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育部延时放学,6岁女儿一句话让我红了眼,长期晚接孩子的后果你想不到
来源:女儿派(ID:nverpai)

这几天,被网上两张照片触动。

这是第一张照片:


“课后延时服务”落实后,南京网友@Daisy透露,儿子班上39个学生中只有2个没有参加,她儿子是其中一个。

每天放学时,班上的同学就用羡慕的眼神目送他放学。

“背起书包,大步迈出教室,飞奔到校门口,看到妈妈的那一瞬,喜悦之情呼之欲出,张开双臂就等着扑过去,给妈妈一个大大的拥抱,以解一天的思念之情。”

不得不感叹:孩子的快乐就是这么简单。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另一张照片:


参加延时服务的同学陆续退出了,不到一半的同学也相继被接走了。

偌大的教室,只剩男孩孤零零的一个人,他坐着一动也不动,孤独又安静地看着前方……

看得让人心疼不已。

一位网友留言说:

“只有经历过晚接的孩子才懂,在焦虑失落中等待,每一分都是煎熬,现在回想起来,仍觉得好难受。”

是啊,早接晚接,在家长看来再平常不过的一件事,对孩子而言,却可能是一种伤害。

那些被晚接的孩子,都经历了什么呢?



一位妈妈曾在网上发帖说:“作为父母,我们常常低估了晚接对孩子的伤害。”

学校开展延时服务的第三天,女儿闹别扭不肯上了,她认为女儿就是想早点回家玩,就没答应。

之后的一个礼拜,女儿每天早上都哭闹着不想上学,她觉得女儿应该是刚上一年级还不习惯,就没放在心上。

不曾想,班主任有一天突然打电话来说:“萌萌把班上一个男孩的脸抓花了。”

她赶到学校时,女儿正倔强地站在办公室门口,一声不吭,不解释,不道歉。

她有些着急,可女儿好赖不听,生气的她作势扭头就走,彼时,女儿“哇”的一下就大哭了起来,哽咽道:“他嘲笑我是没人要的孩子!我不是!”

原来,因为放学的时间刚好撞上晚高峰,家又离得稍远,所以每次她赶到时,教室就只剩女儿一个人了。


刚开始女儿并没有太在意,但随着次数越来越多,班上几个调皮的男孩就拿女儿打趣说“萌萌是没人要的孩子”。

放学时,还故意走到女儿身边炫耀一下再离开。

她一下红了眼,没想到女儿竟受了这么大的委屈。

意识到自己的疏忽后,第二天她提早半小时就到学校了。

班主任告诉她:

“萌萌在反复确认妈妈已经在校门口等她时,激动的书包都忘拿了,就要往外冲,我拉住她后,她竟从头到尾对每一个同学说'我要回家咯,妈妈来接我了!’,说了整整40句!”

看完莫名心酸,这其中有多少“妈妈来接我了”的喜悦,背后就有多少“妈妈还没来”的委屈。

父母要知道,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自尊心也不断增强,会特别在意周围人的看法,例如在意同学对自己的看法,留意父母是否关注自己。

所以,接孩子放学的时间看似无关紧要,却是孩子立足于班级这个小社会的谈资,是孩子衡量父母是否重视自己的尺子。

父母早到的每一分钟,都是孩子幸福的源泉。



知乎一位网友分享了自己的真实经历。

他说:“即便早已经成年,午夜梦回时,记忆深处那个独自等待的小小身影,还是冷不防的就闯入脑海中,挥之不去。”

从幼儿园到小学,从早7点到晚7点,他永远是第一个到校,最后一个离开的。

每天放学后,他佯装不在乎地坐在课桌前写作业,看书,眼巴巴地看着身边的小朋友一个个离开。

当夕阳透过窗户,在地面,在桌子,留下长长的影子时,他就知道马上要天黑了。

而他的期望也从“早点接我回家”不断降低到“不要把我扔在学校”。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八点了,妈妈还没有来,他抱着书包,坐在警务室门口,想哭又不敢哭出来,就那样望着那条漆黑的巷子,默默掉眼泪。


长时间的等待,无形中强化了他的想法:我是没人爱的孩子。

后来,他考取了外省的大学,毕业后,又去了更远的地方工作。

如今的他,已经年近40,却依然一人,因为爱的匮乏,他害怕与人建立亲密关系,更害怕自己也成为那样的父母。

而对于父母,虽然有所释怀,却始终很难亲近起来。

他,成了父母怎么喊也不愿回家的孩子。

原来,孩子对父母的依赖并不长,一旦错过,那份亲密感就再也找不回来了。

心理学家有个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除了最基本的生理需要,就是安全和归属的需要。

对于孩子来说,父母准时接自己,就是被关心,关爱,这就是他们安全感的来源。

而一放学立马就看到最亲密的人,结束了分离的煎熬,就是孩子找回归属感的一种方式。

教育专家兰海老师也说,对于孩子来说,安全感,归属感是一个可以寻找的根,是可以放飞的翅膀。

常常被晚接的孩子,他们没有根,没有翅膀,与父母间的关系极为脆弱,容易活成一座孤岛。

而那些被早接的孩子,从小就有“家人在门口等我”的笃定,长大后这种笃定,就是孩子“只要我需要,父母一直在”的底气。



一位做老师的朋友曾告诉我这么一件事。

她班上就有这么一个男孩,通常是最后被接走的,一开始等不到妈妈的他,一个人哭得呼天抢地,跺脚,捶桌子,一刻也停不下来!


累了,他就独自趴着栏杆张望,小小的背影,显得越发孤单。

再后来他已经习惯了,每天就待在教室里,老师逗他,他也不笑。

白天上课情绪低落,下课后也不和同学交流了。

有一天,男孩更是请求老师把座位调到了最后一排。

朋友说,一个孩子,觉得自己是被珍爱的,便会觉得自己是世界的中心。

当他意识到自己是被忽视的,便会退出到世界的边缘。

她解释道:长期被晚接的孩子,大抵经历了这几个阶段。

先是愤怒,委屈,他们会哭会闹,会强烈表达不满。

一段时间后,他们开始不安,害怕被抛弃,在恐慌中苦苦等待,一遍遍地问老师:“妈妈是不是把我忘了”,“妈妈是不是不要我了?”

安全感被破坏后,孩子就会忍不住怀疑“妈妈果然不爱我,所以才让我等这么久”,这时候的他们,只会默默的掉眼泪。

自我价值感也缺失后,孩子彻底失望,就会产生“我不重要”的心理,变得自卑,敏感,只想在角落里安静的不被注意。

是啊,国外一项调查也发现:

那些经常被最早接走的孩子,往往比其他孩子更加自信;

相反,那些最后被接走的孩子,尤其是经常被最后接走的孩子,他们往往比较内向,甚至有些自卑。

孩子的成长,是从父母的行为中确认自己的存在的。

他们是非常天真容易满足,同时又把各种事情看的特别大的群体。

父母总是晚接自己,孩子内心的焦虑、失望就会被无限放大,最终造成了孩子性格的缺陷。



作为一个妈妈,我相信父母的心都是一样的,如果可以,谁不想早早去校门口等着呢?

尤其是职场妈妈,工作和家庭注定两难全,想要按时按点接孩子,实属不易。

那么我们该如何做,才能把对孩子的伤害降到最低呢?

  • 解释清楚
很多时候,只要父母愿意和孩子耐心解释,孩子是愿意去倾听,去理解父母的。

就像网友@杜嘟嘟的妈妈,因为下班晚,不得不晚接女儿。

但她会先和女儿沟通好晚接的原因,再肯定的告诉女儿:“晚接,不代表妈妈不爱你,或者不要你。”

如此,孩子不会在等待中焦虑,怀疑,觉得自己被抛弃了。


  • 及时安抚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赫洛德·傅斯博士说过:“拥抱可以消除沮丧,能为人的躯体注入新的能量。”

所以,父母如果不得已迟到了,请记得第一时间给孩子一个大大的拥抱,抚慰孩子委屈的心灵。

亲子间的亲密接触,就是爱最好的证明,也是最好的治愈良药。

  • 事后弥补
纪录片《纪实72小时》中,有位爸爸因为工作的原因,常常最晚接孩子。

但他去接儿子时,会先陪儿子踢足球,和儿子一起尽情撒欢。

短短的15分钟回家路,他会把儿子举过肩头,一路背回家。

会耐心和儿子交流,去了解,去关注儿子在校的情况,让亲子间沟通得以形成闭环。

所以,虽然等待是漫长的,但爸爸全心全意的陪伴,很快就消除了儿子身上的阴郁,你看,孩子笑得多开心啊!




作家龙应台曾说,“父母都是有有效期的”,错过了孩子身心发展最重要的10来年,就真的很难再去追回和弥补。

是啊,孩子对父母的依赖,不过短短几年。

很快,他不再黏着你,不再要求你早点去接他。

很快,他的世界不再围着你转,他会甩开你的手,头也不回的走向远方。

很快,你和他相聚的日子越来越少,接他回家,成了你最大的期盼。

你开始无比怀念,孩子一遍遍地呼唤着“妈妈”,要你陪伴他的日子。

你终于发现,接孩子放学,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

原来,最美的回忆,是回家的路。

可这样亲密的日子,每一天都不会重来。

父母子女一场,请珍惜现在的时光吧!

一放学就能看到父母的孩子,嘴角是上扬的,心是暖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穷养儿,富养女——原来是指这样养
孩子被欺负时,三流的父母替孩子说“没关系”,一流的父母怎么做
我觉得最应该做的是闭嘴
父亲送女儿返校,刚下车女儿被男同学接走,网友:你家的白菜被刨走了
“妈妈,我能不能不懂事?”这个妈妈的回答,暴露了无数孩子的心酸
《小欢喜》中国式家庭:多少亲子关系,毁在“你不懂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