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资治通鉴》 兴衰与启示

嘉宾:张国刚

主持人:张颖

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张国刚先生是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代表著作有《唐代藩镇研究》《佛学与隋唐社会》《唐代家庭与社会》《中西文化关系史》《文明的对话:中西交流史论》《明清传教士与欧洲汉学》《从中西初识到礼仪之争:明清传教士与中西文化交流》等。张国刚教授研读《资治通鉴》至今已有几十载。

张国刚教授

2019年是司马光诞辰1000周年,正值此时接受采访,张国刚感到很开心。众所周知,司马光是一位伟大的史学家、政治家,因此编撰《资治通鉴》,既有其史学情怀,也有一定的政治原因。

司马光认为自己有责任编撰一部关于历史经验的总结,给统治者们看;同时,他对当年的王安石变法持不同看法,现实政治生活的无所作为让他萌生了“不如编书”的想法。

《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常简称《通鉴》),是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

全书约300多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

司马光

《通鉴》征引史料极为丰富,除十七史外,所引杂史诸书达数百种。书中叙事,往往一事用数种材料写成。遇年月、事迹有歧异处,均加考订,并注明斟酌取舍的原因。因此,《通鉴》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尤以《隋纪》、《唐纪》、《五代纪》史料价值最高。

《通鉴》由司马光总其大成,协修者有刘恕、刘攽、范祖禹3人。最终由司马光定稿,统一修辞,故文字优美,叙事生动,且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历来与《史记》并列为中国古代之史家绝笔。

《资治通鉴与家国兴衰》

在《资治通鉴与家国兴衰》一书中,张国刚教授从《资治通鉴》文本出发,精心选取了《资治通鉴》中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二十个关键点。

全书言简意赅地讲述由战国前期三家分晋至大唐盛世终结的中国历史,以纵横东西文化的视野广度、贯通古今历史的思维深度,审视传统文化精髓,追寻政治得失、王朝兴衰之迹,探究修身齐家、经世治国之道。

《资治通鉴与家国兴衰》 

除此之外,更有张教授独到深刻而妙趣横生的分析讲论,令一部体量浩繁的古典巨著一变而为精简通达的大众历史读本。

张国刚认为,《资治通鉴》的中心思想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将其归纳成六个字——认人,记事,悟道,而他的工作则是帮助读者梳理历史脉络,整理人物的事件经纬,再加以分析和评点。

《资治通鉴启示录》

《资治通鉴启示录》立足当代视角,以通俗的语言,对《资治通鉴》中重要人物的命运沉浮、重大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进行深入、细致地解读。

这部细致的作品在读者与《资治通鉴》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从而在阅读中可以领略到时代变革中的刚性与柔性,人生职场上的进与退,军事斗争中的奇与正,人才管理时的宽与严,以及政治生涯中的方与圆。

《资治通鉴启示录》

此外,张国刚教授还从文中提炼了有关为人处世、修身养性、治国理政等启发性语句,以便于读者更好地理解《资治通鉴》的现代价值。

张国刚教授

《资治通鉴》以史载道,记录古人的权变与谋略,强调“修心”的重要性,这也是它长期以来值得细品的原因所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资治通鉴》的读法
张国刚:阅读历史典籍的三重境界
资治通鉴:成大事者,不谋于众
白话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最后的“臣光曰”
《资治通鉴》为何备受推崇?三大特点铸就不朽经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