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了好文章让人振奋》——谈艺术创作需要激情抛洒

     《初入大观园》

多年来我很少看报纸,一般的报纸提不起兴趣,再是埋头创作,没时间看。画了25年的《红楼梦》长卷,现已基本完成。想着下一步的创作计划,便从今年订阅《中国书画报》,看了几期,改变了我对报纸的看法。竟然有这样的好报纸,评论家可以畅所欲言,记者、编辑写的内容囊括了美术的方方面面,好的栏目让人百看不厌。

看了第16期《国画创作需要激情抛洒》一文,让人感动。作者的说法引起我的共鸣,整篇观点我都赞同。如“激情”在青年画家身上,乃至当今普遍的国画创作中是多么珍贵的字眼儿!“学画靠两个因素:一是痴情,二是激情——痴情地学习技术,激情地表现艺术。然而,当今中国画坛正是缺乏这种痴情苦求学问的人。”在谈到周思聪创作的《人民和总理》、《矿工图》是初稿和草稿时,作者说:“某一件具体作品所赖以产生的艺术激情是不可复制的。”这句话富有哲理。

3月28日《现在还有文化人吗?》一文有一段话:“过去圈内人穷却特尊崇文化。一桌人吃饭,不看他穿的怎样,坐什么车来的,只听他讲的怎样,如果有学问有见地,几乎会赢得所有人的尊敬,一餐吃下来能长好多见识。一群年轻人在一起,多谈近来读什么书,看了什么电影(那时多是文艺片),正在学习什么东西,准备将来干什么。小聚一次振奋好多天。人们靠着种种精神追求与梦想在困难中踏踏实实地生活。”写的真切,让人回味、追忆那个年代。

《杜牧·山行》

关于书法的探求争论激烈,3月31日,《回归“书写”》一文中写到:“现在侧重展览形式,几乎就是大多数人唯一的形式。设计、制作太快了,没有了韵味,脱离了书写,‘人’的因素退居其次,心里、情感、学识变得无足轻重,甚至被釜底抽薪。”写的尖锐,有见地。画为心声,书亦如此。不能制作、设计,要自然而然地流露,书法创作也应激情抛洒,就是写楷书也得动真情,写行草更需要情感的流露。

“画派打造”是个热点,初看“画派打造”有人为因素,通过认真分析当前画坛情况,深感画种多样化之重要,有一些本应活跃的画法却不见其发扬,无形中受到局限,画的多样性是艺术繁荣的具体体现,“画派打造”有利于当前的绘画发展。第25期《继承、坚守、开拓》一文,一位画家在回答记者时说:“画派的发展不是坏事,而是整个文化事业的补充。因为画派对活跃艺术思想,提高作品质量、提升画家素质等都有好处。国家文化发展应该建立竞争机制,允许多元发展。”目前“画派打造”的情况,正象主持人说的:“我们的讨论得到了越来越多画派的回应,······都对参与研讨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这让我们感到了‘画派’这个非官方的活力。”正是这种画家的民间交流能产生纯真的艺术,绘画史上的画派大多数是民间交流发展起来的。

《峡江烟云》

2月1日《青年画家是否还有激情抛洒》记者江丽红写的真实、细致,负有责任感,想的是中国绘画的发展和未来,给青年画家以信任和厚望。文中说:“······在他人围墙里打转太久,恐怕荒废的不只是时日,还有一种可贵的精神”。“任何事物的发展进程都是曲折而无尽的,终有一天,这种现象会彻底改变。那么谁先觉醒、先迈出探索的脚步,谁就把握了先机。”通篇看下来,是对第四届全国青年美展的细致分析。首先肯定好的作品,细细梳理青年作者的缺失和不足,最后热情鼓励青年作者,勇敢地承担起国画的未来,以后的国画历史也必将由青年画家来续写,青年画家应该做的是储备、积蓄、尝试、开拓。我细看了报上刊载的“四青美展”的作品,制作性太多,显得呆板,缺少自身情感的流露。更难说真情的流露。摈弃杂念,就有真情。青年画家有资本,只要你真情地去画,大胆地探索,找不到展厅,会拥有艺术。青年人要有自己的理想,要勇敢地承载起历史的使命。中国文化的发展寄托在你们身上,你们应该不惧探索,不怕失败。面对目前文艺开放的大好局面,你就大着胆子激情地抛洒吧!  

《仕女图》

《花鸟画》

《青年点到供销社的小路》             

2012年5月9日 高艺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画家专栏 │小蒙——朦胧画派代表人物画家
曾浩的《敦煌飞天美女》油画作品【珍藏版】
古代山水画和现代山水画区别在哪?
祝清跃浅谈《国画学习》
画家徐君熙:如无极之境,养浩然之气,绘不朽之作
国画大师石鲁作品欣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