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联想的凋零之路:踢走院士,自废武功!

联想集团,曾经烜赫一时的民族品牌,在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之后,达到事业上的最高峰!以PC和手机业务并驾齐驱,一跃而成为国际知名品牌,只可惜,短短数年间,联想集团已经尽显颓废气象,虽然诺大的架子还能撑着430亿美金的营收,只是可怜的市值已经不足腾讯和阿里的百分之三。最近关于联想私有化的传闻又格外的喧嚣,在今天,又有知情人士放出消息称私有化之路因为买家的推出而告缓;还有消息说亿元CEO杨元庆退居二线也就在最近了,虽然该消息遭到了联想集团的否认!不管怎样,回顾联想的发展历程,终究是对其他企业的一种借鉴,一个曾经生机勃勃的企业,又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衰退的呢?这一切都要从柳传志踢走倪光南院士说起!

一、倪柳之争:重销售轻技术

谈联想集团的发展史,你永远不能绕过去的一个人是柳传志老板;谈联想集团的致命伤,你永远无法绕过去的一个人是倪光南院士。前一个是商人的思维,后一个是学者的思路,因为两个人想法的分歧最终不可调解,强势的柳传志凭借着自己的过人资源飞起一脚踢走了倪光南院士,从此决定了联想抛弃技术走销售路线。当年倪光南院士在联想的时候,正在研究的程控交换机、ASIC芯片项目也相继宣告中止,以靠卖汉卡起家的联想变成了靠“彩电、旱冰鞋”起家,后来收购IBM的还是被人家淘汰的低技术含量的个人电脑业务。相反,由于联想接来包袱,IBM全力将精力投入高端的服务器业务,并持续保持技术领先优势。

倪柳之争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了联想抛弃中科院的技术研发人员,全力投入到销售渠道的营建中去。虽然从短时看,可以获得不菲的利润,甚至是收购IBM的PC业务,当年也是联想津津乐道的一笔好生意,只是,当PC的核心业务越来越向芯片和软件发展的时候,联想集团靠卖硬件来赚取利润也就处于价值链的下端了,原本高技术、高利润的个人PC业务随着技术的更新换代也逐渐变成了低端的、不赚钱的模块,这也是过分依赖于PC业务的联想在2015/2016年出现业绩亏损而靠卖楼来刷新业绩的尴尬所在。一点不夸张的讲,联想的发展,“成也柳传志,败也柳传志”!

二、杨元庆:亿元CEO的艰难转型

十六年前,杨元庆从柳传志手中正式接过联想,拉开了联想转型的杨氏风格,这就是杨元庆率先提出的“高技术的联想,服务的联想,国际化的联想”,坦率说,杨元庆接任之后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柳传志时期不重技术的传统,这其中的代表作就是联想深腾1800高性能计算机的问世。可是,有柳传志这样“重销售轻技术”的精神教父的存在,联想又怎么可能从重销售的文化烙印中走出来重技术呢?随着杨元庆积极推动联想的国际化进程,特别是收购IBM的个人PC业务,“高技术的联想”最终让位于“国际化的联想”,联想的转型也就变成了坐吃山空,靠着消化吸收从IBM收购过来的二手货,联想成为个人PC业务中的巨无霸!

收购IBM的巨大成功,使得联想信奉的“收购>研发”的模式深入人心,这也是后来联想屡屡提出向高技术转型却屡屡受挫的主要原因,业绩下滑,靠什么来扭转?先是大搞多元化,后来发现多元化走不下去,又重新专注于PC业务,其实最根本的原因并非是多元化本身存在问题,而是多元化是需要技术作支撑的,由于根深蒂固的“重销售轻技术”的传统,导致了联想集团的转型常常只是流于口号。虽然联想在压缩PC业务的规模,却依然无法撑起手机、服务器和互联网服务业务的发展,最关键的就是没技术!

三、业绩不好卖楼凑

华为和联想,原本是位于同一起跑线的两家民族企业,可是二十多年后让我们重新审视两家公司,差距竟然是惊人的大!2015年,华为的利润是369亿,联想却巨亏8.4亿;2016年,华为的利润371亿,联想是48.59亿。看到这里,有朋友可能还会纳闷,联想的利润不也是挺好的吗?前一年亏损,这一年赚了48.59亿?如果你去看看联想的财务报表就不难发现,业绩不好卖楼凑!“雇员福利成本减少了约1.29亿美元;存货报废减少1.73亿美元;另外,出售非核心资产以及合营公司共得到收益约5.55亿美元”,出售非核心资产,这就是业绩华丽的真相!

2016年9月30日,联想集团效仿诺基亚以17.8亿元卖出北京联想研究院大厦然后再回租回来,仅此一项,就实现了2016年三季度的扭亏为盈。此前的9月18日,联想控股曾向融创中国出售旗下41家地产公司股权,标价138亿元。当然,融创中国的创始人孙宏斌何许人也?联想的老人!想当年柳传志一手将孙宏斌送进监狱,又亲自将他接出来给他资金让他独自起事,所以孙宏斌凭借柳传志的原始资金创办了融创中国,于是当老东家遭遇财务危机的时候,孙宏斌再一次大显身手主动为联想接盘,也算是仁至义尽了吧!

四、联想的情怀:崇洋媚外

熟悉联想的朋友其实都知道,联想电脑在美国的售价远远低于中国的售价,这个问题,曾经被记者问过多次,杨元庆总是轻描淡写的说这是因为中国17%的增值税。为此,北大的王馨安专门写了文章驳斥杨元庆的谎言,联想电脑在美国的价格高于国内市场有以下三个原因:其一是商业模式不同,美国靠网络直销,中国靠代理制,要保证代理商的利润;其二是市场地位不同,联想在国内一家独大,消费者选择空间小,在美国由于竞争较激烈,只能靠价格取胜;其三是购买群体不同,国内的主要客户是机关、大企业,在美国则为中小企业和个人消费者,前者走集体采购渠道,故对价格不敏感,后者则在乎性价比。所以以上三点导致联想电脑在美国的价格远远低于国内。

这就容易产生一个问题:为什么崇洋媚外?从商业模式来解读,联想的选择无可厚非,一切为了利润最大化。只是,当一切只为了利润的时候,就少了太多的情怀,从某种意义上联想引以为傲的是七成的业务来自海外,可是我们不妨多问一个问题,联想的利润究竟是几成来自国内呢?这个问题搞清楚了,也就不难理解联想国际化的实质所在:国际化赢了面子,中国市场赚了利润!这样“崇洋媚外”的情怀,注定会让联想饱受诟病!

五、联想何去何从

最近,随着联想手机的元老刘军回归集团本部,人们开始纷纷预测,杨元庆的退居二线似乎已经提上了日成,有其是刘军的回归很可能是要走私有化路线,通过联想业务的重新整合来拯救联想于危难之中。但愿这一切都能如愿,也但愿这一次能够转型成功吧!可是,更多时候也只是但愿罢了!

从联想最开始创业的前十年依靠“汉卡”为主的核心技术起家,逐渐转变为一家以销售为主的企业,挤走了倪光南院士、踢走了中科院科研团队的联想,注定了靠销售一条腿走路的先天不足。在联想靠个人PC业务坐吃山空的时候,阿里、腾讯等抓住互联网崛起的时机迅速做大做强,华为抓住难得的机遇期积累了充足的技术储备,最终完成了弯道超车。联想的凋零,是一种遗憾,也是一种必然,是一家以科技起家的企业抛弃了科技技术之后的必然结局。十二年前倪光南院士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柳传志的贸工技耽误了联想7年”,如今再重新回味,你不能不为倪院士深邃的眼光所折服,联想今日的衰落恰恰如他十二年前所料,“贸工技”赶走“技工技”之后,也就注定难以在技术日新月异的新时代里掌握核心竞争力,最终也就必然会衰败下来!联想的凋零,对其他公司而言,难道不是一本很好的教材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联想如果还是杨元庆执掌,是否还有机会继续生存?
创始人柳传志哽咽说:联想有今日的结局,3...
联想是谁的企业?杨元庆只能算“小弟”,他才是幕后“大佬”
柳传志人才培养法则 让杨元庆等做联想的主人
他是互联网圈的奇才,缔造了联想的未来,年薪1.3亿
联想转型:柳传志突围(附图) http://edu.sina.com.cn 2000/08/09? 三联生活周刊      全面进入:一道分水岭   2000年5月的一天,在一个私密性的小型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