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玉界:东周玉器大赏

历史上的东周时期,包括春秋和战国(前770年—前221年)两个社会阶段。东周社会的特点是,各诸侯国政治、军事二分立。军事相争,形成分争战乱的局面。在此政治背景下,生产力却有很大发展,手玉业的玉器等,获得极大进步。这一时期的玉器,不仅数量众多,玉质上乘,并且新创了不少优美器型,线条运用更加娴熟,纹饰的审美含量急剧增加,刀工秀逸遒劲,风格清新潇洒。短短的五百年间,给历史留下了无数玉质珍品。

新创“春秋龙首”纹。这种由勾连云纹组成的“阴线浅浮雕”龙首,不论是绞丝纹舌形还是S纹舌形,都是“现首不现尾”。这种龙首纹,是夏、商、西周以来龙纹的一大突破,直接影响了战国的龙纹造型。

春秋谷纹龙形佩示意图

一、东周玉器是继西周之后迎来又一个玉器发展的高峰期,无论造型、工艺、纹饰都是颠覆前代。出土的玉器数量丰富,出现不少新造型,纹饰和工艺技巧也有新变化,形式美的标准大大提高。

玉器的总体风格是:细腻精美。统治阶级享玉,由西周时代注重礼仪性;转向注重装饰审美性。因此,装饰品玉器占主导地位,是这个时期玉器发展的一个最大特色,礼仪类用玉器发展达到一个高峰。

1、春秋战国新创玉器之一玉剑饰。玉剑饰即是精美的玉器装饰在兵器剑上的一种饰物,这种装饰玉器有玉剑首、玉剑格、玉剑璏(wei)、玉剑珌(bi)四种,古人名为玉俱剑。玉俱剑由春秋战国兴起,至汉代达到极盛,汉以后逐渐衰落、消失。历史上,它是一种代表贵族身份的宝物,也是一种珍贵的馈赠礼品。器面常做兽面、云纹、蝌蚪纹,谷纹,华丽精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是藏家趋之若鹜的一个原因。

玉剑首示意图

玉剑格示意图

玉剑璏(wei)示意图

玉剑珌(bi)示意图

2、玉连环。玉质'活连环'是战国时期首创的器型。'活连环'制作工艺极为繁杂,整块玉料先要分断切割,分段画稿,然后再将每一部分按稿谱凿成活环。这一时期的玉器,不仅数量众多,玉质上乘,并且新创了不少优美器型,线条运用更臻娴熟,纹饰的审美含量急剧增加,刀工秀逸遒劲,风格清新潇洒。短短的五百年间,给历史留下了无数玉质珍品。古代一种玉器玩具。见《战国策,齐策六》,秦始皇尝使使者遗君王后玉连环,曰:“齐多智,而解此环不?”君王后以示群臣,群臣不知解。君王后引椎椎破之,谢秦使曰:“谨以解矣。

玉连环示意图

3、虎形眼。战国时期玉器中动物形态玉器上面眼形,是基本上承袭了春秋时期的眼形。首创是眼形是“单、双线橄榄眼”和'虎形眼'。'虎形眼'造型犹如一只橄榄球上飘着一根飘带,给人一种气势逼压的威严感。

春秋晚期双龙首环示意图

4、组合佩。战国时期出现大量的组合佩饰件。组佩又名“杂佩”、“佩玉”,专指春秋战国时盛行的由多件玉器串联组成的悬于身上的佩饰玉。此佩玉现今所知最早见于春秋早期,战国达到极盛,汉代逐渐消亡。其后南北朝、唐,元等朝代虽偶有出土,但在当时社会中不具有较大的影响。

玉组佩以镂雕绶带纹长方形玉饰系鎏金银链下挂5件玉坠而成,玉坠分别为摩羯、双鱼、双凤、双龙、鱼衔莲枝佩。龙、凤、鱼等吉祥题材的运用以及雕琢刻划中所表现出的写实风格,具有浓郁的中原文化气息,显示出辽地诸族文化的交流及玉器制作的发展水平。

双龙形玉佩示意图

W形龙纹佩示意图

6、带钩。较之春秋带钩,战国带钩形制由短宽变为窄长,并且多数为四方体和四方纽。战国带钩尾部下沉,钩尾略高于钩钮底线。战国玉带钩为战国时期的玉器,青玉圆雕件,呈龙形。

示意图

二、春秋玉器雕琢采用更多新工艺、新装饰,玉器形态更加逼真,更加精美华伦。

春秋战国玉器在500多年的发展变化中日益进步,并呈现出了不同的艺术风貌。当然这种艺术风貌决不会是随着历史年代的划分而断然隔开的,比如战国早期的玉器依然遗留有春秋晚期玉器的风格,甚至有些作品十分相似,难以区别。但是当新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时尚一旦稳定之后,在整个艺术创作上便会出现一种潮流、一种趋势。这种潮流和趋势所造就的艺术特色,就是我们在欣赏收藏中一定要掌握的最基本的东西了。

1、春秋战国采取的新工艺制作的玉器更加精美华伦:在制作工艺上,春秋玉器无论是造型、线条还是碾磨均显得较为浑圆。战国玉器则棱角刚劲明确,线条清晰利落,同时镂空技法的使用较春秋更加普遍,并且技艺格外精湛细致,就连楼空之外的内壁也琢磨的光洁明亮,一丝不苟。

2、春秋战国玉器采用的装饰纹路更加复杂多样,美轮美奂了:春秋玉器善用众多的抽象变形、肢解整体的龙纹充填器物画面,从而显得繁密不透气,粗看似有一种似是而非的模糊感。战国玉器装饰图纹较为稀疏,常见的谷纹、云纹、勾连云纹、'S'形纹、绞丝纹等,线条舒展流畅,工艺精细入微,主纹、地纹均清晰可见,观后使人赏心悦目。

3、春秋战国的玉器在神韵方面更加逼真,更加接人物的原有形态:欣赏古代玉器,除了要掌握它的时代风格特征、工艺及装饰手法外,更重要的还应当细心体会其内在的神韵。就整体而言,春秋玉器在造型、构图、动态变化等方面较之战国玉器则显得神气不足,平静而呆板。战国玉器无论器面、边角或是布局,设计得当,通体皆灵,充满了强烈的动感和勃勃的生机。其实这种奋发的气势和艺术的活力,也是战国时代的精神所在,战国人的气质、思想、文化使然。

龙凤合体玉佩示意图

三、春秋玉器很多装饰纹路是新创的,由创新纹路装饰雕琢出的玉器看上去更具有浮雕感,更赏心悦目。

1、新创“春秋龙首”纹。这种由勾连云纹组成的“阴线浅浮雕”龙首,不论是绞丝纹舌形还是S纹舌形,都是“现首不现尾”。这种龙首纹,是夏、商、西周以来龙纹的一大突破,直接影响了战国的龙纹造型。

“春秋龙首”纹玉器示意图

2、新创:“春秋谷”纹。春秋古紋有阴线雕和乳突状两种。乳突状谷纹为浅浮雕,鼓励圆鼓、体型较大,手感园钝;春秋谷纹部分有阴刻“芽弯”,部分与勾连云纹混合构图。春秋谷纹大多排列稀松,布局不够规整。

“春秋谷”纹玉器示意图

3、新创“斜地子”纹、“虎皮”纹、“矩形鱼鳞”、“内勾卷云”纹。

“内勾卷云”纹玉器示意图

4、新创螭纹,螭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楚辞.刀歌.河伯》:“驾两龙兮骖螭。”螭纹是个巨大的纹饰体系,春秋创制的螭纹,经过战国和两汉的发扬光大,和龙纹一样,成立我国艺术史上光彩夺目的纹饰标杆。 又有螭龙和螭虎纹。

5、新创螭虺纹。虺是一种毒蛇。《诗.小雅.正月》“哀今之人,胡为虺蜴。”《楚辞.天问》“雄虺九首。”虺,又是一种将发未震的雷声。《诗.邶风.终风》:“虺虺其雷。”春秋虺纹大多为圆首、尖嘴、小圆眼、短蛇形身

6、春秋脊牙。西周时流行的突齿到春秋时,大多演变成整齐划一的方形脊牙。脊牙的制作,需要综合勾撤、平凸、隐起等技法,难度远在齿牙之上。

脊牙工艺制作的玉鱼示意图

四、战国时期玉器另外一个最突出特点就是超大霸气,充分显示了战国时期各路诸侯群雄躇踌满志、意欲争霸的凌云气概。战国时期社会的变革、生产力的发展以及儒家赋予玉的种种道德文化内涵,所以战国时期的王公贵族,诸侯群雄皆以佩玉为时尚。从已经发掘出土玉器可知,战国玉器较之春秋玉器品种更加丰富,它突破了春秋时期多以小件为主的装饰玉、葬玉等,出现了大型的玉磺、出廓玉壁、龙形佩、带钩等;

大型的玉璜示意图

大型出廓玉壁示意图

装饰图纹则多为较密集的去地隐起的谷纹、卷云纹等。有的谷纹周缘还刻划出一条阴线,甚至使之勾连。此时浅浮雕玉器去地并不彻底,多沿图纹而碾磨,因此产生了一种时隐时现、变化多佯的艺术效果。

玉代沟示意图

战国早期玉器以山东鲁国故城和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玉器为代表。其工艺较前复杂,造型亦渐舒展,器体边角尖锐利落,特别是回首挺胸的龙凤形象也开始展示出了一定的动感。工艺更加精细,玲咙剔透,并多以楼空、浅浮雕的技法、巧妙的构思和独特的造型见长;装饰更加多变,不但有谷纹、云纹等几何纹,还出现了螺璃纹、花叶纹及描写自然生活的图纹。同时战国玉器作品中的神兽造型,均饱含着一种紧张的气势,大大增强了内在的精神韵律,充分显示了战国时期各路诸侯躇踌满志、意欲争霸的凌云气概。

其中举世瞩目的曾侯乙墓出土的多节龙凤纹佩,更是战国早期玉器中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该佩玉料细润,工艺精湛,通体长达48厘米,用5块玉料琢制而成。器面分别雕琢有龙、凤、璃等,并间饰几何纹。同时集阴刻、浮雕、镂空、接榫、碾磨于一器,工艺复杂,难度极大,体现了战国早期高度的琢玉水平。

多节龙凤纹佩示意图

圈儿里人都在关注以下这几个平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春秋战国高古玉的主流纹饰
东周时期历史文化背景
哈佛大学 温索浦藏玉(三)
春秋战国玉器的发展及文化艺术风格
解析:高古玉镂雕工艺特点!
(2)春秋战国时期龙纹玉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