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武汉由江而立---何祚欢侃老武汉

大武汉由江而立

两江交汇,三镇鼎立。记者 胡伟鸣 摄

20世纪30年代武汉三镇地图

“武汉,是一座因水而发展起来的城市。码头的繁荣,带动了运输、物流等相关产业的出现。”4月11日,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何祚欢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老汉口人眼中,武汉三镇——武昌、汉阳、汉口,近代统称为“武阳汉三镇”。三镇合称武汉市起始于1926年北伐军占领武汉之时,那时的武汉市是北伐军的大本营。1927年以后,三镇又恢复各不统属的状况,武昌市、汉口市、汉阳县各立门户,直到1949年建国以后才正式实现“三合一”。

何祚欢介绍,在上个世纪之交,武汉人很“牛”:汉阳铁厂亚洲第一,内河航运全国第二,中国四大金融中心居第二把交椅,茶叶出口占全国40%一60%……武汉人“望上海而小天下”,眼里只有上海。到解放时,武汉三镇人口已经超过百万人,成为中国最大的城市之一。

记者 杨光华

■繁华的码头

一条长江,将武汉分出两块——武昌与汉阳。

直到明成化年间,汉水改道,从龟山北麓入长江,将县治所在地“翻”到了汉水南岸。与武昌、汉阳江边的陡岸相比,汉口的江岸是大片平滩,停船方便。于是,这块陆地成为了大小船只的避风港——汉口(汉水古名夏水、沔水,故汉口也称夏口、沔口)。船夫在此休息,做早点、卖卤菜、补衣服的生意人也随之出现。

“廿里长街八码头,陆多车轿水多舟”。清代叶调元在《汉口竹枝词》中描绘这个时期的汉口码头时这样写道。

何祚欢说:“那时汉江、长江沿岸的“划子”(即小船),比现在的大饭店门口排队的的士还要密。插队抢客,是常有的事。水上交通非常发达。”

汉口的发达,得益于汉水的改道。改道后100多年,汉口非常繁荣,“紧走慢走,一天走不出汉口”。何祚欢说,到民国时汉正街1000多间门面,个个都做生意。

但汉口的行政级别,是当时三镇中最低的,“相当于现在的一个街道办事处。不过汉口的驻军多过武昌”。

直到清末,升级后的汉口被称为“夏口厅”,“相当于正县级”。1926年10月,北伐军攻占武汉三镇,三镇合一为“武汉”,1929年汉口成为‘汉口特别市’直属于国民政府。当时的汉口有多大?“老汉口”自夸时拍着胸脯说,“你从硚口到花楼打听下,哪个不知道我”。由此可以看出,当时汉口的中心区域就只这么大。

■近代物流圈

“汉口特殊的地势、地形与地貌,造就了汉口的繁华,”何祚欢说。

“汉口沿河沿江有多少“堆栈”(仓库),“堆”了多少货物。中国四大银行均设有仓库。他们赚一道货物存放的钱,又赚一道向货主贷款的钱。租界出现后,太古洋行仓库面积最大,三处仓库,1万多平方米。其次是招商局与交通银行的仓库。”

在20世纪三十年代,有句民谚说:“武昌的钱是顶着的;汉阳的钱是晒着的;汉口的钱是堆着的”。

何祚欢解释,武昌是湖北的政治中心,历来多的是衙门,在明代还有个规模不小的楚王府。清朝时,那品级“顶带花翎”都是用顶子明码实价地标在官员头上的。所以说,“武昌的钱是顶着的”。而长江上游扎牌放来的竹料木料,在汉阳鹦鹉洲一带晾晒木料,成为当地的一种收入,所以说“汉阳的钱是晒着的”,一点都不过分。

何祚欢表示,汉口沿江的仓库,养活不少出苦力的人。那时的码头工人,想在头佬手里要一根扁担的“正式名额”,首先得借债送礼,可见这地方是“堆”着钱的。再看汉正街的铺面,越是人头多的位置也越贵。汉正街是汉口生意门面最多,历史最长的街。这是铺面“堆”出的好处。

在清末,汉口到武昌就开通了轮渡。到19世纪90年代,英国、日本的洋行与招商局等本地企业多头竞争长江航运。在民间流传着“江字号跑赢英日船”的掌故,建国后长航的大船几乎全是以“江”字号命名的。

■省会武昌城

与一条8华里长的汉正街代表大汉口相比,武昌城在当时是很有规模的。

何祚欢介绍,武昌城北起大堤口,沿现在的中山路向东、向南一路逶迤,再向西折向解放桥,再向沿江包过去,走平湖门、文昌门、汉阳门,即使开着汽车走一圈也得20分钟,大约15公里。在古代应该不算小了。

“武昌城的规模不能小,因为它是省会,同时还要容一个管湖南、湖北两省的总督衙门,上有总督和湖北巡抚衙门(习称“督抚同城”),下有武昌府和武昌县衙门。还有个重要原因是这城里有一个楚王府,这楚王府的规模也是促成武昌城肚大腰粗的原因。”

“现在的长春观,在当年,都算是武昌城外。”何祚欢介绍,解放路是当时武昌城的主干道。在现在积玉桥一带,当时是内

河繁华的码头。

在汉正街形成前,武昌城的商业已经很热闹。南宋诗人范成大在其《鄂州南楼》中写道,“谁将玉笛弄中秋?黄鹤归来识旧游。汉树有情横北渚,蜀江无语抱南楼。烛天灯火三更市,摇月旌旗万里舟。”

何祚欢解释,“三更市”可想武昌的繁华。与此同时,武昌也受到汉口的商业影响,“汉口打雷,武昌下雨”,很多汉口的商号,也到武昌设立分号。武昌的店铺,也会跑到汉口开店。

上个世纪,武昌以纺织工业独树一帜。后来还出现纱票,相当于现在的期货,成为一种很热门的投资渠道。纺织业,在当时是“阳光产业”。解放后,苏联援建的“武”字头国家重点项目纷纷落户武昌。

■张之洞督鄂

谈起三镇的历史,张之洞是一位不得不谈的人物。

“张之洞,让古代武汉与近代武汉接轨”,何祚欢如此评价,“如果不是张之洞,武汉不一定能抓住接轨的时机。张之洞抓住了西方工业革命的尾巴,使得武汉在工业、交通与教育等方面向近代靠拢。”

作为两广总督的张之洞,由于要督修卢(卢沟桥)汉铁路(后更名为京汉铁路),调到武昌任湖广总督。

张之洞来武昌后,为了制造现代化枪炮,他开办了中国第一家兵工厂即汉阳兵工厂,生产出了“汉阳造”。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汉阳造”是中国最著名的现代武器。为了保证汉阳铁厂的原材料来源,在他的督办下,建成亚洲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公司。至此,武汉成为中国最大的工业基地的基石就此奠定。

为了办好实业,张之洞大力兴办教育,培养了大批外语、交通与矿产等专业人才。

有一首学堂歌颇引人注目:“湖北省,二百堂,武汉学生五千强;派出洋,学外帮,各省官费数湖广;湖北省,秉众长,四百余人东西洋。”它形象地概括了当年武汉教育界的兴盛。

何祚欢表示,如果没有务实的张之洞,武昌现在不可能成为教育中心。武昌的很多高校,都可以追溯到张之洞时期。比如,武汉大学,是在自强学堂的基础上建立的,自强学堂始建于1893年,比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早两年时间。

据统计,至1911年,武汉有较大型的官办、民办企业28家,资本额达1724万元,在全国各大城市中居第二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说说硚口区的来历
《再说长江》解说词*第二十集 江湖武汉
鲜为人知的汉口“新河”
英雄武汉,冲不垮的龙王庙(叶平)
武汉掌故
四大名镇之首,汉口如何变成武汉三个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