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國古塔(四)【圖文】

    卅五、江苏无锡妙光塔
 
 
    无锡妙光塔,位于无锡市南门外运河东岸,始建于北宋雍熙年间,由一个名叫“未承福”的当地人捐资募建。宋徽宗崇宁三年,即公元1104年,赐塔名“妙光”。元明两代屡有兴废,明正统十四年,即公元1449重建后,即为今塔。后历经修缮,清咸丰、光绪年间曾遭火灾,仅剩一座无顶的荒塔。到了1926年,无锡实业家荣宗敬、荣德生和唐申伯出资重修,将塔屋檐、平台及护栏改建为钢筋混凝土结构。1980年无锡市人民政府拨款修复,清理出了埋藏地下多年的塔基台座,恢复了底层环廊,对外开放。妙光塔为八角七层楼阁式砖塔,分为塔基、塔身和塔顶三个组员部分。从明代永乐中起,“南禅宝塔”就被列为“锡山八景”之一,至今仍在旅游观光事业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卅六、江苏无锡宛山塔
 
 
 
 
    江苏无锡宛山塔,位于江苏无锡市锡山区羊尖镇的宛山之上。始建于明朝,为一座实心塔,塔身用不规则石块砌成,塔心则用石灰糯米计拌砂浆灌缝,使整座塔变得异常坚固。该塔平面呈六角形,共有五层层,每层上都有石凿的腰檐。塔身上下没有安装任何一扇门,亦没有凿刻而成的假门。只在西南面的第三、第五两层及南面的第五层壁上凿有佛像。塔南面的第三层壁上嵌有“大明嘉靖二十六年了未正月吉旦顾与清率男六栋孙男贵寿同建造”的石刻。整座塔外形十分简朴,很像一根大石柱,矗立在宛山之巅,远在二三十里外便能看到。宛山塔实心,塔身用不规则石块砌成,用石灰糯米计拌砂浆灌缝,非常坚固。
 
 
 
 
    卅七、江苏常州天宁宝塔 
 
 
    江苏常州天宁宝塔,位于江苏省常州市天宁禅寺内,始建于2002年,但是,这座宝塔所承袭的却是“古代”的建筑工艺,在外形上采用了唐宋古塔的风格,八角飞檐,形态端庄,简洁粗犷,气势宏大。同时,也由于该塔承载了1000吨的铜饰,并且采用了举世无双的铜雕艺术,高153.79米,因此而成为中华第一佛塔,更是世界第一高佛塔。从底层地宫到顶层钟楼,整座宝塔以佛教文化为主线,以东阳木雕、扬州漆器、常州乱针绣、惠安石雕等手工艺术为表现手法,巧妙地诠释了大乘佛教的诸多教义。
    佛塔的建成,与北方云岗大佛、中原龙门大佛、西方乐山大佛、东方灵山大佛、南方香港天坛大佛遥相呼应,成为五方五佛的佛心。而事实上,自古有寺必有塔,天宁寺也不例外,只是原本的天宁宝塔在宋代毁在了战火之中。如今,新天宁宝塔的兴建,也弥补天宁寺这座千年古刹“有寺无塔”的千年空白。最夺人眼球的就是塔顶那座金刚宝座型的塔刹,这座塔刹包括莲台、象轮、鼓座、火焰板等组成,由75吨黄铜浇铸而成。
 
 
 
 
    卅八、江苏镇江慈寿塔
 
 
    江苏镇江慈寿塔,矗立于镇江金山的西北峰之上,塔高30米,始建于1400多年前的齐梁,宋哲宗元符末年,即公元1100年,宰相曾布在金山寺超荐其母,在南北半山各建一塔,一名“荐慈塔”、另一名“荐寿塔”。到了明朝初期,双塔同时倒坍,而在双塔倒坍之后,到了光绪年间进行了重建,而且适逢慈禧60寿辰,便取名为“慈寿塔”。此塔玲珑、秀丽、挺拔。塔为砖木结构,八面七级,内有旋式木梯,外有栏杆相倚,面面有景,层层风光各异。若游人登塔凭栏眺望,江天市廛,尽收眼底。关于如此景致,宋代著名政治家王安石便曾写下《金山》一诗:“数重楼枕层层石,四壁窗开面面风。忽见鸟飞平地上,始惊身在半空中。”。慈寿塔外花墙上,刻有“天地同庚”四个大字,这四个大字是清代光绪年间湖南一位八岁儿童李远安所写。传说,正是在慈禧太后六十寿辰之时所写。
 
 
 
 
    卅九、江苏镇江昭关石塔
 
 
    江苏之昭关石塔,位于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长江路南。因塔上刻有“昭关”两字,故名“昭关石塔”,又因其正好立在街中上方,其形如瓶,又叫瓶塔、过街石塔。建成于元朝至大四年,即公元1311年,塔的下半部用块石垒砌,成四根石柱,顶部铺满条石,筑成一个框架形的台座,石塔即建于这个台座上,下面可以通行人马。塔高4.69米。塔分为塔座、塔身、塔颈、十三天、塔顶五部分,全部用青石分段雕成。塔座用两个相同的须弥座迭成,须弥座上为覆莲圆座和扁鼓形塔身。再上有13圈带形浮雕,象征13层天,上置法轮和圆形仰莲小座,轮上刻有“八宝”,其上便是塔顶。石塔台座的东西两面横额上有相同的刻字,左右分别镌刻着丹徒、镇江的知县、知府等题名。在明、清两代,当地政府都曾对该座石塔进行修葺。清朝光绪八年,即公元1882年,更是在石塔券门的石额上刻上了“共渡慈航”四字。
 
 
    四十、江苏镇江北固山铁塔
 
 
    江苏北固山铁塔,又名卫公塔,位于江苏省镇江市北固山上的甘露寺。在唐代时,由曾三次任润州刺史的宰相李德裕于宝历元年,即825年上报创建,最初是一座石塔。可惜的是,石塔在唐代乾符年间被毁,到了北宋元丰元年,即公元1078年,改建为铁塔,铁塔原为9级,在明代万历年间海啸,上部的7级被毁,重修时改为7级。到了近代鸦片战争时期,英国侵略军企图盗走铁塔,未能得逞。而在清光绪年间又遭到了雷击,上部5级被毁,就只剩下了两级。建国后,文物部门在复原时将残存的明代复制品的第4、第5两级加叠上去,现存铁塔仅为四级。1960年,在整修铁塔基础时,出土了两千多件文物,为李德裕建塔时埋藏的小巧精致的金棺银椁,里面藏有从金陵长千寺移来的舍利子若干。铁塔的结构为平面八角形,下有塔基,每层有四门,每层都铸有精致的佛像和飞天像,姿态生动。
 
 
 
 
    四一、江苏镇江僧伽塔
 
 
    江苏镇江僧伽塔,始建于唐朝,原本地处洪泽湖北岸的泗州城,由于其中埋葬着一位西域高僧的僧伽真身,所以便取名为“僧伽塔”。后来,到了南宋绍兴间,为了躲避战乱,泗州的一些高僧便慈奉着僧伽像来到了镇江,并且在寿丘山建造了僧伽塔。到了明朝万历年间又将古塔迁到了鼎石山上,从而成为镇江东大门的重要标志。
    此塔按明代风格复建,七级八面,密檐疏层,内为方形,错间而上,塔壁厚达一米,为砖砌仿木结构楼阁式,高32.5米,底部为白石所制的须弥座。此塔按明代风格复建,七级八面,密檐疏层,内为方形,错间而上,塔壁厚达一米,为砖砌仿木结构楼阁式,高32.5米,底部为白石所制的须弥座。此塔在光绪中叶曾遭火劫,木结构部分烧毁,到了1983年才进行了全面修复。1961年从塔下地宫中发掘“石函”一个,内藏珊瑚、玛瑙、珍珠和两座六面七级鎏金小塔等文物。
 
 
 
 
 
 
    四二、江苏镇江报恩塔
 
 
 
    江苏镇江报恩塔,位于江苏镇江市区圌山顶峰的楞俨寺旁边。江苏镇江报恩塔,位于江苏镇江市区圌山顶峰的楞俨寺旁边。同时也为了鼓励后辈认真读书,于是,倾其历年的积蓄建成此塔,并命名为“报恩塔”。后来,此塔竟成为了长江航道上的标志,船只溯江而上时。这是航行者们能够见到的第一座塔,所以又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塔”。
    该塔为砖石结构,共高七层,从明崇祯时期直至现在已然历经了将近400的历史。幸运的是,没有在这漫长的岁月当中经历过战国和自然灾害的洗礼和蹂躏,保存的状况十分良好。而且,这座塔,既象征着一颗学子的拳拳感恩之心,也饱含着一位前辈对后世子孙的无限期望。
 
 
 
    四三、江苏扬州栖灵塔
 
 
    江苏扬州栖灵塔,位于江苏扬州西北郊的大明寺中。建于隋文帝仁寿元年,即公元601年, 塔高九层。塔内供奉佛骨,谓之佛祖即在此处,这本是焚僧大觉遗灵之言,所以又称为“栖灵塔”。只可惜,该塔在唐武宗会昌三年,即公元843,由于遭受兵灾,一代胜迹化为焦土。
    隋唐时期,扬州的政治经济发展甚快,唐代著名诗人李白、高适、刘长卿、刘禹锡、白居易等均曾登临栖灵塔赋诗赞颂。1980年,鉴真大师塑像回扬“探亲”,谷界人士倡议重建栖灵塔,励图宏业。1988年,大明寺方丈瑞祥法师在该寺东园选址重建栖灵塔并立奠基石,仪式隆重。唐代大诗人李白登临此塔后,曾在诗中赞叹道:“宝塔凌苍苍 ,登攀览四荒”,称赞宝塔气势磅礴。
 
 
 
 
 
    四四、江苏扬州莲性寺白塔
 
 
    江苏扬州莲性寺白塔,位于江苏扬州处在瘦西湖周边的莲性寺内。该塔建于清乾隆年间,属一种砖石结构的塔,该塔外敷白垩,形制仿的是北京北海的喇嘛塔,而稍见清瘦修长。底层为方形台基,四周围有栏板,前置小台,台北及两侧皆筑阶梯,可以登人。基座中央是砖雕须弥座,每面各有3个小龛,雕十二生肖像。座上有承托塔身的覆莲座与金刚圈,中层为龛室,形如古瓶,南面设“眼光门”,内供白衣大士像。上层为圆锥形塔刹,有13层瘦长的圆圈,象征佛教“十三天”。刹顶置六角形宝盖,角悬风铃,上托铜质葫芦塔顶。塔身为石制仿砖木结构楼阁式,6面5级,每级均作飞檐瓦顶。除一、三、五级的南北两面辟为拱门外,余面嵌刻小龛,供浮雕佛像24尊。
 
 
 
 
    四五、江苏南京灵谷塔
 
 
    江苏灵谷塔,原名叫阵亡将士纪念塔,始建于1931年是阵亡将士公墓建筑群中一个重要的组织部分。据《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报告》记载,在率师北伐、建都南京、统一告成后,1928年国民政府“眷念前劳,凯旋者概予登庸,惨逝者追加怃恤,惟兹阵亡将士杀身成仁,尸骨遍野,忠魂无依,乃拟搜集阵亡将士骸骨,建筑公墓,安慰忠魂。”。
    灵谷塔是一座新颖别致的宝塔,塔高66米,九层八面,每层以绿色琉璃瓦披檐。各层外面,都围以花岗石走廊,塔的中间建有螺旋形扶梯,可沿梯252级直登九层。该塔由茂菲和董大酉设计,造形优美,典雅庄重,具有民族风格和特点,得到各界人士的高度评价。塔的内外四壁上,镶嵌着青石碑刻,该塔的八面,每层都有四门四碑。塔内计28块碑刻,第二、三、四层的12块碑上,镌刻着民国十三年十一月三日《孙总理北上时在黄埔军官学校告别辞》全文。
 
 
 
    四六、江苏南京舍利塔
 
 
    江苏南京舍利塔,位于南京市栖霞区栖霞山麓的栖霞寺东,是中国五代时期的佛教石塔,也是中国最大的舍利塔。栖霞寺即舍利塔始建于南北朝时期南齐永明元年,即公元483年。舍利塔原为五层方形木塔,在隋朝仁寿元年,即公元601年进行了第一次修复,而现存的舍利塔是在五代南唐年间重建的。栖霞寺舍利塔的整体结构紧凑,雕饰华美,塔八角五檐,高15米,是研究南唐建筑的重要实,中国佛塔艺术的精品之作,是南方非常少见的密檐式塔。该塔自下而上分为塔座、塔身和塔刹3部分,通高18米,全用白色石灰岩石砌造。塔座3层,自下而上为基座、须弥座和仰莲座。基座平面雕刻游于海水和祥云之中的龙、凤、鱼、鳖等纹饰,侧面雕石榴、凤凰图案。须弥座上下叠涩部分,侧面雕覆莲及石榴、狮子、凤凰纹饰,中间束腰部分作八面体,8个转角处均雕作半圆形角柱,柱上浮雕力士和立龙形象,柱间浮雕释伽牟尼“八相成道图”。栖霞寺舍利塔改变了唐代的密檐塔只有一层低低的素平台基的做法,吸取了唐代某些小塔的造型方式,在塔下用须弥座为基座,座上并有仰莲式平座,开创了以后密檐塔逐渐华丽的先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江苏古塔(1)
江苏镇江宝塔山僧伽塔
中国塔(075)会城三塔
江苏的古塔 (一)
万佛石塔
中华名塔大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