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有篆、隶、楷、行、草五大书体。行书是一种居于草书、楷书之间的书体。行书是由汉代隶书的俗写体演变而来,产生的时间早于楷书。以考古出土的汉晋行书来看,那时的行书体态是“平划宽结”。王羲之早期行书《姨母帖》尚属于古质的“平划宽结”,中晚年则变为欹侧新妍的“斜划宽结”,从而宣告了旧体行书时代结束。唐朝以来,书家学习行书,均归宗王羲之,取法《兰亭序》。
冯承素摹《兰亭集序》
虞世南摹《兰亭集序》
定武本《兰亭序》
这些年,我排除各种靠贬低否定王義之书法而标新立异的风气干扰,反复研读临摹书圣王羲之的传世行书(摹本),逐渐深入地认识到,他的行书墨迹不仅展现了完富精妙的书法技巧,还融入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形成了技法精湛、千变万化、不激不励的艺术风格,是我们现代人取之不尽的书法宝库。具体来讲,王羲之行书的特点有如下几点:
一、用笔精妙,变化多端。王羲之的行书笔法完备,而且用笔精妙,笔力矫健,千变万化。观看他的行书代表作《兰亭集序》《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和行书手札,可见其用笔或藏或露,或轻或重,或快或慢,在方圆之间、转折之处,无不显示出其深厚的书法造诣和矫健雄强的笔力。
冯承素摹《兰亭集序》
冯承素摹《兰亭集序》
二谢帖
二、字法结构,丰富多变。王羲之的行书结构多变,打破了隶书的严谨工整,又不像草书那样放纵不羁,体态变为“斜划宽结”,同一个字在不同的位置、不同的书作中具有不同的写法。他的书法墨迹《兰亭集序》和传世手札,字形大小相间,疏密有致;结构收放开合,欹侧错落,生动多姿,令人赏心悦目。
丧乱帖
三、章法自然,气韵生动。王羲之的行书章法属于自然天成,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大小错落、疏密相间、轴线摆动、圈改填补等,一任自然,无匠心安排。
丧乱帖
四、风格多样,书臻化境。王羲之的传世行书《兰亭序》及手札,风格多样,互不重复。他的早期行书风格厚重古雅,如《姨母帖》;中年风格遒丽劲健,已呈“斜划宽结”、收放开合、欹侧生动之新姿,如 《兰亭集序》《孔侍中帖》《平安帖》《何如帖》;晚年风格沉着痛快,杂糅草法,笔势连贯如 《丧乱帖》《二谢帖》。同时,王羲之性情萧散、淡泊名利,书臻化境,不激不励,风规自远。
得示帖
平安帖
何如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