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精细化管理到该反思的时候了

    ■ 为何体制内的优秀教师不断开始“逃离”?我们的管理制度需要反思
    ■ 放眼大自然,看看那些参天大树,它们是修剪大的,还是自由长大的?
    ■ 让教师不那么紧张焦虑,又不那么放任自流,是学校需要面对的管理挑战和文化建设挑战

 

 

□ 杨林柯  

 


 

好的文化是人的一种道德自觉,不是强制和管理出来的。图为舞阳县教研室近日举行的舞阳县教师发展共同体年终总结交流会上,老师们相互展示必读书刊的勾画、圈点和批注情况。大家互相翻阅、欣赏、交流、评点,共同分享读书的愉悦。随后,举行了对必读书目内容的“考试”,多角度考查共同体成员的知识水平、教研能力、专业素养提升情况。


通讯员 张素琪 摄

 

 

    和许多学校的老师聊天,发现各个学校的管理大多雷同,一如各个学校的教育教学面孔,没有多少自己的特点,这与管理部门对教育的评价和要求以及社会、家庭对教育教学的需求如出一辙。


许多学校强调的“精细化管理”(有些叫“痕迹管理”),就是将教师的一切教育教学行为都纳入管理范畴,各种事情都要让管理者看到,

希望构建一个自上而下的精致管理体系


    学校的摄像头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是“摄像头思维”的高度发育——层层把关,处处设防,无缝管理,不留死角。比如上下班打卡,现在技术提升了,采用指纹或面孔识别技术,至于每一个教师的不同情况和不同需要,是不是考虑了?还有,许多学校的坐班条件是不是足够好?几十个人同处一室,难免相互影响,导致备课、改作业或读书的效率低下。有的学校下班也打卡,否则按早退处理,要求写出书面说明,领导签字。许多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到了下班时间,当天的工作还没做完,或者第二天的课还没有备好。为此,许多老师在下午下班打卡后又回办公室加班……每每看到或听到这种事情,我在为老师们的敬业精神感动的同时,又为这种管理制度难过甚至愤怒。

 

    管理应是为教师服务的,但这样的管理可能只是对管理者有利。需要反思的是,一种管理制度对少数人有利还是对多数人有利?是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如果只对少数人或个别人有利,却会损害大多数人的利益,它就是失败的制度或坏的制度。比如出校门请假,要领导签字,这不是把老师当成幼儿园小朋友?把大人当小孩管?再如,很多学校每学期都要有几次教案检查、作业检查,开学初有学期工作计划检查,学期末有工作总结检查、成绩册检查、年度述职报告检查等。其实,应付这些检查也很容易。造假术在中国各个地方早已经是一种产业,从幼儿园到大学,应付检查已经制度化、常规化,问题是,如果教师成天应对这些制度化的检查,内心对教育的热情如何保持?良心的内审如何达成?

 

    一个优秀的教师经常会在良心法则和现实法则之间做出抉择,会生出一种想逃离的感觉。良心法则其实很容易让步,那是现实逼迫的结果。


为何体制内的优秀教师不断开始“逃离”?我们的管理制度需要反思


    集体备课要登记备课内容,人人签字,有些学校甚至要求必须备够一个小时,备课室里面有摄像头监控。这种“集体化”“一刀切”思维是一种“未成年思维”。
教育教学面对的是不同的学生,教师也是一个个迥异的个体,各班的具体情况也不一样,用统一化的学案或方式方法行得通吗?教师经验是无法简单复制的,你的成功经验可能是他人的地狱。集体备课的最大好处是可以鼓励教师之间在业务上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但强硬的统一要求不够理性。但是,不少学校是在执行这些行政化的统一要求,放弃了理性。

 

    期中有作业检查和第二次教案检查,家访和学生谈心也要拍照留下“痕迹”。提倡教师读书,但必须写多少字的读书笔记。读书是一种个人化甚至私密化的行为,读书写作是教师的本分,提倡没错,但强硬要求就容易引发紧张感,导致读书似乎不是为了自身的成长,而是为了应对检查。

 

    每次考试后,要做成绩分析,优秀率、平均分、及格率……其实,分析得再细致也分析不出教师每天是怎么过的,读过什么书,思考过什么问题,做过多少学生工作,写过什么教育反思,他们的内心是怎么想的。仅仅看一个分数会掩盖许多问题。
有些学校做精细化管理的同时提倡“学生苦读,教师苦教,领导苦抓,家长苦育”的“四苦精神”,这实在有点把教育乐园变成吃苦集中营的味道。诚如吴非老师讲的,一所学校的不幸在于,一帮愚蠢的教师在兢兢业业。这种愚蠢如果是管理造成的,那有可能就是制度性愚蠢。还有许许多多的精细化管理措施,不再一一列举分析。

 

并不是要完全否定“检查”或“管理”,而是希望管理者思考几个问题:教师有没有尊严?制度设计是不是经过了每一个教师的同意?放眼大自然,

看看那些参天大树,它们是修剪大的,还是自由长大的?


    人都是有惰性的,也不见得每个教师都会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甚至你可以说,良心不值钱,良心靠不住,所以需要约束机制。不相信任何人,所以才需要高举皮鞭。但教育是培养人的,只有人才能培养人。爱,可以复制传递,恨,其实也是可以复制传递的。

 

    常识告诉我们,人都是有自由意志的,对自由意志的限制其实是对生命的限制,容易导致一个可以负责任的生命放弃自己的责任而屈从于外界的压制。再好的制度也是有缺陷的,何况没有经过教师同意的单方面的“王法”,一定管不住一个人的内心。

 

    学校不仅仅是一个物理空间,也是一个文化空间、心理空间。在这个空间里过得好不好,教师最有发言权。如果教师感到不受尊重、教育生活很不美好,生存的紧张和内心的焦虑很可能会传导到学生那里。

 

    精细化管理可以对应物,而不可对应于人,因为人的情况太复杂了,人的非制度化抵抗也有相当大的能量,最终会伤害共同的教育事业。事实上,给教师自由空间,也是给学生成长空间。生命成长不是“计划”出来的,学校的和谐也不是“精细管理”出来的。它需要一种生命的觉醒、一种文化的觉醒。

 

    人,不是一堆肉,而是一个精神自由体。精神有三个层次:情感、理性、良知。显然,精细化管理既没有情感,也非理性,更不承认人的良知。从哲学上讲,对人的管理越是精细化,对应的世界往往越是混乱,整齐划一只是表面的假象。管理者一般都很聪明,但聪明不等于智慧。智慧是内在的觉醒,是自我的清明。一些人自以为聪明,却往往落入自设的圈套。他们想限制别人,结果限制了自己。

 

    世界的本质是混沌的,真实的世界往往存在于不确定之中,处于变化之中,测不准原理对学校管理应该有所启示。一切都在变化之中,一切都是难以量化的,你要对人进行“量化”和“细化”,不小心就会落入科学主义、技术主义的网罗。

 

 

学校不仅仅是一个物理空间,也是一个文化空间、心理空间   吴松超 摄


比精细化管理高明的是学校文化建设。文化是人的行为,往往体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服务的细心程度、工作的敬业程度。

精细化管理的要义在于精细化的服务,把对学生和老师的服务做到家


    好的文化是人的一种道德自觉,不是强制和管理出来的。过分强调管理是把学校的每一个人都当成了未成年人。好的教育源于自由,道德更是人的自由选择。当管理者运用权力太顺手的时候,容易忽视自由的价值,只强调“计划秩序”。学校命运共同体的“自发秩序”和“衍生秩序”带来的美好价值恰恰不是“计划秩序”可以成全的。


    所以,如何在“管理”和“自由”之间达成和解,形成一种美好和谐的校园文化,让每个教师不那么紧张焦虑,又不那么放任自流,应是学校需要面对的管理挑战和文化建设挑战。

 

    我所期望的是,管理和人性之间能够实现良性互动,而不是恶性循环,导致“你压制我,我忽悠你”的糟糕局面。在这个层面上讲,我不赞成学校搞所谓的精细化管理。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管”出教师的幸福感

 

□ 焦志刚    

 
    对于教师来说,能否感到幸福很重要。我认为,这不仅仅是教师个人的事情,更影响着学生。提升教师的幸福感,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教师的内驱力、主动性、创造性,提高工作效率。教师的幸福会惠及到每个学生,促进学生的幸福成长。
除去教师的个人因素,学校管理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师的幸福感。学校领导者、管理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 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关爱教师。在一个环境优美、人际关系和谐的学校,教师是能够感到幸福的。作为校长,一定要把学校办成教师的家园,让教师感觉到家庭般的温暖和归属感,大家同呼吸共命运,一同发展,一同成长。

 

    学校要尽可能为教师创设舒适的工作环境。学校领导者、管理者,要多关心教师的生活。在我们学校,每位教师家里有了红白大事,学校领导一定会到教师家中,对于教师的困难,会尽力提供帮助。教师生日时的一声祝福、生病时的一束鲜花、过节时的一个祝福短信都让教师感受到了学校的温暖,在关爱当中教师感受到了幸福。

 

    二、尊重教师,增强教师的幸福感。美国华盛顿大学准备修建一座体育馆。消息传出,立刻引起了教授们的强烈反对。校方于是听从教授们的意见取消了这项计划。教授们为什么会反对呢?原因是体育馆一旦建成,就无法从教职工餐厅的窗户欣赏到美丽湖光。

 

    与美国教授平均工资水平相比,华盛顿大学教授的工资一般要低20%左右。教授们之所以愿意接受较低的工资,而不到其他大学去寻找更高报酬的教职,完全是出于华盛顿大学对他们的尊重以及留恋在华盛顿大学执教的幸福感。

 

    可以这样认为,华盛顿大学教授的工资,80%是以货币形式支付的,20%是由幸福感补偿的。由此可见,幸福感作为一种无形的财富,已经起到了吸引和留住人才的作用。我们可不可以把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当作一种精神工资、隐性福利呢?所以,从学校层面上讲,在提高教师物质待遇的同时,应更加注重精神工资的发放,把增强教师职业幸福感作为给予教师的最大福利。

 

    三、搭建平台为教师提供“用武之地”。领导赏识是很重要的激励。对于教师来说,它意味着自己在学校中的位置、自己的发展机会、工作成绩是否得到认可等,这些都影响着教师的幸福体验。

 

    自身的专业成长也会让教师从中获得幸福感。学校要搭建平台为教师提供“用武之地”。作为学校领导,要了解每位教师的特长、爱好。这样,学校在安排教学工作、组织文体活动、开展课题研究等时,就能做到知人善任、用人所长,真正为教师搭建展示自己的舞台。教师在工作中举重若轻、游刃有余,就会体验到成就感、幸福感。作为学校领导,还要有推功揽过的胸怀,不能出了问题就往教师身上推,而是多给教师创造“出彩”的机会,不与教师争职称、争课题、抢荣誉,多为教师遮风挡雨。这会让教师倍感温暖。

 

    学校领导者要有发现的眼光、欣赏的眼光,多给予教师适时的现实激励。即使只有一句真诚的夸赞、一点微不足道的奖金,也能巩固教师工作的信心,增强其成就感和幸福感。

 

    工作中,学校领导者要尽量使用非权力因素,用坚定的工作信念、积极的工作态度、高尚的人格魅力、丰富的学术修养等,来影响教师,激发出他们的内驱力,从而实现学校的高效管理,带动、促进、激励教师的发展。教师感受到心灵的召唤、情感的慰藉,才可能幸福快乐地工作。

 

    学校管理,还要引导教师自己调整好心态,经常换位思考,从积极、乐观的角度看待每一件事情,时刻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一切,时刻发现生活中的美!

    教师的幸福就是学生的幸福、学校的幸福,也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幸福,必将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幸福。作为学校领导者,一定要用心经营学校,用心提升教师的幸福指数。


 

(作者单位:渑池县县直中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为什么不赞成对教师的“精细化管理”?
【治校方略】学校精细化管理 | 误区与反思
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教师管理需要制度,更需要温度
学校精细化管理方案
你认为一些学校要求教师一天4签到有必要吗?为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