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颜勤礼碑》学习班学员:蔡建设,笔法阶段学习集锦

《颜勤礼碑》学习班学员:蔡建设

笔法阶段学习集锦

技法考核+理论答题

入学时第一次作业

第一单元【横法】测评

一,请对圣手书法课堂的教学和管理进行评价

答:之所以选这道题作为首答,是因为我确实有感而发。入群以来,反复观看教学视频,认真完成当天作业,已成为我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和最大乐趣!所有这些受益,都应归功于圣手书法课堂的教学和管理:一是教学形式科学,新颖。圣手书法课堂巧妙的利用微信和QQ平台组织学员学习书法,在时间和空间上极大的方便了各种身份学员的学习。

二是教学内容系统,管理严密。教学视频四位一体,课后作业严格要求,加之每日的作业考评和每月的测评,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正规的书法教学系统,实乃是 广大书法爱好者的福音!

三是吴老师的大家风范令人高山仰止,追求不已。其深厚的书法造诣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让众

多学员佩服和受益。听吴老师讲课,通俗易懂,看吴老师写字,更是一种享受!

四是有一个追求卓越的团队。不论是购买学习用品,还是播放视频,批改作业,我都深切的感受到了你们的热情,你们的认真,你们的负责,尤其是助教老师的敬业精神和严谨执着的作风更是令人敬佩!

综上所述,我认为在当今人欲横流之社会,圣手书法课堂的存在就是一朵艳丽的奇葩!“水利万物而不争”是为上善,我有足够的理由为圣手书法课堂点赞 !亦有足够的理由向圣手书法课堂致以崇高的敬意!

二,通过一个月的学习,你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答:通过一个月的学习,我最大的收获是初步建立了对书法学习的理性认识。入群以前,临帖是照猫画虎,求数量不求质量,认为多写多练自然会提高,结果是收效甚微;入群听课以后,尤其是看到吴老师通临的五体书法,使我从理论到实践上对书法学习有了一个全新的认知。要想在书法学习上有大的进步就必须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掌握技法,在笔法、结构,章法上狠下功夫。

三,谈谈你对揉笔的理解。

答:揉笔是确保中锋用笔的核心技法。我理解揉笔的主要作用有二:一是满足起笔和收笔时对笔画形态,形状的要求;二是调锋的需要,即由侧锋调整为中锋行笔的转换过程,为中锋用笔提供了支持和

保证。

第二单元【竖法】测评

一,谈谈如何写好悬针竖?

答:通过一个月的竖法学习,尤其是聆听观看了吴老师的教学视频,使我充分认识到要写好悬针竖,必须一丝不苟的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是要认识悬针竖的书写难度,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和加强悬针竖的日常练习。

二是争取起笔,行笔,收笔规范并干净,确保笔力控制到位,形态粗壮饱满。

三是 注意用鼻子调整呼吸,尽量减缓呼吸,在三分之一处渐提出锋时做到屏息,以保证笔锋的稳定。

四是要坐姿正确,枕腕举掌,保证笔杆垂直,笔画垂直,不偏不倚。

以上四点,是我对写好悬针竖的粗浅认识,如有不妥之处,敬请老师和同学们批评指正。

二,通过两个月的学习,你认为目前影响自己书法学习最大的一个问题是什么

答:右手发抖,行笔不稳是目前影响自己书法学习的最大问题。坦率的说,写字治手抖是我学习书法的初衷之一。但不管我多么认真,写出的笔画总是毛毛糙糙,质量低劣。以直竖为例,右侧边缘总是像锯齿一样,这样的状况严重打击了我学习书法的自信和决心,甚至多次萌生打退堂鼓的想法。

入群学习以来,尤其是多次观看吴老师的《临池解惑》以后,吴老师的教诲如醍醐灌顶,使我茅塞顿开!原来我的问题不仅是手抖,更重要的是握笔,坐姿,呼吸等方法的不正确和以前养成的坏的书写习惯造成的控笔不稳定。由于是自学书法,又无名师指点,故总是想当然的把低劣的笔画质量归咎于手抖!

最近,我严格按照吴老师的教导,在意念上力求稳定,呼吸上注意调整,坐姿上确保规范,枕腕举掌,运用腕力和指力的合力控制毛笔练字,确实立竿见影,稳定控笔的能力明显提高。自己觉得,在上周日的横法复习中, 直竖右侧边缘的锯齿状已大为改观。感谢圣手书法课堂,感恩吴老师和各位老师的赐教,我要迎难而上,坚持到底!

第三单元【撇法】测评

一,请你谈谈进入圣手书法课堂后,如何克服困难坚持书法学习的。

答:坦率的说,进入圣手书法课堂后,本人也曾在放弃与坚持的矛盾中挣扎。一方面是自己已到暮年,身体欠佳,上要尽人子之孝,下有爱孙之累

,精力和时间不够;更要命的是自己的意志不够坚强,遇到学习上的困难容易丧失自信,觉得自己天赋太差跟不上课堂的步伐,从而多次萌生打退堂鼓的想法。一方面是书法的独特魅力深深的吸引着自己,老有所学,修身养性的初衷依然强烈,更不想舍弃群里良好的学习氛围,不想愧对圣手书法课堂为我们创造的条件和福祉,不想愧对严谨,负责和辛勤付出的老师们!

就是在这样的纠结中,并且在尊敬的张老师的多次鞭策和鼓励下,信心战胜了心魔,坚强克服了懦弱,我坚持下来了。我体会到,学习书法如攀登高山,只有不惧艰难,树立起坚定的信念和恒心,办法就总比困难多。整整三个月,我认真学习吴老师编写的教材,反复观看吴老师的教学视频,严格按照课堂要求认真完成并按时提交作业,没有旷一天课,没有落下一天作业,学业也有了些许进步,辛苦并快乐着!我坚信,有志者事竟成!

二,谈谈使用兼毫,羊毫书写颜体的不同特点与个人体会。

答:兼毫笔的笔性介于硬毫和软毫之间,刚柔相济,弹性和蓄墨量适中;由于笔毫较硬,手感觉悟度高,易于初学者掌握使用;缺点是笔画容易锋芒毕露,转折处多有圭角和硬痕。此前,我一直在使用圣手课堂的兼毫笔写字。

羊毫笔属于软毫笔,笔性柔软,吸墨量大,适宜书写颜楷这样圆浑厚实,雄强有力,滋润饱满的笔画;但由于笔腰弹性小,手感觉悟度较兼毫笔差,故对初学者来讲具有一定的难度。

十天前,考虑到“九”字弯头撇的书写难度,我才开始使用圣手课堂的纯羊毫毛笔写字。总的感觉非常好,是迄今为止我所拥有的十几支毛笔中最好用的一支。对比自己用兼毫笔写的颜楷要圆潤丰满许多,而且蘸一次墨可以写好几个字。现在突出的问题是总感觉羊毫笔的弹力不够,笔按下去散开后再起来时弹不起来,要人为的多次舔笔调锋才行,觉得麻烦,难以掌握。为此,我请教了张老师和个别同学,传授的主要经验有二。一是多练习多体会,自会熟能生巧,应用自如;二是用运笔技巧来调节笔锋。目前,调锋的问题尚未彻底解决,我仍在实践摸索之中;但我相信,吴老师推荐我们学员使用羊毫笔写颜楷是正确的,正如东汉蔡邕所说:“笔软则奇怪生焉”!

第四单元【捺法】测评

一,书法学习直接经典的概念与要求?

答:所谓直接经典是指被历史认可的名家的名碑名帖。以楷书为例,“欧颜柳赵”就是被历史认可的四大名家;以字帖为例,《九成宫碑》就是欧阳询楷书的代表作,《颜勤礼碑》就是颜真卿楷书的代

表作。这也充分体现了古人“取法乎上”的学习理念。除此之外,所有经过第三人书写的某体字帖或其它脱离原汁原味的加工教材都不是直接经典,而是我们学习书法的绊脚石。

直接经典的要求一是要化难为易,循序渐进。对名家的名碑名帖不能囫囵吞枣,直接临摹,而是要像我们圣手这样,有一套规范,科学,系统的教学设计和方法。二是要远离伪贴,择优而行,不被所谓的当代大家忽悠,不被无良商家的伪帖所蒙蔽。只有直接经典,才是我们书法学习的正确道路。

二,谈谈你个人“读听看思写”五结合的做法与得失?

答:认真,多次的观看吴老师关于“读听看思写五结合”的教学视频以后,自己确实是感受颇多。一是吴老师的讲解正确,全面,精到,对我们学员学习书法,临摹法帖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如果企图在书法道路上有所成就,就必须严格按照吴老师提出的五个结合逐一落实到位并长期坚持下去。二是感到十分羞愧。在进入圣手课堂以前,自己也临帖,但从来没有想过这么多。没有想到写字的好坏和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关联,也没有想到临帖还要观察笔法笔势,结构章法等一系列问题,确实是无知之极,浅薄之极!三是感到迷茫和缺乏自信。吴老师的读听看思写五结合内容丰富,要求多多,尤以读帖最难,以自己的年龄和精力,学养和水平衡量,应该是可望而不可即的目标。所以,以我学习书法只为修身养性的初心来讲,只能在观察分析,理解记忆的读帖要求等方面尽力而为了。

第五单元【点法一】测评

一、在收笔上你曾经进入过哪些误区,后来又是如何解决的?

答:参加圣手书法课堂《颜勤礼碑》学习以前,我曾经写过一段时间的 欧阳询《九成宫碑》,也观看过很多田老师的教学视频,尤其是竖勾的书写和收笔至今记忆犹新:写到末端时回笔下行,然后向左上挑出,称之为“跪笔弹锋”。对此技法,我曾苦练多次,終不如意。如今听了吴老师关于楷书收笔的讲课以后,才认识到自己进入了回锋画字的误区。

关于收笔,吴老师讲得很多很细,诸如收笔的意义和地位、收笔的传统理论与遗留问题,收笔的基本要求,收笔的常见方式、影响收笔的因素等等,可谓细致入微,用心良苦!我想,只要在提高对收笔认识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吴老师关于动作、速度和笔画的三个要求勤学苦练,就不难写出笔锋含蓄圆润,线条笔断意连、外形细腻饱满的收笔来。当然,在学习收笔的实践中,也要注意克服由于基本功不扎实而造成的不利因素,更要防止再次进入收笔的误区。

二,通过这几个单元的学习,你在起笔、行笔和收笔上有什么收获,还存在着什么问题?

答:通过这几个单元的学习,我在起笔,行笔和收笔上有了较大的收获,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从理论上对起行收有了一个较为完整和清晰的认识,明白了起行收在楷书笔画中的意义和地位;二是基本弄懂了起行收的核心技法和各自的特点要求,比如说起行收要融为一体,行笔要以中锋为主,并保持稳定流畅,以追求中庸之道,体现中和之美等等;三是按照吴老师教授的理论和方法作为指导,在书写训练中也得到较大进步。

我认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集中表现在基本功的浅薄上,而非不懂理论和技法。比如难以写出高质量的笔画,是因为坐姿不规范,执笔不正,没有保持中锋用笔所造成的。写不好长撇长捺或悬针竖,是因为笔杆不直,腕力不足,呼吸控制不到位所造成的。笔画边缘毛糙是执笔不稳,行笔不正,意、气、力跟不上所造成的。所有这些问题,都亟待我们通过加强基本功的训练来解决。我相信,“有志者,事竟成”,只要我们不忘初心,持之以恒,勤学苦练,逐渐增强基本功的功力,加之有吴老师这样的明师的正确指导,就必定会在楷书的起笔,行笔,收笔等方面取得长足的进步!

第六单元【点法二】测评

一,结合自己练习实践,谈谈提按在用笔中的作用与方法。

答:所谓提,是笔向上拎,呈现相对较细的笔画;所谓按,是笔往下顿,呈现相对较粗的笔画。按吴老师的说法,提按在用笔中的作用主要有三。第一,提按是线条丰富变化的主要方法,体现了书法的艺术美。在运笔过程中,提按是重要的技法手段,点画本身的活力,是靠提按,徐疾,轻重的变化而体现的。第二,提按是呈现力量美的重要手段,我们常说的颜筋柳骨,园润遒劲无不靠提按用笔来实现。第三,提按是用笔过程的基本形式。清人刘熙载说:“凡书要笔笔按,笔笔提”。说明在运笔过程中提按的连续性和必要性。另外,提与按是一对矛盾体,要按中有提,提中有按,不能一味的按,亦不能一味的提。一味的按,线条厚拙缺少骨感和灵气,一味的提,线条轻灵近于浮滑。

至于提按的方法,我觉得关键在于用心体会和正确把握一个“度”的问题。正如明人董其昌所说,“用笔之法,太轻则浮,太重则躓,恰到好处直当得意。”而要做到提按有度,恰到好处,只有靠我们在长期的书写实践中反复摸索,用心体验,不断追求了。

二 ,请谈谈你自己对《笔论》的理解。

答:《笔论》为东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蔡邕所著,是我国早期书法理论的经典之作,在中国书论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笔论》开篇就提出“书者,散也”的著名论断,论述了书法抒发情怀,表达性情的艺术本质 ,以及书家书写时要“如对至尊”的精神状态。随后则论及书法作品应道法自然,表现自然中的美好物象,应讲求形象美,应体现生活美,首次提出了书法艺术的审美标准和要求。

我觉得王羲之的《蘭亭序》和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所呈现的不同风格和气息就是对《笔论》重要论断的最好诠释。

第七单元【提折法】测评

1.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对书法学习有哪些指导价值?

答: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是一篇高深精要的古代书法理论作品,对我们今人学习书法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价值。其文言简意赅,鞭辟入里,涉及到书法理论和书法实践的方方面面。诸如对书写工具材料的特点描述及定位,对书写前及书写过程中的具体要求及由自己学书经历总结出要先专后博的经验等等,对我们这些书法爱好者来讲,都具有非常现实的指导意义。我想,最起码对我们初学者有以下三点启示:一是要严肃对待书法练习和书法创作,高度重视笔墨纸砚的质量,杜绝使用劣质的书写工具和材料;二是要在书写时保持良好的情绪和心态,提前谋篇布局,做到意在笔先;三是效法王羲之先专后博,克服朝三暮四,贪多嚼不烂的毛病,坚定的师从吴老师学习颜体,对我们这些上年纪的学生来讲,能够在有生之年攻克颜体就已是奢望了。

2.如何理解“墨者鍪也”及“水砚者城池也”?

答:王羲之在《题卫夫人笔阵图后》中说:“夫纸者阵也,笔者刀鞘也,墨者鍪甲也,水砚者城池也”,意思是说书法用纸就像是战争中的阵地,毛笔就是战士手中的刀枪,墨就是行军打仗使用的锅和盔甲,水和砚台就是一座城池。这就清楚的告诉我们这些书法爱好者,要高度重视笔墨纸砚的内在质量,坚决克服初学不计较工具材料优劣,只图便宜省钱的误区,尽量使用和所学书体相匹配的合格的 书写工具和材料。只有这样,书法学习才会有看得见的进步。进入圣手书法课堂以前,我也曾犯过这样的错误,买过机制毛边纸和桶装劣质墨汁练字。现在看起来,不仅如吴老师所说的浪费了宝贵时间,对我们这些年纪偏大的学生来讲,更无异于谋财害命!时间不等人,我们已经浪费不起时间了。

3如何理解与处理心意本领之间的关系?

答:“心意者将军也,本领者副将也”出自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一文,意思是说书者的主观心思就像运筹帷幄、指挥千军万马打仗的将军,技法能力就是执行将帅意图的副将。我认为“将军”和“副将”虽有主从之分,但两者不可偏颇。一是因为心意为主导,反眏了书者个人品行、艺术修养、审美能力,书写情绪等综合要素;故要求我们初学者要重视学习书法理论,重视学习古典文学,尽力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艺术修养,正如杨雄所说的“故言,心声也;书,心画也”。二是因为技法能力虽为从属地位,但诸多的“副将”是要贯彻执行“将帅”意图的,执行力不强,书写能力差,再好的心意也表现不出好的书写效果;故要加强技法技能等基本功的训练,不断提升自己的书写能力,以尽到“副将”的职责。

第八单元【钩法一】测评

一、如何理解“夫书者,玄妙之伎也”?

答:王羲之457字的《书论》开篇就说:“夫书者,玄妙之伎也,若非通人志士,学无及之”。意思是说,书法是一种深奥微妙的技艺,如果不是学识渊博通达古今且有大志之人,是学不到手的。我理解,王羲之将书法提高到这样一个认知高度,无非是要告诉读者这样一个道理,学习书法必须具备道德、文化、审美、技能等综合素养,否则将学无及之,一事无成!这就要求我们这些书法爱好者不但要注重练好“字内功”,在笔法、结构、章法上狠下功夫,熟练到眼、脑、手、气融为一体的境界;更要练好“字外功”,注重自己的道德修养,丰富自己的传统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和情趣,方可学有所成。

二、如何理解“落锋混成”?

答:王羲之在他的《书论》中说:“第一须存筋藏锋,灭迹隐端。用尖笔须落锋混成,无使毫露浮怯”。意思是说,最要紧的是要存筋骨藏锋毫,隐灭笔锋毫端的痕迹,用尖笔须落锋浑然天成,不使毫露显得漂浮怯弱。

这道题让我想到了“庖丁解牛”的成语故事。庖丁解牛之所以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是他长期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客观规律的结果。而“落锋混成”也应是经过长期的书写实践和摸索方可达到的一种灭迹隐端,浑然天成的书法境界,这是书法成功者的技能,也是我们初学者的追求目标。对我们这些初学者来讲,要想在起笔时做到存筋藏锋,无使毫露浮怯,仍要老老实实的按照吴老师所教的逆入,斜切,揉笔,行笔这样分解后的步骤和动作去坚持练习。相信久而久之,定能熟能生巧,落锋混成。

三,如何理解“十曲五直”?

答:王羲之《书论》中说:“每书欲十迟五急,十曲五直,十藏五出,十起五伏,方可谓书。若直笔急牵裹,此暂视似书,久味无力”。意思是说每逢写字要多迟少急,多曲少直,多藏少出,多起少伏,这才是书法。如果纵笔急忙牵引束裹,初看好像是书法,久一回味就感觉毫无笔力了。单就“十曲五直”来说,我理解汉字的多曲少直不仅和国人的传统审美有关,更重要的是,多曲少直是汉字自身持续存在的需要,是每一个汉字生命的状态!假设我们的汉字是直多曲少,或者是直多无曲,那将是一个个僵尸,既谈不上书法,谈不上审美,更谈不上生命力了。我想,人体之所以美,在于人体的曲线之美;大自然之所以美,在于自然的万千变化;书法之所以美,在于汉字的曲多少直。我们一定要认真领悟王羲之关于“十曲五直”的论述,努力写出一个个“方可谓书”的汉字来。

第九单元【钩法二】测评

一、如何理解“均”与“密”?

答:“均,谓间也。密,谓际也”,是我国南朝时期的粱武帝萧衍在他的书论《观钟繇书法十二意》一文中提出的关于书写汉字时如何掌握间架结构的重要观点。按照吴老师的解读,所谓“均”,就是分布均匀,即笔画在完成空间分割后,笔画之间的空间基本相等,黑与白分布均匀,形成对等协调的关系;所谓“密”,就是严谨密实,即笔画之间的相连相交一定要紧密,笔画分割空间后显示黑多白少,否则字就散了。

萧衍实际上为我们的汉字结构提出了两大核心原则,即分布均匀原则和严谨密实原则,我想这在楷书学习中尤为重要,必须正确理解并长期体会。尤其受益的是,吴老师讲的笔画与笔画之间的相连越紧密越好,字的内部空间白的部分越少越好这段话,感觉新颖而易懂,入耳入心,受益匪浅。

二、如何理解“凝神静虑,当审字势”?

答:欧阳询在他的《传授诀》中说要“凝神静虑,当审字势”。意思是说,我们在临写时要集中注意力,认真观察和审视字的结构及所孕含的态势,做到四面停均,八边具备,长短粗细皆合法度。吴老师还为我们总结了观察字势的具体方法,诸如字的大小、位置、黑白、组合、连断、背向等关系。只有这样搞清字势,才能做到胸有成竹,下笔不慌。

我觉得,欧阳询的“凝神静虑,当审字势”对我的启发是,必须克服以往读帖时走马观花,不求甚解的马虎态度。坚持认真读帖,做到心中有数,方能在学书的道路上取得进步。

三、如何理解“细详缓临,自然备体,此是最要妙处”?

“细详缓临,自然备体,此是最要妙处”是欧阳询《传授诀》正文的最后一段话。意思是说,书法临写时要细心观察法帖的笔意,从容平缓的临写,即可达到一个自然而然的、理想的书写效果,这是学习书法最精深微妙的地方。按照吴老师的解读,“此是最要妙处”,不仅指“细详缓临”,亦包括《传授诀》前面提出的诸如四面停均、八边具备,短长合度、粗细折中,心眼准程、疏密攲正等多项要求。

我认为,学习书法确实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吴老师的这一组教学视频,以帮助我们正确领会和把握《传授诀》的基本观点,并能推动我们学书的进步!

圣手书法课堂五大楷书学习班第三届招生报名中

报名即送学习用品

报名请留言或发私信: 学书法

规范、系统、高效学书法

就来圣手书法课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同样是学书法,她学半年,胜过别人学三年,原因其实很简单
《玄秘塔碑》学习班学员:吴智成,笔法阶段学习集锦
提高书法学习认识,是系统规范学习的先决条件
吴玉生硬笔书法图文教程系列——楷书基础2
名家讲堂:吴蓬老师示范画梅技法
写颜体,用什么笔好?《圣手书法课堂》精心推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