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演变在最前列的汉语之优势(完整版)

公理力:演变在最前列的汉语之优势(完整版)

一、引言

世界上有些民族,语言天赋之高,令人咂舌。如在卢森堡,土生土长的当地人,简直人人都是“语言学家”!能说三国语言(德语、法语和卢森堡土语),只是基本水平,懂五国话者也并不鲜见。多年前,笔者曾去这个袖珍国家走马观花。没发现他们的脑袋出奇地大,亦未找到天赋异禀的任何迹象。用英语与当地人交流,竟然没啥障碍,倒是事实。

在中国各种媒介上,亦常常耳闻掌握多国语言的“达人”。但在笔者看来,如果你的职业目标并非成为语言学家,学五种或更多种语言,则不见得一定有益。以本人为例。由于种种原因,除了汉语和英语,我在不同阶段,还先后选修过俄语、德语和日语。但多年后发现,除了汉语和英语可以作为职业工具,其它几种语言基本还给老师了。直到写下这篇文字的时候,才忽然意识到,那些个日日夜夜神神叨叨苦学多种外语的经历,只有在这里才勉强派上一点微不足道的用场,这纯属意外。

前文曾戏言,中国人弭患“喜新厌旧症候群”。该症候群的一个奇葩结果是,某些感染者对老祖宗发明的汉语和方块汉字也完全不耐烦了,意欲同样来个除旧换新!这不,有人就不知天高地厚地提出了消灭汉语、废除汉字的幼稚主张!正所谓,无知者无畏。这是促使笔者最终坐下来写这篇文字的直接动因,主要目的是想讨论两个相互关联的争议性问题:

1】与英语等西方语言和拼音文字相比,汉语和方块汉字究竟有多少优越性?

2】在人类语言文字演化的历史长河中,汉语是否处于领先于西方语言的领头羊位置?

众所周知,汉语属汉藏语系,而英语等一些西方语言属印欧语系。比较两种完全不同语系的语言文字优劣,并非如想像的那般简单,而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如果要对这个论题进行足够严谨、足够科学的研究和论证,获得具有足够说服力的可靠结论,它足以成为一个正规的研究项目!无疑,本文不可能达到这样高大上的要求,而只能就个人所学和对该论题的粗浅认知、以及所看到的参考文献,尝试做一个一般性梳理,提出一些个人化理解。


二、语言文字发展史管窥


在进入汉语与西方语言优劣比较这个主题之前,对语言文字发展史做一管窥,特别是粗略了解那些与语言文字优劣相关的研究成果,对于较全面地认识一种语言文字的实际水平和所处的发展阶段是非常必要的。换个角度看,如果说,没有掌握至少两种语言文字,就无法令人信服地系统讨论任何语言的优劣,那么,即使掌握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没有对语言文字发展史的基本了解,要想对两种不同语系的语言文字进行比较,依然会有相当大的局限性。故此,本文首先从语言文字发展史入手。本节参考、引用了该领域“侠客”郭致平先生关于语言发展史“切分说”的部分观点。

对于人类的起源,人类学、考古学、以及基因科学等相关领域已经取得一大批引人瞩目的新成果。例如,人类起源于约400万年前的非洲,古人类分两批走出非洲。约8万年前,第二批成功走出非洲的智人成为地球上所有现代人真正的祖先。他们在此后数万年时间里逐渐迁移分布到世界各地。而语言起源的研究则要困难得多,由于极少存在直接性考古证据可以佐证,全世界该领域学者们提出的种种语言起源学说,包括神授说、手势说、感叹说、摹声说、劳动说、突变说、本能说及切分说等,基本均属推测性质。

好在这并没有过于妨碍语言文字发展史其它方面的研究。有研究者将人类语言的演化分为四个历程:1】声音信号阶段、2】原始语言阶段、3】古典语言阶段、4】现代语言阶段。而每个阶段均经历了漫长的演化岁月。

1】声音信号阶段

在声音信号阶段,语言尚未产生,人类相互间通过传递不同的声音信号(类似于动物的鸣叫)进行简单的信息交流。而信息的产生与发声器官的演化则是一个渐进、连续的积累过程。声音信号的种类与內容必定逐渐由单一而多样、由简略而丰富。根据考古研究得知, 250万年前非洲南猿的喉头位置与人猿类似, 因此其声音变化非常有限。而20万年前原始智人的喉头位置已与现代人相同,其喉头声帶上方拥有更大的空间,使声音能做更多的修饰变化。

语言是在对声音信号进行分离(切分)、组合及替換等基础上产生的。音节量足夠多是信号分离的必要条件,而大量的音节则由原始“词形”变化衍生而来。由此可以得出的第一个推论是:所有语言其初始形态均具有词形变化。如果沒有原始“词形”变化,根本无法产生语言!

2】原始语言阶段

从认知原理和行为逻辑出发,人类首先能够认知、关注、并试图表述的理应是客观、具象的“客体”和“行为”。与此对应,从表述声音信号中,最先分离出来的就理应是最初的名词和动词这两个基本词类。并由此形成原始的语言结构:〝动作者→动作〞的主谓句式, 或〝动作→动作对象〞的谓宾句式。这种基本句法的出现即标志着语言的诞生!该类型的语言称之为原始语言。其间接证据可通过研究现有“原始部落”民族的语言获得。鲁先·列维–布鲁尔在《原始思维》一书中写道,原始民族的语言“永远是精确地按照事物和行动呈现在眼睛里和耳朵里的那种形式来表现其观念。”这些语言有个共同倾向:它们不去描写感知者主体所获得的印象,而去描写客体在空间中的形状、轮廓、位置、运动、动作方式。一句话,就是描写那种能夠感知和描绘的东西。亦即以某种画出了最细微特点的“画面”呈现出来。

鲁先·列维–布鲁尔进一步指出,在这些原始语言中,几乎完全沒有符合一般概念的属名;同时,表示人或物的专门用语又非常丰富。……他们沒有树、鱼、鸟等的属名,尽管他们有每种树、鱼、鸟等的专门用语。在他们的语言中寻找植物、动物、顏色、声音、性別、种等的抽象概念的词,则是徒劳的。 概念的概括性只表现在经常使用的走、吃、喝、跳、看见、听见等的不定式动词中。动词是通过词尾变化或附加接词的办法来改变自己的形式,借以表示人称、数、性(生物或非生物)及坐或臥的性和格。在这些语言中,至少也有同样繁多的形式来竭力表现由动词表示的各种动作样式。阿鲁申语的一个动词可以有400多种词尾来表示式、时、人称,还不算由助动词表示的时间。许多动词(特別是那些描写通过感觉器官而传达印象的动词)都拥有一系列的这种副词,它们极准确地表现由动词表示的那个行动、状态或属性…… 这些副词实际上是声音画面,是感性印象的声音摹仿。随着画面逐渐让位于真正的概念,专门的副词才趋于消失,它们的位置被其他比较一般的副词(如很多、大部份等)所代替。

在原始语言阶段,声音信号经由分离(切分)产生了包含名词及动词两种词类的语言,因而使得性、数等词形变化均与名词及动词二者有关。由于原始语言仍然无法表达抽象概念,所以性、数及其他各种信息仍需由名词及动词来承担,最终形成大量类似专有名词及专有动词的词汇。20万年前的原始智人属于这个阶段。由于原始智人的喉头位置已与现代人相同, 因此其音节量必然相当多。这个阶段一直延续至约8万年前现代人离开非洲为止,因此原始语言阶段至少长达10万年之久。由此可知,所有语言均经历过名词及动词的复杂化过程,因此该阶段亦可称为词形变化繁化阶段。

3】古典语言阶段

在这个阶段,人类语言的词类 (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介词、连词、叹词、象声词、数词及量词等) 逐渐齐全,因而使得句法逐渐发展成形。在词类增长的过程中,何以性、数等词形变化未被直接分离出来呢? 主要原因在于各种词形变化交互混杂,使其无法被轻易分离。而词类的增长导致词形变化逐渐退化, 这就是古典语言。

在词类增长过程中,各种词形变化的信息衍生功能逐渐丧失,并最终成为一种累赘。在《词的学问》一书中, 普林斯顿大学乔治·米勒教授说:“英文的历史让我们看到词形变化是在逐渐消失,它现在仍然在不断的消失中。I/me/my、he/him/his和who/whom/whose说明了格的差异,这在美国的英文中已开始式微了。因为这种语尾变化从英文中消失了,因此它们所负的责任只好由字序或介系词来承担。”今天许多语言的词形变化仍然相当复杂,这意味着这些语言仍处于词类增长阶段,或它们才脫离这个阶段不久。在从事语料记录时, 研究人员会发现,这种语言较适合拉丁字母形式的书写系统。

现代人类离开非洲后,大约五万年前进入所谓的“文明大跃进”阶段,这是语言发展的直接结果。现代人离开非洲为语言的发展创造了两个有利条件。其一是生存环境改变,导致新概念不断出现。声音信号及原始语言均是在生活中自然习得,因此需要较大的变动方能促其发展。其二是迁徙及气候剧烈波动,导致族群多次分合。在这个过程中,频繁的族群分合使得语言产生克里奧进化现象。【克里奥语起源于殖民化初期,是由洋泾浜语经几个世纪的演变,成为一种完全独立的语言。它的词汇主要是法语,但句法却是来自非洲语言。】概略而言, 这个阶段一直延续至约五万年前的文明大跃进时代为止, 因此古典语言发展阶段约有五万年的历史。

4】现代语言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 词形变化的信息衍生功能完全丧失。当词类渐趋完备后,词形变化即处于消失过程中, 因为词形变化的所有功能已被词类完全取代,名词及动词的简化过程就会自然发生 。这种类型的语言称为现代语言阶段,亦可称为词形变化消失阶段。原始语言及古典语言均有复杂的词形变化, 因此它们都需要大量的记忆力。在这种需求下, 最终促使人脑的记忆量取得大幅成长。就现实而言,这个阶段至今尚未完全终止,这意味着现代语言阶段已有五万年之久。

在现代语言中, 还出现另外两个进化现象。一是词意朝多义项方向发展,二是音节朝多声调方向发展。当词类齐全后,将使词的功能趋于单纯,更易于用来表达相近的概念,因而导致多义项的产生。另一方面, 有了齐全的词类,亦会导致音节的需求量降低,从而使音节首尾辅音逐渐消失。只有进入这个阶段, 声调变化才能发生。现代印欧语的起音与收音位置都可能出现复辅音。在这种语音结构下, 并不存在声调分化的基本条件。总之, 语义及语音两种结构分化的目的均在大量衍生信息,汉语不仅存在高频词多义项化的优势, 而且汉字的四声调亦使信息量成倍提高。

5】语言进化大趋势

概括地讲,语言文字的进化方向是大量衍生信息。它存在着复杂化及简易化两大相反趋势。复杂化旨在满足更大的信息量需求,它包括词汇量增长和词类由贫乏到齐全这个语言进化的基本模式。此外,词的多义项化及音节的多声调化亦是重要模式。而简易化则使信息简单易记,旨在减轻记忆负担。词形变化减少和消失的过程即为达此目的。 归纳起来,语言进化呈现四大趋势。

—— 语法进化趋势:所有语言均朝着多词类化的方向进化。词形变化的附加信息改由多种词类来承担,从而使得信息的衍生率由加法关系跃升为乘法关系。

—— 语义进化趋势:所有语言均朝多义项化的方向进化。词的多义项化即大量衍生信息。

—— 语音进化趋势:所有语言均朝多声调化的方向进化。音节存在先增加后減少的演化历程。目前许多语言均出现音节首尾辅音的消失现象, 这将为声调的演化奠定基础。声调的演化属于语言的进化, 它使信息量以最低的成本衍生数倍。

—— 文字进化趋势:所有文字均朝多造字法的方向进化。基本而言, 惟有充份应用记形字、拼音字及形声字等多种造字技术, 方能大量衍生信息。


三、汉语在词法和句法方面的优势辨析

中国人关于对比、比较的说法相当多。例如,货比三家;不比不知道,一比下一跳;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 …… 这些说法都在强调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道理:要讨论任何事物的优劣,最有效的方式、最有说服力的理据都来自同类事物间的相互比较。讨论汉语和西方语言的优劣问题,更不例外。这正是本文接下来要做的事情。有人不做这种必不可少的系统对比,就侈谈废除汉语、消灭汉字,实在是一件很荒唐、很无厘头的事情!

在写下这个小标题的时候,一个思辨性的相反问题浮现脑中:汉语除了优势,有没有缺点和劣势呢?显然,这也是欲将汉语和汉字置之死地而后快者最关心的问题。答案无疑是肯定的,汉语当然不可能没有缺点,否则岂不成了发展到终极的完美事物?这显然违背客观规律,是不可能存在的幻象而已。但笔者不想现在就展开这个问题,而将其留到最后再做计较。现在先把思路调回到汉语的优势这个主题上。


(一)汉字完全没有词形变化,大大减轻了记忆和表达负担。

按照语言形态学分类,汉藏语系中的汉语属分析性语言,或孤立语(isolating language)。与西方印欧语系的屈折语不同,汉语中,完全看不到任何词类性、数、格、体和动词的时态、语态、人称等变化,这类信息均由其它功能词(虚词)和语序(句子成分)加以界定和反映。汉语所有词类的词形均固定不变这一基本事实有一个最大优点,就是大大减轻了词汇记忆与语义表达的负担!恰如本文第一部分所述及的,人类语言文字演化趋势之一是,词形变化逐步减少,直至被淘汰,其功能逐步被其它此类和语序所取代。汉语不存在任何词形变化这一事实更意味着,至少在词形方面,汉语已经处于现代语言演化的最高级阶段!

而西方现代拼音文字则有很大不同,尚存在复杂的词形变化,而这正是语言落后的标志之一!换句话说,这类语言尚未完成淘汰词形变化这个艰巨的演化任务,而处于现代语言进化的未完成阶段。语言学家习惯上把印欧语称为“屈折语”(inflecting language)。因为在这些语言里,动词、名词、代词、甚至包括形容词和副词,等等,都可能发生词形变化,就好象肢体关节那样,能够屈曲伸展变化。

未完成进化的现代拼音文字会给词汇记忆与表达带来多么巨大的负担呢?对于至少懂一门外语的读者而言,他们已经有切身感受,无需费多少口舌,点到为止足矣。但对不通外语的人,就比较麻烦,他们对词形变化这个“大灾难”没有任何概念和感受,意欲为他们描绘一幅完整图景,本文篇幅会拉长到令人无法容忍。笔者将力图作妥协性平衡,尽可能通过少量例子来做简略说明。

1】英语愚蠢的、毫无意义的词形变化!

(A)代词除了单、复数变化,还有主格、宾格、所有格和名词化的区别。如代词“我”: I(主格)、me(宾格)、my(所有格),mine(名词化);再如“我们”:we(主格)、 us(宾格)、 our(所有格)、ours(名词化)。另外,英语形容词尚有原形、比较级和最高级三种变化,如“好”: good(原形)、better(比较级)、best(最高级)。虽然这些变化相当繁琐,但请千万别抱怨,该现象已经属于英语词形变化中最小儿科的了。

(B)成百上千的动词均存在词形变化。以“做”为例,存在不定式do、第三人称单数does、过去式did、过去分词done、进行式doing等五种词形变化。而助动词、系动词等又有各自不同的变化规则。更令人沮丧的是,这些五花八门的变化规则之外,还有蔚为壮观的无数例外需要单独记忆,形成巨大的记忆和表达负担!

(C)成千上万的可数名词都存在单复数变化。分为词尾加-s、加-es、不变、不规则变化等多种情况,更有大量的例外折磨你的脑细胞!而在句中,还有单数当复数、复数当单数等特殊情况需要专门记忆。这还没完,可数与不可数名词本身的判断也令人头痛。如hair(头发)、furniture(家具)、news(新闻)这些汉语中完全可数的东西,在英语中却无厘头地属不可数名词!而你尽管只穿了一条裤子(pants),戴了一幅眼镜(glasses),却必须用复数表达。好似在英美人的逻辑中,如果不用复数,就不知道裤子有两条腿,眼镜有两片镜片呢 !类似的例外数不胜数,学习英语者唯有老老实实一个一个地死记硬背!

2】德语、俄语奇葩到不可思议的名词性别!

德语、俄语与英语一样,同属屈折语类型。但它们除了有名词、代词单、复数与格的变化,动词存在时态和体的变换等,这两种语言词形变化之愚蠢比英语还要夸张!最不可思议的是,它们的名次都存在阳性、中性、阴性的区别。如德语:学生Student、Schüler,女学生Studentin、Schülerin;俄语:大学生студенты,女大学生студентка。但令人不解的是,德语中年轻女子、妻子偏偏又不是阴性,而是中性的!而教师就必须是阳性的!而对于人和动物以外的那些词汇,如地毯、科学啥的,也要弄清其性别,就更令人抓狂了。你能想象吗?科学、友谊、工会、意愿、健康、旅游、液体、草莓等都是母的!相反,顾客、猴子、狮子、商人、地毯、理想主义、蜂蜜、蝴蝶等竟然都是公的!简直十足的逻辑混乱,完全无章可循。但没辙,你要想学好这类语言,首先就得成为任何名词的“性别专家”!德语和俄语的另一个缺点是,复合构词法可以构建出的单词长得可怕!足有二三十个字母之多。其间又不像英语或法语一样,用连字符(-)来连接区分。 例如:Freundschaftsbezeigungen、Dilettantenaufdringlichkeiten、Stadtverordnetenversammlungen

母语为英语的马克·吐温写过一篇吐槽德语的文章。在母语为汉语的我们看来,此乃典型的五十步笑百步!他抱怨道:“没学过德语的人压根不知道这门语言有多么晦涩难懂,错综复杂。当然,再也没有比德语更加草率松懈,毫无系统的语言,而且还如此变化无常,难以参透。……当你以为终于掌握了十种词性变化规则的时候,德语书翻到下一页,上面却写着:‘现在,请同学们认真记录以下单词的特殊变化。’扫一眼才发现,特殊变化比规则变化多几倍。”

在德语里,男人是否足够男人也很难说!马克·吐温举例说,人的嘴巴、脖子、胸部、肘子、手指、指甲、脚、身体都是公的;脑袋是公是母还得看前面修饰词,而不看是谁的脑袋,因为德语中所有女人脑袋不是公的,就是中性的;而鼻子、嘴唇、肩膀、胸脯、手、脚指头可都是母的;头发、耳朵、眼睛、下巴、腿、膝盖、心脏,则是中性的。一番剖析后,读者就能了解,德国男人认为他是公的,深入探究一番,也许会很疑惑。最后醒悟过来,原来自己只是个十足可笑的混合体。如果他能发扬阿Q精神,那么自己至少还有三分之一的男子气概。可转念一想,又只得灰溜溜地承认,他并不比女人强到哪里去!

3】法语、西班牙语、日语词形变化简介

法语词形变化也远比英语复杂。如名词的词尾也有性的区别;这还不算,形容词和冠词也要跟着一起变!更复杂的是动词的变位,不要说会让外国学习者发憷,就连法国人自己也感到麻烦,所以专门为学习者编了这方面的指导书。

西班牙语和法语是近亲,均属印欧语系的拉丁语族,在语法上接近,而难点主要也在于动词的变位。在词汇上,西班牙语要比法语容易,因为读和写基本一致。每个字母都发音,可以见词直接拼读,不像在法语里那样,写出来明明有词尾,读出来却往往被吞掉。

在汉字进入日本之前,日本这个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字。现代日语文字由假名(片假名和平假名)和1000个左右简化汉字构成。另外,在词汇方面,引入很多西方外来语。但日语与汉语并非属同一语系。日语属粘着语(agglutinating language),它的词形不像屈折语那样多变,但比起分析型的汉语来,词形仍要繁复一些。“粘着”指的是,语言可以根据表达语法意义的需要,把不同的词缀粘贴在词根上。其实,这样的词缀在汉语里也个别存在,如“们”字,加在人称代词后面表示复数:我们、你们、他们。日语的-たち(わたしたち“我们”)、-ら(きみら“你们”),跟汉语的“们”就很相像。


(二)汉语句法规整、简洁,但又可灵活变通、实用性强。

汉语典型语序与英语一致,都是主谓宾(SVO)结构。其分型还有主谓和谓宾两种。例如,地震(词)、 功能退化(短语)、 狗跑了(句子),都是主谓结构。又如,解毒(词)、打击犯罪(短语)、禁止吸烟(句子),则属谓宾结构。根据语言学家们的研究,主谓宾(SVO)语序结构是人类语言经历漫长演化的结果,属最稳定的句法结构。汉语句法具有规整、简明、可灵活变通、实用性强等特点,没有西方拼音文字常常出现的那些复杂变化和大量例外。虽然汉语中亦广泛采用句子结构来充当各种句子成分,大量使用连动式、兼语式结构等,但与西方语言相比,汉语句法结构算是相当简洁了。

1】英语句法结构十分繁杂、多变,例外无穷,不属于一种先进语言。

英语时态、语态变化尤其复杂。从时间上分过去、现在、将来和过去将来四类,每一时态又分一般式、进行式、完成式和完成进行式四种变化,纵横交错即可演变出16种变型,再加上人称变换和单、复数变化,汉语中一个简单的动词“学习”,其对应英文单词之一study总共会有30种变化之多!具体如下表所示。

这还没完,另外还有否定式结构、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虚拟语气、联系动词的特殊变化、动词词形不规则变化、以及种种例外变化,等等,动词变化可达上百种不同情况!就不一一描述和举例了。

此外,还要再加上疑问句、祈使句、倒装句、各种从句、短语、插入语、冠词等复杂的句式变化,以及几乎无法穷尽的种种例外,要想熟练掌握并准确使用英语,就不是一般的困难了。有人曾表示,英语中没有一项语法约定没有10倍于约定的例外!英语语法书都该正名为英语语法例外书!

2】德语、俄语等西方语言的复杂句法结构

中世纪后,英语、法语开始向分析性语言方向演变。而与英语分道扬镳的德语语则保留了较多古代语言传统。德语的典型语序与汉语、英语的主谓宾(SVO)结构有所不同,可归结为主宾谓(SOV)结构(这一点尚有不同看法)。有语言学家认为,主宾谓(SOV)结构是人类语言发展早期阶段出现的,随着动词结构的简化,在“大块置两端”规律制约下,后来逐渐演变为主谓宾(SVO)结构。从这个视角看,德语尚未完成这一语序演化。德语句法的主要特征是框形结构。动词构成句框,变位动词为左框,动词的其他形式(分词,不定式或可分前缀)构成右框。而从句的句框分别由引导词和动词构成。关于德语句法的落后,这里主要引用英语作家马克·吐温的形象说法。

他写道:德语里有十类词,每一类都不是省油的灯。德语报纸里,一个极其普通的句子,都是一件庄严又不失精彩的珍品。句子老长,夹杂着变位动词,还有作者即兴造出来的复合词(通常都是字典里都查不到的)。就这样,七八个单词拼缀成一个单词,完全是无缝连接(看不到连字符)。句子里带上14到15个不同的主语,每个都嵌于各自插入语中,左一个、右一个插入语拖着3到4个小插入语,里三层外三层。终于,所有插入成分组成的句子一部分置于这个庞大句子的前面,另一部分置于句中,接着句子动词姗姗来迟,这时候你才恍然大悟,明白文章作者究竟在讲什么。…… 德语书只有在镜子里看,或者倒立着看才行,这样才能将颠倒句序转正来阅读。可我还是认为,外国人要学会读懂德语报纸简直比登天还难!

至于德语名词、代词、动词与介词四个格的高深搭配,冠词及形容词随其修饰的名词之性、数、格的复杂变化,再加动词的时态变换等,德语句法的复杂程度远在英语之上!就不具体展开了。

俄语属于斯拉夫语系,是一种很典型的屈折语言,词形变化异常丰富,而词与词的关系也常常用形态变化来表示。名词有六个格,形容词也必须跟着一起变。而动词的形变更加复杂,一个动词的形式竟会生出二百多种变化!其复杂程度甚至超过德语。

日语句法,总体而言,没有西方拼音文字复杂,但仍没有汉语简洁。如日语动词表示现在时、过去时分别用词尾-ます、-ました,在汉语里就没有相应的形式。而尾助词-か表示疑问,跟汉语句尾的“吗”倒是差不多。但用格助词-が表示动作主体,汉语里就没有了。另外,日语中特有的敬体、简体的区别也很麻烦。


四、汉语的其它优势

现存最早的汉字甲骨文产生于殷商时代,距今约3400年的历史。讨论汉语演化至今的优势,有人提出一个疑问:方块汉字从一开始就没有(也不可能有)词形变化,哪来的演化呢?有语言学家相信,人类语言的演化史与人类400万年的进化史一样长。现代人类走出非洲也有8万年左右了,繁衍生息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现代华夏民族的语言演化史大约有5~7万年之久。而汉字出现的历史仅仅3千余年。这就意味着,在汉字出现之前,汉语已经走过了漫长的从原始语言到现代语言的演化历程。我们今天能看到从古至今各种形态的汉字,都是在汉语此前漫长演化基础上才出现的。换句话说,在汉字出现之前,汉语已经完成淘汰词形变化这一历程!事实上,这也是发明无法有词形变化的方块汉字之先决条件。

语言文字作为一种工具,其主体功能是传递信息。由此出发,衡量一种优秀语言文字的标准有三条:1)以最少的记忆量能够掌握的语言文字;2)以最少的语言文字传递最多信息;3)以最少的语言文字传递最准确的信息。显然,汉语是最符合前两条标准的语言文字。证据包括:汉语语法最简洁;汉语需要记忆的词汇量最少;单位汉语文字传递信息量最多。而一般认为,西方语言文字更符合第三条标准。

上一部分中,主要通过与世界几种主要语言的对比,对汉语在词法和句法方面的优势进行具体辨析。而汉语的优势显然不限于此。现在就来梳理一番汉语的其它优势。

1】简洁的语法使汉语具有可贵的开放性。

由于不像西方语言那样,存在时态、语态、性、数、格等冗余、繁琐、死板的变化规则,汉语简洁的语法带来高度的灵活性、强大的应变能力和广阔的包容空间!这是汉语强大的生命力之根本。

在存在大规模对外交流的情况下,汉语可以方便地吸收外来语的一些长处,为己所用,自我完善和提高。标点符号引进白话文就是典型例证。而现代汉语句型亦越来越多地受英语等外来语的影响。包括西方语言中的主、表、宾、定、壮、补从句和插入语等复杂成分构成的长复合句在汉语中已经司空见惯。限于篇幅,就不具体举例了。而许多新概念、新表达、新修辞手法往往也来自外来语。事实上,汉语中已经存在大量意译或音译外来词,如刹那、幽默、逻辑、乌托邦、干部、经济、民主、革命、物理、化学、男/女朋友、脱口秀、曲奇,等等。甚至西方语言中的缩略语、特殊符号、包括英文词汇,亦可不经翻译直接纳入汉语中,不存在任何技术障碍!如:WTO、CEO、APEC、∞、∈、∑、↘、 ♀、♂、 ? 、√、∴ 、≈ 、£、卐、out、but、high、-ing,等等。这使汉语在表达复杂思想、新潮观念、客观现实与主观感受等所有方面愈加成熟,其表现力不断提高。由于汉语这种可贵的开放性和自我更新能力,一个必然结果就是其传递任何信息绝不逊色于西方语言!所谓汉语不能表达复杂语义和高深科技成果的说法,不是想当然,就是罔顾事实。至今未见任何人举出一个有说服力的实例。

2】较之西方拼音文字,汉字具有更高的阅读效率,且布局灵活、美观。

与拼音文字字母一维排列不同,汉字的二维分布结构具有更多的变化可能性,从而使数万个汉字中的每一个都能无一例外地严格限定在一个小方框内。汉字的这种独有的二维布局更有利于快速辩认。因为人的视域是一个面,而不是一条线。识别二维方块汉字可一目了然,这比识别拼音文字的一维线性排列,要更迅捷高效。这类似于今天流行的二维码与以往条形码之间的异同。

方块汉字的二维性还体现在横排、竖排一样酷!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反着来,均不影响阅读。如汉语书脊上的竖排书名和中文环境随处可见的对联、标示牌、广告牌等,甚至自然到不会意识到那是竖排。这是任何拼音文字无法企及的灵活性!假如要拼音文字竖排或从右往左排列,则立即崩溃!而英文书脊的书名也只能横排,在书架上找书你只能歪着脖子看!

汉字还有一个被忽视优点是,字与字之间边界清晰,无需空格,而拼音文字单词之间必须空一格作为分隔标志,既影响效率,又浪费空间。粗略假设每个英文单词的平均长度是7个字母,那么,单词间的空格约浪费14%的空间,增加文字使用者14%的额外负担。键盘上的空格键超长(占5~6个正常健空间),正是为拼音文字频繁使用空格而专门设计的。至于汉字完全统一的尺度带来的排版布局整齐、美观,也是显而易见的。不但可以做到每一行左右对齐,甚至可以做到每个字上下成列对齐。而拼音文字只能一维变化,造成单词长短不一,页面布局亦欠美观。

3】汉字具有构词能力强、规律性好、单字需求量低、利用率高等无可比拟的突出优势。

汉字具有强大的构词能力。绝大多数新概念、新表达可以通过现有汉字的重新组合实现(如电视机、坦克、克隆、白富美、高大上),而无需如西方语言那样大量造新单词,导致总词汇量不断膨胀,带来记忆和使用的负担。甚至英语中的人名、地名、山河湖海的名称等均属专有名词,每一个都是一个单独的英文单词,导致进一步的记忆负担。而汉语中这类专有名称基本都由普通汉字构成。目前,英语总词汇量已突破150万!而汉语已知的汉字不过8万余个,其中大部分还属于已经不用的罕见“死字”。事实上,1979年版《辞海》收录的尚在使用的汉字不足15000个。一位操英语者掌握3万个单词属于相当高水平了,相当于《辞海》收录单字的两倍,但这仍不过是英语总词汇量的极少部分(2%)。而一个中国人只要掌握前者六分之一(5千余)汉字,就已经相当于《辞海》收录汉字的三分之一了!

每每看到有人妄言汉语逻辑性没有西方语言强,总令笔者忍俊不禁。其实,两者在语义表达和逻辑性方面没有值得提起的差别,而汉语的简练则是公认的。联合国文件的正规性和逻辑严密性不用多说吧?在其6种文字的任何工作文件中,最薄的一本总是汉语!这除了说明汉字承载信息密度更大,更意味着汉语在表达严密逻辑和准确语义方面没有问题。

而汉语构词的逻辑性明显优于英语,其种属类别名称往往体现相当高的一致性。即具体“成员”或“部件”名称往往包含上一级种属名,这就进一步强化了语言的联想记忆模式。以“牛”字的中英文为例:公牛ox、母牛bull、奶牛cow、小牛calf、牛奶milk、牛肉beef、牛皮cowhide…… 等,汉语均包含“牛”字,而相对应的英语词真是“风马牛不相及”!要认识它们,必须一个个地孤立记忆,毫无规律可言。汉语中马、猪、狗、羊、树、花、鸟、鱼、虫、草等种属类别莫不如此。又如车类,汉语都有个“车”字,再看英语:轿车Car、卡车truck、火车train、公交车bus、马车wagon、单车bike、消防车fire engine、救护车ambulance,同样毫无规律可言。

这样的例子还包括12个月的名称。汉语中,12个月只需记住一个“月”字,然后在月字前加上数字就搞定了。而英语12个月名称则相互毫无关系,要分别记住12个单词:一月January、二月February、三月March、四月April、五月May、六月June、七月July、八月August、九月September、十月October、十一月November、十二月December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如星期、9大行星等。

汉语中金属元素名称,即使你不认识,亦可一目了然,因为都带金字旁。而英语中常见金属元素名称则依然毫无规律可言,如:金 Gold、银 Silver、铜 Copper、铁 Iron、铝 Aluminium、锌 Zinc、锡Tin、铅Lead、铂Platinum、铬Chromium、镍Nickel、锑Antimony、铋Bismult。汉语中类似的规律性比比皆是,又如,草字头、雨字头、木字旁,鱼字旁、鸟字旁、月字旁,等等。鹪鹩(Wren)、歌鸫(Thrush)、鹳(Stork)、鹬(Sandpiper)、鹈鹕(Pelican)等汉字,你无需认识,就知道那是一种鸟,对阅读不会造成任何困难。而天王星(Uranus)、海王星(Neptune)、冥王星(Pluto)、木星(Jupiter)、土星(Saturn)即使你第一次看到,也会立即想到那是天体。但括号内的英文,如果初次遇到不查词典,则不会有任何概念,只能干瞪眼,成为阅读理解的明显障碍。

无需更多的例子,汉字词汇逻辑性、规律性的优势已经很明显,而英语构词的愚蠢亦可见一斑了。由于这些特点,认识一定数量的汉字,就等于认识了无数的词组。即使新词汇,也是由现有汉字构成,词义不难弄懂。

而汉语构词上的这些优势又显著提高了常用汉字的利用率。这样,既降低了汉语初学者需要掌握的汉字数量,又有利于在实际使用中不断复习、巩固、括充和提高汉语水平。由此可以解释一个关键奥秘:为何汉语使用者一般掌握两、三千常用汉字,便足以满足日常所需,可流畅地读书、看报、听广播,以及有效进行语言和文字交流,甚至可以写出有模有样的文章;而母语为英语者,即使掌握5000单词,读书看报仍困难重重,更别提写文章了。中国四级英语的要求是4000左右词汇量,通过四级考试者的英文水平,不少人应该有体会,那实在没法恭维!

4】汉语的思维速度比英语快,四个声调更是一个独特优势。

阮次山先生曾有一个观点,汉语的思维速度比英语快。有人进一步分析认为,语音种类越多,思维速度就越快!普通话有21个声母、35个韵母和四个声调,排列组合可得2900个语音,真正实用的也有1200个。而英语国际音标中,有20个元音和20个辅音,这意味着英语的语音种类上限是400个,只有汉语的三分之一。而日语仅仅使用了104个不同的语音,不及汉语的十分之一!因此,很多汉字让日本人一念,就必须用两或三个语音来表达。我们来虚拟一种情况:假设场景中有1200种事物需要表达,再假设有一个人仅会发四种语音abcd。中国人可用一个语音来表达这1200种事物中的每一件,英国人有时就不得不用两个语音来表达400种事物之外的那些。而仅会发四个语音者,有时就不得不用6个语音才能完整表达1200种事物,如abcdab,因为四的6次方才大于1200。发一个语音约需四分之一秒时间。这样表达一个事物,中国人仅使用四分之一秒时间,英国人有时需二分之一秒,而仅会四个语音者最多需要一分半的时间!不但表达速度慢,还很费力。

思维实际上是一种内心言语过程。如果言语表达快,思维速度也就快。每个汉字都是单音节,两个字的词组也只有两个音节。而英语有大量两个以上音节的的单词,汉语的思维速度理应比英语更快!一个经典的例子是赵元任先生早年比较用英语和汉语背诵乘法口诀的快慢。汉语仅用了30秒,而英语用了45秒,比汉语慢了50%。这就可以证明,使用发音种类多的语言比使用发音种类少的语言思维速度要快一些。至于思维速度快就意味着聪明这个观点,是被大多数学者所承认的。

另外,汉字独有的四个声调,不但对于区分同音字是一个有效工具,更使信息承载量成倍提高。而英语等西方拼音文字则不具备这个优势。在此仅举一例,汉语拼音“ai”这个发音,如果没有声调,就会乱套,不知所云。加上四个声调,即使在没有上下文的孤立语境中,也能立即活起来,联想到一些较明确的语义。读一声(阴平 —),立即会想到叹词“哎”,引起注意,或“哀”,带入悲伤的情绪;读二声(阳平/)就会联想到“癌”给人一种不祥之兆;读第三声(上声V),很容易想到人的身高“矮”;读第四声(去声),则立即联想到“爱”这种美妙的情感。类似的妙处,在西方语言中是无法想象的。英语多音节单词的重读音节,主要用于标示长单词的准确读音。有语言学家认为,汉语的声调是这种语言演化到现代语言高级阶段的另一个标志。


五、汉语的劣势和缺点

缺陷和不足是任何语言都会面对的必然部分,汉语也不例外。本文前面部分较系统地梳理了世界上一些主要语言的劣势和缺点,以及汉语的独有优势,但过度渲染这类“症状”,并非笔者的本意,更不意味着汉语就是一种没有什么缺点的高大上语言。实质上,在进取心的意义上,笔者宁愿汉语具备一定程度的“喜新厌旧”气质!毕竟汉语也需要进一步改进、优化、提高和完善。现在就来给汉语挑挑刺。

1】汉字发音与书写缺乏有机联系。

发音与书写未能建立有机联系,是汉语最大缺憾,这是方块汉字的先天不足,形成对汉语初学者的最大障碍!包括汉字独有的四个声调,都必须孤立地一个个记忆。这对已经习惯于拼音文字的非母语初学者,尤其是一个严峻挑战。这不能不说是汉语走向世界的一大短板。

而要从汉字结构本身解决书写与语音联系问题,至少目前尚无可行方案。通过汉语拼音注音是目前最现实的途径。有了这个途径后,发音与书写背离问题还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吗?笔者不这么看。

号称是拼音文字的英语,其书写与发音背离也很严重,并非看到单词就能直接拼读。很多时候一样需要国际音标注音的帮助,才能弄清准确发音和重读音节。法语同样存在这个问题。严格说来,英语和法语也并非真正的拼音文字,只能算是准拼音文字。而日语发音,至少对于其中的汉字,仍存在与汉语类似的问题。

德语、俄语和西班牙语才算是真正的拼音文字,看到单词即可直接拼读。但前面我们已经讨论过德语、俄语落后、繁琐的语法。或许上帝真是公平的,落后的语言,赋予它们一种简单的发音体系。西班牙语虽然可以直接拼读,却存在另一个问题,有些字母的发音与一般印欧语中的发音不同,而有自己的特殊发音。如j、v等。

2】汉字书写难,且相当比例的汉字笔画过多。

这个问题对母语为非汉语者尤其突出。他们甚至把每个汉字当成一副“画”来记忆!这听上去相当悲催。汉字书写之难,甚至对母语初学者也是一样的。要写一手漂亮的汉字,更需要下一番功夫。而且相当比例的汉字仍嫌笔画过多,如:赢、羸、窥、薰、疆、蠢、绸缪、魑魅魍魉,等等,类似的多笔画汉字还有很多,有些还属常用汉字。书写与发音成为入门者难以跨越的两道超高门槛!但是,有恒心者一旦跨越这两道门槛,进入汉语领地,他们很快就会发现,汉语简洁的语法、灵活的句式结构,功能强大而实用。掌握汉语并非难事。学得越多,就会越容易。

另外,尽管电脑时代书写的机会大大减少,一些常用输入法甚至不需要记忆汉字笔画,如拼音输入法。这就使汉字书写难的问题变得似乎无关紧要。但在笔者看来,文字简化带来的永久性累积效果具有重大意义!作为现阶段的一个基本目标,凡笔画数超过15的汉字都该分批逐步简化!

对这个观点,估计会有相当强烈的反对声音。特别是繁体字的支持者们。他们对目前的简化字已经愤愤不平,进一步简化必然会有相当大的阻力。但是,改革的阵痛是一个必要的代价。要想保持汉字的生命力,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实现汉语汉字的现代化,就必须有长远目光,未雨绸缪。

3】在现代科技、特别是信息业,汉语处于劣势,英语占据绝对优势。

这个事实无需怀疑,但其影响并非如想象的那么大。关键需要换一种思路看待这个问题。一方面,理应把英语看成一种与计算机编程语言类似的专业工具,就如机械制图和建筑制图之于该两领域的专业人士一样。母语为英语者不会排斥制图、计算机编程语言这类专业工具。中国科技研发领域的专业人士老老实实学好英语这个专业工具自然也是必要的。放弃英语这个方便工具,赌气般的搞什么汉语编程就没必要了(尽管可以做到)。

另一方面,应该明确,比较不同语言的优势,把问题引向某个专业领域是一个误区。母语的优劣,对专业人士根本不构成大问题。美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但其金融领域主要掌握在人口比例很低的犹太裔手中;数学领域最出色的是俄罗斯裔;印度裔在IT业很厉害;建筑业据说主要掌握在意大利裔手中(记忆不一定准确);母语为汉语的华裔其实在不少领域也在开始崭露头角。这些现象可以间接说明,母语的优势在专业领域的影响其实很小!

汉语用于计算机编程固然很困难,但英语的这类优势仅对1%左右的软件工作者才有意义。对99%的大众而言,英语的这个优势与他们无关,毫无实际意义。而任何语言的常用词汇和语法的繁简才是对大众具有重大意义的事情,因为每个人几乎时时刻刻都在使用。讨论不同语言的优劣,不可偏离这个立足点。

最后,汉字另一个奇特之处是其超方言特性与超语言特性。这甚至可以解释为什么中国是一个如此幅员辽阔、人口巨大的国家。语言学家把中国各地方言分为八大方言区,但所有地区的中国人都无一例外地使用统一的方块汉字。这应该归功于秦始皇统一文字。有一种观点相当有道理:如果没有汉字,中国早就分裂成几十个国家了!看看欧洲大陆就可以明白这一点。据称,意大利语、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和罗马尼亚语等相互间的差别,并不比中国方言的差距小多少,但他们绝不会承认各自的语言属于“罗曼语”的不同方言!这是他们都建立了独立国家的原因之一。前苏联崩溃后,传统上操不同语言的各加盟共和国纷纷独立,也是典型例证。假如海峡两岸的中国人不是说同一种语言,写同一种文字,恐怕也早成为两个独立国家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什么汉语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语言
QQ浏览器
163日语——学习方法
一点日语学习的心得(转)
汉字——人类目前最伟大的文字
为什么中国人学英语这么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