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朝官窑瓷器鉴定方法与技巧

清朝官窑瓷器鉴定方法与技巧


以景德镇为生产中心。康熙时期,逐步将景德镇的御窑厂恢复完善,使其产品质量更加好转,康熙、雍正、乾隆三代是清代瓷器制造的顶峰,瓷器品种繁多,千姿百态,造型古拙,风格轻巧俊秀,技术上讲究精工细作,不惜工本

 

清代瓷器 - 后续

后来随着清朝国力的衰弱,瓷器制造也开始走下坡路。从道光时起,瓷器的胎骨与乾隆时期相比变化不太大,只是胎质显得粗松一点。在胎骨的洁白程度上差了一些,器型线条生硬,常常见棱见角,无圆润秀美感,显得拙笨。

清代瓷器 - 景瓷生产

花有荣枯,月有圆缺。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之后,景德镇瓷业生产就从巅峰走向下坡路,产量、器质、品种、造型等都呈现明显萎缩状态。特别是鸦片战争之后,战乱很多、政局动荡、外资入侵、市场缩小,景瓷生产也受到严重推残。延续500多年的御器厂也随着清祚的倾圯而寿终正寝。民国时期,社会仍不安定,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日寇侵华期间,景德镇多次遭日寇飞机的轰炸,坯坊窑房大面积破坏,全镇瓷窑能烧的只有33座,处于奄奄一息境地,整个瓷业陷入低谷。一直到解放前夕仍无起色。不过,在这不景气的年代里,瓷业生产操作方面却有所进步,技术上有所革新,出现了脚踏辘轳车、手摇碎釉机、石膏模型铸坯、雾吹器施釉等。特别是清末宣统二年,江西瓷业公司在景德镇宣告成立,这标志着景德镇陶瓷业进入一个企业化时代,而且有不少创新,还进行一系列技术革新,试行机械生产、贴花纸彩瓷,煤代柴烧造等。

清代瓷器 - 艺术风格

清朝(1644-1911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1616年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1636年皇太极即皇帝位,改国号为清。1644年清世祖顺治帝(福临)入关。他是清入主中原后第一位皇帝,6岁即位,在位17年(1644-1661年)。
  这段时期,正是清代建国初期社会动荡及百废待举的时期。由于清政权初建,全国各地尚未稳定,时局动荡,有些地区的战乱也未平息,由于受明末农民起义的冲击和影响,战乱纷争,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自明代以景德镇为中心的制瓷业也受到重创,处于萧条和停滞状态,清政府对景德镇官窑的生产更是无暇顾及,采取了明末已有的“有命则供,无命则止”的烧造制度,官窑生产断断续续,时产时停。从顺治八年,开始烧造官窑器。依相关陶瓷文献可知:顺治八年(1651年),清室开始沿袭明代宫廷旧制,下令烧造黄龙碗等器。从传世品也得到证实。北京雍和宫藏有顺治八年江西监祭奉敕敬造款的官窑青花云龙纹香炉。由此推断,顺治官窑瓷器制作年代大部分应晚于顺治八年,属顺治晚期的作品,且产量很少。《景德镇陶录》记载:“国朝建厂造陶,奉造龙缸……经饶守道董显忠、王天眷、王等督造,未成。十六年,奉造栏板……经饶守道张思明、工部理事官噶巴、工部郎中王日藻等督造,亦未成。嗣后,派江西巡抚郎廷佐督理景德镇窑事。十七年,巡捕张朝疏请停止”。由此说明,景德镇御窑厂在顺治后10年中烧造官窑瓷器,虽处低潮,仍未停止烧造,到顺治十七年,还没烧成质量好的龙缸和栏板。顺治官窑器品种有青花、五彩、茄皮紫釉、黄釉、蓝釉、酱釉、白釉等。而民窑器烧造有青花、五彩瓷等,其中品种和数量较多的是青花瓷。
  明末瓷器逐渐成为一种商品,成为商人从事贸易活动的主要物品之一,瓷都景德镇渐渐成为工商业城市,为提高制瓷业的水平和发展,满足市场需要,官搭民烧制度渐兴。明王·宗林在《江西大志·陶书》中载:“官匠因循,管厂之官,乃以散之民窑,历岁相仍。民窑赔贝皮,习以为常”。“其能成器者,受嘱而择之。不能成器者,责以必办。不能办,则官窑具高价以市之,民窑之所以固也。”御窑厂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民窑瓷器生产中的先进因素,这对促进御窑厂提高质量和劳动生产率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同时也充分调动了广大制瓷工匠的积极性。清朝顺治时期,也实行“官搭民烧”制度,较明代更为深入。御窑厂负责制坯成型以及器物绘制,烧制则由民窑完成。御窑厂给搭烧窑户一定的酬金,这样刺激了窑户生产积极性。另外,清初官窑瓷器烧造时断时续,产量减少,朝代更迭的动荡环境,使许多原先为御器厂烧瓷匠师为了生活所迫,投身到民窑造瓷业中,他们带来了先进的制瓷技术,促进了顺治民窑瓷器的发展,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也促进了官窑的生产。并为以后康、雍、乾瓷器的繁荣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顺治一朝只有17年,时间较短,且处于明末清初政权更迭的转变时期。顺治时期所烧制的瓷器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不被人们重视与认识,历史上文献记载也不多。故这一时期的无款瓷器常被笼统地称为“明末清初”瓷,或者把明末崇祯青花瓷归为顺治青花,或者将顺治青花瓷中质地细腻、青花发色翠蓝的“上品器”归为康熙时期。从国内外博物馆和私人收藏的铭有“大清顺治年制”的官窑款瓷,以及带顺治干支纪年款的顺治瓷器来看,虽然数量有限,但为我们提供了顺治瓷器断代的重要标准器。另外,通过排比的方法,对不署款的顺治青花民窑器与明末崇祯时期以及康熙时期的瓷器作认真的比对、排队列比、细致地审度,便不难断出其师承之间的差别。下面就结合中国国家博物馆藏顺治瓷器以及国内外博物馆及收藏家所藏顺治瓷器,就顺治瓷器的断代,以及烧造品种、器物造型、纹饰、胎釉等方面,阐述其时代特征。
  顺治时期,是明末清初政权更迭的过渡时期,瓷器造型也充分体现出这一过渡时期的风貌。顺治瓷器在造型方面有些沿袭了明末天启、崇祯时期瓷器的遗风,但也出现了一些新型品种,如筒花觚、洗口兽耳瓶等。民窑器多造型古朴稚拙,胎体厚重,器足宽厚,多为砂底。釉质青白,多白中闪青,如鸭蛋壳色。顺治民窑器多不署年款,但有的署干支纪年款,故对顺治瓷器的鉴别起到了标准器的作用。顺治时期民窑瓷器器形有筒瓶、橄榄瓶、蒜头瓶、洗口兽耳瓶、筒花觚、花觚、观音尊、将军罐、莲子罐、香炉、筒式香炉、笔筒、净水碗、碗、盘、碟、杯等。

清代官窑瓷器因为专供皇室运用,在制造上不吝人力、物力、财力。许多皇帝,像康熙、雍正、乾隆等,都十分喜欢,其间康熙青花瓷更是“独步本朝”,达到了适当高的艺术水准。别的,因为官窑瓷器只在皇室流转,其时除了皇帝自己运用、恩赐皇亲国戚外,民间基本上不行能见到官窑瓷器,撒播下来的官窑瓷仅仅很少一部分,物以稀为贵,遭到商场追捧家常便饭。清代官窑瓷器近几年的价钱一直在攀升,这很大程度上是由官窑瓷自身的性质决议的,清代官窑瓷在出产、制造上均有严厉要求,要依照严厉的制造图纸来进行,无论是绘画仍是款识都有定制。清代官窑瓷器归于不行再生资源,它的稀缺性决议了它的价值


工具/原料

  • 整个清代官窑瓷首推康熙,以康、雍、乾三代为佳,但清三代官窑瓷器价格昂贵,对资金需求很高。专家建议也能够挑选清晚期官窑,嘉庆、道光等时期的产物中也不乏精品。大家耳熟能详的清代官窑瓷器通常均署“大清××年制”、“××年制”或“××御制”等朝代款,但在清末光绪的景德镇官窑青花瓷器中,也呈现过慈禧太后专用瓷器“体和殿制”款青花瓷,价值较高。“仍是要以稀缺性为准则。”怎么判定清朝官窑瓷器可从下面下手

方法/步骤

  1. 首先看外型,包含线条的收放、形状等。康熙时期的外型,健康挺立;雍正时期外型秀气柔软;乾隆时期外型、工艺杂乱。康熙时期有本人共同个性的,比方双陆尊等,是康熙时期独有的。整体来看,雍正、乾隆时期外型立异达几十种,乾隆之后外型就没有大的立异了,根本连续前期的外型种类和个性。


  2. 第二,胎釉彩。康熙时期特点是“紧皮亮釉”,釉面紧绷在胎体上,胎很健康,断口像贝壳相同硬,断面像糯米糕的切面相同细,蓝彩透彻亮丽。雍正时期的胎最白,含杂质最少。乾隆时期胎体皎白细腻,瓷质坚密,胎壁比雍正青花略厚。釉面匀净,多数是青白釉,少数为粉白釉,光泽莹润。


  3. 第三,纹饰。纹饰与其时的社会习俗和皇帝的审美情味紧密联系在一起。比方,康熙时期,山水人物故事、“刀马人”较多,表现古代战争场面、战马嘶鸣的大场面较多,而康熙后期社会现已安靖下来,则有耕织图等。雍正时期已根本没有“刀马人”纹饰,花卉、花鸟较为盛行,考究俊美,规划也愈加合理。乾隆时期纹饰杂乱,点缀烦琐,受西洋的影响较为显着,比方有西方妇孺、儿童画等等。


  4. 第四,款识。官窑款多六字、四字的,比方“大清康熙年制”、“乾隆年制”等。从字体上看,康熙时期多楷书款,雍正时期楷书、篆书偏重,乾隆时期重篆书,嘉庆、道光时期多篆书,咸丰以后又开端注重楷书。从笔画上看,康熙时期笔画有力,而雍正则显得整齐标准。


    如要了解更多藏品鉴赏知识和藏品价格请去我的图书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代瓷器百花齐放,为何偏偏乾隆官窑独领风骚?
清代瓷器史话及各朝代的特点(之一)
清代瓷器的特点及各个时期的具体特征
【清瓷鉴赏】清朝十位皇帝瓷器的重要特征
丘小君:清三代官窑瓷
康熙,雍正,乾隆瓷器大百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