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柴墟先生储巏
原创 于勇 记忆泰州 

才子储巏

储巏(1457-1513),字静夫,号柴墟,泰州人。储巏幼年聪明过人,五岁读书目能成诵,九岁能写文章,号称“神童”。

《道光泰州志》中有关储巏的记载(泰州市档案馆馆藏)

储巏十六岁考中秀才。明朝自洪武三年(1370)开科举, 当时的考试分为三级,第一级是院试,考试者统称为童生,童生不都是小孩,也有七八十岁的童生,考试范围是州县,在这个考试中合格的人就是“秀才”,秀才不好考,考试成绩有六等,只有在这个考试中,考到高等的才能得到“秀才”的称号,而考到一、二等的才能有资格去参加更高一级的考试,叫“录科”。泰州的学政试院就是清朝考秀才的场所。

学政试院 

《续修泰州志》 载试院图

更高一级考试叫乡试,乡试不是指乡里的考试,而是省一级的统考。乡试三年一次,一般在八月,由省出题。在这一级别考试中过关的人就叫举人,成化十九年(1483)秋,储巏乡试第一。

次年春,进行会试,朝廷将在全国挑选大约三百人,储巏大显身手,会试第一。

明代考试的考场叫做贡院,这考中的前三百人他们只是“贡生”,储巏是贡生中的第一名。要想当进士,还要再过一关,殿试。

殿试是通过会试的精英们面对的最后一道考验,在这场考试中,考试方式是皇帝提问,考生回答,内容主要是策问。唐显庆四年(659年),唐高宗李治亲自在大殿上开科取士,由皇帝亲自选拔人才,是科举史上第一次“殿试”。载初元年(690年),武则天亲自主持考试,各地精英云集洛阳,考生有上万人之多,连续考了几天。殿试也由此成为科举的一种常态。

殿试中,考生答完问题,然后退出,忐忐忑忑等待自己的命运。皇帝及大臣根据考生的表现,会划分档次,共有三甲,一甲只有三个人,叫进士及第,分别是状元、榜眼、探花,这是为我们大家熟知的,二甲若干人,叫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人,叫赐同进士出身。

如果到了这里,还榜上有名,那么将会被派任官职。储巏殿试二甲第一,赐进士出身,授南京吏部考功清吏司主事。

在泰州历史上,乡试第一、会试第一,殿试二甲第一者,仅储巏一人。明弘治七年(1494),储巏调任北京吏部考功清吏司郎中。弘治十年后,在北京历任太仆寺少卿、太仆寺卿、都察院左佥都御史、户部右侍郎、户部左侍郎。明正德七年(1512),任南京户部左侍郎。次年,改任南京吏部左侍郎,官至三品。

储巏为人正直、忠孝,为官公正严明、勤于政事,举贤荐能,他在考核官吏的职位上,善于推荐和选拔人才,又刚正不阿,疾恶如仇。储巏以文章出众,声誉著于海内外,“正案博学,工诗文”,著有《柴墟文集》15卷、《垧野集》及《皇朝政要》20卷等,《明史》有储巏传。


古寺勤学

储巏在考上秀才后,决定外出游学以提高自己的学问和修养。他听说离泰州不远的柴墟有个寿胜寺,风景绝佳,文化积淀深厚,寺里又有很多藏书,到那里去潜心学习,既可学到不少知识,又不违“父母在,不远游”的古训,于是,他决定前往寿胜寺。

寿胜寺的方丈德高望重,学养深厚,素有名望。储巏从泰州赶来向方丈讲明借宿读书的来意,方丈早就听说过他“神童”的美誉,又见他谦恭好学、一表人才,和他交谈后,更见他谈吐不俗,胸有大志,认定他将来必成大器,便同意将他留下,并给他安排好读书和食宿的场所。

寿胜寺位于柴墟东南处的高地上(今泰州高港区),四周有小河环绕,占地100余亩,据《泰州市志》记载,该寺始建于宋淳熙十年(1183),由高僧心融费时十余载募建而成,后经德纯、省机等数代僧人扩建。寺庙建成时,恰逢宋高宗80大寿,上报请示寺名,被敕名寿胜寺。民国34年毁于战火,现重修。

▲寿胜寺(位于高港区口岸街道) 

寿胜寺坐北面南,前后四进,大门与照壁间有一广场,从南向北依次为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和藏经楼,另有钟楼、鼓楼、方丈室、禅房、斋堂等建筑相配套,还有回廊、连楼等连接各殿堂。寺内后面有一雅室,清幽雅静,窗明几净,是个读书的好地方。储巏来到后,寺里安排了读书室兼卧室。自此,这里晨钟未响,室内已是朗朗读书之声,子时已过,室内灯光还未熄灭。储巏在这里除读诗书外,还经常与寺中长老切磋学问,探究成败兴亡历史,学业有了很大长进。

家国情怀

储巏在寿胜寺读书时,家中父母尚健在,他经常从柴墟返乡回海陵探望双亲。那时去泰州最为便捷的办法当数坐船,而柴墟北还是湖河相连,水网密布,他往返两地留下了不少诗文,其中有《自柴墟归海陵》一首,诗中说:“北望江乡水国中,帆悬十里满湖风。白苹无数依红蓼,惟有逍遥一钓翁。”此诗墨迹犹存。

  储巏《自柴墟归海陵》

储巏读书处所在的寿胜寺南,是始建于南宋的岳忠武王祠,又称岳王庙。该庙前后三进,庙内祭祀着南宋抗金英雄岳飞及其子岳云和部将僚属的塑像。泰州市志记载:建炎四年(1130)七月,岳飞任通(州)泰(州)镇抚使兼知泰州,领兵抗金。十一月,金兵攻泰州,岳飞率军退保柴墟,大败金兵于南坝桥(今口岸镇北南坝塘)。后又率军渡江淮流民至阴沙(今靖江市)。岳飞一生精忠报国、爱民护民,深得百姓爱戴,得知岳飞被害后,柴墟人民深切怀念这位当地人民的救命恩人,自发建庙纪念他。宋孝宗时,岳飞被平反,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此后,柴墟的岳庙就改名为“岳忠武王庙”。

储巏在寿胜寺读书期间,深为岳飞的爱国精神所感动,约上好友前往岳王庙祭拜岳飞像,面对墙壁上刻写的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的词句,他立下誓言,当以岳飞为楷模,发愤求学、为国效力,为民解悬,以报社稷苍生。他在柴墟读书期间,不只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是胸怀天下大事,经常走访周边农村,了解民间疾苦,写下了不少充满农村气息的诗词。如在《柴墟闲行》一诗中写道:“临流聊寄傲,信步到花村。蜡屐惊眠犬,田家多闭门。款茶谈稼穑,按筇数寒温。不觉垂杨外,烟沉日已昏。”

储巏高中进士后,吏部尚书尹旻看中他的才华,想把他留在朝廷,他恳请就近养亲,于是授为南京吏部考功清吏司主事。

储巏做官遍历两京,无论官做得多大,做到哪里,总忘不了家乡,忘不了在柴墟寿胜寺读书的岁月。他回想起自己当年从海陵初到柴墟寿胜寺时的情景,感慨万千,写下《宿口岸寺次壁间韵》诗一首,其诗曰:“古刹初留宿,平生漫好奇。贝经翻旧叶,祗树倚高枝。月伴枯禅坐,秋期病客肢。清光不相负,此地一题诗。”后来,他在编辑整理自己的文章将其结集出版时,对起何书名考虑再三,他想起了年少时在柴墟寿胜寺度过的岁月,他决定把自己15集的文集取名为《柴墟文集》,以志不忘。

储巏认为自己才疏学浅,加之自己曾经有过一段在柴墟求学的经历,于是便以“才虚学浅”的谐音“柴墟”作为自己的“号”,人称其为柴墟先生,此后,柴墟先生和《柴墟文集》一起,为社会广泛知晓。

历史遗存

正德八年(1513)七月,储巏病故于南京吏部,终年57岁。临终前,犹举笔书“国恩未报,亲养未终”八字。病逝后归葬泰州西郊(今泰州九龙桥)。明嘉靖二年(1523),赐谥文懿。储巏墓前有神道、神道碑、御葬碑,两边有石像生。


五品官员以上可以立石虎


明规定三品以上官员才可以立石羊  

石像生是指在神道两侧放置的石人、石兽。石人又称翁仲,对称而立,有文官和武官形象。石像生的作用,一是起到装饰和点缀陵墓,有驱邪、镇墓的含义。再一是仪仗銮驾的象征,显示墓主的身份等级地位。石像生制度起自秦汉时期,有着严格的等级规定,三品以上官员用石兽六只,五品以上官员准用四只,皇帝陵不受限制。明清时代规定:二三品官准立石马、石虎、石羊各一对,四、五品官准立石马、石虎各一对,六品官以下则一律不准立石兽。
储巏墓前还有明堂、享堂,周植松柏、银杏。整个基地南北长百一十丈,南宽十丈,北宽四十九丈,占地5.4亩。1957年,江苏省文物普查队对储墓进行了调查,定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1953年兴建泰山公园时,墓前的石人、石羊、石马、石虎及碑座,移至公园内。

储巏墓移到泰山公园的石像生

泰山公园现有2个石人,2个石马,1个石羊,1个石虎,2个狮子碑座。储巏妻“明南京吏部左侍郎文公配封人朱氏墓”的墓志铭出土初为农民获取,后由市博物馆征集收藏。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泰州名人辈出,在中国历史上熠熠生辉,储巏仅是其中代表之一,他们共同铸就了泰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END


作者单位:泰州市党史方志办公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史稿·李天馥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登绎山 明.储巏
度假海南(廿九)----海南历史十廉吏
张百熙楷书《上元观灯诗》册
《清实录》科举与学校史料(二)
万历野获编 > 卷十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