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膏药
外用膏药是用什么原料制成的?
植物油、药物细末、铅丹、狗皮、布、纸。也有丁香、肉桂、樟脑、薄荷油、冬青油、蓖麻子肉、松香粉、轻粉、东丹、银朱、茶油

适用于哪些疾病?
常用于外科疮疡肿毒,也可用于某些皮肤病和跌打损伤,以及淤积等。可用于疮疡肿毒、手足皲裂,风湿痹痛、腹中淤积、半身不遂等内科病症。

请参考如下内容:
膏药
 来源: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用硬膏(外用膏药)贴敷患处治疗疾病的药物疗法。此法又称膏药法。常用于外科疮疡肿毒,也可用于某些皮肤病和跌打损伤,以及?积等。硬膏是取膏药基质(如植物油)加热,投入药物细末再加热煎炸,然后取其上清药油继续炼熬,待其滴水成珠,下入铅丹而成的外用膏药,在应用时,可将膏药分摊于狗皮、布、纸上,贴于患处。硬膏有黑、白两种。黑膏药呈黑色,要求贴之必粘,揭之必落,捏之软中有硬,揉之沾手不沾,拉之成丝易断。在使用时,宜加温软化后贴敷,一般溃疡用薄形膏药,肿毒用厚形膏药。白膏药呈黄白色,杂质较少,可用于疮疡肿毒、手足皲裂等,也可加入丁香、肉桂等药粉贴脐腹部,治脾胃虚寒、食滞、虫积等证。现在所应用的橡皮膏中,加入中药和挥发性物质(如樟脑、薄荷油、冬青油),则可用于跌打损伤等症,如伤湿止痛膏。临床应用于外科疮疡肿毒,必须辨明阴阳证候。阳证、热证宜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提脓祛腐,可用千捶膏(蓖麻子肉、松香粉、轻粉、东丹、银朱、茶油);阴证、寒证宜温经散寒、化痰通络、行气活血,可用阳和解凝膏等。又如疮疡已成脓而不能自破时,可用咬头膏;疮疡已溃或未溃时,可用太乙膏等。风湿痹痛、腹中淤积、半身不遂等内科病症则可用狗皮膏、阿魏化痞膏等。应用膏药法时,还须防止药物过敏,并保持局部清洁。

外用膏药是用什么原料制成的?
植物油、药物细末、铅丹、狗皮、布、纸。也有丁香、肉桂、樟脑、薄荷油、冬青油、蓖麻子肉、松香粉、轻粉、东丹、银朱、茶油

适用于哪些疾病?
常用于外科疮疡肿毒,也可用于某些皮肤病和跌打损伤,以及淤积等。可用于疮疡肿毒、手足皲裂,风湿痹痛、腹中淤积、半身不遂等内科病症。


外用膏剂
外用膏剂系选用相宜的基质与药物,采用适宜的工艺过程与制法,制成专供外用的半固体或近似固体的一类制剂。此类制剂广泛应用于皮肤科与外科等。有的对皮肤起保护作用,有的对皮肤或粘膜起局部治疗作用,也有的透过皮肤或粘膜起全身治疗作用。

  外用膏剂的剂型种类:包括软膏剂、膏药、橡皮膏三种主要膏剂。另外,类似软膏的制剂:糊剂及涂膜剂亦在此介绍。

  外用膏剂中的软膏与膏药在中国应用甚早。在《黄帝内经》(素问)“痈疽篇”中已有“疏砭之,涂以豕膏”的记载。汉代名医华佗在施用外科手术后,常习用“神膏”以促进伤口愈合。晋代葛洪所著《肘后备急要方》中有用豕脂、羊脂等与药料炼制膏剂的记载;同一时代龚庆宜著的《刘涓子鬼遗方》和齐·诸澄著的《褚氏遗书》中对皮肤科用药方面均有重要发展,其中有多种“薄贴”的记载,已较广泛地应用皮肤吸收良好的动物脂肪作为软膏基质。唐代孙思邈著的《千金翼方》载有“乌麻膏”方,其组成有生乌头、麻油、黄丹及蜡。制法为“内油铜器中,微火煎之,至明旦看油减一分,下黄丹,消尽;下蜡令沫消以膏成……”由此可见,当时已有了制备膏药的方法。宋代,由陈师文等撰、宋朝廷颁布发行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丸、散、膏、丹等中成药已趋完善。外用膏剂到明、清两代更有发展,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编著的《本草纲目》中已有40多种剂型,其中膏剂品种也不少;清代吴师机著的《理瀹骈文》是一部论述膏药的专著,对膏药的方药、应用、尤其在制备工艺上均进行了较完整的总结,并有进一步的发展提高。如膏药种类,已不是单纯使用油脂与樟丹,而又创制出白膏药、胶膏药、松香膏药等。

  外用膏剂不仅在中国创用很早,而且在国外应用亦比较早。尤其是近代,在软膏的基质与制法、橡皮膏等方面有了较快的发展。

  软膏剂:

  软膏剂系指将药物加入适宜基质中,制成容易涂布于皮肤、粘膜或创面的半固体外用制剂。

  软膏剂在生产与贮藏时均应符合下列各有关规定。

  ①软膏剂常用的基质,有凡士林、液状石蜡、羊毛脂、蜂蜡、动物油、植物油、单硬质酸甘油酯、十八醇等及其混合物。根据气温高低,可添加适量石蜡或液状石蜡调整基质的软硬度。某些基质中可加入乳化剂制成乳剂型软膏,使药物易被皮肤吸收,并易洗除。

  ②供软膏剂用的固体药物,除另有规定外,应预先用适宜方法制成细粉,全部通过6号筛。

  ③软膏剂应均匀、细腻,涂于皮肤上应无粗糙感,并应具适当的粘稠性,易涂布于皮肤、 粘膜上而不融化,但能软化。

  ④软膏剂应无酸败、异臭、变色等变质现象。必要时可加适量防腐剂使其稳定。

  ⑤软膏剂所用的包装容器,不应与药物或基质发生理化作用。

  ⑥除另有规定外,应置遮光容器中密闭贮存。

  膏药:

  膏药系以食用植物油与黄丹或铅粉等经高温炼制成的铅硬膏为基质,并含有药物或中药材提取物的外用制剂。

  膏药是中国制剂中的一种传统剂型,早在晋代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中巳有油、丹熬炼而成“膏”的记载。刘宋《刘涓子鬼遗方》中亦有多种“薄巾”的记载,“薄”指软膏,“贴”指膏药。唐、宋以来对膏药的应用更加广泛,清代吴师机所著《理瀹骈文》为膏药在应用方面的专著,目前中医临床及民间仍然广泛使用膏药。

  膏药常应用于消肿、拔毒、生肌等外治方面;但它通过外贴,还能起到内治作用,如驱风寒、和气血、消痰痞、通经活络、法风湿、治跌打损伤等。《理瀹骈文》上论及膏药的作用时,有“截”“拔”之说,谓“凡病所集聚之处,拔之则病自出,无深入内陷之患;病所经由之外,截之则邪自断,无妄行传变之虞”。

  膏药的种类有多种,以油与黄丹为基质的为黑膏药;以油与宫粉为基质峋为白膏药;以松香等为基质的为松香膏药。最常用的是黑膏药。

  对膏药的质量要求如下:

  ①老嫩应适宜,贴于皮肤上要有适宜的粘性及不移动位置、

  ②外观应油润细腻,对皮肤应无刺激性。

  ③同种膏药的摊涂量应一致,其重量差异限度不超过±5%(指除去裱背材料的纯膏药重量)。

  ④在常温下保存,两年内不变质,不失去粘性。

  黑膏药:

  黑膏药系以食用植物油炸取药料,去渣后在高热下与黄丹反应而成的铅硬膏。

  白膏药:

  白膏药系以食用植物油与宫粉为基质,油炸药料,去渣后与宫粉反应而成的另一种铅硬膏。

  橡皮膏:

  橡皮膏(亦称橡胶硬膏)系以橡胶为主要基质,与树脂、脂肪或类脂性物质(辅料)和药物混匀后,摊涂于布或其他裱背材料上而制成的一种外用制剂。如不含药的氧化锌橡皮膏,含药的伤湿止痛膏、神经性皮炎膏等。其组成如下:

  (1) 裱背材料 漂白细布。

  (2) 膏药料 主要由基质、辅料、和药物组合而成。

  (3) 膏面覆所含的成分比较稳定,粘着力强,不经预热可直接粘贴于患部,亦不易产生配伍禁忌,对机体无损害,不污染皮肤和衣服,携带和使用均方便,患者乐于应用。

中国膏药的发展与演变
发布日期:[2006-12-6] 共阅[76]次 【返回】
丸、散、膏、丹、汤是中国最古老的传统剂型,当时的膏既包括内服的滋膏又包括有外用的膏药。很多文章报道说中国膏药的历史已有近2000多年。实际上还早,中国先秦古籍《三海经》就记载一种羊脂类药物,用于涂擦皮肤防治皲裂,现代研究证明,羊脂具有滋润、温煦作用,涂于皮肤能形成封闭性油膜,促进皮肤水和作用,对皮肤有保护和软化作用。而当时膏药的构成是单用动物的脂肪用以外敷或者外擦。没有做任何加工处理。这应该说是早期膏药的雏形。
我国最早的医学文献,战国秦汉时期先后出 现的《黄帝内经》 、《神农本草经》、《难经》等古典医学著作中,都有关于膏药的制备和治疗应用方面的记载。如《灵枢•痈疽篇》中对米疽“治之以砭石,欲细而长,疏砭之,涂以豕膏,六日已,勿裹之”;《灵枢•经筋篇》中对筋脉纵弛“治之以马膏,其急者,以白酒和桂以涂其缓者”。这个时期表明膏药已经有所应用,但是很不完善,没有完善的制备方法,所以只能称之为早期的膏药。
汉魏晋时期,伴随中医的发展,膏药作为治病的一种方法也有进一步完善。1972年在甘肃武威县汉滩坡发掘汉墓中,出土了一批简牍,其内有用膏药治疗疾病的重要记载。如“百病膏药方”和“妇人膏药方”。简中不仅记载了用膏药治疗何种疾病,而且还记载了膏药的制法。这批医简的出土,为我国膏药起源的考证,提供了确切有利力的证据。东汉末年杰出的医学家张仲景在其名著《伤寒杂病论》中有“四肢才觉滞重,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后汉书•方术传》也记录了华佗做外科手术后,“既而缝合,敷以神膏,四五日创愈,一月之间皆平复”。可知在汉代,膏药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油脂,且这种膏药的形式不仅用于外科,而且是进一步的使用了。晋代葛洪著《肘后备急方》记载了用豚脂或羊脂与药物制成“膏”用以外治。晋代黄甫淧撰写了《针灸甲乙经》,记录人体共有349个穴位,在对穴位定位、定名,阐述了穴位的功能和主治的同时,整理了穴位的顺序、位置。这一发展促进了膏药向穴位贴敷使用方向的延伸。为膏药的的按穴位使用提供了依据。专门外科医著《刘涓子鬼遗方》中大量的记载了膏药的处方,并详细记载了制法及用法。如羊髓膏方载“羊髓二两,大黄二两,甘草一两,胡粉二分”,四味以猪脂二升半,并胡粉微火煎三上下,绞去渣,上冷,敷疮上,日上四、五次。这种用猪脂析出药物的软膏剂已广泛使用。
在唐代,我国医药界出现新局面,唐初孙思邈的《千金翼方》和王焘著的《外台秘要》是两部巨大的医学著作,汇集了隋唐以前的医疗经验和方剂。在这两部书里收集了许多猪脂膏方和其他软膏方。以黄丹收膏的黑膏药也在这里出现,如“乌麻膏,主诸漏恶疮,一十三般丁肿,五色游肿,痈疖毒热,狐刺蛇毒,狂犬虫狼六畜所伤不可识者,二十年漏金疮,中风皆以此膏帖之,恶脓尽即差,止痛生肌,一帖不换药,惟一日一度拭去膏上脓再帖之,以至差乃止方:生乌麻油(一斤)、黄丹(四两)、蜡(四分皆大两大升)。
右三味以腊日前一日从午,内油铜器中微火煎之,至明旦看油减一分,下黄丹消尽,下蜡令沫消,药成,至午时下之,惟男子合之,小儿女人六畜不得见之。”
《外台秘要》“又疗发背及一切毒肿方”即“生麻油六合、黄丹二两半、地胆两钱(捣碎,筛)、生栗子四十九枚(取大小中者,熬焦,去皮碎,绢筛)。右四味,和於铜器中盛,用炭火重汤煎候沫溢出,与器口欲平,取小麦一合,分二人嚼取筋,急内药中搅,使与相和,膏擎下,安铜器冷水中,成膏讫,以故帛涂膏贴所苦处,晨夕换膏。”   该方不仅用黄丹收膏,而且将熬制好的膏放入水中去火毒,然后摊涂在布帛上贴患处,已和后代对膏药的制作和用法无异。
宋代医学大为兴盛,其医学著作之多也超过前代,关于膏药方剂的记载也是很多的,在国家编纂的《太平圣惠方》中记载了像“紫金膏”、“连翘膏”等许多制剂。《和剂局方》、《外科经验全书》等书中也记载有膏药处方,如“万金膏”、“神仙太乙膏”“唆头膏”、“太乙膏”等。书中详细记载了各方的制药理论、方法、工艺等,可以说,黑膏药的制作工艺已完全成熟。如《济生方》“乳香膏”: 木鳖子(去壳,细锉)、当归(各一两),柳枝(二八寸,锉之)上同以麻油四两,慢火煎令黑色,次用乳香、没药(各半两)、白胶香(明净者四两,共研细,入油煎化,用绵滤之),上再事治之,炼药铁铫令极净,再倾前药油蜡在内,候温,入黄丹一两半,以两柳枝搅极得所,再上火煎,不住手搅,候油沸起,住搅,直待注在水中成珠不散为度。秋冬欲软,春夏欲坚,倾在水盆中,出火毒搜成剂收之。
该方以黄丹收膏,以柳枝搅药,以滴水成珠不散验膏的老嫩,把膏放水中去火毒,这些都成为后代膏方制作的典范
明朝对膏药的应用更为普遍,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了膏药的方剂和制法,其中用吴茱萸研末醋调,敷涌泉穴,治疗鹅口疮至今还临床应用。聪明的企业家已将其开发成保健用品,市场上有售。直到清代,吴尚先(吴师机)编著的《理瀹骈文》是我国最早得一部外治专著。对中医外治进行了全面的阐述。第一,书中详细论述外治的机理, “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医理药性无二,而法则神奇变幻。”阐明了外治法和内治法用药同出一理,只是在用药的方式和给药途径上有所不同而已。这一理论截至到目前还被广泛应用,对膏药组方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第二,书载膏贴药158方,详细描述组方、制作方法、施治范围及具体的使用方法,对现代膏药生产还有直接的参考价值。第三,所记载膏贴剂的适用症不再局限于外病外治,已扩大到内病外治,几乎涉及到妇、儿、内、外、五官等临床各学科,大大拓宽了膏药的应用领域。第四,书中讲因“凡病多从外入”, “所以与内治并存,而能补内治之不及者此也”,说明了外治法与内治法同等重要,明确了膏药的地位和价值。
上个世纪橡胶膏技术进入中国,由于它使用便捷,生产工艺简单,技术门槛低,使用量大等原因,很多药厂都生产橡胶膏药,并把一些膏药改良为橡胶膏剂。出现了很多长期使用的膏药将面临着失传和消失,这正是我对中国传统膏药的发展进程研究的主要原因。我个人分析造成失传的原因无外乎几个因素:1、由于剂型过老使用不便以及贴敷部位有残留,污染衣服等原因使年轻的患者不愿意接受;2、同类疾病其他先进性治疗方法的被取代了;3、由于受到政策法规的限制无法进行合法使用。这种民间传衍几百年的用于防病治病的膏药面临失传局面;4、生产工艺落后,副作用过大,与日益提高的生活质量不匹配。5、新药报批针对膏药部分很难吻合,突出表现在中西医理论的橦击。同时,我对全国具有橡胶膏剂型的生产企业及国药品种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发现。除原保健药品被升级为国药准字药品冠心膏 、暖脐膏、气管炎、乳块消贴膏品种外。目前其主要品种是:各类止痛膏、壮骨膏 、镇痛膏、祛痛膏、解痛膏、追风膏、狗皮膏、风湿膏、跌伤膏,其次是曲安奈德新霉素贴膏、呋喃西林止血膏布、冰樟桉氟轻松贴膏这些西药。这些品种生产厂家极多。不难看出膏药既有消费需求,又出现生产过剩。基本还停留在外病外治上,低水平重复造成低价位的贱卖。
中国膏药真正的发展与飞跃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改革开放以后,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保护、挖掘、继承中医中药这一国宝,这使得很多民间的验方得以挖掘和延续,采取名老中医带徒的形式归纳整理了很多治法和方药,其中也包括膏药。第二,各地卫生行政部门将膏药纳入了医疗器械、保健用品、消杀品等多种管理范围,制定了地方性审批管理程序,为膏药的商品化提供了合法性。第三,中医药的民营科研机构和私营企业的相继成立和崛起,为膏药的研究提供了条件和环境,为膏药的产业化提供了平台。第四,国外的一些先进技术、辅料、材料、设备不断被引进,为膏药的升级换代及技术创新提供了可行性。第五,计算机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为业内提供了一个快速咨询交流的机会,也为膏药市场化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药贴敷技术的历史与发展
膏药的制作方法
祖传秘方陈氏黑膏药
消痛膏药贴及其制备方法
膏药制作方法(视频)
膏药制作技术进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