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缀玉瞑目


以玉随葬的习俗,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原始社会后期就出现了“玉殓葬”,发展到西周就形成了严格的“葬玉”制度。周代王公贵族死后,要根据死者生前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实力,用数量不等的玉玦、玉璜、玉琮、玉璧、玉兽等置于其颈、肩、胸、腹等部位,面部则以缀玉面罩覆盖。

在周代的丧葬礼俗中,十分重视对死者头部的袭殓。《仪礼·士丧礼》有“商祝掩瑱(tián)、设瞑目......”的记载,东汉郑玄注曰:掩乃以布裹首,瑱是以物塞耳,而瞑目则是一块黑面红里且中间充以丝絮覆盖在死者面部的织物。简单地说就是覆盖在死者面部的织物,因为眼睛在人的五官中最为重要,因此称为“瞑目”。“瞑目”是我国古代贵族丧葬时常采用的随葬之物,在不同时期称谓有所不同,如西周时称之为“瞑目”、汉代时称之为“覆面”、唐代称之为“面衣”等,而今日则通称其“面罩”或“面具”。“瞑目”的使用在各个年代,根据使用的身份及文化习俗等差异,其所采用的材质也各有不同。玉质丧葬面具,称为“玉覆面”、“玉面罩”、“缀玉瞑目”。

缀玉瞑目始见于西周中期,西周晚期和春秋、战国最为流行,西汉时因玉衣的盛行而走向式微。迄今我国已在山西、陕西、河南、江苏、湖北、山东等省出土从西周到西汉的缀玉面罩40多副。


陕西省长安县张家坡西周墓地157号墓出的玉覆面构件

1984年出土,它以多件玉器组合而成。在这批构成眉、眼、鼻、嘴、耳人体五官部位的玉件上,均有阴刻的纹饰和用于缝缀的小孔,这是我国迄今考古发现年代最早的缀玉瞑目。
缀玉瞑目用各种玉料对应人的五官及面部特征制成饰片,边角钻以细孔,按应在位置缝缀在一片织物上,殓葬时覆盖在死者面部。缀玉瞑目大都由碎玉或废玉加工制成,也有的是专门而作,每套中的玉件数量不等,各呈扁平形,边角有穿孔供缝缀用,使用时凡有饰纹部分皆朝死者面部。由于质地的原因,瞑目都已腐朽不存。


山西临汾市翼城大河口M1出土西周的几件简单的玉饰组成的玉覆面构件

西周  南阳市万家园202号墓出土玉覆面
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缀玉瞑目是周代“葬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初是在瞑目上缝缀小玉器开始的,这种形制约起源于周共王时期。西周中晚期缀玉瞑目的使用渐趋完善,并形成严格的制度。从西周缀玉瞑目的出土情况来看,这种奢华的丧葬品仅出现于高级贵族墓葬中,中低级贵族和国人是不得使用的;从出土地点看,主要集中在西周晋国、虢国以及东周王畿周围,墓主人大多为周王室的高级贵族。在三门峡虢国墓地发掘的两百多座墓之中,仅出土了三套缀玉瞑目,虢季氏缀玉瞑目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从墓主身份看,墓主明确者多是姬姓贵族,如井叔、虢季和晋侯等均是如此。


1990年三门峡市虢国墓地M2001墓出土 西周
河南博物院藏

1组,由印堂1枚、眉2枚、目2枚、耳2枚、腮2枚、胡须2枚、鼻1枚、口1枚、下颚1枚,共14枚形同五官的玉片合成五官七窍。组成缀玉瞑目的这些玉片除象征下颚的玉璜之外,绝大多数是用其他旧玉器改制而成的,部分玉片改制时还精心保留着原玉器的局部纹样(内侧一周有六片,外侧一周有八片),如双眉的正面均留有一只回首凤鸟纹,左耳尚保留有部分盘体龙纹,右须尚保留有包括一双“臣”字目在内的部分他器纹样。
进入东周时代,缀玉瞑目的使用开始趋于平民化,尤其是春秋晚期以后,三晋两周地区的平民墓开始普遍使用石片拼组而成的覆面,至此缀玉瞑目原有的礼制意义丧失殆尽。而缀玉瞑目在两周时期的发展和衰变,实际上反映了“周礼”自形成到崩溃的轨迹。


山西曲沃县晋侯墓地62号墓出土的缀玉瞑目 西周
山西博物院藏

覆面由48件形制各异的玉片组成。由一周梯形缀片组成脸部轮廓,眼为墨绿色委角方形,鼻为圭形,下端弯曲以示鼻孔,嘴为两个半圆的拼合,额角为曲腿蹲踞、回首观望的虎形,颊、腮均为式样不一的玉饰片。除梯形缀片外,皆刻有纹饰。纹饰多以双阴线琢刻,制作精细。玉饰片边缘有穿孔,用于缝缀固定。


山西曲沃晋侯墓地的晋献侯夫人墓M31出土
 1994年晋侯墓地92号墓出土

从春秋晚期开始,以缀玉瞑目为主的周式葬玉不但数目开始增多,造型也发生了变化,大多出土于周王畿内的洛阳附近,并且在各个等级的墓葬中均有使用,仅在玉件的配置格式上,因墓主身份、地位或家境情况的不同而有繁有简。如在洛阳中州路和邯郸百家村等墓地中的众多士以下级别的墓葬中,也有缀玉瞑目的存在。高级墓葬中的瞑目多以玉片组合而成,而低等级墓葬中则使用缀石瞑目了,即由缀玉瞑目转变为春秋晚期和战国时期的石覆面了。


湖北荆州秦家山M2墓出土的玉覆面

用一整块玉雕刻出完整的面部形象,五官、须眉俱全,系仿真人制作。玉覆面呈椭圆形,黑褐色,长20、宽13.9、厚0.23厘米。其制作方法为先经过锯截(背面可以看出为两边对锯),琢磨成人面轮廓,然后进行穿孔、雕刻。眼、鼻孔、嘴镂空,面、眉、眼、嘴耳等部位的轮廓线以及发、眉、髭(zī)皆为阴刻,刀法细腻,线条流畅。覆面四周有8个小圆孔,应缝缀于用丝织品制成的面罩上。同出的2件玉璜和玉佩,应为覆面两侧的坠饰。该墓为战国中期偏晚的元士级女性墓。

战国末期,缀玉瞑目的使用日趋衰微,有迹象表明,在一些高等级墓葬可能已经使用玉衣,玉衣与缀玉面罩有一定的承袭关系,尤其是玉衣中的“脸盖”,在功用、材质和制作方法等方面同缀玉面罩颇多相似之处。两汉时期非常推崇用玉石保存尸体,专门为保存尸体而做的葬玉在汉玉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成为了皇帝和高级贵族死后专用的殓服,也就是备受世人瞩目的金缕玉衣、银缕玉衣、铜缕玉衣等等,即用玉密密地包裹死者全身,这标志着玉敛葬的又一巅峰。
 
汉代因皇贵族死后流行使用“玉衣”,缀玉面罩日渐衰落,迄今只在西汉墓中发现三组缀玉面罩。汉代是我国玉文化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也是殓玉发展的鼎盛时期。已发现的汉代诸侯王墓中,普遍都出土有用金丝、银丝、铜丝,甚至丝线编缀而成的类似甲衣的玉衣,古人称“玉匣”。
 
西汉济北王刘宽墓出土的玉覆面 
 济南市长清区博物馆藏

出土于山东长清县双乳山西汉济北国最后一代王刘宽的墓中,长22.5厘米、宽24.6厘米、厚2.9厘米,由额、颐、腮、颊、颌、耳17块玉片和鼻罩组合而成,状如脸形,左右对称,上下协调,浑然一体。各玉片内侧下棱和鼻罩边缘处斜穿细微孔,以便相互联缀,鼻罩雕云雷纹。
从考古发掘的缀玉瞑目出土地来分析,周原、两京以及三晋地区是两周时期瞑目最为流行的地域,缀玉片结构和形制基本相同,这说明当时缀玉瞑目已经基本定型了。在秦和楚系的诸多墓葬中,鲜有瞑目作为随葬,表明在秦、楚文化并无缀玉瞑目作为随葬的传统。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 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玉器鉴定专家删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每周一品 | 缀玉瞑目
葬玉
【楚文化探谜④】 楚人用于的招魂法器长成什么样? 真得能招魂复魄、让人魂归天为神吗?
大家说玉:从虢国墓地出土玉器谈西周葬玉的使用特征(许海星2005)
河南三门峡虢国墓地
略记玉覆面《图片作收藏之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