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农民仿《咏鹅》作《咏鸡》,全文只有18个字,获国家级文学奖

引言

《论语》有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无论是在我们学习,还是做事情的时候,都会很重视是否和自身的兴趣爱好相符合这一点。毕竟接受实践的态度可能导致一种结果,喜欢爱好可能导致一种结果,而以此为乐、内心满足导致的又是另一种结果。根据自身的态度不同,即使进行同样的行为,也会导致不一样的结果。

根据结果推前因,可以发现那些在某些领域有卓越成就的人,大都是因为他们对这个领域有着极大的热爱,并且在研究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得到快乐,即使这个过程在旁人看来十分的枯燥琐碎,但他们仍能够从中得到正向的情绪反馈。

文学创作同样如此,那些创作出惊世作品,被人们喜爱的诗人们,无一不是能从诗歌创作中获得快乐的人。虽然说,现代因为文学体裁的流变和普通话的普及,创作古体诗的人逐渐变少,但仍旧出现一些惊艳众人的作品,其中《咏鸡》这一首仿诗还得到了国家级的文学奖。

口耳相传的《咏鹅》

从我们开始启蒙的时候,便开始了解音韵,学习古诗。《咏鹅》这首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古诗,相信每一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童年时学习它的回忆。每当诵读这首诗,诗中鹅那活灵活现的形态仿佛立刻浮现在人们的眼前。

这首诗的作者家喻户晓,正是骆宾王。他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虽然接受的教育并不怎么好,但是因为他对诗歌的极度喜爱,学问做的特别好。每当他创作出诗歌的时候,都十分的开心。

为了创作出好的作品,他在日常生活中很注重观察,每个细节都不放过。因为平日里大家都听说过对骆宾王学问上的优秀,每每有读书人来到他们家的时候,总会调侃一番。某日,年幼的骆宾王又在待客的时候被要求作诗。

当时,他们面前的溪流上刚好飘过几只鹅,于是客人便让骆宾王借此作诗一首。没有想到,本来没有怎么当真的众人,被随后骆宾王的随口之作惊艳了。这个作品就是现在大家口耳相传,人人都能够咏诵的《咏鹅》。

因为当时他年仅七岁,熟悉音律,又以童真的目光专注的观察生活,最终才做出了这首惊世的佳作。即使词汇不那么华丽,但是短短十几字便将鹅的形态展现的淋漓尽致,功力深厚,于是一代代的人不断地欣赏着这首诗。

骆宾王能够作出这么优秀的作品,有天分的原因,有努力的因素,更多的却是那份热爱,因为从古诗中得到的幸福感一直推动着他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学习练习,最终一鸣惊人。虽然这样的经历并不是仅他一人,但也难能可贵。

热爱作诗的农民

自普及普通话之后,民众的生活越来越脱离文言文,更不要说对格律、对仗、感情等有诸多要求的古诗了。细想起来,似乎只有在我们的学生时代,学习过几首课本里的诗歌。离开课本,我们再也没有了解、学习的热情了。

当然,这并不代表着现在没有人热爱古诗词。生长于义乌的一位老农幼时起就很热爱古诗词,年幼时因为家庭原因没有得到很好的教育机会,但这并没有削减他对古诗词的喜爱程度。因为明白自身的不足,他更加的努力。

不仅将大部分的闲暇时光用来练习作诗,当他平时在工作的时候,也时常注重积累,稍有灵感便记录下来,不断打磨。也许是因为他的刻苦练习,也许是因为他的极度喜爱,他偶然间所作的一首仿诗得到了众人的认可,凭此,他获得了第二届农民文学奖。

这首仿自《咏鹅》的诗,也十分的通俗,拥有几分乡野气息。全诗十八个字,短短几语,“鸡,鸡,鸡, 尖嘴对天啼, 三更呼皓月, 五鼓唤晨曦”,将鸡的显著特点描写的十分细致。这首诗的名字也十分的直白,《咏鸡》二字,直抒诗意。

老农的本职工作并不是养鸡,他靠捕鱼为生。为了缓解生活压力,平日里也养了几只鸡。因为十分喜爱《咏鹅》这首诗,某日在喂鸡的时候,他突然生出了自己仿写一首的念头。有了想法后,他立刻开始构思,很快就做出了这首《咏鸡》。

老农作出这首诗的时候并没有怎么当回事,毕竟在他看来自己也不过是像往常一样进行了一个简单的仿写练习而已。甚至,因为平日里他素爱分享自己的作品,家人们也没有怎么在意这首诗。

直到后来这首诗获奖的消息传回去,亲人朋友们才开始细细品味这首诗,觉得它读起来确实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但更多的对于诗歌本身的鉴赏他们做不了,只是单纯的为老农高兴,他几十年的热爱和努力得到了认可。

获奖之后

老农名叫危勇,只是一位平凡的农民。人如其名,他有着果决的勇敢,爱上了古诗,便坚持了一辈子。他获奖的时候已经将近七十岁,可以说人生中的各种味道都已经品尝经历过。乍一听到自己获奖的时候,还是比较茫然的。

毕竟对于乡野诗人来说,没有正规的渠道和组织来提供信息,他甚至不知道自己所得奖的含金量怎么样。直到后来年轻的家人们查到了这个奖,他们才意识到老农这首诗多么优秀,这个奖杯多么重要。

获奖对于老农来说,算是自己生活中的意外之喜,锦上添花。毕竟对他来说,创作古诗是生活乐趣的重要来源。即使没有这次获奖,他仍旧会一直坚持创作诗歌。只不过这种自己的能力和作品得到认可的感受十分的美好,他很激动。

当然,获奖并不仅仅是奖牌,还有奖金。老农已经七十岁,对于他来说,这笔奖金能够供他安详地度过余生,空出大量的时间继续进行自己喜欢的古诗创作。而家人们也更加支持他创作的行为,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事实上,这次获奖并没有给老农的生活带来特别大的影响。即使是目前网络发达的背景下,很多人了解到了他获奖的信息,但是并没有给他身上施加太多的关注。毕竟,现在对于古诗的爱好较为冷门,大家都没有怎么关注这方面的信息。

后来,老农仍旧在为了自己喜爱的古诗不断地努力着,仍旧坚持进行创作。他想要的,从来不是外界的认可和奖励,而是自己精神上的丰富和成长,这样的收获和快乐都是高品质且长久的。希望他能够继续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保持一个快乐的状态。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更加重视对于爱好的培养。从小时候起,便积极地送孩子去各种学习班,试图培养起孩子的兴趣。但细细想来,是否孩子们真正能够发现自己喜爱的东西,这样的行为是否有帮助,都是很值得商榷的地方。

结语

我们总说要怀抱着兴趣去做事情,这样才会更加地快乐,增添趣味性,事半功倍。但是究竟怎样去发现自己的兴趣点,这一点,似乎没有什么人注意到。

那些被家长送去学习班的孩子们,从一开始便是家长、市场等等原因帮他们做了选择,把他们划在圈子让他们做选择。而真正热爱的事情大部分都不能够通过这样的方式寻找到,也许只有给与人适当的自由才能让其自如的施展出出自身所具备的独特天赋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农模仿《咏鹅》作了首《咏鸡》,全诗18个字,拿到国家大奖
2015年老农模仿《咏鹅》写下《咏鸡》,仅凭18字,获得国家级大奖
湖南老农危勇:模仿《咏鹅》写了首《咏鸡》,短短18字获万元奖金
老农模仿《咏鹅》写了《咏鸡》,仅18个字​,获得国家级文学奖
老农仿照《咏鹅》作《咏鸡》,短短18字,却斩获国家级文学奖
老农模仿《咏鹅》写下《咏鸡》,获国家级文学奖,短短18字好在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