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歷史文化古跡——浙江武義俞源村古建築群(三)【圖文】
 
       俞源的俞氏宗祠非常大。三进两院,院落占地面积很大,打篮球踢足球都不成问题。第一进照例有装饰精美的戏台,同别的宗祠略有不同的是,俞氏宗祠第一个院落两侧有精致的两层楼房,并同通道门和二进大堂的边墙围成一个小院,怎么看都象是小巧独立的住宅。俞氏宗祠的大门装饰倒并不多,一字排开的房间,不似郭洞、诸葛、芙蓉等山村的宗祠好看,但一走到里面,这“处州第一祠”的气派还真有些惊人。
 
 
    俞源太极星象村布局奇异,充满神奇。据考证俞源村系明朝开国谋士刘伯温按天体星象“黄道十二宫二十八星宿”排列设计建造,村口设有直径320米,面积120亩的巨型太极图,村庄内主要的二十八幢古建筑是按天空中的星座排布的,村中还有防火、镇邪用的“七星塘”“七星井”,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位于村尾的洞主庙是典型的乡土庙宇,什么神仙都拜,但其主神却是劈山救母的沉香和营造都江堰的李冰。后者管水民间崇拜较盛,而前者入庙宇似不多见。从方位看,洞主庙可以说位于村外,两条小溪汇流之处,其墙体通红,背枕青山,旁有古樟围护,古樟下一道小巧的梦仙桥,整个画面十分优美。除了美丽,洞主庙还有一个有趣而神秘的特色——圆梦。据说在这里睡一个晚上必会做梦,而且解梦十分灵验,每年正月十三是“圆梦节”,周围四方均有大量人众前来求梦。
 

        俞源村的古宅是浙江中部和东部的样式,院落宽敞开放,不似徽州民宅那般紧凑。其典型样式也是三进两院,前厅后宅,围墙高大有封火墙。俞源的古宅保存状况十分好,其村子后半部分(北斗的斗柄)是成片的老宅,几乎没有现代的房屋,让人惊叹。由于俞源村历史上曾是商业重镇,因此这些古宅相对比较豪华气派,现在每个大院子都住了数家人家,因此也不再有大门,可以出入自由。
 

        在俞源,几乎各个大宅都有大量木雕,显示了以经商致富的大家气派。梁、柱、门、窗、牛腿、斗拱,只要有木结构,就必有雕刻,题材从花草鱼虫到人物、亭台楼阁应有尽有,保存也十分完整,没什么破坏,是浙江罕见的天然木雕博物馆。会随天气而变色的鱼、两面看起来图案不同的雕花透窗、指甲盖大小的太极阴阳图等等神奇雕刻也都能在这里找到,相对于样式比较雷同的住宅外貌而言,其内部才是真正的千变万化。
 

        对于千古文豪刘伯温,几百年来在人们的心目中不仅仅是将其看作为一代帝师、一代伟人,而更多的群众将其看做是神,于是有关他的传说也就遍布大江南北,他足迹所过的地方就流传着他的传说。
 

        相传600多年前的俞源村是一个旱涝交替、瘟疫盛行、民不聊生的穷村子。该村俞氏第五代孙俞涞和刘伯温是青年时同窗好友,于是俞涞请刘伯温前来帮助除害病灾。精通天文地理的刘伯温经过仔细查看,便精心设计了这座太极星象村。自太极星象村建成以后,俞源在600年中没有发生过旱涝灾害,俞源村更是村泰民富,不仅在明清两代富甲一方,而且还出了尚书、大夫、府台、知县、进士、举人等260多人,俞源真正成了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


        在这俞氏宗祠的偏厅摆放着一个巨大的俞源村落沙盘,它直观地将奇特的太极田、星象村完整地描绘出来,俞源村的民房布局是按中国古代的天体星象图“天罡引二十八宿、黄道十二宫环绕”排列的。村口的太极图即环绕俞源村的“双鱼宫”,与围绕村子的十一道山岗正好组成“黄道十二宫”。村中的28处古建筑群,则按东方苍龙七宿、北方玄武七宿、西方白虎七宿和南方朱雀七宿的方位排列。七口水塘(又名“七星塘”)呈北斗七星状排列,组成“天罡引二十八宿”的布局。更为巧妙的是,位于西方“白虎”之首“奎”宿的俞氏宗祠恰好装在北斗星的“斗”内。
 

        为纪念刘伯温,现在的俞源村还建有伯温草堂。据记载,伯温草堂是建于明代初年,抗日战争期间被毁,解放后由村民集资在原遗址上重建。由古花厅、古寻柳亭、古门楼等组成,内陈列着刘伯温有关的著述、刘基手记、名人字画等文物。传说草堂前这株有着600多年树龄的白栎树为刘伯温当年亲手种植的,当年刘基与文人俞涞、宋濂、章溢、叶琛等人在此说书论卷,留下了许多佳话。
 

        伯温草堂由古门楼、古寻柳亭、古花厅组成,融风水、生态、景观于一体,具有乡村别墅之遗韵。大门正上方砖雕“云卿星景”四字,寓意这里云蒸霞蔚,北斗拱照,群星灿烂。大门两侧分别写着“王佐、帝师”,意思为刘伯温是皇帝的辅臣,又是皇帝的国师。
 

        俞氏宗谱中载有刘伯温题《敬一处士像赞》,“结庐人境而无车马,竹冠野服栖迟其下,我求其人其渊明之流,亚乎,不知采菊东篱仰见南山悠然此中,其意能俾原善之我言乎,吾方将歌归来之辞,以寻五柳于人间矣。”再看柱子上的对联“浊酒以汉书下之,清淡如晋人足矣”,从这也看到刘伯温寻求、向往五柳先生那种淡薄名利、世外桃源的生活。
 

        草堂匾额“斯文永赖",意为希望俞氏子孙代代相传耕读文化。草堂是文人雅士吟诗弄文的地方,当年,刘基与俞源先祖俞涞、宋濂、章溢、叶琛常在此说书论卷,留下了许多佳话(补充图片讲解)。据《俞氏宗谱》记载,刘伯温为俞源俞姓排辈,首取“敬、卫、恭、仪、像、权、衡、福、寿、昌”十字,其中“仪、像”泛指天文或天象,“权”为天权,“衡”为玉衡,为北斗七星中第四、第五星之名,意为祝愿俞氏子孙与北斗七星一样永照人间。
 

         正是有了刘伯温的神奇设计,才有了今天的全国历史文化名村俞源。在俞源古村的大街小巷也流传着刘伯温的传说。
 

        俞源一词含义有二: 其一,俞源村为俞姓源头之一  其二,俞源村为俞姓生存之源。俞源古时称朱颜村,由朱、颜两姓家族组成。相传南宋时,有一俞姓杭州人任松阳儒学教谕,卒后由其子送灵柩回杭,途径朱颜村,停柩夜宿,次日灵柩紫藤缠绕,意为神地,遂置地安葬,子孙留下守墓,逐渐发展繁衍,称为俞源。明景泰三年,俞源属丽水县六都三。民国十九年才称为俞源镇,并沿用至今。
 

        早在唐代,大诗人孟浩然就对地处浙江中部的山城武义十分欣赏,留下了著名的诗篇《宿武阳川》:“川暗夕阳尽,孤舟泊岸初。岭猿相叫啸,潭影自空虚。就枕灭明烛,叩舷闻夜渔。鸡鸣问何处,风物是秦余。”这首诗非常凝练,概括而又生动地描绘出武义秀美的山水风光和恬淡醇郁的风土人情。时过境迁,在现代经济浪潮般地席卷、吞噬古代文化遗存的今天,人们仍然在武义能够看到像俞源、郭洞这样保存较为完好的古村落,这确实是一大幸事。
 

        据《俞氏宗谱》记载,明朝开国功臣刘伯温与俞氏先祖俞涞交往过盛,同时还有宋濂、章溢、苏伯衡以及其他宋元名家常常光顾俞源,说书论卷,游览山水。俞源人才辈出,历史上曾经出过邵武尉俞冲,海卫知事俞韬,名术士俞友闻,地理学家俞缪,礼部观政俞大有,奉议大夫俞昭,征仕郎俞款,县令俞士美,名医俞士良、俞士照,书画家俞经授、俞锦云、俞经美等等。
 

        俞源村有关刘基的传说很多,传奇之一是七星神塘的传说。所谓七星塘的传说,就是在整个村落中有七口水塘,七口水塘分别位于水碓塘边、大菜园、上菜园、载丰屋边、下泉、颜北江堰头池、下田等七个位置上,用线在图上将各塘连在一起,发现是北斗七星格局,故最早发现此一现象的村民俞步升将它命名为“七星神塘”。
 

        七星塘的作用是十分显著的。其一,它较为均匀地散落在全村,为人们的用水提供了方便。其二是防火救火,遇火灾有水源可以及时扑救。其三才是人们所说的消灾祈福功能:北斗七星在古人看来是主寿的,可以庇佑百姓安康、长寿,而这一现象在其他一些古村落中也有出现。以北斗七星命名的做法,虽然不是俞源村所独有,但是,在这里,它确实寄寓了俞源村人对天的敬畏,对美好生活的祈求和神圣理想。

        老年人说这七口塘是神塘,填塘肯定要招来灾祸。这里还流传这么一个故事,20世纪40年代初,外出谋生的村民俞祖芳回故宅定居,在修缮房屋时,俞祖芳决意要填掉紧靠房屋的一口水塘,老年人劝他他不听,还是把塘给填了。结果正屋山墙突然倒塌,俞祖芳这才感到七星神塘的神秘力量,于是又无奈的重新把塘挖了出来,从此,俞祖芳家又回复了往日的宁静。七星塘也仍然完好如初。
 
 
 

 
 



















































































點擊進入更多閲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千古人豪刘伯温和武义俞源村的传说
俞源太极星象村
刘伯温按星象设计此村,千百年来名家辈出,日军没能找到进村入口
俞源古村:中国唯一的太极星象村(转)
刘伯温设计的这个古村,几百年来怪事连连,至今科学无法解释
俞源古村落,金华必游去处,到这里才知道什么是太极什么是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