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陈道明演技浅析
文 荞麦花开
  陈道明电视作品极多,其角色力度之深,齐平姜文葛优李保田;而其戏路之开阔,角色跨度之大,更堪称国内第一,其角色之帝王将相、商人黑派、知识分子小老百姓……莫不各具特色且个个入木三分。限于篇幅,下文只略略分析一下其部分角色,以使读者对陈道明的演技特点有个初步了解:
  一,剑走偏锋,独步中国——道具设置。
  一般分析演技,可从台词、表情、肢体语言三项入手;与角色相关的道具设置,则多被看作是导演和场景、服装等相关工作人员的本职;而道具设置则是陈道明表演上不类俗流的最大特色。
  具体分析之前,先说点背景。陈道明这人金牛星座,个性很强,喜欢按照自己的主观来演戏,特别是对戏中与他角色相关的道具设置,有一种近乎癖好的投入。一般演员自然得不到这个本来属于导演的权力;而对于陈道明则不然。我举个例子:《中国式离婚》之中,陈道明的宋建平被某些医生认为是演出了外科医生的神韵。其实,在王海鸰原著中,宋建平其实是个公务员,外科医生这个身份是陈道明后来要求编剧对剧本的改动,因为他觉得自己演外科医生可能会更加传神。不但如此,《中国式离婚》导演沈严,也是陈道明向总制片人朱质冰推荐的。该剧青年演员贾一平和左小青,也是因为陈道明的推荐才得以进入剧组的。我们一般的认识是导演决定演员,而这里,无疑是演员决定了编剧、决定了导演、决定了其他演员。所以有的朋友质疑,“陈道明注重道具设置”,他注重又能咋样?道具设置又不是你作为一个演员说了算的。事实是,不但道具设置是这个演员陈道明说了算,道具之外的一些东西,他同样可以说了算。这是他在中国电视圈内无人可比的地位决定了的:大陆的地方台卫视台,只要听说是陈道明的戏,就一定买,因为观众喜欢。他的单集片酬达13万,稳坐国内首席。新浪搞的一个收视号召力排行榜调查,他是进入前五的唯一的演员。所以制片商也只认他陈道明而不认某某导演,他的要求一一尽量满足。这就好比春晚咋都要上赵本山一样,不管心里烦不烦他,哪怕他耍大腕,因为观众卖他的帐,这就是演艺市场最硬的道理。
  实例一,《长征》。《长征》中有个道具,蒋介石喝白开水的玻璃杯,贯穿全剧。读者应该注意到了。《长征》一开头,蒋介石在作战室布置“剿匪”任务时,右手拿演示棒,左手就是那个装着白开水的玻璃杯。这个并非是闲来一笔,蒋介石不喝酒不抽烟不饮茶,处处是军人行止,喝水只喝白开水。中国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拍到现在,蒋介石这个细节上的真实似乎是直到陈道明出演才有机会得以表现。
  实例二,《康熙王朝》。
  首先谈服装。这部戏的服装设计是扮演容妃的李建群,她也是该剧导演陈家林的妻子。该剧中陈道明的龙袍就由她设计,陈在拍戏中对她设计的服装赞不绝口。但李建群本人的服装我觉得不算成功。特别是皇驾第二次亲征葛尔丹的时候,万军阵前,容妃一身白衣朝两军之间的蓝齐儿奔去,披头散发,像是身着孝服的女吊一样,哪像个皇贵妃?所以我们有理由推测,李建群设计的龙袍,也有陈道明很大的意图在内。观康熙的着装,青年康熙平吴三桂时,龙装色调上偏淡,可以参照陈在《少年包青天》中八贤王之服饰。但八王的王装有些纹饰,富贵中显得儒雅;康熙单色的浅装则没有纹饰,显得是霸气之中的倜傥风流。中年康熙龙袍的主色是浓浓的大黄,显得特别高贵。特别是北巡盛京那一节,陈道明身着紧扎的棉衣龙袍,气度华美,举手投足之间从心所欲,华胄皇气浑然天成,令人心折。我一位朋友告诉我,她印象最深的是看全剧片头序幕时,有个镜头是冰天雪地的大背景之中,康熙下轿,他缓缓撩开帘子——映入观众眼帘的是一身紧扎皇袍,大黄主色,黑丝镶边,康熙脸上浮出雍容自若的笑意。“那一刹那,我只觉得冰天雪地中,遍地的臣民卫护中,所有的气场全集中到他一人身上了!我完全被征服了!”可让一观众仅看到一个序幕镜头就被征服,各位是否觉得电视皇帝真的名不虚传?
  到了下颌开始挂胡须之时,即收台之后,康熙高贵的长袍与褂子都是土色,因为人正由中年进入老年。到了晚年,须发大部花白,更是老年人常穿的暗蓝色和褐土色了。
  再看其他道具。青年康熙平吴三桂一段,康熙手中有把折扇,往口中丢炒黄豆,就着茶壶嘴喝水——表现年轻帝王之血气未定、沉稳不足。中年皇帝收台一段,手中折扇没了,常捏的是两样东西:毛笔与书。在北巡盛京的车驾上,一路都在读书;接见臣子时,手中要么还在忙着龙飞凤舞,要么就还是书——中华有史以来国学最好的皇帝就应该是这个行状,国事那么多,不抓紧空隙看书他哪有时间?这段就没有往嘴里丢炒黄豆的镜头了,因为人年长了嘛。中年人爱喝茶,自然是盖碗茶,再不像青年时候就着茶壶嘴享用了——气度更加沉稳了。晚年,有两个道具,一次是大阿哥来晋见,他正摆弄着各式弓箭器械;一次是蓝齐儿来京代表准格尔草原朝拜皇上,他正拿着放大镜在摆弄一个西洋钟什么的,听到女儿回来了,扔下两样东西蹒跚着就往外跑,极为可爱,可称老来逗。康熙武略惊人,西学也很好,没有这些细节,我们在短短五十集中,又从何尽量全面地认识到这位千古一帝呢?陈道明挖掘细节功夫之深之全面,确实让人惊叹。
  实例三,《黑洞》。本剧最能体现陈道明道具设置上的功力。
  先来看衣装。《黑洞》剧中聂明宇的衣装完全由他自己设计选择:各式黑色风衣是黑派人物的通用衣装,像周润发的小马哥和许文强,其风衣不扣扣子借以兜风那是飘逸潇洒,而聂明宇将自己紧紧包裹起来正暗寓他那封闭阴郁的内心世界;在他自己的办公室与暗室中总是身着深棕色的棉衣正是他无处不在的文革情结的表征之一;褪去外衣后的紧身高领毛衣或高档休闲棉衬衣又透露出他高级知识分子的儒雅和高干子弟的贵族气息。不知读者注意到否,《黑洞》中唯一一次出现浅色衣装,就是在办公室里王丽敏向他递交辞呈时他身穿那一件白色毛衣;那时聂明宇正因为将王丽敏招进公司而信心大增,王丽敏这时候的辞呈无疑让他的情绪由顶点降到了冰点,白色毛衣与他燥动的心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中国式离婚》全剧中宋建平总是一件土色的外套,或黑色大衣,但只有偶尔一两次是那件白色风衣,这种色调很切合剧中宋建平压抑的生活状态)。
  另外,不知大家注意到否,聂明宇喜欢穿皮靴,仔细看,是那种系带的黑色大头皮鞋,显然是军工产品,还有其立领式黑色风衣,跟原苏联那种立领式军大衣款式相近,不知这算不算是聂明宇无所不在的军旅情结的又一个表征?
  聂明宇的座车是一辆半旧的福特(他手下张峰小芮等都开大奔),聂明宇不喝酒不饮茶,全剧中另一个重要的道具是他手中常常提着的矿泉水瓶子(他用矿泉水下毒杀人,也用矿泉水了结了自己罪恶的一生)。这两个道具的重要性在于它们透露出了聂明宇性格的一个侧面——生活崇尚简单实用,去除奢华和不必要的物什;处事讲求简练干净,有那么一点洁癖的味道,像外科医生用手术刀杀人,干净利落,一刀致命。我的英语老师龚爱华有一次在课上曾说:“太爱整洁,太爱清理杂物之人必是寡情无情之人。”而这种洁癖表现在犯罪心理上就是,非常谨慎,为免除自身一点也许很小的隐患,毫不留情地铲除手下。如聂明宇指使张峰杀赵志刚一节,聂明宇冷静而不失严厉地“教导”张峰:“往往有时候,小事,也能坏了大事。”此时他正在浇花,语气冷静之中不乏冷酷,冷酷之中竟还捎带些许轻柔,实在令人毛骨悚然。据说陈道明在参演《黑洞》之前,专门看了三个月的犯罪心理学书籍。而周润发当年出演许文强一角,之前也专门花了几个月时间看旧上海的小说和记录,研究当时上海人的服饰和日常生活,故能有如此传神的表演。天赋加勤奋铸就成功,演员这行同样不例外。我们常慨叹现在的影视剧是快餐,影视艺人大多浮躁,能敬业投入的很少,港台大陆概莫能外,但似乎还没有观众想到竟有用心投入到如此程度的演员吧。
  此外,陈道明自己设计了包括办公室与暗室在内的居室,用以更加深刻地揭示聂明宇黑白交织的内心。办公室里养着金鱼,种着花草,我们时不时可见他喂食金鱼与浇灌花草,阿三有次没敲门就气喘喘地冲进来,打扰了他喂食金鱼的闲情,聂明宇猛地暴喝一声,吓得阿三倒退三步——对人命视如草芥的杀人魔王,对这小小的生灵又为何如此温情?生与死这两个极端同时纠结于他的心灵,如同善良与邪恶在他的本性中自始至终的纠结,人性的复杂不但闪烁在他略显苍白病态的脸上那薄薄的镜片后面,还闪现在花草的摇曳与金鱼的游弋之间。而那神秘的暗室的陈设,与当年的连队宿舍一模一样,这个从不对外人开放的暗室就如同他心房中从不对外界开放的那一隅,属于军旅情结的那一隅。
  再如手风琴。手风琴每次悠扬拉起之时,聂明宇全身心沉浸到文革岁月,军旅岁月,观众更不知会产生多少联想。
  这样堪称掘地三尺的道具设置,是陈道明表演上有别于其他演技派大腕的最突出特点。相比于台词、面部表情、肢体语言三项,道具设置在表演上不具有普遍分析意义,因为一般的演员没有那个权限也没有那个意识和心力投入到道具设置中去。陈道明在这方面的卓越成就是外界的认可和他自己有意识的投入二者合力的结果。这个结果使得他的表演呈现出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他总能在较少的镜头之中表现出异乎寻常的艺术张力,带给观众超大容量的艺术信息,用写文章的术语来说就叫力透纸背,叫言有尽而意无穷,套用我杜撰一个术语就叫做有着巨大的“艺术密度”,这个艺术密度就特别大。其巨大的艺术密度与深广的艺术内涵总能让有心而又静心的观众每一次品味温习陈道明角色之时,都有更深一层的体会和收获。
  把道具设置加以引申,陈道明还有“特色姿态、特色行为设置”。
  比如《黑洞》剧中聂明宇用手指做成打枪的动作,这动作很酷,但更重要的是它暗寓了聂明宇的军旅情结,也暗寓了他曾经是个好的射手,好的战士,暗寓了他一直很优秀,暗寓了他从不伏输的性格,暗寓了他至死不渝的刚愎自大,正如他自尽前竟还昂着头斜睨着刘振汉说,“刘振汉,可惜这次你又输了,得奖状的还是我。”
  再如走路的姿势。
  步姿这点,我的朋友优雅于形优越于心有过精彩的描摹:
  《黑洞》原著中也有过着重描写——聂明宇的走路姿势十分独特:“双手背在身后,微微低着头,双肩内扣,但上身却挺得很直,好像无时无刻不在思考问题”。
  陈道明把聂明宇这一经典动作展现得淋漓尽致、心神合一,那种流畅自如仿佛就是他自己的日常习惯一般。这个佝偻的黑色身影贯穿全剧始终,无言的表现着聂明宇那颗不为人知的扭曲变形的心灵。
  “低头含胸”体现他的内敛忧郁,不事张扬,这与他“龙腾集团”董事长的身份格格不入,却又十分符合他抑郁寡欢、面对现实时些许的自卑和自我保护心态,令人生畏又难以捉摸。“双手背在身后”是他运筹帷幄时的习惯动作,毕竟他是这个黑洞的首领与缔造者,一丝王者之风略有闪现。“上身挺得笔直”自然是他当兵时留下的印记,军旅生涯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也毁灭了原来的聂明宇,只为他留下一个挺直的腰板和宁折不弯的个性。他外出时,双手总是抄在身前风衣口袋里,走路时无声息,又让人联想到猫,警惕性极高的猫科动物。他习惯于这样走路,时而踌躇徘徊、时而匆匆而行、时而辗转沉思、时而闲庭信步。
  再如其他剧中的特色姿态设置:《康熙王朝》与《长征》中,是龙行虎步,渊停岳峙。如康熙,其“武功”及个人武力厉害,走路有股草莽的雄健,与《魂断秦淮》中陈道明扮演的多尔衮相类;蒋介石则更见沉稳,拿根拐杖,“拿捏”着,走得四平八稳,像模像样。这些细节需要观众细细看。到《冬至》之中,陈一平的八字脚与驼背活脱脱画出一个都市小男人的窝囊形象。
  特色行为设置比如上山与看海。聂明宇进道观上香,到底是祈求上天保佑,还是在烟雾缭绕之间求得内心的片时宁静?剧中有几个他看海的镜头,尤其是第一集开头,聂明宇掩埋完老鸨的尸体,手握铁锨独自一人伫立在高高的礁石上面对大海,如血残阳只留下一个孤寂苍凉的背影,那种不着一语的广角镜头给观众带来的巨大心理震撼实在一语难尽……
  二、恢宏大气,帝王之声——戏剧腔台词。
  台词从大范围上可以分为戏剧腔和生活腔。所谓“戏剧腔”,指语调特别注重抑扬顿挫回环流动。至于生活腔,则接近或就是我们平常生活的语调。陈道明和李保田是国内少有的能融合这两个截然不同的台词风格的演员。大部分演员根本就分别不开来这个,啥戏都是一口如白开水一样要把人淡出鸟来的台词,这与陈李显然不在一个量级。限于篇幅,下文略去陈道明“生活腔”台词之分析,只谈谈戏剧腔。
  戏剧腔多见于古代戏中,陈的戏剧腔则见于其古装帝王戏中。皇帝到底怎样说话,是个什么腔调,现在的人不得而知。是不是皇帝“威严”,说话就一定得非常之抑扬顿挫?谁也不知道。之所以强调戏剧腔一方面或许因为古代剧与舞台戏接近,大众从心理上默默认可,另一方面更重要的也许因为话剧乃至一切戏剧的特色与强项在于台词表现力,而古装戏特别是这类宫闱戏在表演的其他元素如服装器物等道具的设置上不如现代戏灵活,就特别需要借助于台词表现力。所以古代戏是最考演员台词功力的。不要以为刘烨在《血色浪漫》中和夏雨在《阳光灿烂的日子》中的台词有多牛,那种语调北京人都会,真正难得的是陈道明的康熙一类古代帝王戏中的台词,首先其对白必须盎有古味,不能像什么《大明宫词》中的对白搞得全像莎士比亚一样,其次其抑扬顿挫断句接续等等技术细节真的很考内功。
  下文举个例子,浅析陈氏戏剧腔之精彩:
  《康熙王朝》全剧的重头戏在中年康熙,有二十多集,共计收台、平葛尔丹、铲除党争三段。因陈道明本人正当中年,气质上与康熙有诸多神似之处,对康熙其文治武功个人魅力又有很深的体会,便把自身的人生感悟灌注到康熙身上,在表演上达到了形神合一的境界。尤其是台词艺术的魅力,更是被他展现得淋漓尽致。该剧大场面较多,陈道明大段大段的台词表演机会也多。最经典的首推第四十五集开头一段长约十分钟的台词戏,康熙在乾清宫因查处明珠案而廷斥群臣,痛责腐败,并改乾清宫大殿为“正大光明殿”。陈道明在这一段的表演,其登峰造极、炉火纯青,已非我笔墨之能形容。其王者霸气,对臣子们恨铁不成钢的心情,对腐化之痛恨,无不得到酣畅淋漓的表现。据剧组后来报道,廷下扮臣子的演员在陈道明演到深处,竟真的有潸然泪下的。剧组双机拍摄,一条过,在场的演职人员无不拍手叫好,导演居然忘了喊停。陈道明本人于全剧也最满意这一场戏。他后来回忆拍摄情形,“当时演着演着,就慢慢全忘了是在表演,想起今天国家的腐败,就即兴来了一段痛快淋漓的大殿陈词。”
  用文字来描述声音是特别困难的,我试为之:陈道明在廷斥群臣这出戏演到酣处之时,语及“崇祯皇帝朱由检,吊死在煤山上才几年哪”时低沉而深厚的语重心长,特别是说到“才几年哪”几字,语气极为缓重,似乎用尽全力挤出这四字,凝眸弯腰直要把心掏给臣子们,接着双手按膝猛然一吼,一声炸雷也似的狮子吼“忘啦!”伴随着雄浑的底气从胸腔中爆出,在肃静的大殿上滚滚碾过,强劲的气势直透荧屏而出。接着这一声雷霆,康熙手指全场,振臂一挥,“那颗老歪脖子树还站在皇宫的后面,天天地盯着你们呢!”这句足以算作《康熙王朝》全剧中最撼人的一句。“老歪脖子树”,味道就在这里。这五个字由陈道明咬牙切齿地吼出来,就如同教训家奴一般。如果换作“那棵树”,则味道大减,显得刻板、呆滞、没有生气,也把皇上与自己的臣子之间的关系表现得疏远,不够亲近,更展示不出康熙对臣子们恨铁不成钢的爱之深责之切。这一句不但让人听得痛快淋漓,而且细品之下,“艺术密度”也很大。这就是陈道明的戏,这就是经典的陈戏。评价演员演技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表演的瞬间爆发力,而陈道明这段戏的爆发力,“不仅仅是声音的颤栗和嘶竭,完全是整个身心的迸发,而这种喷溢欲出的激烈情绪又被很有节度地控制在不失态的境地里,太有张力了”(我的朋友品道明鉴语)。
  廷斥腐败一段戏同样表现了陈道明在台词处理上特别细腻、曲尽变化之能事的特点,而戏剧腔所特有的抑扬顿挫恰好为此提供了一个较大的平台。我习惯用“每一字台词”来分析,因为其变化表现在每一个字上,每一个音节的轻重,每一个字吐出的力度,字词之间的停顿,独到的断句与接续……随着人物当时具体情绪的变化,台词也发生着细腻的变化。就如同一副书法作品,中年康熙中气十足,“沉雄”二字就是这副书法的底色,而其行笔又在“刚健”之上,呈现出千姿百态的变化。这变化表现在当其登上万里长城之时,抚今追昔,感慨万千,颁旨“永不筑长城”时的声调之高亢雄浑、一往无前,那种超迈古今的雄才大略直让人产生天子与天地对话的感觉;表现在当其南巡南京城祭拜明孝陵时获知收台捷报,安然接受前明遗老逸民们的山呼“万岁”,这时他脸上一派雍容自若的笑意,轻轻地对他的臣民挥手,用低沉而充满磁性的男中音告诉他们:“列位臣工,天下子民,台湾,收复了!”我特别欣赏陈道明此时举重若轻的表演,他没有做出特别兴奋的样子,而是将深深的喜悦与雍容的皇气用一种很平缓的语气向他的万民铺展开来,这时康熙心中一定满溢着真正身为中华圣君而不仅仅是满人皇帝的自豪感,这种自豪感使他将激昂的王霸之气去除,而代之以雍容平和的皇气,于是他慈爱地对他的臣民们前明遗民们挥一挥手,轻轻地向天下宣告:台湾,收复了!看陈道明演戏很过瘾,就过瘾在你觉得他不但将康熙的王气皇气演绎到骨子里,还要将这股骨子里的王气皇气随时随地散发出来,并且以种种你意想不到的使你惊喜的方式但仔细一想又入情入理的方式散发出来,就是“入木三分之后,还要出木三分”。
  而陈道明在古代戏中的戏剧腔,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分析《少年包青天》之八王:《少年包青天》中陈道明台词其抑扬顿挫又不及康熙,带一种温文儒雅的蕴藉之味。我曾写文章说八王“英气逼人”,这不单来自于他双手抱胸的特色动作(这个动作使人整体上有一股收束提升之气,显得蕴藉而儒雅),他淡色而又华贵的王爷服饰,以及造型上特意强调的剑眉(康熙为弯月似的淡眉),而且也来自于他的语言:对比八王客栈斥责众考生与康熙廷斥群臣两节,前者的抑扬顿挫带着一种收束,有一种绣口华章的锦绣味道,后者由于是武功文治同样出色的康熙大帝,所以中气十足,铿锵有力,是“狮子吼”一样的帝王之声。
  (本文为原创连载,未完待续。)
  
http://www.tianyaclub.com/new/publicforum/content.asp?idWriter=1786094&Key=0&idArticle=274814&strItem=free&flag=1&#Botto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康熙王朝》据说这段台词是陈道明自主发挥的,句句经典引人深思
陈道明在《康熙王朝》中的7分钟经典台词
《康熙王朝》据说这段台词是陈道明自主发挥的 句句经典引人深思
陈道明把康熙演活了,这三段戏百看不厌
老戏骨演技超陈道明,无奈娶三任妻子,80岁身价2万却挑戏演!
《康熙王朝》2000万内定男主角,导演却认定陈道明,为此赔款500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