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本钱:为股票而疯狂
曾经有人以《与百万富翁擦肩而过》为题,写了一篇中国人近几十年来错失一夜暴富机会的文章,其中讲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的股票。1990年底,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当时发行的证券只有国库券、企业债券以及8种股票,号称“老八股”。由于股票数量有限,购买的人多,1991年,上海开始发行股票认购券,每张30元人民币,购买之后经过抽签,可以认购股票。这可能是当时很多人错过的一个暴富机会。
人的心理是奇怪的,花钱直接买股票,似乎还说得过去,在每月工资只有100多元的时候。白花30元,买一个购买股票的资格,而且还不是100%的资格,也就是说,这30元有可能打了水漂,因此,购买认购券的人并不多。我当时在大学里,单位每月从工资里强制性扣除20元购买国库券,学校门口就有收购国库券的。我一般都是领了工资出校门的时候,将10元面值的国库券以8-9的价格卖给收购者,换取现金。后来想想,收购国库券的人中,就有杨百万这样的人物。对待国库券的心态,其实也是对待股票认购券的心态。
然而,认购券购买日期结束后,翻天覆地的变化令人瞠目结舌。每天都传来认购券在黑市上涨价的消息,一张没有任何价值的纸,最高在黑市上卖到5000元!还不是买股票。当时听说有人买了500张认购券,私底下一算,如果按照最高黑市价卖出,光认购券转手就能收入现金250万,而成本只有1.5万!认购券的下一步就是购买股票,那时候我和几个同事在办公室画饼充饥地算着账:如果当初筹6000元买200张认购券,然后在黑市上卖出100张,收入50万现金,另100张留作自己买股票,50万正好做本钱,不用多长时间就成了500万。
上海的股票认购券和股票发行以后的暴涨,在另一个地方引发了更大的冲击。深圳股票交易所1990年开始“试营业”,1991年7月正式营业。当时深圳的股票也卖不出去,王石的万科集团也是第一批发行股票的。但是,总共几百万的发行量乏人问津,卖不出去的股票摆在地摊上向行人兜售,效果还是不佳。最后不得不像国库券一样在国营企事业单位摊派。后来有规定,处长以上干部不得买股票,但在最初的时候,深圳的干部买股票是带头示范作用。直到上海的认购券和新股发行的火爆,才彻底改变了深圳的股市。
1992年,深圳开始发行一批新股,立即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有了上海的先例,全国各地无数人前往深圳,广州到深圳的火车票50元一张,黑市涨到了500元。有人甚至从内蒙包机到广州,再从广州涌入深圳。深圳不得不采取了与上海类似的办法,先发行股票认购证500万份,每张认购证的价格也不是上海的30元,而是100元,而且注明中签率约10%。购买认购证需用身份证,每张身份证可购买一张认购证,但是,为了减少排队,规定每人可持10张身份证购买认购证。于是,广东地区平常人的身份证立即变得抢手,出租一张身份证的黑市价格最高为50元。本地身份证不够,人们纷纷向家乡求救,短短时间里,深圳邮局收到全国各地寄来的身份证超过300万张,亲自携带的数量无法统计。
当时深圳还很小,几天时间里,各地涌入的股民超过120万,很多人露宿街头,幸好是夏天。深圳所有购买点,到处人满为患。人们提前2天通宵排队,带着水和干粮,不敢离开队伍。深圳本地人也几乎不上班了,全在排队。工厂也停工了,老板让员工们都去排队。1992年8月,一个城市开始为股票而集体疯狂。
然而,谁都认为股票能暴富,舞弊便出现了。等到认购证发行时,人们发现,排了两天的队,认购证没卖出几张就宣布卖完了,500万份认购证只有一小部分出现在购买窗口,其他都被“内部消化”了。从很远的地方赶来,排了两天的队,结果却一无所获。发财梦想受到挫折,导致大批群众上街游行。还有一些则打砸车辆,甚至打伤民警。深圳市政府被包围,交通阻断,警察施放了催泪弹和水枪,也未能驱散人群。
为了平息群众激愤的情绪,深圳临时决定,连夜再印制500万份认购证。原先500万份认购证印制的时间为一个月,现在要求10个小时之内引出500万份,如何可能?为了防止被仿冒,印刷质量还不能低。后来的妥协办法是,先印50万张兑换券,等到认购证印完之后,每张兑换券可换10张认购证。然而,凭空又多发了500万张认购证,中签率显然降低了一半,僧多粥少,如狼似虎的股民们把股票当成饥饿时的肉,没有肉吃,光有一张肉票也没用。深圳市不得不大胆决定,将原定于1993年发行的股票,提前到1992年发行。消息一发布,原先游行的队伍立即不见了,围堵市政府的人群也立即消失了:都抢着去排队了!钱啊,发财的欲望啊,把人都变成什么了。
如今回头看当年的股市疯狂,有一些东西是值得反思的。比方说认购证。中国股市重新恢复后,一开始并不被人看好,所以才会有摊派、摆地摊的现象。但是,很快就发生了变化。由于准备不足,少量的股票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便企图用认购证的方式,将大多数人挡在股市大门之外。这个办法最初的确是显示了效果,然而,在突然爆发的、无法控制的发财欲望下,认购证方式不仅没有起到降温的作用,反而成为舞弊的对象。从上海的30元认购证涨到几千元的黑市价,已经可以看到,认购证不是一个好办法。但是深圳股市的决策人却试图用100元的更高价,把股市的缰绳勒得更紧一点。这是一种矛盾的心态,又希望股票能卖出去,又希望不要变成不可控制。从摊派、动员到认购证,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短视行为,也体现出那个时期对股市缺乏了解,相关制度也不健全。同时,在人民收入普遍不高的情况下,认购证方式的另一个效果是:有钱的更有钱,没钱的越没钱。
而另一个更重要的问题,以后一直影响着中国股市:到底是谁在发股票?当年的状况给大众的感受是政府在发股票,股市行为大都是政府行为。事实上,政府当时也的确有利用股市融资的想法和行为,发行股票的企业也以国营企业为多。习惯于政府行为的人们潜意识里产生了一种观念:政府发股票还会亏吗?于是,人们对股票的风险意识,在最初的怀疑和担心之后,迅速消失,买股票似乎变成了公民的福利,没买到股票变成政府的不公平,而非企业的市场行为。此后很长时间里,政府为国营企业融资而发行股票始终占据中国股市的重要成分,政企不分既导致政府机构在国营企业市场竞争力不佳的时候,通过股市来转嫁责任,也导致股民亏损后对政府的埋怨和不满。
近日,在世界金融危机的形势下,政府有关部门提出要健全和稳定股市,其实已经发出了一个信号:政府利用股市来融资的方式将不再成为股市的发展方向,股市要回到企业自身的市场行为中,企业的效益将成为决定股票价格的根本。因此,政府所谓救市,绝不是让股价只涨不跌,而是要从参与者变成管理者,不再身兼运动员和裁判员。要完全做到这一点,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但这确实是让股市恢复本来面目的重要转折。也许,曾经的股市疯狂从此将只能成为历史的记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333倍的奇迹 《投机者的扑克》
金融讲座:第十三章 风险与回报
杨百万的成功还有多少复制的可能
上海人的发财梦
90年代疯狂的中国股市—曾经经历的那些事
长到30岁你错过了多少成为有钱人的机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