织工艺,《尔雅》里说:“治丝曰织。”织的繁体字“織”,由“糸”与“戠”合起来表示制造带有图案的布。而“缂”呢,就是织法的一种,《玉篇》中释为“织纬也”,缂丝织制时以小梭根据纹样变换纬向(横向)的彩色丝线,成品只露纬线不露经线(竖向)。
生蚕丝的经面 
熟蚕丝的纬面 

缂丝必然用丝——真丝,通常以较细的生蚕丝为经线(竖向),这也是缂丝成品显出挺括质感的原因之一,而以柔软的彩色熟蚕丝为纬线(横向),表现丰富的图案色彩。

经纬线的丝线实际有区别,经线是长长的生丝,而纬线则用染色的熟丝。缂丝中有一句行话,就是“通经断纬”,意思是,经线是不会被截断的,要多么长的长度都可以,而纬线则是会截断的。


缂丝“通经断纬”结构图

缂丝的织造技法 一
“通经断纬”是缂丝区别于其他织造技法的最大特点。
纵向的经线穿通织物的整个幅面,横向的纬丝仅根据图案花纹跟经丝交织,不贯通全幅。通俗的说法就是根据图样,变一色就要换一色梭,缂丝也可说是通过这种“回纬”技法来织造。我们看到的花纹,就是通过不同颜色的丝线梭子往返交织而成。

梭子
缂丝编织工具 

缂丝的织造技法 二
也正因通经断纬的织造方式,决定了缂丝的另一特点——修去反面多余线头的成品,花纹色彩正反两面完全一样。

原来缂丝的编织工艺
如此复杂
难怪有
“一寸缂丝一寸金”的说法


了解了它的制作工艺
是不是也想知道
缂丝
是什么时间出现的
在漫长的传承中
有没有发生一些改变呢


缂丝的起源

缂丝起源大约在公元7世纪,源于古埃及和西亚地区的“缂毛”工艺,自汉至隋唐传至中原内陆,逐渐发展为丝织品“缂丝”。

缂丝在宋代臻于完善,并处于鼎盛发展的时期,北宋时便留下了大量传世缂丝织物,如《紫鸾鹊谱》。缂丝名家朱克柔、沈子蕃等所缂的名人画迹,更是达到了运丝如笔的境界。


北宋  缂丝《紫鸾鹊谱》(局部) 
宋  缂丝文石锦鸡 
缂丝在元朝

受到尚金习俗的影响,元代缂丝中开始大量的参织金线,缂金线有赤圆金线和淡圆金线两种,每根线的细度仅仅只有0.2毫米!而每厘米内缂织的圆金线可达96根。

元 《缂丝东方朔偷桃图轴》

缂丝在明朝

明代的缂丝大多为仿摹古人书画作品,其创作工艺精湛,配色绚丽!延续元代用金习俗的影响,明代的缂丝也大量缂金,匠人甚至将孔雀翎毛上的羽绒一根一根与丝绒粘合成丝,以此作为缂织的原料。

明 缂丝《仇英 水阁鸣琴图》(局部)

明  缂丝浑仪博古图

缂丝在清朝

清代缂丝除了运用在书画、佛像外,也被大量用来缂织龙袍以及室内陈设(如屏风、帷幔、荷包等)。当时最引人注目的技法便是创造了缂、绣、绘三者结合的'缂绣混色法'。

清中期 缂丝博古图四条屏

清 缂丝加绣《九阳消寒图》(局部)

看了上面缂丝的发展历史
不得不说
虽然朝代不同
但这些缂丝作品
也太好看了吧


缂丝
是记录在文学作品里的
中国传统审美
它不断接受时间的洗礼
却依然完美如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通经断纬”的缂丝技术,寸织寸金的世界非遗(上)
缂丝画的朝圣,再次被中国手工匠人震撼
一寸缂(kè)丝一寸金
苏州缂丝:挑经显纬 缂丝为宝
史上最奢侈的“高定”——100个绣娘花13年才做成一件衣服!
明 缂丝 《荷塘鸳鸯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