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组书法照片:隶书的历史竟然这么牛

由篆书发展而来,它是中国书法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字体,也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隶书以前的文字属于古文字,隶书以后包括隶书被称为今文字,后来的草书、行书和楷书都是由隶书发展而来,起源于战国,孕育在秦国,形成于西汉,盛行于东汉,复兴于清代。

1980年出土的战国《青川木牍》墨书秦隶,笔法流畅,率意而不呆板,结构错落有致,有些字形已体现篆隶之间转化的轨迹。

1975年出土的《云梦睡虎地秦简》可以说就已经是比较早期的隶书了,它书写于战国末年到秦始皇统六国的前几年,其结构和笔法已经接近后来的隶书。

西汉时期的墨迹主要书写在简牍和帛上面,现在我们看到的比较早的汉代帛书就是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老子》甲本及卷后佚书东汉时期的隶书

简牍帛书。甘肃武威出土的《礼仪》木简约写于东汉初年,这篇内容主要是写的儒家的经典,整篇工整、书写整齐,不同于此时民间的文书类的汉简,已经是完全成熟的隶书,在用笔上也比之前的汉简更加丰富。

刻石书法汉代的刻石隶书可以说是风格多样,大放异彩,是汉代隶书最鼎盛的代表。秀美如现藏西安碑林的《曹全碑》风格典雅秀润、圆中有方、井然有序,寓变化于平和之中,有大家风范。

隶书发展到东汉末年,由于过分追求规整严谨,越来越显得板滞,缺少生气,已表明隶书的发展走向了末路。如《熹平石经残字》的风貌便清楚地体现了这一趋势:

到了魏晋隋唐,隶书的正统地位被楷书所替代。此间虽有隶书作品,亦不过是汉末的流风余绪而忆,与汉隶不可比肩,完全失去往日的风采。即便是能给当时处于衰微的隶书艺术注入过少许新气息的唐玄宗李隆基也如是,其书作《石台孝经》虽于端庄典雅中颇有夺人之气势,然过于规整刻板,过于装饰而几近“馆阁”。

到了清代,由于秦汉金石的不断发现及朴学的兴起,使中断了一千多年的汉隶书法艺得以延续,且成就之高“直逼汉人”。清代的隶书是继汉代后的又一高峰,三百年间涌现出一大批隶书名家,他们集古今书体之大成,且能敢于创新,大都有着强烈的个性和独特的风格。其中最有代表性者当推“清隶八家”:郑簠、金农、邓石如、伊秉绶、陈鸿寿、何绍基、赵之谦、吴昌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书法简史(二):秦汉书法
隶书的成熟(1)
【自语堂编藏】博学人:春秋战国时期书法概况
出土帛书告诉你,《史记》
当你被“书法”所困,简牍会给你自由……
书坛进入“俗隶”时代?--谈当代隶书创作一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