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还认识楷书吗?这两个墓志被怀疑是魏碑

【千千千里马原创-董美人墓志】

《董美人墓志》和《苏孝慈墓志》但是成熟的楷书,这个有点问题都没有。

楷书实际上汉末的《宣示表》已经是楷书了,到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已经成熟于东晋了。

我们今天看到的王献之《玉版十三行洛神赋》就是证明。还有很多隋代以前的碑刻,都已经是成熟的楷书了。

钟繇《宣示表》放大本。

那么,为什么我们印象中,只有唐代以后才有了成熟的楷书呢?

这个问题是这样:唐代以前,包括隋朝,书法还没有完全实现事实上的统一。

王献之《洛神赋》楷书。

比如,东晋时代,虽然有了成熟的楷书,但是,东晋还是一个隶书的时代。

也就是说,东晋的大多数人,并不是写楷书,而是写隶书。东晋以后,王羲之这个书法体系的影响,在不断不断自觉扩大,所以,那些写隶书的人,也就不断改造自己的书法。

唐初欧阳询的楷书《皇甫诞碑》。

改造好的,非常接近楷书,改造不好的,就是隶书的尾巴还比较明显,这些书法,就是我们后来(清代)人,所谓的“魏碑”。历史上是没有“魏碑”这个书法名词的。

所以,所谓的“魏碑”对书法的概括,并不具体、科学。例如《瘗鹤铭》、《郑文公碑》、《敬史君碑》等等,完全与有些“魏碑”像《张猛龙碑》、《始平公造像记》大不一样,是非常接近楷书的书法。

《董美人墓志》是隋文帝的第四个儿子杨秀给爱妃董美人写的墓志。董美人19岁那年因病去世,杨秀25岁左右,对董美人非常思念,写下感人的一篇墓志。这个墓志立于开皇十七年(597)书法秀美温婉,点画完全脱去隶书笔意,也没有“魏碑”概念中的大棱大角的方笔,而是很接近王献之《玉版十三行洛神赋》笔意的。

《苏孝慈墓志》比《董美人墓志晚》晚6年,刻于仁寿三年(603),距离唐代,只有十几年。也是一个楷书。

有人说欧阳询学习的就是《苏孝慈墓志》,那是想象而已。说不定就是欧阳询写的呢!

为什么隋代会出现这样两个“楷书”,其实一点点不奇怪。

楷书从东晋到隋朝,已经有将近二百年的时间了。早在西晋时期,钟繇楷书的种子,已经播撒在北方。这些小小的火种与南方王羲之继承的钟繇火种一样在发展。

楷书之所以能够发展并且替代隶书,原因很简单:因为楷书比隶书书写更加方便快速。

如果楷书比隶书书写还要慢,你想想谁愿意学楷书?

就像今天的简化字为什么为大家容易接受,道理也很简单,因为简化字写起来笔画少,比繁体字快一点。

历史的发展就是这样,便利是势不可挡的。

所以,隋朝出现楷书,一点也不奇怪。

北齐的楷书墓志,还有“魏碑”的尾巴。

但是,我要告诉大家的是,隋朝和唐初,并不是都像《董美人墓志》和《苏孝慈墓志》这样接近王羲之书法,也有一些小书法,仍然保持了一些魏碑的遗风,例如,欧阳询的书法,就是之一。

但是,这并不影响,已经都是楷书。

我们对楷书的认识,应该不要仅仅限于欧、颜、柳、赵,书法的方笔和圆笔,在隶书就存在。只是王羲之的楷书体系,圆笔多一些而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笔法琐谈(二)误读
《楷书津梁》之一
写一篇书法简史,以提高网友欣赏书法水平
[转载]楷书:端庄方正人字楷模
洪厚甜 | 漫谈楷书(十)
中国书法简史(4)(本期有草、楷、行、魏晋南北朝书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