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兵策儒剑在第二届中国考古大会上宣讲埃夏论和PPT全文

一 考古学大会简介

中国考古学大会是中国考古学会和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主办的每两年一次的大会,是国内“规模最大、层级最高”的考古学界盛会。2016年首届考古学大会在郑州举行。在首届大会闭幕式上,近700名中国专家学者联合发表了“郑州宣言”。宣言提出正确把握考古学发展方向、加强中国考古学科体系建设、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大力实施“走出去”、大力开展公共考古、遵守职业道德和从业人员行为规范等要旨。

第二届考古大会于2018年10月21-24日在成都举行。

参会人员上千人,大会分17个专业委员会同时分组开会。

笔者报名了夏商专业委员会组,本来以为没有机会参会了,但在9月初时收到了参加大会的邀请。

大会给每人发言只有10分钟,我选择了“玉璋的古埃及起源”这个演讲课题,计划开始从考古实物和细节入手,心想这可能会切合专家们的喜好,避免一开始就大调调,或许更能被夏商委员会接受。我发言时间被安排在第二天下午两点,感觉这个时间对我非常合适。


23号上午,在原殷墟考古队长、现南方科大唐际根教授就商的迁都发表”拟合“发言之后,有人在没有邀请情况下突然上台“T场”,讲了一通什么商汤阿曼@!&¥!*¥%)……*“民科”性质调调,并在会场分发材料,引起一片“骚乱”。

(夏商专业委员会分组会场)

二  演讲PPT

在笔者演讲结束后,从其他会场赶来的华中师大宋亦萧教授等索要笔者演讲的PPT文档。现在把PPT全部幻灯页发布于此。欢迎大家继续讨论。

(1)器物形状比较

以上讲中国玉璋与古埃及叉形器的形状比较。在没有文字识读情况下,对考古器物的比较是考古学界专家最经常并最主要使用的方法,你并不能称之为“民科方法”。

(2)器物用途比较

以上讲古埃及叉形器和中国玉璋的用途比较,这比简单器物形状比较又进了一步。

(3)文字原型验证

以上讲“璋”字象形,从文字探源角度进一步验证古埃及开口仪式用组合工具与“璋”字原型关联,进一步与龙山文化司马台遗址出土的中国最早玉璋和伴随器物的比较。

(4)传播迁徙可能路线

以上从形状、用途和文字原型三个方面比较了古埃及的开口仪式工具与中国玉璋之间存在的渊源。这就必然导致要提出古埃及开口仪式工具传播到中国并演变成玉璋的理论。对于很多人来说,似乎从古埃及传播到中国,距离对于他们是不可想象的。因此准备了几页关于迁徙理论、技术和可能路线话题。但在讲了格拉夫顿扩散图后,主持人就提醒还有三分钟,于是关于迁徙部分PPT页很快翻去。这些页还有动画演示,都未播放。

上图显示距今3100年前在黑海西岸和距今3000年前在晋南地区有晚近共祖的同一父系类型的古DNA分布,因而暗示了从东欧到中原地区可能存在的迁徙和传播的草原路线。

上面这一页加上了沿海岸代表性的巨石墓葬(或石棚)分布现象。在上午会议上,有人提到了东北亚地区分布的石棚现象,但演讲者似乎并不知道石棚也分布在南亚、中东、地中海、黑海和大西洋沿岸沿海交通要地,因而他说石棚可能东北亚起源。

山东地区有许多与“莱”、“登”有趣的地名。

2016年,新闻报道发现了青铜时代晚期的哈萨克金字塔,同一时期这一地区卡拉苏克文化和古DNA也提供了很多信息,暗示了中亚地区曾是古埃及人迁徙的重要中转站。

(5)古埃及与中国到底什么关系

器物形状、用途、文字验证和迁徙传播可能,以上这些是否能证明中国玉璋与古埃及开口仪式工具存在传播关系呢?对于有某种情结的顽固派来说,无论怎样铁证,他们都会视而不见的。那就再上点狠料。

鉴于时间原因,这一次接受了上次在南京师大演讲的教训,仅以“姒”字原型为例,对从古埃及第一王朝早期开始的皇室名字的“两女神”标记符号与夏朝王姓姒字原型进行了对比,从而引出古埃及就是夏朝的理论。

(6)古埃及就是夏朝观点总结

下面这页本来没有,但因为上午有人T场,受到刺激,所以在23号中午急匆匆临时加上去的。本页总结了《发现夏朝》的核心理论、证明方法。根据考古文字识别结合文献记载的证明方法,这就是王国维证明商朝的二重证据法。在所有考古证据中,文字证据是最为重要的直接证据,而不是象器物比较那样,仍然会存在很多不确定性的猜想。只要文字比较识别准确,那么解读出来的东西就是确定性的科学性的结论。在与文献记载验证情况下,众多考古文字之间还存在多角度相互验证的自身科学逻辑,这是最科学的方法,而不是“民科的方法”。另一方面也需要注意到:不构成系统性验证的个别文字,仅凭形状比较,仍然存在不确定性。笔者在讲发现夏朝文字就能“一证即明”的方法时,笔者说这不是本人说的,而是许宏老师说的,现场发出大家都能懂的笑声,许宏老师则微笑不语。因为许宏老师就一直坚持,在没有发现文字的情况下,不能给二里头进行定性。而“主流意见”大多认为二里头就是夏。笔者通过系统性文字识别的科学逻辑,证明了仓颉造字原理、证明了夏朝王表、证明了夏朝都城,因而一个活生生的古埃及夏朝已经展现出来。

演讲结束后,主持人张立东教授的第一句话:“震撼”

,第二句话:“难以接受”
,第三句话:“原来我们是古埃及人后裔”。
 这次演讲标志着埃夏论正式进入中国学术界视野,希望能够得到各位专家老师们的关注与验证,同时也欢迎大家的批评与争论。会议结束后,笔者就殷墟古DNA问题还当面咨询了唐际根教授和易华研究员。笔者希望大家能够坦然面对历史事实真相,希望唐教授的殷墟古DNA文章能够得到公开发表。


(感谢四川大学文传学院杨骊副院长和埃夏论资深发烧友静安居网友拍摄提供照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鹰蛇之夏百问】1 - 夏朝的证明方法论,中国没有金字塔?
详解:考古中某些“器物”名称、文字不认识?
埃及学前沿的多元发展 (上)
三星堆,正史记载和考古证据如此地清楚和吻合,为何有人还要否认?
从“归纳”到“解释”: 汉唐考古研究的趋势
金石学文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