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4.1 爱护水资源》教材变化

变化1.调整了该课题在单元中呈现的位置

【修订前】在教材中的位置: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4爱护水资源。

【修订后】在教材中的位置: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1爱护水资源。

【目的意图】本课题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都是非学科性的,但在水的素质教育中却又都是题中必有之义。将这部分内容放在第一课题,一是考虑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易为学生接受,二是这里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强调了学生的爱水、节水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进一步从学科角度认识水的积极性。

变化2.调整了单元开篇的背景图

【修订前】以“九寨沟瀑布为背景图

【修订后】以“实物水和水分子的比例模型为背景图

【目的意图】修订后的《课程标准》中对化学概念重新进行了界定,明确指出“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修订后教材在“绪言”中也明确了“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而本单元的重点之一,同时也是难点的“水的组成”教学内容是与这一思想相吻合的。修订后教材单元背景图以水分子模型为背景应该说既符合了《课程标准》的要求,又突出了本单元的重、难点,可谓一举多得。

变化3.增加了开篇导入语和资料卡片

【修订前】没有开篇导入语。

【修订后】增添了开篇导入语:“水是地球上最普通、最常见的物质之一,不仅江河湖海中含有水,各种生物体内也含有水。

生命的孕育和维系需要水;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水力发电利用的是水;此外,水还能为人类提供水运的航道和宜人的环境。”

并结合内容,增添了“资料卡片”栏目。

【目的意图】在元素化合物知识体系中,水是自空气之后学生将要学习的第二种物质。开篇第一个字“水”就点明了本课题所要研究的物质。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对水已经有了常识性的了解,但从九年级化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看,学生仅知道有关水的科学常识是不够的,还需要系统地掌握水的存在、用途以及水的组成等,还需要系统地学习对物质进行研究的思想和方法。本课题的开篇即点明了水的存在和水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用途,为教材后续辩证的观点看待水资源的丰富与有限,以及爱护水资源做铺垫。资料卡片更加直观、具体的展示了生物体内水的普遍存在。

变化4.在一级标题“一、人类拥有的水资源”第二段结尾增加“作为一种化学物质,水能参与很多反应,本身就是一种化学资源。

【修订前】没有这句话。

【修订后】补充了“作为一种化学物质,水能参与很多反应,本身就是一种化学资源”。

【目的意图】从物质的特性出发,水不仅是一种用于维持生命活动的自然资源,还可以通过参与化学反应发挥更多、更大的作用。从“资源”角度认识水,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水的作用的认识,深刻体会水的宝贵和有限,从而产生研究水、合理利用水、爱护水的社会责任感。从“参与反应”角度认识水,突出了水在化学反应中的重要作用,为课题增添了浓厚的“化学的味道”,为进一步挖掘水的化学作用与价值埋下伏笔。从“资源”和“参与反应”双重角度来认识水,水就是一种“化学资源”。

变化5.P69资料卡片中“海水所含主要化学元素”的计数方式有变化

【修订前】部分元素的总量未用科学计数法。

【修订后】全部数据均采用科学计数法

【目的意图】将一个数字表示成(a×10n次幂的形式),其中1|a|10n表示整数,这种记数方法叫科学计数法。很明显,当a0时,a的取值范围是[110)。因此,修订前教材中将氢等元素的总量计为0.a×10n次幂是不科学的(其中1a10),修订后教材对此作了调整。

变化6.调整了我国水资源总量人均水量数值

【修订前】“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1012m3,人均水量为2300m3

【修订后】“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7×1012m3,人均水量为2048m3

【目的意图】随着海水淡化等处理工艺的发展,可利用的淡水资源状况是不断变化的、动态的。因此我们要用发展的、变化的观点看问题,教材也要本着时代性的原则,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

变化7.删去资料“水资源紧缺指标”

【修订前】提供了“水资源紧缺指标”的资料(如下图所示)。

【修订后】删去了“水资源紧缺指标”的资料

【目的意图】由于全球各个地区的地理、气候条件的不一致,导致不同地区水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水资源紧缺指标”可用于衡量某一地区的水资源状况,但却说明不了全球淡水资源严重缺乏的现状。不去过多强调这一资料,有利于引导学生用全面、客观的眼光看待全球的淡水资源短缺问题,更有利于学生全局观念的形成。

变化8.删去表“生活中用水浪费与节约方式比较”

【修订前】教材呈现有“表3-1  生活用水浪费与节约方式比较”(如下图所示)。

3-1  生活用水浪费与节约方式比较

【修订后】删去了该表格

【目的意图】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款式、型号的水龙头在市场上层出不穷,因此,每秒钟出水量就会差异很大,没有一个明确的数据标准。另外,口杯的容积、洗衣机的容积、节水型马桶的款式和型号更是花样繁多,无法用一个具体的数据进行衡量。故而,修订后的教材删去了该表。

变化9.更换了“农业和园林灌溉”图

【修订前】“图3-29  喷灌”。

【修订后】“图4-6  喷灌和滴灌”

【目的意图】修订后图片中喷灌的场景占据了整张图片的中心位置,使得“喷灌”的主题更加突出。另外,在该主题图片的右下角增添了一幅缩小成圆形的“滴灌”的图片,美观之余,图片与图片下注解的文字内容更加一致,而此点却是修订前教材不足之处,修订前教材展示的是喷灌一幅图片,而图下文字注解的却是喷灌和滴灌两种节水方式,显得内容与图片不一致。

变化10.教材P72增加了一个“讨论”栏目

【修订前】没有设置“讨论”栏目。

【修订后】增加的“讨论”栏目内容:“海水淡化是向海水要淡水的一种方法,海水淡化能否作为人类应对淡水短缺的重要途径,为什么?”

【目的意图】通过这个讨论,希望学生能够关注身边的化学知识,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同时也学习到如何客观辩证地看待问题、分析问题。通过问题讨论增强环保意识,加深对节水和防治水污染意义的体会,并在以后的生活中做一个“环保公民”。

变化11.增加了“生活用水水费单”、“污水处理流程示意图”和“污水排放标准部分内容”

【修订前】没有该部分内容。

【修订后】设置了该部分内容(如下图所示)

  

      图4-10  生活用水水费单                      4-11  污水处理流程示意图

        图4-12  污水排放标准部分内容

【目的意图】“生活用水水费单”重在呈现收费项目中的“水资源费”和“污水处理费”,以明示学生水作为一种资源,当我们向自然索取这种资源、以及向环境中排放污染后的资源时,都应该承担一部分费用,以此增强学生的资源意识、环保意识。“污水处理流程示意图”和“污水排放标准部分内容”都是一些具有化学特点的实例,使得原本非学科性的课题内容,平添了几份化学的滋味,也为教学中进一步挖掘化学的作用与价值埋下伏笔。

变化12.调整了“学习本课题你应该知道”栏目中的部分内容

【修订前】“1. 地球上的水储量是丰富的,但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

2. 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人人都应该关心水、爱惜水、保护水。”

【修订后】“1. 地球上的水储量是丰富的,但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

2. 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人类必须爱惜水——节约用水,保护水——防治水污染。”

【目的意图】本课题主要介绍了两部分内容,一是水资源概况,即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地球上的储水量丰富,但淡水资源有限的问题。二是水资源保护,即从节约用水和防治水污染两个角度进行的介绍。修订后的教材更加直接、明了的呈现了“水资源保护”中两个角度的内容:“人类必须爱惜水——节约用水,保护水——防治水污染”。

变化13.调整了“调查与研究”栏目中的部分内容

【修订前】“1. 从图书、报纸、杂质、互联网等媒体上搜集有关水污染的知识和情况报道,并按生活污染、工业污染和农业污染作分类整理,与同学进行交流。

2. 家庭用水情况调查

调查你家的用水情况,并根据表1中的打分标准,对表2中所列各项分别打分(可以自行增加、变换调查项目)。得分越高,说明用水越科学、越经济;如得分不够高,应与家人协商、制定改进措施和得分新标准。

3. 将你对有关水的问题的思考、想法(或评论、建议等)写成短文,登录人教网中学化学论坛进行交流。”

【修订后】“1. 20世纪末,随着热水器和洗衣机不断普及,城市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用水需求不断扩大,城市人均家庭生活用水量一度持续增加,2001年达到峰值153.5/(人·天)。从2002年开始,随着节水器具的普及,城市居民文明生活水准不断提升,而人均生活用水量开始出现下降趋势,2008年下降到130.5/(人·天)

1)查查你家每月的用水量,对照上述数据,看看你家的人均用水量处于什么水平。

2)你和家人在生活中有什么节水窍门?在互联网上查找更多的窍门并与同学交流,看看你家的人均用水量还有没有下降的可能。

2. 通过互联网调查了解水污染和治理的事例,思考下列问题。

1)水污染的主要途径和污染物有哪些?

2)举例说明水污染易,治理难。”

【目的意图】修订后教材中,第1个调查与研究的问题,是以2001年和2008人均生活用水量为情境来设置的问题,使得研究的问题是在真实的背景下展开的,更具有探讨的价值。同时,城市人均生活用水量的下降又可使学生体会到科学技术的合理利用对促进社会发展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在此情境基础上设置的两个讨论题,均取材于自己的家庭,通过学生思考自己身边的事,解决自己身边的节水问题。体现了新课标所倡导的“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理念。

修订后教材中,第2个调查与研究的问题,设置了一个非常明确而具体的问题:“水污染的主要途径和污染物有哪些”。与修订前的讨论题“从图书、报纸、杂质、互联网等媒体上搜集有关水污染的知识和情况报道,并按生活污染、工业污染和农业污染作分类整理,与同学进行交流”对照,很明显,修订后教材设置的问题的指向性、目的性更明确,学生的可操作性更强。另外,从问题的内容也不难看出,修订后的教材对待“水污染”的应对措施从“以防为主”转变为“防、治结合”,要求也相应的提升了一个标准。

变化14.删去“拓展性课题:最轻的气体”

【修订前】设置有“拓展性课题”栏目——最轻的气体。

……

【修订后】删去此部分内容。

【目的意图】该课题重点介绍了1. 氢气的物理性质。2. 纯净的氢气安静的燃烧,混有空气或氧气的氢气点燃时会发生爆炸,以强调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3. 氢气的用途。而氢气的物理性质和氢气的可燃性,以及点燃混有空气或氧气的氢气会发生爆炸,氢气的验纯方法等,都已在修订后教材第四单元课题3水的组成中介绍,而氢气可作为燃料在修订后教材第七单元课题2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中介绍。氢气可用于制备盐酸、合成氨和制备单晶硅将在高中的教材中做具体介绍,在这里呈现学生也不会知道其中的原理。此外,新课标第二个一级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中根本就没有对氢气及相关知识做任何要求,只是在第五个一级主题“化学与社会发展”中提到“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在该主题下的活动与探究建议③中提到“氢气的燃烧实验“,活动与探究建议④中提到“讨论:在氢气、甲烷、煤气、酒精、汽油和柴油中,你认为哪一种燃料最理想?”,故此将氢气单独作为一个拓展性课题提出,已经没有任何必要。修订后教材删去该课题也是顺理成章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初中化学《第三单元课题4爱护水资源》说课比赛一等奖
爱护水资源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4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1爱护水资源教案新版新人教版_
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第四单元-课题1 爱护水资源教案3
初中化学水知识点扩展:水的污染与防治
四年级下册环境教育教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