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数学启蒙,绝不只是计算和数数,而是思维训练
userphoto

阅读量转藏数2019.10.12

关注

身边太多的孩子启蒙都是从数数和计算开始,有些很小都在上心珠算,你可以听到很多自豪的声音:

“我家孩子很小就会念到100了。”

“我家孩子5岁就能够做100以内的加减了。”

“我家孩子会背九九乘法表啦!”

你的孩子如果能做到这些,恭喜你,他大脑中和语言有关的部分被激活了,其实跟数学启蒙没多大关系。 错误的数学启蒙,不仅会扼杀孩子的兴趣、思维能力等更为重要的东西,同时也会使孩子陷入“超前教育”的危害中。

什么是数学启蒙?

数学培养的是孩子的综合能力,数感、空间感、逻辑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

理论上,我们需要培养孩子的数感、空间感···

手段上,三岁之前我们需要调动孩子的触觉、三岁之后引入视觉联系等等。

但在现实中,学龄前数学启蒙,最根本的并非是这个思维、那个感觉,而是兴趣!

说到兴趣培养相信很多人嘴上是认同的,但是实际操作中,我发现大家并没有真正这么做。

在我这里,兴趣是战略层面,而其他所有一切,都是战术层面。任何内容与手段只要与兴趣相左右,尤其是现在很多人都在说的标准化方式,多数都会过早的局限了思维模式。

战术上,我主要通过五个方面入手:

>>> 一、玩 <<<

玩是学龄前孩子最为重要的事情!

数学也是可以玩的。

让孩子“玩数学”不仅能够激发兴趣,让孩子在快乐的过程中培养数学思维,同时还事半功倍!

1、游戏

孩子1岁的时候就可以开始玩。比如,玩积木的时候,分成两堆,不数数的情况下问孩子,哪堆更多?

——这个培养的就是数感。

我们家娃儿理解2的概念时,我们还玩过“全家总动员,一起找一找”的游戏。

找一找身体上什么是2个一起出现的?

2只耳朵、2条腿……

找一找什么东西必须是2个一起才能用的?

筷子、鞋子……

还可以准备五张写着1-5的任务卡片,谁抽到什么数字的卡片,就要在家里找到相应数量的相同物品。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数与量的对应关系就建立起来了!而分类、形状、空间感的培养就可以在玩乐高的过程中建立起来啦!

另外,也推荐一个神奇的数学启蒙玩具~!具体这里不多介绍哈,网上都有!

收藏

>>> 二、读 <<<

绘本是数学启蒙路上必不可少的工具!

孩子浸润在故事的快乐氛围中,去感受数学的奇妙与美好,自然就更有兴趣!

绘本还有一个好处是提高孩子的阅读理解水平。有调查显示,有的孩子数学不好,就有可能是因为听不懂语言背后的数学含义。

比如《What Funny Shapes!》这本绘本,就是非常棒的形状认知绘本。

每一个形状都会先从单一图形认知,到单一图形应用,再到多图形应用,画面还充满童趣。

读完这本书后,可以与孩子一起模仿书上的方式,来玩“Can you spy a circle?”(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都可以替换),让孩子通过寻找身边不同形状的物品,加深对形状的认知。通过绘本与互动游戏,孩子不知不觉中也就了解了不同的形状概念。

再比如《数学游戏绘本》这套书。绘本涉及数感、形状、找不同、序数基数等数学概念,但是故事标题却是《追踪百变大盗》《饥饿岛大冒险》《女巫的神奇罐》《抓住贪吃贼》《解救公主》这样的画风。小朋友在与主人公一起闯关的过程中,开启并应用了数学思维。

>>> 三、用 <<<

学校更多是让孩子在考试中看到数学的价值。

对于家庭教育,更需要让孩子在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中看到价值。

这个过程让孩子产生成就感,提升自信心,自然对数学就更感兴趣!

我们家Eric是一个“小吃货”!而且还特别喜欢做事情。

所以每次吃桔子的时候,粑粑都会让Eric 负责给大家分配桔子。

首先,Eric需要拿我们建议数量的桔子。

—— 建立数与量的对应关系

其次,根据每个人的需求分配。

麻麻:“你这次吃几片啊?”

Eric:“2片。”

“我要3片。”

“我要比你多2片哦。”

“我跟你一样多。”

“我不吃咯。”

“我要比你少1片啊。”

这个过程不仅建立数与量的对应关系,数的加减关系也通过对应量的变化来实现理解。

Eric 每天都在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比如点餐、摆餐具、买东西等。虽然他并不知道”数学是何物“,但数学帮他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获得成就感与自信。相信他长大后自然而然就会对这个“不知道是何物的数学”有了兴趣!

>>> 四、看 <<<

对于学龄前孩子而言,除了兴趣激发与培养以外,我们还需要意识到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慢”。

在“应试”为主要目的的大环境下,家长们普遍焦虑,父母们都不知不觉中走入“快”的陷阱中:

孩子们几乎没有了”看“与”想“的空间与时间,就像吃快餐一样,虽然快,但营养未必均衡。如果孩子长期吃快餐,就会导致营养不良,发育不良。

尤其是学龄前的孩子,我们更需要慢一点、再慢一点!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一个人的智慧应从观察天上和地下的实在的东西中来,同时观察越多,获得的知识越牢固。”所以,我们要给孩子慢慢”看”的机会。

比如给孩子吃三明治的时候,可以告诉他这是三角形,问问孩子,“你看这个三角形有什么特征?”

刚接触的孩子这时候不一定能回答上来,但他会在那儿“看”。这时候给他一点时间,让他自己慢慢地看。等他问你了,你可以带着孩子一起“慢慢看”。

“你看它有三条边,我们一起来数一数,一条边,两条边,三条边,它还有三个角,一个角,两个角,三个角。所以三明治是三角形的。”边说边用手在上面比划着,让孩子慢慢地看,慢慢地观察,就更容易理解什么是三角形了。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专注力也得到了提升。

>>> 五、想 <<<

“看”的过程自然离不开“想”。当孩子在安静地“想”的时候,家长千万别过多地介入。即使孩子刚开始跟你说的答案错了,你也不必急于公布答案。我们需要通过引导或提问的方式,让孩子自己在数学的世界中互动,让他们自己找到答案。

这个过程中,家长怎么问就很重要。举个Eric 小时候的例子。

有次收拾积木,他发现积木可以通过收纳桶盖上不同形状的空隙放回桶里。但是,当他遇到拱桥形状积木怎么也放不进去,就开始着急了。

我就问他:“你为什么要把拱桥积木塞到其他形状空隙里呢?”Eric告诉我这个(圆柱体)、那个(正方体)、那个(半圆体)都能从这里(正方形空隙)塞,手上的拱桥积木就是这里也不行,哪里都不行。

其实桶盖上有拱桥形状空隙,但Eric 没有放对方向,所以就放不进去。慢慢地,他也没什么耐心了,拱桥积木就放一边不收拾了。

有了上一次的经历,第二次我试了下另一种引导方式。

“Eric,你说我们怎么能够把这个拱桥积木放进桶里呢?”看似简单的一句问话,却把Eric带向另一条路上。他开始尝试各种方式,在我的引导下尝试不同放法,最终把拱桥积木放入了收纳盒。

很多人会问,这次与上一次的提问有很大差别吗?差别很大!

第一次我用的是破坏性的问句,当孩子没有做好,我问为什么,无疑就把他带入了找原因、找借口的道路上,后面问题没解决,自然而然就灰心,不想干了。这种情况被家长忽略后,久而久之,孩子的自信心就会受到破坏,他会觉得反正我就是不会了。

而第二次我用的是建设性问句,建设性的问句可以将孩子带到未来。Eric遇到问题,我问他怎么才能解决,才能做好,他自然就会去找办法,这个办法可以是他自己想,也可以是过程中遇到问题问你,然后你再一步步地引导他,直到最后他自己找到答案。

所以科学的引导方式才能够帮孩子进入有效思考的路径,从而使他的独立思考能力得到培养与强化。最后,我想说数学真的没那么可怕,也没那么枯燥。

父母更多需要以生活为课堂,以兴趣为老师,让我们的孩子们都能在快乐的过程中慢慢地接受数学启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数学启蒙绝不是学数数或计算!这样做,既打开数学思维又好玩!
数学为什么从三年级开始会“梯次掉队”?孩子学好数学必须知道的真相!
数学启蒙可不只是数数和加减,培养数学思维才是最关键!
学龄前孩子如何学习数学,培养数学思维是最关键的,引导方式有二
3—6岁数感思维萌芽期,小心把你的孩子越教越“笨”
光会数数就是数学启蒙了么?三岁前启蒙方法错误,会损害孩子数学认知能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搜索
热点新闻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