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地质大学_中国古玉器与玉文化6_第五章 主要古玉器的演变与时代特征(一)
一、玉琮兴衰3000年
起源:据研究玉琮渊源于手镯。
用途:玉琮是祭地的礼器,即“以黄琮礼地”。大琮代表皇后的爵位。
玉琮的演化见下表:
兴衰:出现于良渚文化早期
(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5000-4000年)
盛行于良渚文化晚期--商代
西周开始渐渐衰落
西汉初尚有极少数
东汉已不见

 

 

时代
形制特征
长短
纹饰
良渚文化早期内外均圆 手镯形短 单节细阴线刻兽面纹
良渚文化中期内圆外方 方柱与圆呈切线变长 几节复杂精细兽面纹
良渚文化晚期内圆外方 割线 上粗下细最长33cm 多节较简单兽面纹
商代内圆外方 割线 上下同粗变短 小于10cm双刻浮雕兽面纹
春秋战国内圆外方 有特殊者素面为主,有云纹
汉代内圆外方 有鹰座 射长基本素面

 

新石器时代 良渚文化
兽面纹玉琮 手镯状
外形粗糙 阴线刻兽面纹

 

玉琮单节兽面纹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

 

兽面纹玉琮
新石器晚期
单节 内径大 切线 兽面纹突出双眼

 

玉琮       
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
切线两节兽面纹几何纹

 

兽面纹玉琮 良渚文化中期
纹饰复杂 两节 两种兽面纹

 

兽面纹玉琮       
良渚文化浙江反山出土
三节 切线两种兽面纹浅浮雕       

 

兽面纹玉琮
良渚文化中期
单节 切线 三种纹饰

 

兽面纹玉琮王 良渚文化中期
横向分布三种兽面纹,方柱面中部有戴冠神人兽面
纹,独特;内孔小 切线 浅浮雕、极细的阴线刻

 

上图中部纹饰的放大神人兽面纹       细如毫发的阴线刻浅浮雕良渚文化     

 

兽面纹玉琮
良渚文化中期
两节 两种兽面纹纹饰复杂 玉质好       

 

新石器时代兽面纹玉琮       
两节纹饰变复杂       

 

兽面纹玉琮       
良渚文化晚期
两大节 六小节简单兽面纹--两只小圆眼       

 

玉琮       
新石器晚期
简单兽面纹多节 15节高5.8cm       

 

素面玉琮       商代射短 单节割线

 

玉琮 商代       单节 横纹 圆角     

 

玉琮商代       素面单节射高割线方柱变成四个棱     

 

玉琮商代晚期礼玉       
长 15节兽面纹射长
首都博物馆藏

 

兽面纹玉琮 周代       
单节 双圈眼嘴突切线 直径9cm

 

素面玉琮周代       
单节高5cm割线       

 

玉琮        西周 17节 兽面纹射长

 

青白玉琮东周       
单节 横肋纹       

 

素面玉琮       战国单节割线       

 

玉琮汉代       
新面貌 云纹刻字

 

鹰座玉琮断面       江苏涟水三里墩西汉墓出土割线     
二、 最有生命力的礼器——璧起源:据研究璧由石斧演化而来。产生最早,使用年代之长, 数量之多,出土地      域之广是其它玉器无法相提并论的。用途:主要作礼器:祭天,即“以苍璧礼天”;还可作礼玉:随葬品;也可作饰玉:      小于5cm的璧。演变:从新石器时代到汉代,玉璧不断发展演变,见下图。
起始期——新石器时代到夏代●数量少,大而厚,状近方形。
●素面为主,极少有纹饰,如山鸟纹。
●厚薄不均,有砣切痕,边缘钝刃形。
●孔不在正中,孔有对钻痕。
●玉质不佳,青灰色、灰白色。
相对衰落期——商周时期● 晚商有出土,少;周代稍多,器壁厚约0.7cm,大小不等,直径几厘米到80厘米● 大者多素面,小者有纹饰:弦纹、云纹、龙、凤、鸟纹。
● 内缘略厚于外缘,璧面平整,边缘圆角形。
● 中孔内壁光滑,无对钻痕迹。
● 青白玉为主。春秋时期▲ 玉璧较前期稍多,有大有小。
▲ 素面璧仍较多。纹饰主体是勾云纹和圆圈纹构成的侧面兽头,璧边饰绞丝纹(绹 纹)。
▲ 采用浅浮雕工艺。
▲ 玉质以青玉为主。鼎盛时期——1、战国时期 ◆ 玉璧出土多。 出现新形制:出廓璧,璧的内外缘起边线,有断面呈八角形、菱 形、椭圆形的玉璧。
◆ 纹饰丰富,出现谷纹璧、蒲纹璧,还有多层纹饰璧:谷纹+蒲纹+龙凤纹。还有兽 面纹、镂雕龙纹和螭纹。
◆ 厚薄均匀,工艺精细, 出廓部分镂雕。
◆ 玉质以和田玉为主。

鼎盛时期——2、汉代
▲ 出土玉璧多。与战国相比,璧体较大、略厚、边缘略宽、出廓变长 。
▲ 仍有谷纹、蒲纹,但大而疏;出现刻文字璧、乳钉纹、朱雀纹
▲ 出廓、镂雕进一步发展,出廓部分变长、纹饰更精,璧本身只有简单的纹饰。
▲ 玉质以和田玉为主。魏晋南北朝时的玉璧少,主要继承东汉的余风。仿古期——唐--清代◆ 出土品少,主要是传世品。形制和纹饰多仿古,除圆形外、出现长方圆形、椭 圆形。◆ 唐代出现花卉纹,清朝有阔带几何纹。
◆ 注重龙、螭内部刻画,使之形象生动;多层透雕,立体感强。
◆ 玉质多为白玉,其次是青玉。
典型玉璧素面  玉质不佳
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       

 

玉璧上最早的纹饰冠状兽面纹良渚文化台湾私人藏     

 

山鸟纹玉璧——最早的有纹玉璧良渚文化美国弗利尔博物馆藏

 

玉璧晚商       
素面有沁色       

 

素面有领玉璧       晚商       

 

有领玉瑗       商素面有沁色     

 

青白玉龙环玉佩(变形璧)       出现皿纹纹饰 造型别致     

 

玉璧 西周       
三层纹饰龙饰 乳钉纹 龙纹
出廓透雕       

 

云纹璧内外缘起棱春秋       
江苏吴县出土       

 

龙纹(抽象)璧       
春秋晚期陕西凤翔出土

 

四层白玉璧战国       
从外到内:龙纹谷纹兽面纹龙纹
纹饰繁缛 透雕

 

战国        
透雕蟠龙乳钉纹璧
青玉双璜内外有边
直径1.1cm 厚0.4cm

 

三龙环形佩       
绹纹、鳞纹造型别致
战国河北平山中山国墓出土       

 

战国        
黄玉谷纹璧
内外缘起棱
直径5.9cm 市场参考价:30000元       

 

多层青玉璧       
饕餮纹绹纹蒲纹绹纹
       

 

三层白玉璧   汉构思新颖工艺精湛出廓 透雕       
乳钉纹凤纹龙纹         “寿、乐”字       

 

青玉虎凤璧(变形璧)西汉造型新颖工艺较精透雕出廓出廓部分高       高10.7cm宽6.7cm厚0.4cm       

 

兽首玉璧饰西汉       
变形玉璧出廓部分大螭纹、云纹兽面纹乳钉纹
高 16.7cm南越王墓出土       

 

三蟠螭系璧宋代       
玉质细腻浮雕俏色       

 

白玉双螭纹宜子孙佩宋代       
变形璧古今结合透雕出廓刻字       

 

黄玉透雕双龙璧清乾隆       
玉质优良变形璧透雕  刻字直径:9.9cm市场参考价:90000元     

 

白玉八卦纹璧清初       
直径:6 cm       市场参考价:4000元     

 

白玉浮雕单螭璧       
清中
直径:5.5 cm市场参考价:5000元     
    
三、玉戈的演化   起源:玉戈由新石器时代的一种石镰演化而来。   形制:一种由援(刃)和内(柄)构成的非实用兵器。   用途:仪仗玉器。
大汶口文化石镰       
 
 
 
戈各部位 名称
  演化:    玉戈最早出土于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其特征为长援、短内、无脊、无阑。玉戈流行于商代。其特征为内略变长、援部有脊、有阑。晚商时期,内部附近出现纹饰。西周后期至春秋早期玉戈特征为援细长、内与援的界线变模糊,似圭。
春秋后期几乎未见到戈。
二里头文化玉戈
特征:长援、短内、无脊、无阑。

 

早商玉戈
湖北黄皮盘龙城出土
特征:内变长、有阑

 

玉戈       晚商       
援弯曲较短有脊内有纹饰     


玉戈       
西周       
特征: 援细长      内与援的界线      变模糊,似圭     

 

商周 青玉戈(礼仗器)       长(上)25.4cm (下)28cm     

 

西周 青玉戈
长25.3cm 宽5.8cm

四、昙花一现的牙璋  牙璋是璋的一种,只出土于商代。
  形制:似戈又似刀。援细长且两边内凹;刃缘内凹,形成两个不等长的峰尖;阑        呈锯齿状。  用途:朝廷给驻外官员传令时的凭信。         西周只有变形的牙璋。
长48.2cm
长54cm
二里头文化       牙璋     

 

A型
B型
C型
晚商祀  坑  出  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历代古玉器总体风格特征
基本知识——历代玉器的鉴定
【东方陶瓷】中国古代玉器艺术精品欣赏
中国灿烂玉文化—浙江区域出土古玉欣赏(二)
故宫藏品--玉石器鉴赏之三
礼器之玉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