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歷史文化古跡——安徽黄山老屋閣及綠繞亭【圖文】

        老屋阁又称吴息之住宅。在黄山市徽州区溪南村。1952年经鉴定为明中叶建筑。
 

    老屋阁是一幢占地340平方米的代早期民宅,为砖木结构的两层楼房,下层矮,上层高。坐东北朝西南,五间二进,“口”字形四合院,前进楼下明间为门厅,后进楼下明间为客厅。狭长的天井中央有石板砌成的水池。阁正面为水平形高墙,侧立面采取不对称方式,与水平形高墙相接合,形成参差错落的外观,墙面抹石灰,墙顶盖蝴蝶瓦,倒影入池,幽深静雅。大门上有门罩,用水磨砖做成外突线脚,顶覆以瓦檐,不事雕琢,与铁皮包的厚实大门相协调,显得庄重古朴。


        西溪南位于徽州区西部。唐代建村,有一千一百多年历史。图为村东,远处为明代十一孔石桥:莘桥
    阁内梁架、斗拱装饰雕刻精美,双步梁端饰以云雕,梁架上承受瓜柱用莲瓣式平盘斗,山面梁架瓜柱下端收杀做成鹰嘴形式。柱子作梭柱形,从中段开始向上下两端收小,柱础石似覆盘形,柱间空档内有芦苇编篱。宅内不用天花板,搁栅外露。梁架木地表面作无光黑色,色调匀净,其他木作均不加髹漆,富有自然之美。阁后种植竹、桃、批把,春夏之季,景色宜人。该阁采用一种曲线较多的华丽活泼的建筑设计,在明代住宅建筑中具有代表性。
 

    村北是新安江的一条支流:丰乐河。图中形成水瀑的,就是位于村东北丰乐河上,始凿于宋代的吕堨拦水坝。西溪南恰位于黄山山脉与徽州盆地交界地带,河流由此出山,水流由急转缓,河床开阔,原山近林尽收水底,与小桥流水人家意趣迥异,磅礴大气。从两晋时期开始,古人就从河水中砌筑拦水坝,将河水引入村落和田野,生活需用以及水利灌溉。
        楼下正间两根又粗又黑的梭形柱,柱下端支落在一个形同倒置的大瓷盘的石础上。这是明代建筑特有的覆盆础。柱上的黑色是为防腐而加的保护层,一般是用皮麻纤维外涂生漆制成的。
 
 
    村西南现有一幢明代的老宅,名曰老屋阁,老屋阁被称为徽州民居的”老祖宗”。有着徽州明代古民居典型而古朴的特色。它的一些特色做法和建筑构造成为徽州民居的示例。
    楼上,沿天井四周有一圈整齐的栏板,雕花缀朵,富丽繁华,飞禽走兽,栩栩如生。老屋阁摒弃繁琐,注重洗练,栏板上只用扁圆垂直的木条,间隔均匀地压住板缝;檐口四周以八根雕工精细的垂莲柱支撑着,柱下端镂出含苞待放的荷花,给人以宁静而不沉寂的感觉。
 
前街,保存较为古朴的一段
 
    楼上厅宽敞宏丽,硕大的冬瓜梁纵横架设,浑实圆柱如待卫林立。这些梁柱、斗拱、雀替、叉手上都雕刻了云纹飘带,花鸟虫鱼。曾经有一位历史学家,来老屋阁考察后说:“这楼上厅不仅是长江中下游明代建筑固有的特色,它也是古百越遗民世代相传并且保持的一种民族俚俗,与高脚楼有关历史渊源关系。”老屋阁对于今天研究与继承明代建筑的技艺,是一件珍贵的实物资料。


        麻将巷,据说地面铺筑的青石板,其式样和长宽比例恰如麻将子,而且排列如码好的“城墙”而得名。
    在老屋阁宅边池畔,还有一别致的古老方亭,名为“绿绕亭”。始建于天顺元年(1328年),景泰七年(1456年)重建。距朱元璋登基只有88年,可见它始建必然在元代之前。

老屋阁简洁大气的外墙

    绿绕亭砖木结构,飞檐下的斗拱,月梁上鹰嘴形瓜柱,梁端的雀替,丁头拱等构件,至今木纹凸露,保存着清新雅丽的轮廓。月梁上彩绘图案,设色沉着,典雅工丽,保存五百余年还如此完好,这太珍贵了。亭梁枋上刻绘有题铭条款:“景泰七年岁次两子十一月十八日甲申吉辰重建绿绕亭,以便休憩。吴斯和乐建。”清代又3次重修。亭平面近正方形,跨街而立,飞檐翘角,画栋雕梁,手法多变,颇具特色。通面阔4米,进深4·36米,高5.9米。其梁上有包袱形图案彩绘,有元季彩绘遗韵,典雅工丽,实不多见。亭东南偎依池塘,临水置有飞来椅,供人憩息。晨昏四时,景色各异。是安徽省明代保存至今极为珍贵的古过街亭。据说,代江南四才子之一的祝枝山,他那首《东畴绕绿》就是为绿绕亭而写的:
         庞公宅畔甫田多,畎亩春深水气和。             
         五两细风摇翠练,一犁甘雨展青罗。             
         鱼鳞强伏轻围径,燕尾逶迤不作波。             
         最喜经锄多肯获,半年定愧伐檀歌!

老屋阁的窗扇

         《金瓶梅》西门庆的原型就是明代盐商吴天行。他的宅第“果园”,是《金瓶梅》小说场景发生地。而《金瓶梅》的作者兰陵笑笑生,就是明代徽州人汪道昆。

老屋阁的楼梯

        吴天行家世代经营盐业,拥有无数财富。吴天行的父亲吴无逸建有一座大型私家园林,名叫十二楼。园林建成之时,吴无逸请姻亲兵部左侍郎汪道昆亲自撰写了一篇《十二楼记》。吴无逸去世后,“十二楼”就传到了吴天行的手上。吴天行又耗资对“十二楼”进行修葺,传说唐伯虎、祝枝山来此作客时,还为他的楼提供过设计意见。
西溪南村古民居
 
        “十二楼”建有藏春坞、钓雪园等诸多景点,而且,喜欢美女的吴天行先后纳了一百多个妾,都安置在这里。据《吴氏宗谱》记载,尽管吴天行妻妾众多,但他并无子嗣。所以在吴天行晚年时,把它改称为 “果园”。 而汪道昆是何许人?他是嘉庆年间进士,官至兵部左侍郎,也出生在一个盐商巨富家庭。在文学创作上,他留下了一百多卷诗文及杂剧五种,在徽州一共生活了45年。
        其实,是不是《金瓶梅》的真实原型和发生地,我们无从得知。但西溪南村出的吴氏名人不在少数。有宋代学者吴自牧,元代诗人吴鼎新,明代学者吴海、诗人吴可封、著名徽商吴养春,清代学者吴元满、诗人吴崎,书法家吴又和、篆刻家吴凤等。
 
古朴典雅的庭院
 
        西溪南村,从古代时就有八景:“古桐乔木”、“梅溪书屋”、“南山翠屏”、“轴畴绿绕”、“清溪涵月”、“西陇藏云”、“竹林凤呜”、“山源春涨”。1498年,江南才子祝枝山至西溪南舅公家,据八景之名和意境各赋诗一首,并由著名文士唐允甲题跋,留赠舅公。吴氏一族就将此八景诗刻成碑帖,立于家园,现仅存一碑,藏歙县“新安碑园”。清代画家石涛曾以祝枝山八景诗意作八景图,现藏上海博物馆。清代学者胡长庚游此,亦有丰溪八景诗。
立垚亭
 
河两边密植有大片的杨树林,它现在是古村落保存最完好的自然美景
 
小溪从杨树林中穿扬,形成大片的湿地
 
北向进村的便利平板桥
 
进村的道路要穿过一片杨树林,清幽的绿色沁人心脾
 
又一年春天来临,溶溶水色荡漾着古村不老的柔情
 
 
         北向进村口。这也是整个古村落格局的一个缩影,街缘溪行,屋缘溪建。形成前、中、后三街与水堨相行的街区。图左近处是雷堨新修的水埠。

        后街也叫溪边街,南向单边街行。沿溪有钓雪堂花园、“天下第一贴”清鉴堂遗迹。西溪南一个重要特色就是古代私家园林多,较有影响的有十处。现在保存完整的还有果园一处。果园据说是明代富商吴天行的私业,当时请了名士祝枝山设计。


        绿绕亭位于徽州区西溪南村老屋阁东南墙脚下池塘畔。建于1328-1456年重修。亭平面近正方形,通面阔4米,进深4.36米,高5.9米。亭结构与雕饰风格类老屋阁,惟月梁上绘有包袱锦彩绘图案,典雅工丽,有元代彩绘遗韵。亭临池一侧置"飞来椅"。在亭中近可观繁茂场圃,远可眺绿茵田畴。明著名书画家祝允明曾作《东畴绿绕》一诗赞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西溪南明清古建筑:老屋阁及绿绕亭
古徽州十日游(十九) 西溪南
比宏村西递低调,却有着最纯正的徽州古韵,它才是皖南最美的发呆地!
距合肥3h的“小贵州”,现实版的绿野仙踪,比宏村低调,一个适合发呆的地方!
黄山脚下低调千年古村,曾为徽州最富之地,景色媲美宏村还免门票
西溪南古民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