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构建互嵌式发展社区 促进交往交流交融——临夏市以“五嵌入五推进”模式推动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构建互嵌式发展社区 促进交往交流交融

——临夏市以“五嵌入五推进”模式推动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临夏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奋力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谱写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篇章。2021年12月,临夏市被确定为全省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试点地区。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州市两级高度重视,精心谋划部署,创新提出思想宣传、居住空间、教育教学、工作就业、文化交流“五嵌入”模式,以点带面,全面推广,试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以“五嵌入”模式构建嵌入式社会构架

  着力深化思想宣传嵌入。坚持分类指导、精准滴灌,构建干部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主题实践多位一体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机制。通过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民族宗教理论政策“百场万人”大宣讲等有效载体,在全市各族干部群众中坚持不懈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全方位、多角度讲述民族团结故事,为各民族互嵌式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着力促进居住空间嵌入。在城市商品房规划建设、公租房建设、安置房建设、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翻建等工作中综合考虑民族元素和现代风格互嵌,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推动小区、楼群、楼栋、单元嵌入式居住,着力构建“互嵌式”共住共居生活空间。全市完成棚户区改造11731套、老旧小区改造4905户,成功打造各民族和谐共居的互嵌式示范社区(村)18个,建成一批“红石榴”互嵌式家园(小区),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嵌式社区生活居住模式。

  着力实现教育教学嵌入。创造“互嵌式”共学环境,以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十个一”活动为抓手,大力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分批开展青少年“游家乡·知家乡·爱临夏”、“石榴籽”研学、夏(冬)令营、社会实践等活动50余次。特别是加强与东西部协作地区的青少年交流活动。大力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实行各民族学生就地就近上学,不断拓展联合办学模式,让各族学子在家门口圆了“名校”梦。

  着力促进工作就业嵌入。不断加强对各民族干部的培养吸收和选拔使用。举办“红石榴”就业专场招聘会、妇女就业技能培训、传统美食职业技能培训,鼓励企业、社会组织招收各民族职工。岗位涵盖科技研发、规划开发、企业管理、财务管理、医疗保健、土建工程、市场营销、教育培训、餐饮服务等行业领域。同步举办“人社局长直播带岗”暖心行动,实现“互嵌式”共事目标。

  着力加强文化交流嵌入。充分发挥“十有临夏”资源禀赋,举办文明汇聚·光耀河州—史前文化临夏论坛、临夏市牡丹文化产业发展论坛。连续两届成功举办河州牡丹文化嘉年华,开展大型系列文化活动100余项,为各族群众提供共建共享的文化盛宴。

  以“五推进”举措努力创造各民族安居乐业的社区(村)环境

  加速推进公园城市建设。锚定“打造魅力花都、建设公园城市”发展定位,全力以赴抓项目、育产业、招大商、优生态、保民生,实施了环城北路、城区道路提升改造、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河州牡丹园、临夏地质公园、百益亿农鲜花港、牡丹文化产业园、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城市应急水处理等一批重大项目,公园城市建设不断实现新突破,经济发展活力持续增强,取得了群众认可、社会认同的良好效果,不断满足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深入推进“和美乡村”建设。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示范区创建为抓手,精心打造“乡村振兴+民族团结”融合发展双示范村,建成1个省级示范镇折桥镇、7个省级示范村和3个县级示范村,形成美食折桥湾、彩陶王坪、芍药江牌、花韵草滩等特色景观,乡村面貌发生了显著改善。

  全面推进城市社区建设治理。强力推进“未来乡村(社区)”建设,以东区街道未来社区体验中心为原点,“共治、共建、共享”为主线,“六大场景”为统揽,以点带面、辐射带动,街道所属8个社区实施的“139+N”(即1个中心、3个框架、9个载体、N项活动)未来社区综合体已投入使用,为全市探索建设设计合理、参与充分、功能完善的未来社区治理模式树立了样板。

  创新推进社区(村)服务管理。大力实施乡风文明大提升、能力素质大拓展、信访积案大化解、民族宗教大团结等“十大行动”,完善城市社区功能,为各族群众提供方便快捷舒适的生活服务。依法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在临夏籍流动人员较集中的城市设立五个劳务工作站,实现流出地和流入地双向服务、双向管理。

  大力推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以夯基筑台“十大行动”、民族团结创建“十进 ”活动等为抓手,各街道(社区)坚持举办“百家宴”“石榴杯”社区文化展演、“我们的节日”等系列文化交流活动。持续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家庭”“民族团结经营商铺”“民族团结好邻里”等评选活动,推动形成社会主义文明新风尚。大力推进“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建设,创新开展“青春绽放小红星”公益课堂,让大学生群体、离退休干部成为呵护少年儿童成长成才的重要力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委员谈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都提了哪些建议?
小“石榴花章”见证民族大团结
宜昌市四条措施解决少数民族群众“融入”难题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面临的挑战与应对
推进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高质量发展
定了!北海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标识(LOGO)长这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