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歷史文化古跡——山西晉中平遥鎮國寺【圖文】

        镇国寺位于山西平遥县城北15公里郝洞村,始建于五代北汉天会七年(963年),嘉庆二十年(1815年)照原样重修万佛殿。寺区山门内塑天王四躯。前院北向佛殿,东西两碑石碑二十余幢,多记载寺史。后院东为观音殿,西为地藏殿,正面为三佛楼。除观音殿外,各殿塑像俱存,三佛楼内还保存有明代壁画。大殿深广各三间,单檐歇山顶,出檐深远,斗拱硕大,造型雄伟,建造技艺精湛。殿内释迦佛趺坐坛上正中须弥座上,两旁侍立阿难、迦叶两弟子,侧面为文殊、普贤二菩萨,再前有二胁侍菩萨。前沿两角有二金刚侍立,主像前面有二供养菩萨,这11尊雕塑为北汉天会年间建殿时的作品。
 
京城宝刹——镇国寺
 
        扇面墙背面塑有倒座观音和善财、龙女,为明代塑造,清代重绘油彩外。释迦牟尼像造型高大,结跏坐式,手势作禅宗拈花印,面相端庄慈祥,都反映了唐、五代的风格。胁侍菩萨造型最佳,体型健美,身势微曲,混身肌肉丰满,面型圆润,发髻高束,理珞佩放胸前,罗纱紧贴躯体。前侧二金刚像,骨路雄健,姿势威武,衣饰古雅庄重,神态泰然自若,与敦煌唐代雕塑的金刚、天王像等极为相似。镇国寺万佛殿内的彩塑是全国寺观庙堂中保存至今的唯一五代作品。
        镇国寺,原名京城寺,到明代嘉靖十九年(公元1540年)被“镇国寺”所取代。明、清时,寺庙倾颓,清代嘉庆二十年(公元1815年),才重修万佛殿,重修后的殿宇,仍保持了原来的风格
        寺院最早创建于五代,距今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从寺内碑文可知,元明利用隙地,前筑山门天王殿,和左右钟鼓二楼,后建三佛楼和东西厢房,观音、地藏二殿,清雍正、乾隆年间重修东西两廊。
 
天王殿
 
        天王殿是本寺的山门,创建于元代,几经修葺,仍保留了元代的建筑风格。 为了有利于僧人修行,所以把寺庙修建到了山上或一些偏僻的地方。一般的佛教寺院建筑它的第一个特点就是设有山门,而一般山门都有三个门,中间一个大门,常盖成殿堂形式,两旁各配有一个小门,因此又称之为“三门”,是为了象征三解脱门之意,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佛教中认为入三解脱门,即可得到解脱,寺院的山门是佛界和俗界的交界处,三门并立,显示出佛门的神圣,这里两边小门上所题的词也显示出了这一点,分别为“崇虚”“垂幽”,佛教中指真理的本体无所不在,但无形象可见,虚无即是有而若无,实而若虚之意,“幽”则幽静、幽闭,一方面意为幽幽的环境,但更为幽静的学佛的诚心
 
天王殿(山门)  面阔三间,单檐悬山顶,斗拱硕大,柱头、补间斗拱各一朵
 
        四大天王之南方增长、东方持国天王
 
四大天王之北方多闻、西方广目天王
 
        四大天王塑于清代,虽身材魁梧,然气象不足;虽色泽如新,然神韵略失。四大天王手中的法器喻意着风、调、雨、顺。
 
天王殿内局部     斗拱硕大,上有彩绘,带有元风,与清式做法明显不同

 山墙壁画

 
        镇国寺的建筑,以万佛殿为最早,从殿顶脊檩下“惟大汉天会七年(公元963年)岁次癸亥参月建造”的题记可知,是中国大陆所存最古老的木构建筑之一。
 
 
        前院居中者为万佛殿。这座殿宇造型独特,面阔、进深各三间,通面宽11.57米,总进深11.78米,平面近正方形,屋顶为单檐歇山式,出檐深远,庞大的七辅作斗拱,斗栱高1.74米,总高超过了柱高的2/3,使殿顶形如伞状,在历代寺庙建筑中颇为罕见。此殿,始建于五代,殿貌奇古,结构奇特,从建筑的艺术上别具一格,是国内五代时为数不多的木构建筑之一,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殿小斗栱大
 
 镇国寺以历史悠久的木结构古建筑闻名全国

万佛殿牌匾
殿内塑像局部
 
       万佛殿内,中央为佛坛,长与宽均为6.59米,正中设立须弥座,上塑释迦牟尼坐像。旁边站立迦叶、阿难二弟子。连佛、弟子、菩萨、金刚、供养人共有11尊塑像。这些塑像,面目丰满、腴润,身躯高大、健壮,躯干微曲,塑造手法近似唐塑风格,饱含五代塑像的风韵,也是寺院内仅存的唯一一处五代彩塑群。

镇国寺精美壁画

        菩萨像,五代原作,面相丰润,躯体柔丽,虽经后世重装,但形骸、衣饰、面相、髮髻等仍不失唐末五代风韵,在中原是仅存无二之珍宝。
      
 
 
        殿前两棵槐树,分别名为龙槐和虎槐,传说有寺以来,便已存在。两树蜿蜒、弯曲,所谓:“曲如蜿蜒,下若垂柳。万转千回,龙蛇奔走。”。
 





龙槐,1000年树龄






补间斗栱,第一跳华栱与第一层柱头枋相交。很少见
 
        补间铺作又称为
平身科斗拱,是斗拱的三种类型之一,其余两种分别为:柱头科(又称柱头铺作)与角科(又称转角铺作)。"补间铺作"一词出现于宋代建筑学著作《营造法式》当中,它其实就是宋代对"柱间斗拱"的称呼,清代开始也称"平身科"。补间铺作是在两柱之间的斗拱,下面接着的是平板枋和额枋,而不是柱子的顶端,因为屋顶的大面积荷载只依靠柱头斗拱来传递是不够的,需要用柱间斗拱将一部分荷载先传递到枋上,然后传递到柱子上。斗拱按具体部位主要分为三种,除柱间斗拱以外,另外两种建议一同做个了解:柱头斗拱(宋称柱头铺作,清称柱头科,其实就是接着柱子顶端的斗拱)、转角斗拱(宋称转角铺作,清称角科,下面也是接着柱子顶端,但因为转角部分还需要考虑挑檐等,所以做法不一样)。
 
批竹式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遗世独立的唐宋木构,有生之年等你拜访
平遥之镇国寺、双林寺
山西平顺大云院
太姥山麓灵峰寺(上)—闽东游(3)
长治市,平顺县,石城镇,源头村,龙门山,龙门寺
国保山西|浊漳河谷八个国保单位之一大云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