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家”这个场上“裁判员”真累!
今天从安徽省发改委网站上读到以下文字:
 
   “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获悉,针对当前经济运行中的新开工项目规模大、投资增长过快的问题,国家将从严控制新开工项目加强固定资产投资调控。 

    数据显示,今年1至5月,全国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长23.6%,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3%。分析人士认为,这种状况任其发展下去,势必加剧相关行业的产能过剩,加大金融风险,增加资源环境承载压力。 

    此外,国家还将从严控制钢铁、电解铝、水泥等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严禁各地采取或变相采取压低土地价格、实行不符合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降低环保和安全标准等方式招商引资。
(发布时间:2006-07-14)
 
读后:
 
   是否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现在依然无法通过市场机制对经济进行调控,不得不依靠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亲自操刀?我相信,政府绝非热衷于“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因为这一做法与市场经济体制相冲突。那么为什么政府在管理经济时既累又紧张呢?
 
   我认为可能有这么几个原因:一是计划经济时代的管理方式其惯性依然巨大,短期内难以彻底消除;二是政府对于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究竟如何管理经济还在不断摸索,改革幅度不能太大。
 
   此外,我仍有一个疑问:市场经济的运行体制是否可以通过政府引导下的自由竞争自发建立?很多时候政府是否“瞎掺合”,“好心办了坏事”,不自觉地成为了市场经济体制的“绊脚石”?
  
   还有,明知道我国一些行业存在着明显的投资过热、产能过剩,可能难以收回回报,投资方为何争抢着上项目?难道投资可以不考虑风险、可以缺乏理性盲目进行吗?到底投资所用的是谁的钱?是投资方的脑子出了问题,还是投资方的主体地位出了问题?这盲目投资热的背后,有没有地方政府的身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水利部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的若干意见
亚当斯密和凯恩斯二者的经济学理论的异同
行业协会的地位和作用 (一)
国有企业改制的意义
海口江东新区2022年政府投资新开工项目示意图
浅论我国公共财政职能(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